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鐸
(菏澤學院附屬中學)
淺論高中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李守鐸
(菏澤學院附屬中學)
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有一些持續(xù)處于困難狀態(tài)、潛能未得到充分開發(fā)的學困生。對這些學困生,我們在教學中可采用誘發(fā)他們的學習心向、多角度偏愛、重視知識向方法的轉變、采用科學的評價方式等策略,來促進他們的轉化。
高中數學 學習過程 轉化策略
學生升入普通高中后,由于數學內容的增加和難度的加深,出現了不少學困生,他們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自信心低,成績不佳,成為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因此探索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使其潛能得到充分開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習心向是指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心理意向,它是學習動機、興趣、態(tài)度、求知欲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等在學習問題上的反映的綜合。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心向,就是要使學生產生長遠的學習需要、持久的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習欲望,引導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而設法克服困難,主動地投人到數學的學習中去。
教師應該用全面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困生,關注學困生的積極變化,讓他們時刻體驗到教師的期望和關愛,喚起他們對教師的熱愛,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促使學困生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遵循發(fā)展型原則,從學生的潛在發(fā)展水平出發(fā),制定出高于他們的原有心智與能力水平、經過主觀努力能達到的目標,使學生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利用數學中的歷史人物、典故、數學家的童年趣事、某個結論的產生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講解數學理論的發(fā)展歷程,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某些結論的來龍去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學習其中的創(chuàng)新精神。
課堂上多給學困生表現自己的機會,課外輔導也應以他們?yōu)橹饕獙ο?,舍得下功夫,花氣力。布置作業(yè)時,根據“欲高先低,欲快先慢”的原則,設計基礎題、提高題、開放題等不同層次。并精心批閱,發(fā)現學困生的進步和不足之處。要滿懷耐心,做到“反復抓,抓反復”,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心教心,以心育心,直到學困生的思想、學業(yè)進入穩(wěn)步發(fā)展的軌道。
要使學困生的數學成績有所提高,必須從學生的“想學——愛學——能學——會學——學會”這條主線出發(fā),要求老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關心愛護學生同時向學生傳授一些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積累和應用。包括課前預習、精心聽講、課后復習、完成作業(yè)、階段復習等的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不可少,都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完成。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思維表現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是以數學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驗證結論等,達到對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本質,及內在規(guī)律性認識的思維過程。注重數學思維訓練,第一,要充分重視形象思維,發(fā)散思維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要通過不同的題型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即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
根據弗拉維爾的觀點,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是人們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其實質是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jié)。提高學生元認知水平的訓練方法為:講解有關自我監(jiān)控的知識和作用。指導學困生自我提問:圍繞學習內容及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自我提問,以理清思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指導學生經常進行自我論斷:如,對當天或某一階段學習的回顧、反思,進行“自我”或“他我”交流,填寫自我檢查表。引導學生自我實踐:“由扶到放”讓學困生自主學習,大膽實踐。
科學的評價能發(fā)展學生的元認知思維,提高學生積極情感體驗的深度,進而提高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意識。而以考分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則使學困生產生一種失敗者的心態(tài),不利于其進一步發(fā)展。因此必須改變評價理念,維護學生自信心。
教師要擴大評價內容,多方面地評價學困生,要細化學生學業(yè)、品德、個性等內容,把學生的優(yōu)點、長處納入評價的范疇,使學生能從內心獲得較多的成就體驗。
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發(fā)展性評價,突出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注重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
在評價學生時,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來量學生,對學困生的評價必須圍繞學生的個性組織內容,只有準確的評價出學困生的特點,學生才會從內心體驗到老師的關注和期望,內化為進步的動力。
人們對成功或失敗結局的知覺或推理過程就是歸因。按照控制源的不同有內部——外部歸因,穩(wěn)定——不穩(wěn)定歸因,可控——不可控歸因。其中能力是屬于穩(wěn)定的不可控制的內部因素,努力是屬于不穩(wěn)定的可控制的內部因素。數學學困生大多都在對自我的歸因都存在一些偏頗,即失敗原因歸因于能力這種內部的、穩(wěn)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上,因此除了對失敗的結果感到羞愧外,就是對改變現狀表現出無可奈何和缺乏信心,從而放棄了進一步努力,對失敗聽之任之。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如進行內部的、可控因素的歸因,如自己的努力等,這樣一方面增強自身學習的責任感,另一方面意識到自己努力的價值,從而對改變學習的結果保持信心。
總之,提高高中數學學困生成績的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采取正確的策略,誘發(fā)學生學習心向,給他們更多的愛,教會正確的學習方法,科學地評價學生,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持之以恒,相信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1]沈惠娟.轉化數學學困生的教學策略[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3,(5).
[2]言姝媛.以積極的雙邊評價優(yōu)化學困生的心理環(huán)境[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