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紅
(河北省玉田縣第二中學)
英語新課改教學探索
◆趙艷紅
(河北省玉田縣第二中學)
1.詞匯方面。新課程標準七級目標將詞匯量定為2400~2500個,八級目標定為3300個,九級目標定為4500個。這樣的詞匯量標準可以基本解決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遇到的一般性詞匯障礙。高考考綱要求至少掌握3500個左右。
2.語法方面。在語法教學中,新課程主張盡量使用歸納法,即在語境中呈現語法結構。而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一般采用演繹法呈現語法結構,即由教師先講解語法規(guī)則。新課程考綱中要求的語法項目為24種,是歷次中最多的,任務比較繁重。
3.聽力
許多教師對聽力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從而導致“聽”這一環(huán)節(jié)成為影響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瓶頸”,也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大薄弱環(huán)節(jié)。
1.善于結合教學的需求,靈活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1)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以使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要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對教材進行補充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舍棄,但以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為準則。
(2)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對教材中不太合適的內容或活動進行替換。當然,新課標課本設計是非常科學合理的,極少有需要替換的地方。
(3)調整教學順序。在采用單元劃分基礎上,設置了若干板塊,每個單元圍繞一個中心話題展開聽說讀寫訓練,各部分之間教學目的明確,卻未標明順序,未分課次。這樣安排給教師更多的自由空間,教師可以擺脫每個lesson的束縛,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不同需求安排教學計劃,對教材的順序進行適當調整,這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4)調整教學方法。由于客觀條件的差異,學生現有水平的差異以及教學實際情況的差異,教學方法可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心是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原則。
2.對已學的詞匯進行歸類和整理
對已學的詞匯進行歸類和整理不僅可以鞏固和擴大詞匯量,而且可以使英語詞匯網絡化和系統(tǒng)化。
3.聽力訓練
為了做好課堂聽力教學,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把握新課標中的功能意念項目表和話題項目表,以此為指導,積極留心組織和搜集相關的有聲材料,適應學生心理特點,提高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增加聽力經驗體驗。
4.教學模式初探
閱讀課的基本模式:小測——熱身——設置問題——學生閱讀——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提示解決問題——細節(jié)題,再次熟悉課文,熱身部分時間也不宜過長,可根據情況而定,最好控制在7分鐘之內。設置問題應涉及多種題型,教師應讓學生多總結提煉方法。
語法課基本模式:小測——示例呈現——學生分析總結——教師點撥總結——習題配練——教師提示重難點。教師提示重難點環(huán)節(jié)極為重要,此環(huán)節(jié)能幫助學生少走彎路。此外,教師可結合歷年高考題進行提示。
知識點課基本模式:小測——課文句子重現——分析句子——找出知識點——講解知識點——適當引申拓展——配練。適當引申拓展一定要注意適當二字,千萬不要面面俱到,過于龐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