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合適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在學生初學英語時培養(yǎng)他們學習良好的習慣,使他們終生受益。
[關鍵詞]預習;思考;鞏固;整理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1-1270(2009)1-0100-01
學法指導的研究與實驗是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它是適應當前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同時它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學生學習英語起步較漢語晚,事實證明,學生自然學會的學習方法一般來說大多是低效率的,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并將其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一點應該引起每位英語教師的重視。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多加以指導:
一、 指導學生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可出本課的疑點、難點,做好適當記錄,避免聽課時處于被動地位,增強聽課的針讓學生了解新課的內(nèi)容及學習任務,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生在充分熟悉學習內(nèi)容的基礎上,找對性。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提的培養(yǎng)自主性學習的習慣。實踐證明,學生如果課前自學到位,準備工作做得扎實,聽課時就能心領神會,左右逢源。俗話說:“善學者事倍而功半,不善學者事半而功倍?!?/p>
值得強調(diào)的是,教師要真正讓學生懂得課前預習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只有熟練成了習慣,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而培養(yǎng)學生這種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監(jiān)督。教師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學生運用每一種預習的方法,如聽錄音,找出剛學過的舊知識,劃出疑難點,有自己對課文的一個了解。學生擁有了這種良好的預習習慣,為日后的獨立自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他們將一輩子受用不盡。
二、指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聽課習慣。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學會聽講和會聽課是學生學習方法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舊知識的復習、新知識的傳授、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化解,都在這環(huán)節(jié)中得以解決。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學生學習習慣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的效率。因此我們一直提倡“向四十分鐘要效率。”只有提高了課堂效率,才能減少課后作業(yè)遇到的障礙,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要指導學生上課時做好課堂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痹俸玫挠洃浟σ搽y免日后會遺忘。課上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聽講,不可能把老師口頭表達的內(nèi)容全記下來,而且也沒必要,教師要指導學生哪些該記,哪些不必記,聽懂即可。老師在課堂上反復強調(diào)的重點難點部分要求學生做上著重號,特別重要的語言點可用紅筆做上記號,這樣學生課后復習就有了依據(jù)。
三、 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參與課堂活動的習慣
學生的知識主要是在課堂上靠教師的講解獲得。教師在課堂上竭盡所能循序漸進傳授知識,指導學生參與操練,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師只起導演作用,學生才是主體,關鍵是需要學生的積極投入,在參與過程中提高自己聽說讀寫的能力。越是到了較高的年級,往往越怕上課發(fā)言,怕參與活動。因此教師要適時活躍課堂氣氛,圍繞教學任務采用新穎有趣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舉手,通過聽、說、學、畫、演、唱等方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全面發(fā)展自己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引”,抓住問題的關鍵,學生的學習才能“水到渠成”。學生喜歡上課,抓住了課堂學習的大好機會,才能“會學?!?
四、 指導學生課后獨立思考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課后作業(yè)是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一個很好的檢查,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教師要幫助學生端正作業(yè)態(tài)度,明確做作業(yè)的目的。作業(yè)的設計要有層次性,啟發(fā)性和針對性。要及時檢查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yè),杜絕抄襲現(xiàn)象。教導學生只要課前認真預習,課上認真聽講,作業(yè)自然不用去抄襲別人的了。于是學生便會養(yǎng)成獨立思考認真完成作業(yè)的習慣。
五、 指導學生養(yǎng)成及時復習所學知識的習慣。
記憶的大敵是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了著名的“遺忘曲線”理論,表明遺忘的過程隨時間有先快后慢的特點。根據(jù)這一理論,教學中要采取措施幫助學生與遺忘作斗爭。一要注意及時復習,減少學生的遺忘,鞏固學生課堂記憶的效果。二要分散復習,指導學生利用一切機會抓好平時的復習、階段復習、期中、期末復習。三要注意熟悉方法,避免機械重復,每次都應給以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要牢固地掌握知識。四要排除各種干擾,穩(wěn)定情緒,避免“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六、 指導學生養(yǎng)成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的習慣
英語學習是個日積月累、聚沙成塔的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要想知識掌握得牢靠,就要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這樣化整為零,聚少成多,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才能融會貫通。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例句的講解,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歸納句型,這比單一的把知識點都歸納給學生效果要好得多。學生記得牢又能靈活運用。這一方法也可用于讓學生對所做作業(yè)中犯的錯誤的收集整理。讓學生專門備一本“錯題集”,把錯題抄在上面,用紅筆寫出正確答案并寫下錯誤原因。到考前再翻出來看看,加深印象。如果是反復犯的錯誤就要提醒他們注意,長此以往會大大減少日后做題的錯誤率。
雖然教無定法,學無定規(guī),但我仍然相信,好的學法的養(yǎng)成在很大程度上能促進我們的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對學生則受益無窮。
【作者簡介】邱春曉,江蘇省通州市金沙小學教師。江蘇省 通州市22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