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張 智
蛋 諦
山東/張 智
1
饑饉年代,父親在外省工作,娘拉扯一家人,千方百計維持基本溫飽。那時候,家中除了紅薯干、麩皮炒面可供充饑外,唯一的奢侈享受,就是娘做的為數(shù)不多的幾次煎炒雞蛋了。
平時,雞蛋是用來換鹽、堿面、煤油、紅糖等生活必需品的,只有到了年節(jié),娘才從糧柜里掏騰幾個雞蛋出來。娘煎蛋時的動作,不斷強化著灶臺邊一群“餓死鬼”的饞涎。娘每打一個雞蛋,都要用食指仔細將蛋殼中的蛋清刮干凈,然后才慢騰騰用文火煎焙。那過程儼然一種儀式,冗長而又充滿神秘感,直到把我們的胃口和氤氳在熱氣中的蛋香一起焙到極致。
盡管分到每人碗里的雞蛋只有幾勺,盡管我們已經(jīng)做好風卷殘云的準備,但是不等娘落座,我們是不會動筷子的。
娘說,吃吧,吃吧,還等啥?
姐說,娘,你忘了給你盛。娘說,娘不喜歡吃雞蛋,臭烘烘的,一股雞屎味,聞了就發(fā)嘔。
哈哈哈……娘的惡心話絲毫不影響“餓死鬼”們的興致,我們開始嘻嘻哈哈地大快朵頤。
從此,我們知道娘不喜歡吃雞蛋。娘不喜歡吃雞蛋的原因,是聞不得那股“雞屎味”。炸彈似的倒進我碗里。
哇噻!在娘的嚴厲目光注視下,這些“臭蛋”差點把我炸背過氣去。
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娘躲在廚房里吃我們剩下的雞蛋,一時吃驚,悄悄走到娘跟前,撫著娘的后背說,娘,你不是不喜歡吃雞蛋嗎?
誰說我不喜歡吃雞蛋了,我是不喜歡吃煎雞蛋,又沒說不喜歡吃荷包蛋。你看,你看,這黃是黃、白是白的,多像你姥姥端午做的香包兒,娘哪有不喜歡的!
3
進城工作后,我每年都接娘到城里小住幾日,并且囑咐“暈蛋”的媳婦兒,每天早上多煮一個雞蛋,讓娘也體驗體驗城里人的“蛋奶工程”。
照例,我只吃蛋清,而把蛋黃扔在一邊。
娘問,為啥不吃蛋黃。
我隨口一說,蛋黃膽固醇高,不利健康。
你的命就恁金貴,你這樣咋給孩子做榜樣啊?
現(xiàn)在又不缺那仨瓜倆棗的。你這是好了傷疤忘了痛了!
第二天一早,我的碟中自然就多了一個蛋白。娘一邊咀嚼著蛋黃,一邊拿眼瞪我。
娘,蛋黃真的不能多吃。
哼,報紙上都說了,吃蛋黃能增強記憶力。娘老了,記性不好,正好用它補補。
這是誰這么無聊,這么不負責任呀!
娘從臥室拿出一張報紙指給我看,報紙上豁然登著一篇文章:多吃蛋黃有助于嬰兒增強記憶力。
我的娘吔!
2
漫長歲月中,娘供我們讀書,娘把我們一個個送出農(nóng)村。我們有了工作,我們有了事業(yè),寒暑假期,我們各自帶上男朋友女朋友回家看娘。
娘張羅著搟面,娘給每人做了一大碗臊子面,碗底埋著六個荷包蛋。
哇噻!大姐夫的表情十分夸張。
不識相的我,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詮釋每人每天只能吃兩個雞蛋,其余均屬浪費。
放屁!娘說,那是給小屁孩們說的,你們半樁子成人小伙,連半斤雞蛋都吃不下,豈不枉為男人。
我女朋友從小“暈蛋”,勉強吃了一個,將其余扔
4
超市里的“速成法”雞蛋確實味淡如水,沒有一點娘說的“雞屎味”,愛人和孩子都不吃,我強制自己增加早餐營養(yǎng),但時間一長,也覺十分倒胃。
忽一日,娘提一籃土雞蛋進城。一家人嗅著久違了的“雞屎味”,激動得我用陜西老腔吼道:
一文錢的蔥,二文錢的蒜,三文錢的雞子炒米飯……
娘含著眼淚說,只要我娃喜歡,娘見月就送一籃來!
別,娘這么一把年紀了,路又那么遠,來回跑,不方便。
娘悅意!
也是,人這輩子,原本就是奔波的命,苦難和幸福大都在奔波中得以組合,得以沖突,進而糾纏不清,到頭來,誰也分不清哪是苦哪是甜了。
由它去吧!不然,人活著還有啥滋味。
5
去年,娘過世了。娘用90歲高齡之軀,詮釋了生命的苦難和幸福。大姐特意煮了9個雞蛋供在娘欞前,一邊流淚,一邊說,娘,到了那邊,你就多吃些雞蛋,別盡顧著我們……
娘眨巴眨巴眼睛,說,曉得,曉得,現(xiàn)在雞蛋又不是啥稀罕物兒……
我早已泣不成聲,心里默默祈禱:娘,你一路走好,你去的地方,一定是一個永遠不被饑餓、貧窮、勞頓所困擾的極樂世界。
孫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