閆維杰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當今學生需要的是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音樂課。一個成熟的音樂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并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過程,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引發(fā)他們豐富的情感,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音樂素質。為此,音樂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新,合理安排音樂教學的程序和方法,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特色。當然,這需要教師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修養(yǎng),磨練自己的音樂能力和專長,發(fā)展自己的道德和人格魅力。
一、音樂教師要善于做“觀眾”
在大部分學校,音樂課時都比較少,一般每周只有一節(jié)。學生雖然十分喜愛上音樂課,但他們對音樂課的認識往往很片面,以為音樂課就是學習唱歌,開始熱情很高,但幾節(jié)課以后,就覺得枯燥乏味了。還有的學校不重視音樂課,沒有專職的音樂教師,在音樂課的時間安排學生做其他科目的作業(yè)。這些都造成學生對音樂學習興趣的喪失。
要想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音樂教師就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認為音樂課也是學知識的課,從而正視、重視音樂課,并以正確的心態(tài)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不斷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發(fā)問的興趣和熱情,為他們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氣氛;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善于做觀眾,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
例如,筆者在上課時,總是將課堂的最后10分鐘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進行個人才藝表演,筆者做一名忠實熱心的觀眾。時間長了,每個學生都能輕松自如地走上“講臺”,將“講臺”變成他們的“舞臺”,盡情揮灑個人的才藝和特長。同學們表演的歌曲、舞蹈、魔術等給筆者和其他同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音樂教師要善于做“學生”
音樂課也要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生進行自主討論時,這時的教師不能做旁觀者,要積極參與其中,做一名“學生”,和其他學生一起學習、討論,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或處理各種偶發(fā)情況。比如,在上音樂欣賞課時,聽完一首樂曲后,筆者讓學生談感受,很多學生談不上來。于是筆者就參與其中,和他們一起談論、尋求、探究,積極引導他們,學生很快就和筆者打成了一片,每個人都暢所欲言起來,收效很好。
另外,教師還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和特長,并誠心誠意地當好“學生”,積極向有特長的學生學習。比如,在筆者所教的班級里,有文藝特長的學生不少,筆者就虛心向他們請教、學習,將他們的特長也轉化成自己的特長,學生也很樂意當筆者的“老師”,師生共學共進,其樂融融。
三、音樂教師要善于當“導師”
新課程所倡導的“不干涉原則”并不是禁止教師進行控制,讓學生在課堂上無原則地自由、活躍,造成散漫的課堂。特別是音樂課,音樂教師一方面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充當“導師”的角色,用各種恰當的方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懂得與他人友好相處,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從多角度體會音樂,感受音樂的內涵。因為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個性差異,他們對音樂的感悟程度也是不同的。作為音樂教師,要想使自己的音樂教學內容為學生所接受,就必須從多角度引導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內涵,給學生科學的指導,特別是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去啟發(fā)學生,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能力。
比如,在上音樂欣賞課時,音樂教師要讓學生邊聽音樂邊啟發(fā)學生思考樂曲的基本速度及情緒。聽完之后,如果學生沒有理解,教師就應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的思路,使他們從多種角度去思考。這樣既讓學生領略了音樂的自身美,又讓學生了解了音樂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并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的美的教育,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四、音樂教師要善于當“朋友”
在音樂課堂里,教師還要像一位熱心、知心的朋友,隨時為學生幫忙、服務。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學習提供盡可能多的資源,提供各種便利,為他們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裕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
比如,在上欣賞課時,筆者總是把課上要欣賞的樂曲提前告訴學生,并給學生準備盡可能多的資料,從音樂的背景、音樂的旋律、音樂的節(jié)奏等,都讓學生提前有個了解,有時候還準備一些和樂曲有關的故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好地去領悟音樂的內涵。
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要求,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發(fā)展。因此,音樂教師除了要具有符合要求的音樂素質以及音樂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掌握音樂教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之外,還必須努力學習和掌握學生心理方面的知識,并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音樂教師才能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展現自己的個性,使音樂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e]
(山東省蒙陰縣聯城中學 27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