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欣欣
《亡人逸事》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中的一篇文章,我曾選擇這篇文章開設公開課,為了上好這堂課,我在網(wǎng)上查看了大量現(xiàn)成的教案,但發(fā)現(xiàn)大同小異,沒有什么特色,于是,我嘗試著創(chuàng)新設計,思量著能不能換個角度來解讀文本,能不能更深層次去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
本著這樣一個想法,我反反復復將文本研讀了很多遍,也查閱了《孫犁傳》和《女兒眼中的孫犁》等相關資料,了解了一些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背景,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最后形成了“把握亡妻逸事——體悟作者真情——探究深層理趣”的上課思路,從文本研讀出發(fā),注重歸納與挖掘,逐步引導學生從感性的認識走向理性的思考。
《亡人逸事》是一篇悼亡名作,但它并不是完整的人物回憶錄,它只是擷取了作者記憶中亡妻“一些不太使人感傷的斷片”,連綴成文,語不艱深,學生理解起來并不難。“但凡識得幾個字的人,看孫犁的文章,簡直沒有什么難的,仿佛玄機全無。倘若自己一試,卻滿不是那個味。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人,是不會真正讀懂孫犁的”(蘇北)。所以,我決定帶領學生從文本中幾件具體的“逸事”入手,深入分析文中幾件日常生活中平淡小事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
在具體的上課過程中,我主要讓學生在自我閱讀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讓自己感觸最深的“逸事”,并說明原因。按照文章內(nèi)容主要引導學生關注文中四件小事,并理解文中細節(jié)描寫所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第一部分主要抓住孫犁夫妻在談到“天作之合”時妻子的神情與話語,“她點頭笑著說:‘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來!’”對那天的雨,兩人都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妻子的話也正是作者的心聲,因此才會牢記心中?!八c頭笑著說”,那是對“天作之合”的認同,是對幸福美滿婚姻的滿足。
第二部分主要抓住初次相識的細節(jié)進行分析,“我看見站在板凳中間的那個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從板凳上跳下來,走到照棚外面,鉆進了一輛轎車?!薄坝昧Χⅰ比齻€字內(nèi)涵豐富,她既有“好好看”之意,畢竟眼前之人是要相隨一生的人,又有“狠狠看”之意,因為眼前的未婚夫不守男女婚前不能相見的規(guī)矩,這“用力盯”里既有一絲的埋怨,更有一見鐘情欲走還羞之深情,如此溫馨甜蜜的往事,難怪作者銘記在心。
而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主要采用對比的方式來突顯妻子由嬌慣的小閨女成長為一位勤勞堅韌的賢妻良母。從“只會做些針線活”到“從放線到織布,都學會了”,從“沒有下場下地勞動過”到“她帶著孩子下場下地”,從“她頗以為苦,曾向她父親哭訴”到“從來沒有對我叫過苦”,從因背不起北瓜在婆婆面前哭到在戰(zhàn)爭年月里艱難地一手把兒女拉扯大。這是怎樣的一位妻子?她為什么有這樣大的轉(zhuǎn)變?經(jīng)過深入分析,得出是強烈的責任感使得妻子在困境中學會了成長。
最讓人動容的逸事,則是文章結尾處妻子臨終前詢問孫犁有關寄兩丈花布的小事。閱讀中學生也能感受到孫犁夫婦之間的恩愛,可就是說不清楚。為此,我設置兩個小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一是按說將花布寄到自己家比寄到娘家更方便,那孫犁為什么還要寄到娘家去呢?二是如此小事,妻子為什么要在臨終前再次提起呢?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孫犁寄花布一事可謂是用心良苦,或許孫犁為妻子所做的事情為數(shù)不多,因此妻子印象深刻,直至讓妻子在臨終之時還念念不忘。兩句對話看似平淡,實則情感深刻。這是舊時中國傳統(tǒng)婦女對“愛的詢問”的一種獨特方式,而當聽到丈夫“為的叫你做衣服方便呀!”的“愛的回答”后,她“久病的臉上,展現(xiàn)了一絲幸福的笑容”,這是一種情感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安慰,由此可見,妻子是位重情重義之人,
通過上面幾件至真“逸事”的理解分析,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至美的感受,幸福美滿的婚姻,甜蜜溫馨的往事,勤勞堅韌、重情重義的性格,妻子雖不是一個完美無缺之人,但能有這樣一位賢妻良母,豈不美哉!可偏偏這么好的妻子英年早逝,怎能不讓人悲傷。魯迅先生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些看似不太感傷的“逸事”的背后,隱藏著作者欲哭無淚的沉甸甸的悲哀啊。分析至此,無需多說,學生對孫犁悼念亡妻的感激、眷念、愧疚、自責、悲傷等復雜的情感已經(jīng)了然于胸了,也會為孫犁的真情敘述而感動。
一般悼亡文章分析到這里,就結束了,但對《亡人逸事》似乎還不夠,這篇文章看似內(nèi)容簡單語言質(zhì)樸,其實這正是孫犁先生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一種大美。所以,我接下來引導學生探究文章表達特點以及深層的理趣之美,加以總結。孫犁先生散文之精髓,以“真”、“美”二字即可囊括:它以真的心地寫真的景象,直抵“真”的極致;同時,以美的文筆寫美的情思,展現(xiàn)“美”的極致。而且,“真”與“美”這二者間也是精神溝通、交相輝映的,即在“真”中探求“美”,在“美”中顯現(xiàn)“真”。 這在《亡人逸事》中也有很好的體現(xiàn),作者通過回憶生活中的真事,描寫一個真實的妻子,從而來表現(xiàn)妻子的至美;又通過至美的妻子的生命戛然而止,來表現(xiàn)作者至真的悲痛情感,兩者相互輝映,讓人讀來噓唏不已。孫犁曾說:我不愿意用虛假的感情,去欺騙讀者。他對自己感觸不深的,不是非說不可的,從不執(zhí)筆為文。這很值得我們學生借鑒,寫作時一定要有“只有真,才能美”的意識。
注重散文創(chuàng)作的人生哲理意趣,是孫犁散文創(chuàng)作的明確追求。他非常推崇創(chuàng)作中精彩的哲理性,認為沒有一定的人生哲理意味,很難達到主題思想的深刻和動人。在孫犁看來,哲理性是散文的生命。本著這一點,我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 “回顧自己和妻子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婚姻生活,作者有怎樣的人生感悟呢?”引導學生再次審視文本,去探究《亡人逸事》中蘊含的生活道理。最后,我們發(fā)現(xiàn),擁有大智慧的孫犁先生,即便在悼念亡妻的時候,也不忘總結人生哲理:幸福的婚姻生活來自于緣分、真情與責任感的高度融合,更在于長久的平淡生活的歷練。觀照現(xiàn)在,又有幾人懂得這個道理,又有幾人能夠做到,真值得三思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