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明
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曾說過:“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得益于課外閱讀?!蹦壳?開展閱讀活動已好長時間, 但是,我們仍舊發(fā)現(xiàn),學生一寫作文來,依舊是“家中無米”,頭腦空空,字、詞、句等素材貧乏,更談不上寫出文章的內涵了。低年級學生不善言語,與人口語交際時,也總是結結巴巴。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學生在閱讀方面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狀況?歸根究底,那就是在閱讀中注意積累。
一、 樂趣閱讀,快樂積累
無論做什么事,唯有其興趣,才會投入。對學生來講,興趣會成為閱讀的動力和支撐力,興趣將直接影響閱讀的質量和效果。在閱讀中,只有書源充足,學生才能博覽群書。我們要充分開放學校圖書館,圖文并茂的故事書、童話……令低年級同學愛不釋手;《上下五千年》《智慧背囊》……令中高年級學生樂讀不疲。各班再建立小圖書角,班級之間建立圖書交換站。這樣就可以用一本書換許多本書讀,書多了,學生的可選范圍大了,興趣也濃了,閱讀面也擴大了。在開展閱讀時,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自由,全憑學生的喜歡去自主選擇有益的閱讀材料,天文地理、神話傳說、卡通笑話都行。這樣的自由讀,這樣“雜讀”,就充滿情趣,充滿活力,是學生心之所至,自我快樂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遍喿x的形式可多樣。如說書課,由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輪流說書,大家共同欣賞,共同評書?,F(xiàn)在各學校都配備了微機房,我們也可網(wǎng)上閱讀,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天地里自由馳騁……定期開展一些活動,如講故事、朗誦、演講、辦小報、展覽等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在愜意的氛圍中增強求知欲望,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課外閱讀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 有效閱讀,有意積累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fā)”。怎樣才能有效閱讀?首先,“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可開展閱讀指導課,低年級可進行造句練習、講故事、表演等。中高年級可選擇一些佳作,如《親近母語》中的文章,老師指導學生閱讀。如怎樣發(fā)現(xiàn)書中的妙處,如何賞析好詞佳句,如何揣摩作品的表達手法……在學生“得法”后,再放手讓學生做讀書筆記。我任教的班,讀書筆記都采用“82211”的形式。即摘抄8個優(yōu)美的詞語,從中選擇兩個詞語說一段話,多多益善;兩個精彩的片段,或一個片段、一個仿寫;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并回答;寫一段感悟。老師及時批改或學生間互評互改,好的讀書筆記打上五角星、“good”,適時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讓孩子不斷享受成功,學生樂此不疲。其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過程中,對于真正的好書,真正自己喜歡的書,不宜一味貪快猛讀,可以精讀。我們要讀得投入,讀得動情,讀得忘我。在品析中積累語言,在鑒賞體驗中有所悟。還要讀有所思,讀思結合,從而讀有價值,讀有所得。這樣才能發(fā)揮書的作用,使人的頭腦充實,思維活躍。平時我們要注意學以致用,將積累的東西化為己有,在平常的習作中,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已有的積累。初稿完成后,可以讓學生看看自己的習作中恰當運用了多少成語、名言警句……也可以開展一些讀書評書會、交流會。長此訓練,書的精髓自然會化作自己的骨肉,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漸漸提高了。
三、 堅持閱讀,長期積累
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葉圣陶早在《略談學習國文》中說:“現(xiàn)在有許多學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觸什么書,這是不對的,為養(yǎng)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為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薄伴喿x和寫作都是人生的一種行為,凡是行為必須養(yǎng)成習慣才行?!爆F(xiàn)在各校都開辟了專門的閱讀時間,保證每天半小時閱讀時間。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這遠遠不夠,學生的閱讀量達不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數(shù)目。這就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特別是節(jié)假日進行閱讀。老師持之以恒地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讓讀書潛移默化地成為大部分孩子學習生活中的自覺行為,這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另外,雙休日前開展好選書活動,努力讓每位學生選到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住在同一小區(qū)的學生可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形成一定的讀書氛圍。教師和家長要配合,教師首先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執(zhí)行情況。因此,家長盡可能讓孩子有一個較好的讀書環(huán)境,老師、學生、家長共同訂好讀書計劃,雙休日家長注意提醒孩子按計劃讀書,督促學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閱讀任務。長此以往,學生會形成習慣。讀書一生,受益一生。
(如皋市搬經鎮(zhèn)橋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