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刑罰目的論

      2009-06-10 05:30胡曉轉
      關鍵詞:懲罰預防

      [摘 要] 刑罰目的在刑罰理論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對于刑罰的創(chuàng)制與適用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西方的刑罰目的理論源遠流長,大致可以分為報應刑論、目的刑論、折中刑論。我國關于刑罰目的的爭論及評述較多,無論是公正懲罰的刑罰目的、預防犯罪的刑罰目的或保護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的刑罰目的,都有確立我國刑罰目的之借鑒之處,單獨取任何一個作為刑罰目的都不夠完全。我國應該有的刑罰目的是公正懲罰犯罪及預防犯罪,保護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

      [關鍵詞] 刑罰目的;懲罰;預防;基本人權

      [中圖分類號] D9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4738(2009)02-0034-04

      [收稿日期] 2009-02-16

      [作者簡介] 胡曉轉(1969-),女,許昌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反腐敗理論,法學。

      刑罰目的是刑法理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對于刑罰的創(chuàng)制與適用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刑罰目的指引著刑罰的制定、分配、發(fā)動,影響著刑罰的實際效果。正確認識刑罰的目的,就能夠適當運用刑罰手段與犯罪作有效斗爭,如果對刑罰目的認識不當,就會導致刑罰的濫用或失效。因此,刑罰目的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考慮中國刑罰目的的選擇方向時,本文在總結西方和大陸刑罰目的演變的過程及內容基礎上,通過對公正懲罰犯罪刑罰目的、預防犯罪刑罰目的以及“以保護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刑罰目的的分析,提出我國應該有的刑罰目的,對于反思和發(fā)展中國的刑法理論有重要意義。

      一、刑罰目的之內涵

      刑罰作為國家的一種強制方法,本身并無目的性可言,但是國家在制定、運用刑罰時是有目的的。刑罰目的是刑法理論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刑罰目的概念可以概括為:刑罰目的,是國家結合自己與犯罪作斗爭、保證人民的需要和國家對于刑罰具有的懲罰犯罪、預防犯罪以及保護基本人權的屬性、功能的認識,而預先設計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活動所追求的理想效果。每個國家都有同“犯罪”作斗爭、保護人民的需要;現(xiàn)代社會的刑罰理念也都有懲罰犯罪、預防犯罪進而保護基本人權的功能,刑罰目的集中反映出一個國家關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價值評價和選擇。

      刑罰目的對整個刑罰的運行有重要意義,表現(xiàn)有:(1) 刑罰目的制約著刑事立法。刑罰目的一經(jīng)確立,便會有相應的刑罰體制的確立,以保證刑罰目的的實現(xiàn)。因此,刑罰目的是刑事立法的指導思想之一,它對于刑罰制度的確立具有重大意義。(2) 刑罰目的決定著刑罰的適用,直接影響著刑罰裁量的結果,審判人員在刑種、刑期及量刑幅度的選擇上,都受它的影響。(3) 刑罰目的指導刑罰的執(zhí)行,刑罰目的不僅體現(xiàn)在刑罰的創(chuàng)制和使用過程中,而且一直貫徹到刑罰的執(zhí)行的過程中。為了收到滿意的效果,行刑的目的相一致。因此,刑罰目的也是刑罰執(zhí)行的指導方針之一,它對于刑罰的執(zhí)行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刑罰目的的理論評述

      西方的刑罰目的理論源遠流長,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報應刑論

      報應刑論是以絕對主義和報應思想為基礎的刑罰目的理論。該理論認為,刑罰的目的是恢復正義,刑罰是對過去犯罪的報應。該理論的經(jīng)典表述為:“因為實施了犯罪而科處刑罰。”報應作為刑罰目的經(jīng)歷了從神意報應到道德報應到法律報應再到規(guī)范報應的這樣一個演進過程。貫徹始終的是報應的基本精神,即根據(jù)已然之罪來確定刑罰及其懲罰程度,實現(xiàn)正義。

      報應刑論的立論根源在于刑罰理論中的報應論,有其巨大的積極意義,但是并沒有擺脫報應論形而上學特點,根據(jù)報應刑論,刑罰的正義依賴于刑法的正義,并效忠于刑法的正義,如果刑法本身并不正義,而報應刑論又對之認可,則刑罰的所謂“正義”是一種比刑法非正義更危險的非正義。

      2.目的刑論

      也稱預防刑論。在刑法理論中,作為刑罰目的,目的刑論主張通過刑罰預防犯罪、保衛(wèi)社會。根據(jù)預防方式及側重點不同,目的刑論分為雙面預防論、一般預防論和特殊預防論。

      (1)雙面預防論。認為刑罰目的是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的一個整體。代表人物貝卡里亞、邊沁均持此說,“刑罰目的僅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規(guī)誡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轍”。對后世的刑罰目的理論影響深遠,尤其是其對于一般預防的論述,為一般預防論的誕生做了理論準備。

      (2)一般預防論。主張刑罰目的是預防尚未犯罪的人實施犯罪。一般預防的途徑,通過對犯罪人判處刑罰,一是向社會宣告,任何人實施犯罪都會受到刑罰處罰;二是向社會成員宣告,任何犯罪行為都是侵犯法益的行為,每個成員都有權利和義務與之作斗爭。一般預防論固有其合理性。

      (3)特別預防論。主張預防犯罪人重新犯罪。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xiàn):一是通過對罪行非常嚴重的罪犯科處死刑;二是通過對犯罪人適用刑罰,使犯罪人不能犯罪、不敢犯罪甚至不愿犯罪。刑罰目的局限于特殊預防一種,片面性是特別預防的致命弱點。

      目的刑論從積極主動地發(fā)揮刑罰前瞻性作用的角度考慮刑罰目的。但專注于刑罰可能帶來的好處,無疑會忽視已發(fā)生的犯罪對社會道德秩序的破壞及對被害人的傷害。更危險的是,目的刑會“因為慈善的動機掩蓋了國家的強制力”,僅僅從“預防”、“教育回歸社會”等功利角度不能解決刑罰的正義性問題,我們必須面對刑罰目的指向的是怎樣的刑罰這一問題。

      3.折中刑論

      有些學者在研究報應刑論和目的刑論的基礎上,提出折中刑論,又稱一體論。借用久禮田益喜的話,折中論是“以懲罰的本質為對犯罪的報應,同時要求實現(xiàn)刑罰諸種目的學說”。該理論將犯罪的原因歸結為報應主義,同時又承認刑罰的目的是預防犯罪,實現(xiàn)一般預防與特殊預防目的。但是報應與預防在刑罰目的中的地位如何,何者為重,次序關系怎樣,對于刑罰目的的中心價值取舍,始終沒有徹底解決。

      通過對西方刑罰目的的報應論、目的刑論以及一體論的研究,報應刑論和目的刑論價值取向的立足點是不同的。由于前兩種學說都有其自身的不足,于是刑罰目的一體論便應運而生,但是一體論不能繞過報應論和目的刑論的難題,就是對刑罰目的中心價值的取舍問題,我認為,刑罰目的理論應該有的中心價值就是保護人。“人”這一元價值是超越公平或功利等價值的,也是整合各種刑罰目的理論較好的立足點。

      由于刑罰目的理論的重要地位,我國刑罰學者歷來重視這一問題的探索,大量的論文和專著不斷涌現(xiàn),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觀點,主要學術觀點有:

      1.改造教育說

      認為我國刑罰目的是教育改造犯罪人[1]。該觀點有積極的一面,但忽視了刑罰的懲罰性質和教育功能的缺陷,如德國學者馮·巴爾一針見血指出“理想的刑罰將會改造犯罪人,但是,不管怎么說,刑罰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改造犯罪人”,一味強調教育,不盡合理。

      2.懲罰改造說

      認為刑罰具有改造犯罪人的目的,同時具有懲罰犯罪人的目的。該說抓住了懲罰屬性,但始終僅限于對犯罪人的懲罰、改造,遠遠不是刑罰目的的全部。

      3.雙重預防目的說

      認為我國刑罰的目的是預防犯罪,具體表現(xiàn)為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2]。該學說具有濃厚的防衛(wèi)社會功利思想,注重預防固然是必需的,但是通過教育改造的單純預防不能遏制犯罪,“雙重預防”未完全揭示刑罰目的所在。

      4.刑罰功能充分發(fā)揮說

      邱興隆等著的《刑法學》中主張“刑罰目的是追求刑罰功能的充分發(fā)揮,明確地說,便是最大限度地預防犯罪”[3]。該說并未提出新的實質見解,也未弄清刑罰功能和刑罰目的間的手段與目的的關系。

      5.直接目的與根本目的說

      認為我國刑罰的直接目的是:懲罰犯罪,威懾犯罪分子,改造犯罪分子;根本目的是預防犯罪,保衛(wèi)社會[4]。該學說有其合理性,但把刑罰功能作為刑罰直接目的的內容,導致直接目的的混雜和次序不清。另外根本目的僅關注刑罰預防犯罪的目的,還是排除了懲罰報應,是不夠全面的。

      6.直接目的和終極目的說

      認為刑罰的直接目的是“懲罰、威懾、改造、安撫、教育”,終極目的是“保衛(wèi)社會主義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5]。直接目的混淆了刑罰屬性、功能、目的的關系。終極目的是所有法律制度甚至我國所有社會組織制度的目的,不能區(qū)別刑罰目的與其他事物的特殊性,不妥之處很明顯。

      7.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說

      認為刑罰的主要方面是特殊防預,次要方面是報應即懲罰,并且認為一般預防不是刑罰的目的[6]。該說對預防和報應都給予重視,是其優(yōu)點所在,但完全排除一般防預的觀點,并在一些方面思考還不夠清晰,有待完善。

      8.刑罰目的二元說

      認為刑罰目的是報應與預防的辯證統(tǒng)一,認為報應體現(xiàn)公正原則,預防體現(xiàn)效率原則,在刑事活動的各個階段,報應與預防主次地位會有所不同[7]。該說試圖將報應與預防兩者結合起來,使刑罰的懲罰屬性和教育屬性均在刑罰目的中有所體現(xiàn),是合理之處。但該學說提出的報應與預防的結合方式值得追問。

      9.刑罰目的層次性說

      認為刑罰目的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懲罰犯罪,第二層次是預防犯罪,第三層次是保護法益。三個層次逐次遞進,是統(tǒng)一整體。這是一個更具有合理性的學說,明確提出了刑罰目的的層次性,但仍存在紕漏,需要改進。其一,對第一層次為何是懲罰犯罪論證不充分。其二,第二層次未提及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發(fā)生沖突時如何理性排序。其三,第三層次中所謂“保護法益”不能很好區(qū)別刑法保護的“法益”與民法、行政法的“法益”。

      上述關于刑罰目的的論斷都有其合理的一面,當然也存在著各自的不足。上述觀點大體上是對20世紀50年代關于刑罰目的的學說之繼承和進一步發(fā)展完善,占主導地位的還是預防論,結合教育和改造的手段,并未超出我國傳統(tǒng)的關于刑罰論研究的框架,尤其沒有超出西方刑罰目的理論的三大類:報應刑論、目的刑論和一體論。我國刑罰目的不僅是多方面的,而且目的與目的之間還有一定的層次性,是層層推進的關系,使得這一體系更加科學化和嚴密化,筆者更傾向于三層次的刑罰目的論,關于刑罰目的的研究內容,我們應從更多維、更廣闊的視角來深入分析刑罰目的這個復雜的命題。

      三、我國應該有的刑罰目的

      1.公正懲罰犯罪的刑罰目的

      (1)公正懲罰犯罪的概念。公正懲罰犯罪的刑罰目的,指的是國家為了公正懲罰犯罪而制定、適用和執(zhí)行刑罰,并通過懲治犯罪來維護社會主義觀念,恢復被犯罪破壞了的社會秩序。

      公正懲罰犯罪,即國家以與社會民眾情感相適應的公正為基礎,以“罪刑均衡”的刑罰條文為指導,動用刑罰手段來懲罰犯罪,即“刑從罪生、刑足判罪”,禁止“重罪輕罰、輕罪重罰”等不公正的刑罰,要滿足社會的公正心理需求,起碼“懲罰不應該比過錯引起更大的惡感,犯罪的恥辱不應該變成法律的恥辱?!?sup>[8]

      (2)公正懲罰犯罪應該作為刑罰目的之一。公正懲罰犯罪是對已然之罪的回顧,它審視國家制定、適用和執(zhí)行刑罰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指出了一個國家動用刑罰手段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公正地懲罰犯罪。只有“公正”才能獲得社會觀念的普遍接納和認可,進而獲得法律的真正威信。也只有符合社會民眾情感的“公正”才是對社會中每個人真正有利的:比如每個人都有可能被犯罪或強大的國家刑罰權侵犯,只有既懲罰犯罪又不濫罰的公正刑罰才利于每個公民。

      公正懲罰不僅蘊含了“公正”價值,公正懲罰犯罪的懲罰目的把關注焦點放在了“人”身上:一方面,要求公正懲罰犯罪,含有保護犯罪人不受不公正懲罰的意味;另一方面,公正懲罰犯罪,鮮明地表達了用刑罰公正地懲罰犯罪,維護社會民主的意圖,即公正懲罰犯罪的刑罰目的同時指向保護社會民眾又限制濫刑以保護犯罪人,把保護“人”作為其暗含的深遠追求。

      另外,從刑罰屬性、功能角度或從國家需要角度來講,公正懲罰犯罪既是刑罰的基本功能,又是國家的迫切需要之一,刑罰目的是二者的結合,所以公正懲罰犯罪合乎邏輯地應該成為國家的刑罰目的。

      2.預防犯罪的刑罰目的

      (1)預防犯罪的刑罰目的的含義。預防犯罪作為刑罰目的,是指國家通過制刑、量刑和行刑,追求威懾、教育改造犯罪人以及社會公眾,使人們不再犯罪,實現(xiàn)社會功利的效果。因此,社會功利觀念是預防犯罪的刑罰目的的理論基礎。此處的功利是指對防衛(wèi)社會有益,追求有利于自己的東西是人類的本能,預防犯罪就是以前瞻性的眼光,著眼未來的犯罪預防來追求社會功利。

      (2)預防犯罪應該作為刑罰目的之一。預防犯罪跳出了公正、報應的圈子,追求用刑罰來預防犯罪的功利目的,體現(xiàn)了人類的理性,也符合人類社會自身利益。這是預防犯罪的目的從產(chǎn)生就興盛不衰、直到今天仍是主流觀點的原因,我相信今后功利價值也繼續(xù)會是人類的主要價值之一。預防犯罪刑罰目的在價值選擇上,旗幟鮮明地站在社會一邊,也就是站在犯罪的對立面。預防犯罪刑罰目的積極追求的是怎樣預防社會、保護社會,不自覺地就把價值中心放在集體價值上。在人類社會刑罰實踐中,這種宏觀的視角是必要的。

      從刑罰屬性、功能角度、刑罰的強制懲罰性、教育屬性,以及兩個屬性決定的刑罰剝奪限制功能、威懾功能、改造功能、安撫功能或教育鑒別功能來看,它們或者指向特殊預防(如剝奪限制功能、改造功能),或者指向一般預防(安撫功能、鑒別功能),或者同時指向兩個預防目的(如威懾功能)。所以,幾乎所有的刑罰的屬性和功能可以作為預防犯罪刑罰目的的客觀條件。

      從國家主觀需要的角度,犯罪會極大地損害社會,首先,會造成社會財產(chǎn)損失,擾亂社會基本生產(chǎn)生活秩序和社會成員安全、公正等心理秩序;其次,單單是公正懲罰犯罪,又需要耗費大量的社會資源。所以,國家希望有最少的犯罪發(fā)生,甚至沒有犯罪。毫無疑問,國家有預防犯罪的迫切需要。

      3.保護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的刑罰目的

      公正懲罰犯罪、預防犯罪都可以作為刑罰目的之一,但又似乎不夠全面,現(xiàn)從“人權”等問題入手討論,以把握“基本人權”與“全體公民”在確定刑罰目的方面的作用。

      (1)保護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的內涵?;救藱嗍侵杆腥藱嘀凶詈诵?、最基礎的部分,是一個社會的基本條件同其中生活的人最基本歸屬關系。從刑法角度而言,是按照一個社會的基本條件(政治、經(jīng)濟、文化條件、國情民意等),當某種行為被認為嚴重到侵犯了基本人權的程度,需要刑罰調整才會被作為犯罪行為規(guī)定于刑法中。比如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地在醞釀把盜竊罪的最低標準500元提高。所以,刑罰規(guī)范所保護的不受犯罪侵犯的權利都是基本人權,即一定社會基本條件適應的,集中體現(xiàn)在刑罰規(guī)范中并由刑法保護的權利。“全體公民”包括刑法保護犯罪人以外的其他公民以及犯罪人?!鞍ǚ缸锶嗽趦鹊娜w公民”不僅要突出犯罪人也包含在全體公民中,更在于“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是作為一個整體提出的。

      基本人權著重從個人角度著眼,要求人人不得侵犯公民的基本人權。全體公民是從全體著眼,個人一旦超越界限,侵犯他人平等的基本人權,其個人權利就不再受到保護并且要受到刑罰懲罰。即“保護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基本人權”就是從個人著手,最終重心落在“基本人權”上,中間巧妙布設了“全體公民”的限定,以保護每個人的基本人權來保護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

      (2)保護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的刑罰目的?,F(xiàn)代刑法的調整對象是公民個人的基本人權與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基本人權的關系。刑罰功能中有強勁的懲罰功能、威懾功能來懲罰打擊那些足以侵犯“全體公民基本人權”的犯罪行為以保護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刑罰功能中的改造功能、教育功能則用來軟化犯罪活動,保護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從刑法性質來看,“保護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是可以作為刑罰目的的。

      人權保護是一個社會的基本要求,需要通過國家建立制度性保護,國家承擔人權保障在各國人權文書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在現(xiàn)代社會中,政府是合適的機構,只有政府擁有足夠強大的力量能夠平衡、調和、保障眾多利益沖突方的權利,從實然情形而言,也應該由國家來保障全體公民的基本權利。

      無論是公正懲罰的刑罰目的、預防犯罪的刑罰目的或保護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的刑罰目的,都有確立我國刑罰目的之借鑒之處,單獨取出任何一個作為刑罰目的似乎都不夠完全稱職?!肮龖土P犯罪”的刑罰目的須明確“公正”的落腳點,“預防犯罪”的刑罰目的須明確社會預防需要和個人權利保護的界限。“保護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如果單單強調“保護基本人權”容易令人陷入刑罰目的純粹是保護基本人權的疑惑。我們也可以將上述三個刑罰目的理論予以整合,表述成:刑罰目的,是公正懲罰犯罪及預防犯罪,以保護包括犯罪人在內的全體公民的基本人權。這應該是我國應有的刑罰目的。

      四、結論

      刑罰目的論決定和制約著與刑罰密切相關的其他全部問題,正確認識我國的刑罰目的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立法和司法實踐中,使刑罰目的理論真正能夠成為立法、司法實踐的理論指導是一個法治國家刑罰制度發(fā)展與完善所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周振想.中國新刑法釋論與罪案[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1997:318.

      [2] 高銘暄.新編中國刑法學:上冊[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311.

      [3] 邱興隆,許章潤.刑法學[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26.

      [4] 田文昌.刑罰目的論[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56.

      [5] 周仲飛.論刑罰目的的結構[J].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學報,1989,(2):1-4.

      [6] 田宏杰.刑罰目的研究[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0,(6):70.

      [7] 陳興良.刑罰哲學[M]. 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354-360.

      [8] 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8.

      On the Purpose of Penalty

      HU Xiao-zhuan

      (Xuch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uchang 461000,China)

      Abstract:The purpose of penalty is in the core position in penalty theory,which has a direct function in guiding the penalty contrive and application. The theory of penalty purpose in western countrie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theory of retribution penalty,purpose penalty and compromise penalty. In China,there are some discussions and comments on penalty purposes:the penalties for justice,for preventing crimes or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all citizens including perpetrators,which are referential in establishing the penalty purpose,as it is incomplete to choose any one of the penalties as the penalty purpos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all citizens including perpetrators,the purpose of penalty which China should have is the fair penalty to crimes and to the prevention of crimes.

      Key words:the purpose of penalty;punishment;prevention;basic human rights

      猜你喜歡
      懲罰預防
      神的懲罰
      Jokes笑話
      懲罰
      快播案:應受懲罰的是作為抑或不作為?
      淺談跑步運動中膝關節(jié)的損傷和預防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構建高校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五重”預防體系
      新形勢下預防校園暴力的策略研究
      “懲罰”爸爸
      真正的懲罰等
      页游| 博湖县| 五峰| 新和县| 乐陵市| 江西省| 九龙坡区| 视频| 广饶县| 鹿泉市| 新龙县| 藁城市| 深圳市| 清流县| 鄄城县| 大悟县| 红河县| 雷山县| 吉水县| 江城| 庆阳市| 九寨沟县| 策勒县| 五大连池市| 米林县| 广宗县| 望城县| 保山市| 克东县| 密山市| 滁州市| 巨野县| 寿光市| 乾安县| 敦化市| 河源市| 民和| 河东区| 环江| 惠安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