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屹
CET測試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
王 屹
Bailey.K.M在l996年發(fā)表的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中指出,測試會影響學習者對教學和學習的理解和態(tài)度,而這種理解和態(tài)度又會反過來影響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成效。這種測試對教與學的影響在教育界即被稱為反撥效應(washback or backwash)。一般分為正面的影響和負面的影響兩大類型。
Alderson &Wall(1993)從學生教師、學習教學兩個角度和兩個方面探討了反撥效應, 奠定了反撥效應實證研究的理論基礎(chǔ):一是測試對教學的影響。測試會影響教學;測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測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法;測試會影響教學的速度和順序;測試會影響教學的態(tài)度。二是測試對學習的影響。測試會影響學習;測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測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法;測試會影響學習的速度和順序;測試會影響學習的態(tài)度。三是測試的影響大小和深度。測試會影響教學的程度和深度;測試會影響學習的程度和深度;重要的測試才有反撥效應;不重要的測試不會有反撥效應;測試會對所有學生和教師產(chǎn)生反撥效應;測試只對學生和老師產(chǎn)生反撥效應,不會對其他人產(chǎn)生反撥效應。
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過分強調(diào)了教師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語言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教師應意識到,在課堂上學生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是語言的使用者和實踐者,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增加真實語境的語言和文化輸入。因此教師應及時轉(zhuǎn)變觀念,調(diào)整教學思路,改革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轉(zhuǎn)變。近年來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實踐中,不少好的教學方法被提出和應用。如交際教學法,即通過交際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折中教學法,即將不同的教學法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雙外”教學法,即既訓練外語應用技能,又傳授對外交流知識的教學法;3T教學法,也就是以語篇重建任務為依托的小組學習方法。對此我們應在充分考慮語言教學特點的基礎(chǔ)上,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地選擇和嘗試有效有趣的教學方法,而不要生搬硬套,以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根據(jù)四級新題型對語境和現(xiàn)實生活的側(cè)重,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使用恰當?shù)暮姓鎸嵳Z境的語言和文化輸入。為了使學習者真切地感受到大學英語教學對其不僅在應試方面而且在今后的實際英語應用當中產(chǎn)生實實在在的作用,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更多的使用一些難度適中的多媒體資源,比如BBC,VOA電臺錄音或一些簡短的教學視頻等等,讓在現(xiàn)實社會發(fā)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事情與教學聯(lián)系起來。這種輸入不僅能有效地減少學習者的焦慮情緒,還可以引起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學生接觸到的英語越多,他們對英語也就越熟悉,也更愿意學習用英語來思考。
過去四級考試題型片面注重讀寫,大學英語教育帶來的啞巴英語讓學生產(chǎn)生了排斥情緒。改革后的新題型強調(diào)了語言的運用能力,提出聽、說、讀、寫、譯五大基本技能力并重,其實是強調(diào)了聽說能力的重要性。大學英語課堂從以分析教材為主,轉(zhuǎn)向了多重能力并行發(fā)展,教學與考試結(jié)合也不顯得枯燥。學生的學習目標也不單是順利通過考試,也包括提高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兩者的距離明顯縮小了。在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與教師配合,更好地完成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nèi)容和達到的水平,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教學質(zhì)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更加注重聽力的練習,在講究聽力策略的同時增加來源于真實生活的聽力素材,從而增強其進行英語語言交際的基礎(chǔ)。閱讀材料的廣泛性迫使學習者在課余閱讀大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類的語言材料,從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在四級考試中獲得高分。此外,新四級考試題型促使學生培養(yǎng)自學能力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被動地接受輸入。然而,為了培養(yǎng)交際能力, 學生必須培養(yǎng)自學能力。自學是課堂教學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正是自學這種能力將學生們課堂所學與實際生活緊密結(jié)合起來。
在社會上許多用人單位把CET考試成績作為自己招聘人員的衡量尺度,客觀上對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是,CET對學習者的負反撥作用也是相當明顯的。學生們越來越多地使用不恰當?shù)膶W習和考試策略,放棄了語言學習的交際性實質(zhì),單純地追求通過CET考試以順利畢業(yè)和就業(yè),這無疑是對CET本來目標以考促學的偏離。以寫作為例,不少學生為了能在寫作上拿高分,純粹練習寫作提綱式短文,對其他文體的文章就不甚注意,最終影響到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表達的交際能力。
由于有四級考試的壓力,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被壓抑了,由主動學習變成了被動學習,片面地認為通過四級考試就是英語學習的終極目標??梢哉f現(xiàn)在學生由于受到四級考試壓力的影響,大多數(shù)對英語學習都沒有直接興趣,只有出于學習需要和以后找工作需要的間接興趣。適當?shù)膲毫ぐl(fā)興趣是有一定幫助的,但如果壓力過當則會將興趣扼殺。英語四級考試使學生養(yǎng)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由于大量考試題為識別性試題而非提取性試題,學生學習時滿足于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忽視了語言產(chǎn)生和運用,從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考試題型對口語表達能力的忽視,造就了大范圍的“啞巴英語”現(xiàn)象的盛行,學生大都是書面的能力較強而口語表達能力極弱,對口語的不重視已經(jīng)使學生的英語能力嚴重地不協(xié)調(diào)。事實上,聽、說、讀、寫、譯各項內(nèi)容及英語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及應用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應該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他們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會影響到整體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另一方面,大多數(shù)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所取得的四級考試成績與他們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高分低能”現(xiàn)象也非常普遍,盡管四級考試得分很高,但在正式交際場合聽不懂簡單的英語會話,不能用較為得體的英語來交談,也不能用英語來寫簡單的文章和書信等。
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就CET而言,它有利也有弊。CET的正反撥作用對教學直接起到促進作用,負反撥作用起到阻礙作用。既然考試的反撥作用不可能被抹殺,我們就應該用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它,盡量提高考試的先進性、科學性,努力把考試設(shè)計成符合教育原理的、有積極反撥作用的考試,促進教學的改進和發(fā)展,讓考試真正發(fā)揮作用。有教學就必然有測試,兩者缺一不可。開展四級考試反撥作用研究的目的是改進考試反撥作用,使考試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研究結(jié)果表明,新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均產(chǎn)生了影響,既有正面的影響,也有負面的影響,但正面影響多于負面影響。這個發(fā)現(xiàn)對考試參與者是一種啟示,既要充分利用四級考試的正面反撥作用,又要及時調(diào)整改革措施,克服或減少其負面反撥作用,以此來進一步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認識并正確對待四級考試的反撥效應,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盡量減低它的負面反撥效應,從而使得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能具有最積極的反撥效應。
[1]Bailey,K.M. Working for washback: a review of the washback concept in language testing [J].Language Testing, 1996.3.
[2]Hughes, A. Backwash and TOFEL 2000 [Z].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Reading, 1993.
(王屹:遼寧科技大學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