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莉
(湖南農業(yè)大學國際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
元語言在影視字幕翻譯中的運作*
燕 莉
(湖南農業(yè)大學國際學院,湖南長沙 410128)
作為一種新興的翻譯實踐方式的影視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元語言活動,其特殊性表現(xiàn)在綜合了影視及傳統(tǒng)翻譯的特點。字幕翻譯要注意三種形式的元語言運作:詞匯元語言、語境元語言及文化元語言。這不僅是提高字幕翻譯實踐水平的有效途徑,而且是借助元語言理論進行翻譯研究的有益嘗試。
元語言;字幕翻譯;詞匯元語言;語境元語言;文化元語言
當前,影視作品已成為促進國家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其中字幕以文字的形式對語言和文化交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除了歐洲某些研究探討過其技術和心理層面外,字幕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真正進入學者的科研視野,原因在于電影行業(yè)的“娛樂”標簽使其傳播信息和觀點的實質被掩蓋。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一些學者已經開始關注它的重要作用[1](P61),如字幕對思想意識的影響使之有可能淪為一種政治工具[2](P35-58)等。字幕不僅展現(xiàn)了語言的使用情況,而且包含著文化觀、價值觀、政治制度與社會規(guī)范等方面的信息。就我國翻譯領域而言,字幕翻譯的研究已經作為新興的領域開始發(fā)展起來。本文擬從元語言的角度出發(fā),探究元語言在字幕翻譯中的運作特點。
《語言學百科詞典》將“元語言”定義為“與‘對象語言’相對,描寫和分析某種語言所使用的一種語言或符號集合。用漢語來說明英語,英語是對象語言,漢語是元語言;用英語來說明英語,英語既是對象語言又是元語言?!保?](P42)由此可見,元語言是指稱或描寫對象語言的語言。
而翻譯是把一種語言轉變?yōu)榱硪环N語言信息的行為,它能將相對陌生的表達轉換成相對熟悉的表達,以促進人們的交流和社會的發(fā)展。結合翻譯與元語言的理解來看,翻譯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元語言活動。把源語言(Source Language)用目標語(Target Language)的語言形式呈現(xiàn)出來,就相當于元語言對對象語言的描寫。如把英文翻譯成中文,相當于中文對英語的描寫,此時英語為對象語言,而中文為元語言。
字幕一般可以分為兩類:語內(intra-lingual)字幕和語際 (inter-lingual)字幕[4](P38)。本文中的“字幕翻譯”指語際字幕。字幕/字幕翻譯(subtitles)多出現(xiàn)在屏幕下方,一般以外語對話的書面譯文形式出現(xiàn),或與源語言同時顯示。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它以文字形式顯示電影中由圖片、音樂、聲音和對話組成的內容,卻比嚴肅文學如詩歌和小說等更容易讓人接近。
翻譯活動是一種元語言活動。那么,字幕翻譯作為翻譯中的特殊類別,是一種特殊的元語言活動。在此將其與配音翻譯與文學翻譯進行比較,探討其特殊性。
1.字幕翻譯與配音翻譯
配音翻譯和字幕翻譯是影視翻譯的兩個主要部分。兩種翻譯都受到源文本的干擾,但程度大不同。
配音翻譯是以口語形式呈現(xiàn)的,需要在較大程度上修改源文本,因此多采取“歸化”的翻譯策略使譯語符合目的語觀眾的口味。對話的配音翻譯需要盡量調整以符合電影演員的口型和動作[5](P6),從而使觀眾感到演員正在說目的語,具有“本土化”的語言特色。
而字幕的翻譯,是將源語的口語對話轉換成目標語形式的書面語,只需要保證在屏幕下方與口語基本同步出現(xiàn),而不需要調整內容或長度以符合演員的口型和動作。因此,字幕翻譯基本不對源文本內容作大的改寫,而多使目標觀眾體驗其“異域化”的語言特征。
2.字幕翻譯與文學翻譯
文學翻譯和字幕翻譯具有相同的目的,即用特定的目標語再現(xiàn)源語信息,二者目標的實現(xiàn)途徑也基本一致。文學翻譯采用的策略(替代、省略、補充等)也同樣適用于字幕翻譯。但字幕翻譯綜合了翻譯與影視的特點,因此,除了與文學翻譯相通的部分外,還要結合影視對翻譯的影響。
關于字幕翻譯的限制參數(shù)包括①時空限制;②伴隨的視覺源文化成分;③伴隨的聽覺源語言成分;④字幕翻譯的跨符號學性質;⑤不可回溯性 (除視頻外)[6](P10)。這就是說,字幕翻譯受視覺、聽覺源成分的影響,受字幕可用的物理空間(如在一般情況下,銀幕上的臺詞不超過2-3行,每行通常幾十個字的空間)和字幕調整時間(字幕留在屏幕上的時間僅幾秒鐘)的限制。讀者可以回看文學翻譯作品再仔細研讀,但觀眾一般不會總回看影視作品字幕的。
這些限制不僅沒有使字幕翻譯的要求低于文學翻譯,反而對字幕翻譯提出了比對文學翻譯更多的挑戰(zhàn)。字幕翻譯的專家們既要符合翻譯的宗旨,又要能使目標觀眾們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通過短暫的觀看就體會到異域語言和文化的魅力。
在字幕翻譯中,除了使用一般的翻譯策略外,元語言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1.詞匯元語言
字幕翻譯要符合字幕的限制要求,即字幕呈現(xiàn)的“時空限制”。字幕翻譯者不僅要確保有足夠的信息和閱讀時間呈現(xiàn)給觀眾,同時要減少對畫面的占用。字幕翻譯的理想狀態(tài)是完整的翻譯出口語表達的意思,與口語所說的話同時呈現(xiàn)在屏幕上。所以譯者常常要以壓縮的形式展示源語對話或敘事的內容,但又要保證在短時間內能讓觀眾理解。
語言簡短而準確的表達意義需要使用該語言中的常用語。從詞匯的層面來看,就是要多使用高頻詞,避免理解障礙。在元語言領域,這些日常交際的高頻詞構成“詞匯元語言”,被稱為日常交際的“最低限量詞匯”[7](P140-47)。這類詞匯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最頻繁,常充當釋義詞匯的角色,是消除交際障礙的重要手段,具備元語言的功能。因此,了解、熟悉和使用該語言中的詞匯元語言是達到字幕翻譯簡練和清晰標準的重要途徑。
比如,在美國電影《卡薩布蘭卡》中,Renault驚訝地發(fā)現(xiàn)從不喝酒的Rick喝了酒,他就說:“Well,a precedent has been broken.”(“啊,破例了。”)中文詞匯元語言中的常用詞“破例”非常清楚、簡短地表達了由好幾個英文詞表達的意思,比翻譯成“一個先例被打破了”更加貼切和明了。
2.語境元語言
話語在特定的語境中產生,受到各種語境因素的制約。Deborah Schiffrin認為,“語境由產生語句的人所構成,這些人有社會、文化和個人身份,有知識、信仰、目標和需求,在各種由社會和文化因素所限定的場合交流互動。”[8](P364)影視作品就相當于生活中的情境再現(xiàn),而觀眾的視覺和聽覺要符合語境才不會造成理解障礙。
因此,字幕翻譯要采用符合語境的元語言。翻譯者能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行動,聽到聲音,感受到對話中的“特殊”性,如口音、方言或意識形態(tài)表征等。語氣和語域能強化這些特征,并輔以服裝、動作、姿勢和其他情感指標等屏幕上的非語言形式,所有的這些都強化了具體的語境。也就是說,要使人物和他們的言語變得活靈活現(xiàn),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建符合語境的字幕。
如在《卡薩布蘭卡》中有這樣一段話:ILSA:Wi11 you say good night to Sam?(請代我向山姆道個晚安。)RICK:I will.(我會的。)根據語境,這段對話發(fā)生在告別前。很明顯,依爾莎不是想詢問事件的可能性,而是以非常禮貌的方式要里克代向山姆問好。如果換成“你能向山姆道聲晚安嗎”這種不符合語境的元語言,依爾莎的話毫無疑問會讓觀眾感到困惑。總之,運用語境元語言才能讓觀眾立即明確人物的意圖。
3.文化元語言
字幕翻譯是一種跨語言、跨文化的活動,是實現(xiàn)人們對外國語言和文化的雙重感知的途徑。翻譯既要符合本土語言風格,又要最大限度地讓人們體會到異域的文化內涵。
將外語翻譯成母語,會使譯者不可避免地有一種“回歸”的意識,其譯文多具有母語的風格,如漢語突出的表現(xiàn)之一是成語的普遍應用。因此,字幕翻譯要體現(xiàn)母語的風格和文化習慣?!短┨鼓峥颂枴防镉羞@樣的例子:杰克參加完“上等人”的聚會后與羅斯告別時說“Time for my coach to turn back into a pumpkin(我現(xiàn)在要回到奴隸呆的地方去了)”。如果這個譯文是“我的馬車變回南瓜的時候到了”,觀眾有可能迷惑:為什么這個話題切換到“馬車”和“南瓜”?其實,杰克的表達來自灰姑娘Cinderella的故事:灰姑娘被繼母和姊姊虐待,像奴隸一樣工作。仙女用南瓜變成馬車,將可憐的灰姑娘變成美麗的公主去參加舞會。但是在晚上12點,一切都會變回到原來的樣子。因此,在漢語中,與這個隱喻對等的表述就是“奴隸”生活。這才是與漢語的文化對等的元語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在在字幕翻譯中有一種常用的方法,即采用元語言解釋的手段將不易理解的文化呈現(xiàn)出來。如電影《老友記》中,Monica:Okay,great!So guess who’s coming to Thanksgiving dinner?(太棒了!猜猜誰來參加感恩節(jié)晚宴?)Chandler:Sydney Pointer?(西德尼·波特?)西德尼·波特是第一個獲得最佳男主角的黑人演員,他的第一部獲獎電影就是《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當問到誰來參加晚宴時,Chandler并不知情,所以開玩笑地說了這個名人。但字幕翻譯到此為止的話并沒有突出原來的效果。有的翻譯者認為用“周潤發(fā)”等中國名人來代替,但在外國的文化背景中,會更顯得不倫不類。較為妥當?shù)奶幚矸绞绞羌由显Z言注釋。如在后打括號注解為西德尼·波特(電影《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男主角),這樣同時保留了原文的幽默效果。
因此,文化元語言翻譯字幕中與文化有關的詞或現(xiàn)象時既可以保留原語言特色,又可以掃除理解障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綜上所述,字幕翻譯是一種特殊的元語言活動。通過與影視配音翻譯和傳統(tǒng)的文學翻譯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到它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綜合了影視作品的相關因素和傳統(tǒng)翻譯的特點。當我們做字幕翻譯時,要密切注意三種形式的元語言運作形式:詞匯元語言、語境元語言及文化元語言。在翻譯中既要使用語言中的常用詞匯迅速、清晰地表達意義,進行具體語境下的意義轉換,還要完成源語文化與目標語文化的對接。筆者認為,字幕作為文化交流的中介具有重大的意義,必須不斷嘗試在字幕翻譯方面的理論與實踐探討,促進不同的語言、文化之間的交流,從而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fā)展。
[1]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1).
[2] Shochat,Ella,Robert Stam.The cinema after Babel:Language,difference,power[M].Screen,1985,(3 -4).
[3]語言學百科詞典編委會.語言學百科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
[4]李運興.字幕翻譯的策略[J].中國翻譯,2001,(4).
[5]范星星.中國電影字幕翻譯的歸化選擇[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6]Karamitroglou,F(xiàn)otios.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t the dawn of the digital age:Prospects and potentials[J].Translation Journal,2002,(3).
[7]李葆嘉.漢語元語言系統(tǒng)研究的理論建構及其應用價值[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4).
[8] Schiffrin,Deborah.Approaches to discourse[M].Oxford:Blackwell,1994.
H0
A
1008-4681(2011)04-0094-02
2011-05-04
燕莉(1977-),女,湖南桃源人,湖南農業(yè)大學國際學院講師,湘潭大學碩士生。研究方向:語言學。
(責任編校: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