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虛擬語氣透視的心理距離之語用闡釋——兼與李學平、Huddleston等商榷

      2011-07-27 09:40:56唐淑華
      外國語文 2011年5期
      關(guān)鍵詞:聽話者虛擬語氣情態(tài)

      唐淑華

      (重慶三峽學院,重慶 萬州 404100)

      1.引言

      許多學者(Harsh,Wayne,1968;Quirk,R.et al,1985:155;李學平,1963:3;雷志敏,2003:134 -140;易仲良,1988:9-10;丁往道,1979:58 -61;向明友,2007:84-9等)對虛擬語氣的語法特征、表現(xiàn)形式以及虛擬語氣的教學等方面進行過大量的研究。李學平(1963:3)、Huddleston&Pullum(2002/2006:148)等認為,虛擬語氣的基本特征是:動詞所指述的動作是“不確實的”或“不真實的”。筆者認為,虛擬語氣只表達說話者的一種意愿,與真實情況無關(guān),所以用“不確實”或“不真實”來作為虛擬語氣的基本特征有失偏頗。

      語言的生命在于運用,離開了運用,語言就可能失去魅力。正如福勒所言,“語言學家應該始終注意言論在其社會和人際環(huán)境中的功能”(Fowler R.,1986/1996:50)。丁往道在談到虛擬語氣中的假想條件句時認為,假想條件句是表示某種態(tài)度或看法,帶有假想的味道,所以就顯得比較婉轉(zhuǎn)和含蓄(丁往道,1979:60)。人們選用虛擬語氣手段,一方面保留其命題句的形式,另一方面再通過限定成分的變異和情態(tài)助動詞的添加來緩和語氣。人們運用虛擬語氣,多數(shù)情況是因為使用者的語用目的。說話人對話語的態(tài)度決定了話語的表達方式,聽話人對說話人以及對話語本身的態(tài)度決定其對話語的理解方式。交際雙方的態(tài)度直接導致心理距離的拉近或疏遠,而心理距離遠近又是交際能否得以延續(xù)的先決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擬語氣能間接表示否定概念,能進行委婉地責備、批評或提出建議,也可以通過動作、時間的向前推移刻意疏遠話語雙方的時間和空間距離,直接表達良好的態(tài)度、愿望等,都能極大地縮小話語雙方的心理距離。因此,筆者認為,縮小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是虛擬語氣在語用功能上的基本特征?;诖耍疚膶奶摂M語氣是如何通過動詞的形式變異、否定意義的委婉表達、批評和責備口吻的弱化以及良好愿望的表達等方面,探索虛擬語氣是如何縮小雙方心理距離,推動交際得以有效展開的語用功效。

      2.心理距離與語用功效

      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是指個體對另一個體或群體親近、接納或難以相處的主觀感受程度。表現(xiàn)為在感情、態(tài)度和行為上的疏密程度,疏者心理距離遠,密者心理距離近(林崇德等,2003:1397)。簡單地說,心理距離是交際雙方對彼此在心理上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越高,彼此心理距離就越小,相反,心理距離就越大。社會距離、空間距離、時間距離,最終都可以通過心理距離對交際雙方產(chǎn)生作用。

      在人際交往中,交際雙方需要展示絕對權(quán)威的現(xiàn)象是比較少見的。比如軍隊軍官對下級下達命令,監(jiān)獄里獄警對犯人的管理,法庭法官對嫌疑人的審判等,說話者對于聽話者有著絕對的權(quán)威性,無需考慮話語在受眾心理的可接受性。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多數(shù)人際交往的雙方是出于相對平等的或者交際雙方渴望以平等的地位進行交流。即使上下級關(guān)系,交際雙方在交流時也無不考慮彼此對話語的可接受性。對話語的接受性越強,交際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是這個道理。接受性的強弱直接與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相聯(lián)系。然而,心理距離的遠近受交際雙方的認知語境的制約,呈現(xiàn)出很大的可變性和不穩(wěn)定性。因此,為了使言語交際達到較好的語用效果,說話人總要顯現(xiàn)出自己積極的態(tài)度,運用恰當?shù)姆绞剑M量避免使用“否定詞”或表示“否定概念”的詞語;在不得不表示責備和批評時,應盡最大努力弱化其批評、責備的意味,使話語可接受性達到最高的程度。作為虛擬語氣與直陳和祈使語氣本質(zhì)的差別就在于,它可以運用自己動詞的曲折變化,隱含否定和情態(tài)動詞的巧妙使用,使話語變得相對委婉,接受性更強。侯國金“語用象似論”一文,把“話語—距離象似性原則”概括為兩個準則:1.時間、人際、心理的(實際或虛擬而感知的)距離象似于空間距離。而空間和時間的距離又投射于其他空間,構(gòu)成隱喻性思維和表達式。2:各類指別語都可以用語用距離(真實和/或虛擬的距離)來考察。近則用近指,遠則用遠指。假如指近為遠或相反,要么是語言失誤或語用失誤,要么是語用策略,以表親近或疏遠的語用目的(侯國金,2007:69)。通過各種語用途徑,較好地實現(xiàn)話語—距離象似性,就能較好地縮短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使話語交際得以成功展開。

      正如N.Wilson(1959)提出的,Quine(奎因)對其加以運用,Davidson(1990)又對其加以進一步完善的信念溝通原則(Principle of Charity):如果解釋人與說話人之間在信念系統(tǒng)上有較大差異,解釋人準確地理解說話人是不可能的(王寅,2007:106)。說話人和聽話人在信念系統(tǒng)上的差異也是話語得到正確理解的巨大障礙,要使聽話人對話語按照說話人的意圖去解讀,就必須雙方保持信念系統(tǒng)上的一致,要做到這一點,本質(zhì)上就要求說話和聽話雙方保持最小的心理距離。心理距離越小,雙方溝通就越容易。語言相同或相通,是因為有共同的體驗和認識,語言相異,是因為有不同的體驗或認識(王寅,2007:110)。

      3.虛擬語氣否定意義和責備的表達與心理距離

      3.1 虛擬語氣無標記否定意義的表達

      否定詞,作為一個明顯的“否定概念”標記,是不太受話語受眾者喜歡的。它極易使交際雙方處于兩個完全相反的極點,容易在認知態(tài)度上形成水火不容的兩極。而虛擬語氣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否定詞來表達否定意義,使否定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趨于弱化,提高了否定話語的可接受性。

      從否定程度上講,虛擬語氣,一般否定和否定前置幾種句子中,虛擬語氣的否定程度是最低的。如下圖所示:

      最小 虛擬語氣───→一般否定句───→否定詞前置

      一般來說,否定的層級越高,形成的心理距離也越大。

      比如:

      (1)If I were rich,I would help you.

      (2)I wouldn’t help you.

      (3)Never would I help you.

      顯然,(1)句隱含了一種否定意義:我不會幫助你的。但該句完全回避了“否定”的術(shù)語,而用一種肯定的方式以假想條件表達出來:如果我富有,我一定會幫你的。從該條件,聽話者可以自己推導出該話語的結(jié)論:我可能不能幫助你。這種從前提條件——我如果富有,推導出結(jié)論——我就能幫你的推理過程,不僅符合說話者,而且也符合聽話者;更重要的是,說話者采取的這種積極態(tài)度:如果我富有,更能與聽話者產(chǎn)生共鳴。所以,該話語盡管隱含了一種拒絕幫助的意義,但聽話者受到的傷害較小,說話者與聽話者在心理距離上不至于增大,容易被接受。正如Cummings所說,間接地拒絕別人的提議要比直截了當更加禮貌(Cummings L.2007:11)。禮貌總是人們樂于接受的。而(2)句直接含有表否定概念的“不”,容易讓聽話人產(chǎn)生一種不太合作的反感態(tài)度,從而不利后面話語交際的延續(xù)。因此,該句的否定層級相對于虛擬語氣較高,形成的心理距離較大。(3)把“Never”放在話語的起點上,這種“否定”的概念在句首得到了最大的強調(diào),聽者完全能意識到說話人否定的決心,所以壓根也沒必要去理會該話語后面的內(nèi)容,故否定層級更高,大有拒人于千里之外之意?!胺穸ā?negating)這類言語行為是不禮貌的或失禮的,… 正因為如此,說話人更需要注意禮貌地使用語言,盡量地減弱言語的否定力,在維持良好的相互關(guān)系的前提下達到自己的目的(周雪林,1996:73)。虛擬語氣的這種優(yōu)勢在上述例子中非常明顯。比較:

      (4)A.Don’t buy that.

      B.I wouldn’t buy that if I were you.(何自然,2003/2006:12)

      A句是祈使句,祈使語氣從語用功能上來看,是由說話人向聽話人傳達命令、提出請求、表達愿望等,這種語用功能往往隱含著說話人和聽話人身份上的差距,存在著說話人對聽話人相對的權(quán)威性。從空間距離來看,祈使句通常是由說話者直接作用于聽話者,即“I”—“You”的近距離。但是,這種居高臨下的氛圍很容易引起聽話者的反感,在聽話者心理上產(chǎn)生了較大的心理抵觸。對于身份相當?shù)娜藖碚f,很難接受。再看B句,說話人“I”完全站在聽話人“you”的角度,把“I”直接投射到“you”上,形成了心理零距離。使這種祈使的語氣完全隱藏于說話者的敘述之中,間接的程度很高,縮短了說話者與聽話者的心理距離,使話語更容易接受。

      當然,為了表達自己對聽話人的極度憤慨和絕對的權(quán)威,有意用否定層級最高的形式也是可見的。如:“On no circumstances will I marry you.”這種交際不是筆者本文要探討的范圍。

      3.2 虛擬語氣無否定標記對批評、責備意念的弱化

      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有聽話者愿意愉快地接受批評和責備的話語,甚至許多說話人也發(fā)現(xiàn)表達批評和責備的話語要比表揚難得多,但是,批評和責備在日常交際中是不可能避免的。直陳語氣往往直截了當?shù)靥岢鲈捳Z受眾者的不足或短處。而虛擬語氣可以不露聲色地將這些話語傳遞給聽話者,方式間接委婉得多。如:

      (5)a.If you had come here earlier,you would have finished the task.

      b.You came here late.

      兩句在意義上是等值的。但是語用功能的差異就顯而易見了。a句,說話人從積極的角度,向話語的受眾者提出建議:要是早點來,就能完成任務(wù)了。其中隱含了“你來遲了”的意思,但這種責備通過虛擬語氣的使用變得非常弱,不至于咄咄逼人,讓人難于接受。而b句,通過直陳語氣的使用,說話者直接指出對方的不足:你來遲了。絲毫未給聽話者留下任何余地,形成的心理距離無疑要大,可接受性相對較差。

      3.3 虛擬語氣否定標記對批評、責備意念的弱化

      在虛擬語氣中,也有讓人不悅的否定標記的存在。但是,這些存在,不僅不會疏遠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相反卻能拉近彼此。比如:

      (6)If I were you,I wouldn’t do it.(丁往道,1979:50)

      (7)You shouldn’t do it!

      (8)It’s not right for you to do it.

      顯然,(7)(8)兩句以第一人稱“我”為說話的中心,直接闡明說話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話語具有絕對的權(quán)威性,聽話人毫無辯駁的余地,往往容易產(chǎn)生反感。而(6)用了虛擬語氣以后,表面上并未對聽話者有任何批評或責備,而只是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似乎只是在敘述“我”的做法,給聽話者可能的借鑒,容易讓聽話人放松戒備,縮短心理距離。而且,說話人通過“我是你”的假設(shè),完全把說話人“我”直接投射到聽話人“你”之上,形成了心理的零距離,使聽話者很容易跟說話人產(chǎn)生共鳴:我們都不應該那樣做,不管我們是誰。

      從語法的角度,“If I were you,I wouldn’t do it.”和“I wouldn’t do it if I were you.”似乎沒什么區(qū)別。但是從句子語序的安排來看,兩者不盡相同。前者以“If I were you”開始,明顯表達了說話者想與聽話者拉近心理距離的愿望,而以“I wouldn’t do it”——自己的看法——來表明自己對聽話者的建議,這種說話者完全是以聽話者為中心,幾乎沒有心理距離;顯然后者則相反,說話者首先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給人“先入為主”的感受。而“if I were you”放在句尾,只相當于增補。從“我”到“你”盡管心理距離較近,但比起從“你”到“你”的心理零距離來看,后者的可接受性更強。另外,把“I wouldn’t do it”放在句首,由于助動詞“would”具有多種含義和用法,可能形成歧義,不符合經(jīng)濟原則。在此,它至少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虛擬語氣的用法,表達與現(xiàn)實相反的狀況;另一個是過去時間的真實表達:would表示習慣性的行為和意愿。這樣,上述句子就可以理解成:我不愿幫助你。其語用效果出乎說話者的預料。

      4.虛擬語氣動詞形式的變異與心理距離

      4.1 動詞過去形式的運用

      易仲良(1999)提出過去時態(tài)的實質(zhì)是距離性,在任一特定語境中,它總是表示三種距離中的一種:或表過去時間逆時針方向的時間距離,或表禮貌、委婉的心理距離,或表所謂虛擬的與真實性的距離。如:

      (10)If you really worked hard,you would get promoted.

      該句表示的是與現(xiàn)在事實相反的情景,設(shè)想與事實之間有一段距離。類似責備的話語中(如Diagram 2),時間距離、空間距離越小對聽話者產(chǎn)生的壓力越大,形成的心理距離越大;相反,時間空間距離越大,聽話者產(chǎn)生的壓力就越小,從而形成的心理距離越小。

      這一點與人的“趨利避害”的本能是相符合的。同樣,“He talked as if he had not beaten me”這句在描寫設(shè)想時用了過去的過去,從時間距離上在過去的基礎(chǔ)上也向前推移了一個時間段,現(xiàn)實與設(shè)想之間同樣形成了更大的距離,所以對聽話者來說壓力就更小,從而拉近了心理距離。

      在所謂虛擬語氣的動詞短語里,無論是主動詞還是助動詞的過去時態(tài)形式所表示的‘與真實性的距離’的語法意義均可分為兩類,即:(1)不可能成為真實的絕對距離;(2)在某一時點為非真實,但那一時點之后多少有可能成為真實的相對距離(易仲良,1988:11)。如:

      (11)I wish I had taken the medicine yesterday.(與真實性有絕對距離)

      (12)If it should rain tomorrow,what would you do?(表示說話人設(shè)想一個與真實性存在相對距離的將來動作)(易仲良,1988:12-13)

      動詞過去形式的運用,無論是與真實的絕對距離,還是說話人設(shè)想的與真實性存在的相對距離,其宗旨是刻意拉大說話人的設(shè)想與現(xiàn)實的時間距離,從而形成較大的空間距離。而這種時空距離的疏遠恰恰讓一些表責備、遺憾的話語對聽話者形成相對較小的心理壓力。壓力越小,交際雙方形成的心理距離越近。有的時候,說話者通過人稱的運用有意疏遠與聽話人的關(guān)系,形成較大的空間距離,其真正的用意也是減少對聽話者的傷害,從而不至于使心理距離增大。比如,父親對兒子說:

      (13)a.Some one doesn’t like eating vegetables.

      b.why don’t you like eating vegetables?

      a句說話者故意回避了第二人稱“you”的用法,刻意拉大了說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使類似的責備話語對聽話者來說相對間接,不至于使聽話者當面難堪,所以與說話者的心理距離反而更近。而b句用直陳語氣,就失去了虛擬語氣的這一優(yōu)勢,從語用功能上,說話者責備的意味非常強烈,極易引起聽話者的反感,從而形成較大的心理距離。

      這與說話者表達一些表揚、贊賞等話語不同:時間與空間的安排與聽話者越近,其給聽話者帶來的喜悅越強烈,如:“Congratulations!”,“Wonderful”,這些話語就不需要間接、委婉而使用虛擬語氣了。

      4.2 動詞原形的運用

      動詞原形的運用,在虛擬語氣中多數(shù)是省略了情態(tài)助動詞should的結(jié)果。當然按照“be”形虛擬語氣的用法,也可以理解為虛擬語氣直接運用了動詞原形。試比較:

      (14)a.It’s advisable that she go home.

      b.She should go home.

      c.Go home.

      侯國金教授認為,指別詞語在某種程度上象似于人稱距離、空間距離、時間距離、人際距離、語篇距離。與我最近的當然是我自己,因此語言交際的人稱詞語以及日常交談都以自我為中心。其次是“你/你們”,較遠的是“他/她/它/他們”等,再遠就不可及,沒辦法談及/理解,或只能靠描述再以第三人稱指別詞來指示(侯國金,2007:69)。上述a句虛擬語氣中的動詞用原形,避免了動詞第三人稱形式-s,或-es的運用,故第一、二、三人稱的動詞形式一樣。三種人稱使用同樣的語符,消除了不同人稱之間原本具有的語符距離,使交際雙方在思考問題時就容易將它們放在一起思考,形成較小的心理距離。b句采用了較為直接的建議方法,從說話者到第三人稱的“她”不如a句的距離相似性好,所以形成的距離也較大;c句是一個祈使語氣,有強烈的命令色彩,可接受性最小。按照話語受眾者的“趨利避害”的原理,這種空間距離的縮短直接導致心理距離的縮短。該選擇正好實現(xiàn)了虛擬語氣間接祈使語氣的表達效果,較好地拉近了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

      5.虛擬語氣中情態(tài)動詞與心理距離

      5.1 情態(tài)動詞的“否定”層級

      虛擬語氣中,可以通過不同的情態(tài)動詞形式來表達可能性的大小。李潔紅認為,從must-might,可能性越來越小,否定性越來越強(李潔紅,2008:99)。也就是說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可以表達否定的層級性。這種用肯定的形式,表達不同種類和層次的否定概念正是虛擬語氣的使用帶來委婉、禮貌的語用功能的優(yōu)勢。虛擬語氣選用的情態(tài)助動詞should、would、could、might等的概率或義務(wù)度都屬中等偏下。運用中等偏下強度的情態(tài)助動詞來表達說話人的態(tài)度,自然就符合虛擬語氣話語的交際目的。這些弱勢情態(tài)動詞掩蓋了說話人的鋒芒,弱化了命題的強制力,使其僅用于提醒,提示(Halliday,1994)。例如:

      (15)If I might suggest I should say that it would be better to turn off the light.

      (16)Could you close the door?

      上面兩句中,弱勢情態(tài)動詞的使用,較好地掩蓋了說話人的強制力,大大地縮短了話語雙方的心理距離。

      5.2 情態(tài)動詞表良好的祝愿

      情態(tài)動詞放在虛擬語氣中,直接表達一種良好的祝愿,這是直陳語氣和祈使語氣很難辦到的。如:

      (17)a.May you live long!

      b.May God bless you!

      良好的祝愿,總能在較大程度上取悅聽話者,使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縮短,極易產(chǎn)生繼續(xù)交流的欲望。

      6.結(jié)語

      正如冉永平在為 Louise Cummings的《語用學—多學科視角》的導讀里所言,語用學的分析模式與理論應該關(guān)注交際主體的心理過程,因為話語理解等信息處理必然離不開心理過程或心理現(xiàn)實等(Cummings,2007:dd19)。從上述討論可以看出,虛擬語氣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各種虛擬語氣使用的共同之處均有縮小心理距離之語用功效。心理距離的大小直接決定聽話者對話語的理解意愿和方式,成功的交際一定需要相對較小的心理距離。虛擬語氣的使用,通過言語的間接性,增強了話語的委婉程度,在相當程度上減小了對聽話者的傷害,使話語的可接受性增強。拉近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是虛擬語氣在語用上的根本特征。虛擬語氣強大的語用功效使其在日常交際中應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1]Cummings,L.Pragmatics—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2]Fowler,R.Linguistic Criticism[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1996.

      [3]Harder,P.Functional Semantics:A Theory of Meaning,Structure and Tense in English[M].Berlin:Mouton de Cruyter,1997.

      [4]Harsh,W.The Subjunctive in English[M].University,AL: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68.

      [5]Huddleston,R.& G.K.Pullum.The Cambridg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2006.

      [6]Quirk,R.,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85.

      [7]丁往道.關(guān)于英語條件句和虛擬語氣的教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79(4).

      [8]何自然.語用學講稿[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006.

      [9]侯國金.語用象似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2).

      [10]雷志敏.Be型虛擬語氣與祈使語氣的比較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6).

      [11]李潔紅.指示語的認知模型解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12]李學平.論英語虛擬語氣的形式及其分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63(4).

      [13]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辭典下[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4]王寅.中西語義理論對比研究初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易仲良.論英語虛擬語氣語法范疇的有無[J].外國語,1988(1).

      [16]易仲良.英語動詞語義語法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17]周雪林.試論“否定轉(zhuǎn)移”的語用意義[J].外國語,1996(5).

      * 感謝四川外語學院熊沐清教授對本文的悉心指導,編輯部蔣勇軍老師也對本文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一并致謝,文責筆者自負。

      猜你喜歡
      聽話者虛擬語氣情態(tài)
      情態(tài)副詞“說不定”的情態(tài)化研究
      表示“推測”的情態(tài)動詞
      表示“推測”的情態(tài)動詞
      對日語終助詞「ね」、「よ」功能的比較和簡析
      大眾文藝(2019年15期)2019-07-12 09:56:25
      有些話
      雜文選刊(2019年4期)2019-04-15 03:07:42
      淺談虛擬語氣
      鎖定虛擬語氣的公式
      讓學生“聽話”
      卷宗(2014年5期)2014-07-15 07:47:08
      虛擬語氣考前指導
      敬語解惑(4):兩種自謙語
      丰顺县| 乌拉特前旗| 永福县| 平顶山市| 南澳县| 泊头市| 青岛市| 曲周县| 临清市| 伊春市| 镇赉县| 中超| 华蓥市| 锡林浩特市| 含山县| 叶城县| 登封市| 大冶市| 靖安县| 当雄县| 榆社县| 普宁市| 大丰市| 铜陵市| 鄂温| 滁州市| 揭西县| 临武县| 吉林省| 龙山县| 广安市| 高清| 金坛市| 读书| 和田市| 突泉县| 根河市| 利津县| 长治县| 永和县| 墨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