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杰克·凱魯亞克的精神實踐
      ——從自我到“無我”

      2010-08-15 00:46:57周孝強
      關(guān)鍵詞:無限性凱魯亞克有限性

      周孝強

      (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杭州 310023)

      杰克·凱魯亞克的精神實踐
      ——從自我到“無我”

      周孝強

      (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杭州 310023)

      在“背包革命”中,美國“垮掉派”作家杰克·凱魯亞克踏上一條從自我走向“無我”的精神旅途,并在禪宗的冥思中感知“無我”的極樂。本文嘗試從佛教倫理的角度來揭示凱魯亞克精神實踐的兩個階段以及本質(zhì),指明精神實踐的終極目的就是回歸宗教意義上的“極樂至福”。

      精神實踐;自我;無我;極樂至福

      20世紀(jì) 50年代的美國,“一批新覺悟的激進(jìn)預(yù)言者崛起,從另一個世界吹來一陣清風(fēng),既擺脫了老左派激進(jìn)主義的陳詞濫調(diào),又?jǐn)[脫了社會循規(guī)蹈矩的庸俗念頭”[1]?!翱宓舻囊淮闭沁@陣自由自在的風(fēng)。這群受過高等教育、來自紐約的嬉皮士在美國西部大平原上盡情地嬉戲,生動逼真地闡釋了他們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拒絕中產(chǎn)階級的生活,鄙視物質(zhì)主義的美國夢以及當(dāng)時冷戰(zhàn)思維中的道德主義。他們追求的是別樣的東西——自由——不受任何束縛的生活。素有“垮掉之王”美稱的杰克·凱魯亞克無疑是他們的中堅分子。他喜歡躲進(jìn)大自然的殿堂,在對云彩或雷電的沉思冥想中,享受“我感覺是自由的,所以我就是自由的”[2]原初快樂。

      一、與有限性自我作戰(zhàn):“自我放逐”

      在 20世紀(jì) 40年代末至 50年代初的幾年間,凱魯亞克一邊寫小說,一邊與“垮掉派”同伴多次橫穿美國來到西部。1955年,他跟金斯伯格和卡薩迪一起來到舊金山,在那兒他與年輕的禪宗詩人加里·斯奈德成為知己。斯奈德時常與凱魯亞克探討自己新譯的寒山詩,并在交流中傳授凱魯亞克一些基本的禪修技巧和禪宗體悟。隨后,經(jīng)斯奈德推薦,凱魯亞克當(dāng)上了孤涼峰的林火瞭望員。借此機會,他在山頂實踐禪宗“自我放逐”——一種以尋找心靈的頓悟、體驗和啟示為宗旨的孤寂生活。經(jīng)過孤涼峰上六十三個日日夜夜的精神實踐,他體悟到:現(xiàn)實的存在只不過是個虛幻,我們應(yīng)該穿透各種表面形式和假象,去觀照萬事萬物的空。下山之后,他把之前與斯奈德一起生活的場景以及孤涼峰上的生活和體悟,分別寫進(jìn)《達(dá)摩流浪者》(1958)和《荒涼天使》(1965)。毫無例外,這兩部作品始終貫穿著凱魯亞克對人生的禪宗感悟——所有與精神事物有關(guān)的思考或活動都旨在抹去個人的社會屬性。

      自從斯奈德把凱魯亞克領(lǐng)進(jìn)東方佛學(xué)領(lǐng)域,凱魯亞克就對佛教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開始醉心于閱讀佛教及禪宗經(jīng)典 (特別是《金剛經(jīng)》)。他一有空閑就躲進(jìn)加州圣何塞市圖書館查閱大量經(jīng)典佛教文選。由于他對東方思想有著廣博的領(lǐng)悟能力,很快就成為一位淵博的佛教直覺學(xué)者,寫下大量有關(guān)佛教感悟的手稿。他這樣解釋佛陀“四法印”中的第三條:存在的所有成分都是多變的 (無常),沒有永恒的自我 (諸法無我)??梢?凱魯亞克已然領(lǐng)悟“無我”的第一階段,即看清自我并非實體,它是無常、不斷變化、未定型的。因此,凱魯亞克時不時在作品中含蓄地表明那個依我們想象而存在的自我只是一場夢幻,猶如一場“巨大的精神錯亂,在任何地方都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如同虛空”[3]。

      自我通常有兩種屬性:一是通過生產(chǎn)和消費使其依附于各種體制的有限性自我。這種自我往往通過和別人作對或和別人攀比來達(dá)到自我中心的快樂,他阻斷了人們通往無限性的道路;二是通過內(nèi)在意志和直覺認(rèn)知與自身緊密相聯(lián)的無限性自我。這種自我不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他完全是一個獨立、充滿自由意志、擺脫社會影響的自我??梢哉f,生活在隨大流年代的凱魯亞克深切地感受到作為社會人的限定性,他極端地制造諸多展現(xiàn)激情的“惡”行 (諸如流浪、酗酒、吸食大麻等非生產(chǎn)性消耗行為)來掩蓋有限性的自我。從權(quán)力層面而言,不論是吸食大麻,還是酗酒,都不是指向單獨個體或某一群體,而是針對整個權(quán)力集團對個體意志的規(guī)訓(xùn)和壓抑。從形而上層面來看,這些浪蕩作風(fēng)是一種自我崇拜的儀式,它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獨立的精神生活和占有自己的世界。在凱魯亞克看來,運用內(nèi)在意志和直覺認(rèn)知是消解自我受制于社會的必要程序。本質(zhì)上,這與禪修的真義是一致的:即人若要真正地認(rèn)識自我,把自己從有限的人格上升到無限的人格,就必須達(dá)到“無我”的境界,把自我從煩躁、憤怒的情緒中解脫出來。因為,當(dāng)一個人的自我上升到“無我”的高度時,他就不會按照原來的方式去理解另一部分自我。在從自我到“無我”的精神實踐過程中,“無我”通過這種方式把自我從以自我中心的牢籠中解放出來,凈化成直率、坦誠的自我。這種自我既不附和社會的潮流,也不追求外界的認(rèn)可,而是專注于不斷發(fā)掘內(nèi)在的崇高精神。當(dāng)然,“無我”并不一定代表自我不存在,也不代表一定要消除自我。“無我”不否認(rèn),更不排斥對無限性自我的認(rèn)知。在通向“無我”的道路上,有必要存在一位與“無我”認(rèn)同并確保其存在的監(jiān)視者 (無限性的自我)。因為,“無我”背后站著的自我不僅用感官的眼睛尋找,也用精神的耳朵聆聽。

      凱魯亞克在孤涼峰山頂當(dāng)林火瞭望員期間,經(jīng)由禪修領(lǐng)悟到“萬事萬物都是空與覺!每一件處于時間、空間和心靈中的事物都是空”[2]。由此,凱魯亞克理解了“無我”的第二階段,即看穿“自我——無我”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并最終將“無我”的監(jiān)視者舍棄,進(jìn)入“極樂至福”的“無我”狀態(tài)。在這過程中,一股由精神實踐產(chǎn)生的超然精神集置于內(nèi)在意志中,啟示凱魯亞克把受制于外界、具有貪、嗔、癡品行的“自我”擠出直覺領(lǐng)域,把一切心識活動都安住于無念。人在這種狀態(tài)中,消除了一切自我監(jiān)視;消除了一切恐懼和戒心;也消除了一切目的。伴隨而來的則是歡喜解脫和“極樂至?!?。

      二、對“無我”之境的探索:“背包革命”

      在美國文學(xué)界,“垮掉的一代”素有“惠特曼的野孩子”之稱。以此往上追溯,“垮掉的一代”無疑是超驗主義的孫子輩。評論家史蒂芬·普若瑟羅 (Stephen Prothero)就曾指出:“凱魯亞克就是垮掉派運動的梭羅,而金斯伯格就是愛默生”[4]??梢?無論是在“理想主義”政治文化傳統(tǒng)中,還是在文學(xué)史上,超驗主義、惠特曼與“垮掉的一代”都是一個完整的譜系。梭羅對大自然的冥思以及對完善人格的無限追求為凱魯亞克提供了生活和創(chuàng)作的典范。他的“返回自然”更是直接啟示凱魯亞克:人只有在對大自然的沉思冥想中,方能“在一切事物中見出神性……,同時體會到神性內(nèi)在于他自己的被解放和擴張的內(nèi)心世界”[5]。作為“垮掉一代發(fā)言人”(Spokesman for the Beat Generation),凱魯亞克努力創(chuàng)造、培育和壯大自我,并時時呈現(xiàn)出處于自然狀態(tài)下的自我。就生活的感受而言,凱魯亞克無疑具有反文化、反傳統(tǒng)的無政府主義色彩。他更樂于體驗發(fā)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僭越快感。

      然而,凱魯亞克在竭力標(biāo)示自我的同時,他又竭盡各種法門要忘記自我,哪怕是一瞬間的忘我。這一矛盾態(tài)度時常為評論者所詬病,被指責(zé)為虛偽。需要指明的是,后一個需要忘記的“自我”可以通過前一個“自我”去消除,即無限性的自我可以消除那些通過有限性自我產(chǎn)生的東西?!白晕摇獰o我”之所以被認(rèn)為是一對矛盾:在于我們沒有完全理解自我的兩種屬性,過分突出那個受制于外界的有限性自我。依照固有的思維模式,大眾往往認(rèn)為:自我乃是實現(xiàn)肉體滿足的載體或客體。在佛家義理看來,這是有所偏頗的。佛從來不把自我作為工具或是眷戀的客體。因為,過分執(zhí)著于自我是“無明”①“無明”:就是不明白,一切煩惱皆源自它。貪嗔癡都是無明的根源。的根源。大眾之所以喜歡把自我作為主體和客體,在于他們不愿舍棄那個具有滿足欲望功能和享受肉體歡樂的有限性自我。若要化解這一邏輯性矛盾,關(guān)鍵要領(lǐng)悟“無我”并不一定代表自我不存在,“無我”只是表示自我并不是依照我們認(rèn)定的方式存在。凱魯亞克就如此感悟到:“事物是空的,你們看到的都是假象。你們以為你們看得見什么,但事實上,萬物都是由原子構(gòu)成的,而原子無法度量的,沒有重量,也無法抓住的”[2]。換言之,“無我”的根基只有存在于“自我”的空間內(nèi),才能真正實現(xiàn)“無我”。

      二戰(zhàn)后的美國,由于經(jīng)濟的超高速增長,一個消費天堂終于成為現(xiàn)實。在消費主義浪潮中,人們遺失了昔日的“理想主義”。正是在此背景下,凱魯亞克發(fā)起了一場旨在對其生存世界對抗、分裂和超越的精神復(fù)興運動——“背包革命”。他在自傳體小說《達(dá)摩流浪者》的扉頁這樣描寫:“你們知道嗎 /我有一個美麗的愿望 /我期待著一場偉大的背包革命的誕生。屆時/將有數(shù)以千計甚至數(shù)以百萬計的美國青年,背著背包 /在全國各地流浪 /他們會爬上高山上去禱告 /會逗小孩子開心 /會取悅老人家 /會讓年輕女孩爽快 /會讓老女孩更爽快 /他們?nèi)嵌U瘋子/會寫一些突然想到的、莫名其妙的詩 /會把永恒自由的意象帶給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靈”[2]。從題詩可見,這場“背包革命”有別于傳統(tǒng)的革命 (以階級斗爭的形式,奪取權(quán)力)。它是一場生活方式的變革,是一場內(nèi)向化的革命,是一個人靈魂深處自我意識的爆發(fā)。在這場有關(guān)生活的“革命”漩渦中,凱魯亞克把“背包革命”轉(zhuǎn)化為生活,把生活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體驗?!氨嘲锩币矎母拘陨铣吻辶藙P魯亞克精神實踐的本質(zhì),即對自身進(jìn)行曠日持久的革命,解放那個被現(xiàn)代神話劫持的、抽象道德化了的、掏空了實際意義的 (生活)意志。

      顯而易見,凱魯亞克在“背包革命”中力圖超越受制于工具理性領(lǐng)域內(nèi)的有限性自我,趨向超驗的“無我”。簡單的說,超越有限性自我就是把世俗生活精神化的過程,或者說是對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當(dāng)人們觸碰不到無限性的時候(也許無限性只存在于人類原始記憶中的無意識領(lǐng)域),把世俗生活精神化顯得極為必要。當(dāng)人們受困于人類有限性的時候,對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無疑對處在“不健康”時代的個體提供了有益的出路。鑒于此,真正處于“無我”狀態(tài)的人應(yīng)該“部分是小丑,部分是上帝,部分是狂人……而且是透明的”[6],沒有界限。凱魯亞克就時常借書中主人公之口說道:“我就是上帝,我將自行其是,舍此其誰?當(dāng)我入冥思,此身即佛陀——舍此其為誰?”[3]。凱魯亞克也時常把自己比做天使,“想象自己就像天使回到了地面上”[7]。在這些言辭中,可見凱魯亞克就是一個擺脫偏見束縛的“極樂”之人。當(dāng)然,他在其他場合也時常把自己稱為流浪漢、禪瘋子……??傊?凱魯亞克驗證了人是一個精神實踐的集合,必須把凌亂的碎片拼湊起來才能見到完整的人。

      三、一種新情感的興起:“極樂至?!?/h2>

      凱魯亞克深受佛教影響,認(rèn)為包括佛陀在內(nèi)的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在他看來,如果世間存在永恒之物,則必定會阻礙人的超越,使人無法從輪回中解脫。佛也是如此開示:人得以超越,達(dá)到涅槃寂靜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證悟宇宙中不存在永恒的事物,承認(rèn)“無?!?參透“沒有永恒的我我我我 (no permananentme me me me),也沒有天堂里的大我 (no per mananent Great Me in the Heaven)。根本沒有任何參照點,除了廣闊的宇宙,別無他物”[8]。只有在此基礎(chǔ)上,才可能去感受那個超越有限性自我的“無我”??梢哉f,具有超然精神的“無我”不僅是佛教的根基和精神所在,同樣也是凱魯亞克的情感聚焦點和生存態(tài)度。因此,“無我”并不是空洞無物的形而上學(xué)概念,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內(nèi)涵豐盛腳踏實地的生存美學(xué)。在自我走向“無我”的道路上,凱魯亞克憑借一股超然的精神,躍出物質(zhì)主義、商業(yè)主義和消費主義的束縛,并以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否定了資本主義日常生活的意識形態(tài)。其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準(zhǔn)確地說明了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救贖”,一種對個人感知的修復(fù)和突破,是對宗教意義上的“極樂至福”(beatific)的回歸和擁抱。

      凱魯亞克迷戀佛教的“空無”思想,但他沒有把人的歸宿完全寄托在佛教宣揚的來世中,而是把它的一部分置于爵士樂、安非他命、酒精與性愛等機能游戲中。原則上,這與佛教信條是相抵觸的。然而,在今天看來,這是一種典型的麥卡錫時代盛行的半宗教皈依。凱魯亞克之所以把注意力放酒精和性上,是因為酒精與性為他提供了逃避有限性自我的捷徑,也為凱魯亞克提供檢查自我的力量,使他能夠以“空無”的超然精神面對物質(zhì)洪流;凱魯亞克之所以熱衷于爵士樂和安非他命,是因為處在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是一種“極樂至?!?。因此,凱魯亞克在走向“極樂至?!钡牡缆飞?旗幟鮮明地標(biāo)示出自我的主權(quán)是沒有國界限制的。自我就是一個迷宮,向多種可能性開放,并在神圣的孤寂中燃燒。在凱魯亞克的意識中,生活與死亡、歡樂與痛苦、善與惡、真實與幻想、過去與未來等,都融入內(nèi)在自我的精神道路中。在自我向歡樂與痛苦、生命與死亡敞開的同時,凱魯亞克對自我的內(nèi)在性和整體性進(jìn)行了偉大的尼采式探索:即,生活的意義在于個人的感知,保持自我的獨立性,回歸到精神意義上的某種赤裸裸的直率和坦誠;每一個人應(yīng)不斷地穿越達(dá)摩 (“Dhar ma”,人生“法則”、“規(guī)則”)之門,把自我置入一種開放的存在狀態(tài),不僅對歡樂開放,同時也對死亡開放,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超然于一切觀念之外的人。

      可見,凱魯亞克在從自我走向“無我”的精神實踐中,始終不附和社會的潮流,也不追求外界地認(rèn)可,而是專注于在現(xiàn)代工業(yè)資本主義制度的物質(zhì)領(lǐng)域內(nèi)掀起一場反體制運動,徹底擺脫那個受制于外界的自我。他的生活方式及其創(chuàng)作已然超越了現(xiàn)代主義的范式,超越了提供裝飾的愉悅功能,逃離了藝術(shù)作品被消費的樊籠。

      [1]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園之門 [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48.

      [2]杰克·凱魯亞克.達(dá)摩流浪漢[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153-161.

      [3]杰克·凱魯亞克.荒涼天使[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13-70.

      [4]Tonkinson,Carole.Big SkyMind:Buddhis m and the Beat Generation[M].New York:Riverhead,1995.18.

      [5]黑格爾.美學(xué) (第二卷)[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85.

      [6]汪民安.色情、耗費與普遍經(jīng)濟——喬治·巴塔耶文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37.

      [7]杰克·凱魯亞克.垮掉的一代[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5.

      [8]比爾·摩根.金斯伯格文選——深思熟慮的散文[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5.385.

      Abstract:In the“Revolution Backpack”,Jack Kerouac wandered a spiritual journey from ego to anatta,and perceived a bliss of anatta in Zen meditation.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Buddhist Ethics,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rify two stages and the nature of spiritual practice and explain the ultimate destination of spiritual practice is to return to beatific which has a religious significance.

      Key words:spiritual practice;ego;anatta;beatific

      (責(zé)任編輯:薛 蓉)

      The Spiritual Practice of Jack Kerouac——From Ego to Anatta

      ZHOU Xiao-qi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Zhejia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I106.4

      A

      1006-4303(2010)02-0198-04

      2010-03-15

      周孝強 (1985-),男,浙江金華人,碩士研究生,從事英美文學(xué)研究。

      猜你喜歡
      無限性凱魯亞克有限性
      “在路上”之后的凱魯亞克
      中外文摘(2021年1期)2021-02-03 03:24:44
      星 空
      把沙發(fā)往前挪一挪
      把沙發(fā)往前挪一挪
      人生十六七(2018年7期)2018-07-09 02:37:10
      把沙發(fā)往前挪一挪
      高三幾何概型復(fù)習(xí)面面觀
      淺析人的有限性與哲學(xué)的無限性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28:09
      論“神化”學(xué)校教育傾向
      考試周刊(2016年62期)2016-08-15 06:59:28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和無限性
      淺談學(xué)術(shù)自由的合理性及其有限性
      亞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 20:55:04

      汶上县| 临朐县| 眉山市| 海伦市| 丰台区| 于田县| 邻水| 文化| 翁源县| 阜阳市| 维西| 华蓥市| 杨浦区| 绥芬河市| 曲松县| 濉溪县| 靖西县| 高台县| 十堰市| 宽城| 黄山市| 会宁县| 喀喇| 漾濞| 常宁市| 阳西县| 南涧| 玉龙| 永丰县| 寻乌县| 夏津县| 东港市| 廊坊市| 开远市| 宜兰县| 且末县| 墨竹工卡县| 宁安市| 河北省| 岐山县|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