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怡
請看下面兩篇高考作文:
文段一:其實詩意的生活也就是去樂觀地、積極地、愉快地面對生活,只有這樣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反之則只能看到生活中的苦悶與不快。歌手叢飛不就是個賦有詩意的生活的人嗎?他自己雖然身患絕癥,但仍然十分頑強與樂觀地面對生活,并堅持幫助他人,在其中發(fā)現(xiàn)快樂與幸福。這不就是一個詩意地生活的代表嗎?實際上有很多人像叢飛一樣,但他們沒有詩意地生活,因而無法體會生活的樂趣,所以也就無法擁有詩意的生活。
文段二:詩意的生活源自人們內(nèi)心的和諧。季羨林曾說過:“真正的和諧是人們內(nèi)心的和諧。”試想,一個內(nèi)心渾濁不堪的人如何真正生活充滿詩意呢?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往往是其內(nèi)心的真實反應,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瀟湘館,在那一叢青翠的綠竹下迎風灑淚,對月抒懷,吟出一句句新奇精巧的詩;而渾身散發(fā)酒肉臭的薛蟠卻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開河胡謅些“一個蚊子哼哼哼”的渾段子。所以說,內(nèi)心和諧、充溢著對萬物的愛的人,才可以詩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給每一個窮人帶去關愛,愛讓她的生活充滿詩意;皮埃爾神父為無家可歸者送去溫暖,關懷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袁隆平院士為饑餓中的人們送去希望,關愛讓他的生活充滿詩意。當人們內(nèi)心和諧,帶著對萬物的愛去生活,人們才可以學會如何詩意的生活。
分析:文段一高考作文記分50分,而文段二記分60分的滿分。文段二文章有鮮明的個性色彩,材料豐富,論據(jù)充實,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xiàn)力。這兩篇作文的優(yōu)劣是一目了然的。其實仔細看文段一的作者也有一定的作文根底,為什么作文沒有評為一類,怎樣潤色就能成為一類作文呢?這就是我所講的從舉例論證到列舉論證的問題。
一篇好的議論文,除了有正確、鮮明的觀點外,還必須有充分而有力的論據(jù),并進行嚴密的論證。很多議論文都要運用事實論據(jù),通過舉例論證來證明自己的論點。事例必須典型、有力,要有高度的代表性,給人印象深刻。這樣的事例說服力強。
敘事之后要有精當?shù)姆治稣撌?,從而將擺事實和講道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議論文除了擺事實,就是講道理,事例之后的精要分析是對事例中所蘊含的精神、意義、啟示的直接揭示,只有將它點明了、點透了,才能與論點直接掛鉤,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論點。這兩段都運用了舉例論證,舉例之后都有分析,如“只有這樣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的詩意,反之則只能看到生活中的苦悶與不快”“真正的和諧是人們內(nèi)心的和諧。試想,一個內(nèi)心渾濁不堪的人如何真正生活充滿詩意呢?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往往是其內(nèi)心的真實反應”,如果沒有分析的話,那不可能打高分,為什么第二篇文章能打滿分呢?因為第二篇文章一個顯具的特點:運用了列舉論證。
我所講的列舉論證不僅能夠給文章增色,更重要的是,能夠使說理更加充分,更能夠使人信服,那么怎樣運用列舉論證呢?
1.要了解什么是列舉論證,簡單地講,列舉論證就是多個例子的羅列
2.積累豐富的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要能夠運用列舉論證,必須掌握足夠多的例子,并在此基礎上能夠給事例分類,抓住事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其積累的途徑有:
(1)重視課堂積累。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學過的課文是很多的,如果注重積累,那還是有東西可寫的。如:講《屈原列傳》這一課,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愛國者的所付出努力、遭受的挫折和他最后的絕望。屈原幾乎集中了一個愛國者的所有悲情元素,使得無論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還是后來戲劇中的藝術形象,都有著奪目的光芒。他的題材作為愛國主義題材是非常恰當?shù)?,但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再往深處想想:這題材作為堅守節(jié)操,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質(zhì),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也是很好的素材。
(2)閱讀課外書積累。現(xiàn)在的高中生,有很多的課外書可以讀,如《語文讀本》,但大多數(shù)學生把閱讀當作任務,不注重分析積累,結果可想而知。我要學生閱讀時,一般布置三道思考題:①這篇文章寫的是誰;②他的主要事跡是什么;③你受到了哪些啟發(fā)。特別是第三道題,我會檢查,聯(lián)想得好的,我在班上朗讀。通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得很快。
(3)注重時事的積累,把握時代的脈搏。汶川地震中出現(xiàn)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我把這些事跡復印下來,發(fā)給每個學生,并且和他們一起分析,這不但對他們的作文有幫助,而且對他們的思想也是一次教育;還有每年評選的感動中國的人物,我也會把他們的事跡復印下來,和學生一起分析。
3.用好、用準素材
學生如果光有素材,卻不理解素材,那就會變成材料的堆砌,毫無美感。所以要把握所運用的素材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能夠挖掘素材蘊涵的社會意義。如屈原的題材,既可以作為愛國主義題材,也可以作為堅守節(jié)操,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質(zhì),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題材。汶川地震中日夜奮戰(zhàn)的官兵,可以和青史流傳的杜甫聯(lián)系起來。
4.注重文章的外在形式
好的文章不應該是事實的羅列,而應該是美文,我們的前輩是非常注重文章的美感的:①句式要基本整齊,用長句,就都用長句;整散句結合,就都用整散句結合;②修辭手法的基本一致。句式整齊,富有表現(xiàn)力;③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練習。由一個例子到兩個再到三個,由造句到一段再到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