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性質(zhì)辨析

      2011-08-15 00:47:12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1年4期
      關(guān)鍵詞:責任能力民事行為民事責任

      郭 輝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未成年人侵權(quán)造成他人權(quán)益受損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國家法律規(guī)定由未成年人監(jiān)護人承擔侵權(quán)責任,學理上稱之為替代責任。監(jiān)護人對被監(jiān)護人(這里特指未成年人)的侵權(quán)行為承擔責任的原因在于未成年人不具有責任能力,因此,責任能力的有無是決定民事主體能否親自承擔責任的前提,有責任能力者能夠?qū)ζ渥陨淼那謾?quán)行為承擔責任,無責任能力人造成損害由別人替代承擔責任。民事責任能力一方面關(guān)乎侵權(quán)人、監(jiān)護人利益,另一方面對受害人利益的實現(xiàn)也有重大影響。因此,確定民事責任能力的內(nèi)涵、厘定民事責任能力的功能對于侵權(quán)責任的承擔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在學理上有關(guān)民事責任能力本質(zhì)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1、民事行為能力包容說?!巴ㄕf為,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行為行使民事權(quán)利和設定民事義務,能夠?qū)ψ约旱倪`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1]95這種學說否認民事責任能力的存在,認為民事責任能力包括在民事行為能力之中;2、侵權(quán)行為能力說。該學說認為侵權(quán)行為能力亦稱責任能力,乃負擔侵權(quán)行為責任之能力[2]58。王澤鑒,曾世雄等教授也支持這種學說,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指的是行為人就其侵權(quán)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3、意思能力說。該學說認為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是其能夠理解自己的行為并且預見其違法行為結(jié)果的心理能力,亦即關(guān)于違法行為的意思能力[3]81;4、識別能力說。該學說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是“足以辨識自己的行為結(jié)果的精神能力”[4]81,或者說是“行為人足以負擔侵權(quán)行為法上之賠償義務之識別能力”[5]12;5、獨立責任資格說。該學說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是指民事主體據(jù)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資格[6]59;6、不法行為能力說。持此學說的學者認為“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系指自然人對其實施的不法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或能力,具體包括侵權(quán)責任能力、違約責任能力和其他責任能力。”[7]

      在上述諸多有關(guān)民事責任能力的學說中,哪種學說更加符合責任能力的本質(zhì)?有學者對此作出了精辟的論述,認為在上述幾種關(guān)于民事責任能力的學說中“意思能力說”和“識別能力說”屬于民事責任能力認定的標準,不屬于對民事責任能力本質(zhì)的論述,“獨立責任資格說”顧名思義就是承擔責任的資格,是對民事責任能力這一名詞的同義反復,沒有揭示民事責任能力的本質(zhì)特征[8]。筆者同意對上述民事責任能力本質(zhì)學說的批判。民事責任能力的本質(zhì)考量的是在當事人具有責任能力的情況下,這種責任能力的作用是什么,民事責任能力到底是一種何樣的能力或者說資格,基于此種認定,“意思能力說”和“識別能力說”不屬于民事責任能力本質(zhì)范疇。“獨立責任資格”是民事責任的內(nèi)涵性規(guī)定,兩者含義相同,不存在用獨立責任資格對民事責任能力進行解釋的問題。因此,關(guān)于民事責任能力的爭論主要集中在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有別于行為能力的獨立能力還是包含于民事行為能力之中;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專門就侵權(quán)行為能否承擔責任的能力還是一種泛指對所有不法行為承擔責任與否的能力。

      一、民事責任能力是有別于民事行為能力的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包容說否認民事責任能力的存在,認為既然民事行為能力是自然人能否親自享有權(quán)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責任承擔屬于自然人履行義務的一種,那么就沒有必要在民事行為能力之外賦予自然人責任能力。這種學說將民事責任能力包含在民事行為能力之中,指明了二者都反映著行為人理性的哲學基礎,但沒有看到兩者的區(qū)別。與民事責任能力標準相比,行為能力的要求更高,行為能力是行為人以自己行為親自享有權(quán)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是對適法行為的要求?!皺?quán)利能力之設計適用于正態(tài)反態(tài)兩面。行為能力之設計,乃針對正態(tài)面,亦僅適用于正態(tài)一面。至反態(tài)面之部分,則另有責任能力之設計,以茲匹配?!盵9]141對于一個自然人來講,知道哪些行為是合法的需要具有較高的判斷力,但要求一個自然人知道哪些行為是違法的、是不得從事的,則屬于最低道德標準的要求。對于一個理性的人來講,判斷哪些行為不可以做是比較容易的,而從事一種法律行為的能力則需要較高的意識判斷,是故,大陸法系主要國家民法中規(guī)定的民事責任能力年齡要遠遠低于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大多規(guī)定自然人年滿7周歲左右就具有民事責任能力,而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一般規(guī)定為18周歲左右。將民事責任能力等同民事行為能力的觀點受到了我國民法中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責任能力兩者判斷標準一致的影響。根據(jù)我國民法的規(guī)定,民事行為能力的劃分為三種,年滿18周歲且無精神障礙的人屬于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0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和18周歲以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責任能力的規(guī)定現(xiàn)行法律采納了民事行為能力的標準,《民法通則》第133條第1款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爆F(xiàn)行法律的規(guī)定并不能從法理上說明民事行為能力與民事責任能力實質(zhì)的一致,兩者在作用功能與認定標準方面具有巨大差異。因此,認為民事行為能力包括民事責任能力的學說存在缺陷。

      二、民事責任能力的本質(zhì)是侵權(quán)行為能力

      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侵權(quán)行為能力還是一種不法行為能力?筆者認為民事責任能力的本質(zhì)是侵權(quán)行為能力,是行為人對其侵權(quán)行為自己承擔責任的能力,而非泛指對一切不法行為承擔責任的能力。責任能力的準確說法,應該是“過責能力”,即“因自己之過失而負責任之能力”[10]113,這種能力的實質(zhì)即行為人理解自己行為的好壞,預見自己行為的結(jié)果,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的能力。

      民事責任主要包括違約責任和侵權(quán)責任兩種,由于違約責任主要是無過錯責任或者說是嚴格責任,責任的承擔與行為人是否有過錯沒有關(guān)系,只要當事人存在違約行為,當事人就得承擔責任。在違約責任領(lǐng)域,責任的承擔與行為人的理性認識不具有必然的聯(lián)系,責任的承擔強調(diào)的是行為人行為的存在,行為人承擔違約責任不需以行為人是否具有識別行為后果的能力為前提,所以,民事責任能力與違約責任承擔沒有關(guān)系。另外,由于法律對行為人的行為能力的要求高于責任能力,有行為能力的人肯定具有責任能力,所以在違約責任中不必規(guī)定行為人的責任能力,能夠進行契約行為的自然人肯定具備承擔違約責任的能力?!懊袷滦袨槟芰?或者說締約能力)本身包含了承擔違約責任的能力,或者說承擔違約責任的能力是締約能力所需解決的法律問題?!盵8]在不當?shù)美熑纬袚?由于不當?shù)美袨閷儆谑聦嵭袨?與當事人意思沒有關(guān)聯(lián),法律無需考慮不當?shù)美耸欠裼羞^錯,只要存在不當?shù)美氖聦?不當?shù)美司蛻撏诉€所受利益。在無因管理中,無因管理也屬于事實行為,管理人在管理過程中有利益受損事實時,被管理人就應當支付管理費用;管理人在管理過程中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被管理人利益損失的,應該承擔侵權(quán)責任。因而,從排除法角度分析,在不法行為所包括的諸種情形之中,只有侵權(quán)行為存在要求行為人具備責任能力的前提,其他行為不需要考慮行為人的過錯,行為人承擔責任不需考慮是否具有責任能力。

      近代以來的民法堅持過錯責任原則,在過錯責任主義下,故意和過失構(gòu)成侵權(quán)行為的要件,要追究因過失而承擔的責任,就必須考慮行為人是否具備一定的能夠預見行為結(jié)果的最低限的智能和判斷能力,或者說,追究行為人的過錯責任必須首先考慮行為人是否具有理性認識,能夠理解其行為的性質(zhì)和后果,如果行為人具有這種識別能力,則可以進一步分析行為當時行為人過錯存在與否。近代的哲學思潮強調(diào)個人理性,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理性行為的后果承擔責任。未成年人在心智、對事務的理解力方面與成年人存在著事實上的差距,使得他們在很多時候不能理解其行為的性質(zhì)和后果,這樣,他們的行為更類似于動物而非有理性的人類。如果法律讓這些不具有理性的未成年人就其行為的后果承擔責任無疑是違背理性哲學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保護未成年人利益,法律上設計出了民事責任能力制度。因此,只有存在過錯責任才會有責任能力的產(chǎn)生,責任能力制度是從過失責任主義邏輯演繹出來的。民事責任能力制度使得那些不具有民事責任能力的人不再承擔民事責任,他們的責任或由他們的監(jiān)護人承擔或由受害人自己承受。民事責任能力制度是為保護加害人(欠缺識別能力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加以設置的,但這種制度的設置并非是以犧牲受害人利益為代價的。相反,法律通過其他制度的設計加強了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八奈ㄒ坏哪康氖钦f明侵權(quán)行為法并非‘止于損害的造成者,而且走的更遠;為了更多的保障受害人得到救濟,它授權(quán)受害人向加害人所依賴的人和對救濟損害負有保障義務的人主張權(quán)利?!盵11]149-150當未成年人沒有責任能力時,為保護加害人的利益,各國立法一般都規(guī)定了未成年人監(jiān)護人的替代責任,由未成年人監(jiān)護人承擔未成年人的侵權(quán)損害賠償責任。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贊同民事責任能力本質(zhì)為侵權(quán)行為能力說,民事責任能力專指侵權(quán)行為能力,即行為人得以對自己的侵權(quán)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責任能力制度,作為一種法律規(guī)范產(chǎn)生的最直接結(jié)果就是:有責任能力者對其造成的他人損害承擔責任,無責任能力者,對其造成的損害不承擔責任,由受害人自己或無責任能力人的監(jiān)護人承擔損害責任。

      三、民事責任能力是責任承擔上的能力

      民事責任能力制度使得不具有民事責任能力的人免除了對其責任的承擔,那么,民事責任能力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呢?學界主要有兩種學說: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將責任歸屬特定主體承擔的歸屬能力和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責任構(gòu)成上的責任承擔能力。

      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責任成立的能力學說認為,加害人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權(quán)利者,具有主觀可歸責性,而此項可歸責性須以責任能力為前提,此屬侵權(quán)行為人負損害賠償責任的資格,故亦稱為侵權(quán)行為能力,在思考邏輯上應先肯定加害人有責任能力,再進而認定其有無故意或過失。臺灣學者王澤鑒先生認為:“關(guān)于未成年人侵權(quán)行為之成立,于檢討其主觀要件時,應先究明是否有識別能力;于肯定有能力后,再討論故意過失之問題。行為人無識別能力者,固無故意過失可言,其有識別能力時,未必有故意過失。識別能力系指對于某項行為之是非利害,有認識判斷之能力,而故意過失,則指其于從事該項行為時,曾否適當運用此種能力而言,故二者為各別不同之概念?!盵12]147拉倫茨教授亦認為“滿7歲但未滿1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的不法行為能力,取決于他們在具體情況下進行有賠償義務的行為時,是否具備‘認識其責任所必要的理解力’,‘理解力’在這里是指認識這種行為的不法性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責任的一般的精神能力,要把是否具備這種能力的問題與具體情況下是否有責任的問題區(qū)別開來。在存在過失時,對第二個問題取決于在行為時是否盡了必要的且就其同齡人來說通常應有的注意。如其不具備不法行為的能力,就無須再審查其在具體情況下是否盡了應有的注意?!盵13]156這種觀點之下,“從致害行為到民事責任的邏輯推理是這樣的:致害行為——行為人有責任能力——行為人有過錯——致害行為成立過錯行為——民事責任成立——承擔民事責任。”[14]8

      責任歸屬能力說認為,責任能力是一種歸屬能力,即是一種將法律制裁與不法行為直接聯(lián)系起來、將法律制裁與行為人本人間接聯(lián)系起來的法律制度。龍衛(wèi)球先生認為責任能力解決制裁與行為主體的特種關(guān)系,即決定行為人對自己的不法行為應否受責任制裁。有責任能力,就自受制裁;沒有責任能力,行為人不受歸責[15]234。凱爾森認為“為不法行為的能力[在德文中],往往用‘歸責’(德語zurechnung)概念來加以表示?!盵16]103于是在歸屬說的理論之下,“從致害行為到民事制裁的邏輯推理是這樣的:致害行為——致害行為人有過錯——致害行為成立過失行為——民事責任成立——有民事責任能力——承擔民事責任?!盵17]10

      筆者同意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責任承擔能力說的觀點。歸屬能力說認為責任能力是一種歸屬能力,是責任承擔與責任成立的連接點,有民事責任能力的人才對已經(jīng)構(gòu)成民事的責任進行承擔,否則行為人不必承擔民事責任。這種學說其實對責任能力進行了改造,將原本以識別能力這一主觀的具體的標準為判斷的責任能力予以客觀化,變成一種抽象的歸責能力。此種學說下,責任能力與具體的行為人沒有關(guān)系,而僅僅是法律出于保護無民事責任能力的未成年人考慮建立的一種特殊保護制度。所以,森島昭夫教授認為此種情況下的責任能力制度是“從認可對一定的能力顯著低下者予以免責的政策性考慮出發(fā)建立的制度”[4]137。但需注意的是,此時的民事責任能力已經(jīng)不是傳統(tǒng)意義方面的民事責任能力,它是一種修正后的或者說是一種新的“民事責任能力”。在法律規(guī)定中確實存在著基于法律適用的方便性對民事責任能力判斷標準采取“具體年齡”的規(guī)范,但必須注意的是,這里只是顧及了法律適用的方便,民事責任能力作為具體行為人對其侵權(quán)后果的一種識別判斷能力是因人而異的,本質(zhì)上民事責任能力是一種主觀的東西,是依據(jù)當事人的識別力進行判斷的,所以,即使照顧法律適用的方便采取民事責任能力認定具體標準的國家也都以具體識別標準作為補充,以彌補在責任能力判定方面采用具體標準的不足。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是民事責任歸屬說的觀點忽視了責任能力產(chǎn)生的哲學基礎,同時也不符合邏輯順序規(guī)則。

      侵權(quán)法中之所以以過錯為主要歸責原則,在于行為人主觀的可非難性,在于保證法律的預防功能實現(xiàn)。根據(jù)主觀性過錯理論,人們只有首先對自己的行為有主觀方面的認識和是非方面的判斷,他們才能知道自己行為的好與壞,法律在此種情況下對行為人強加過錯侵權(quán)責任才能起到譴責行為人行為的目的,才能起到對其行為予以道德上的否定評價的目的,因而起到對其予以教育的目的。如果行為人在行為時對其行為的性質(zhì)和后果無識別能力,則法律對其強加過錯責任也無法達到上述目的。

      基于上面內(nèi)容的考慮,筆者認為民事責任能力是追究行為人過錯責任的前提,是一種侵權(quán)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資格,有責任能力者能夠形成侵權(quán)法上的過錯,并進而能夠親自承擔民事責任,反之,沒有民事責任能力者,不能承擔民事責任,應由替代人承擔。

      四、對我國民法關(guān)于未成年自然人責任能力規(guī)定分析

      我國《民法通則》第133條第1款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jiān)護人盡了監(jiān)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其民事責任?!薄睹裢ㄒ庖姟返?61條規(guī)定:“侵權(quán)行為發(fā)生時行為人不滿18周歲,在訴訟時已滿18周歲,并有經(jīng)濟能力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薄肚謾?quán)責任法》第32條也作出了同樣的規(guī)定。從我國民事立法的規(guī)定看,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情形下,一律由監(jiān)護人承擔責任,否認了限制行為能力人的責任能力。其他國家或地區(qū)民法典中一般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區(qū)分為有識別能力和沒有識別能力的人兩種,一般只有沒有識別能力即無民事責任能力的人的侵權(quán)責任才由監(jiān)護人承擔,有識別能力即有民事責任能力人的侵權(quán)責任由自己承擔。

      我國立法有無必要規(guī)定民事責任能力?有學者認為,我國沒有必要規(guī)定責任能力制度,過錯概念完全可以代替責任能力的功能。筆者認為,我國民事立法應明確規(guī)定民事責任能力概念。首先,就像上文所陳述那樣責任能力制度是從過失責任主義邏輯演繹出來的。要追究因過失而承擔的責任,就必須以行為者具備一定的能夠預見行為結(jié)果的最低限度的智能和判斷能力為前提,即責任能力。欠缺這種能力的人是無法追究責任的。因此,只要存在過錯責任就會有責任能力的產(chǎn)生;其次,責任能力和過錯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兩種制度設計的出發(fā)點是不一樣的。民事責任能力制度的目的旨在保護無責任能力的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責任能力不解決行為人對其不法行為能否成立過錯的問題,而只解決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承擔不承擔責任的問題,而不能將其作為確定責任成立的要件。過錯解決一個行為是否構(gòu)成侵權(quán)、受害人的損害是否值得法律保護問題?!斑^錯解決的是不法行為與責任制裁的特種關(guān)系,即決定一個行為是否構(gòu)成侵權(quán)或違約等責任行為。這與責任能力解決的問題不同:責任能力解決制裁與行為主體的特種關(guān)系,即決定行為人對自己的不法行為應否受責任制裁。有責任能力,就自受制裁;沒有責任能力,行為人不受歸責?!盵15]234

      規(guī)定民事責任能力制度就需要設定一個判定民事責任能力有無的標準。我國的民事責任能力標準可以定性為固定的年齡標準,滿18周歲具有責任能力,不滿18周歲不具有責任能力。這種標準具有操作簡單的優(yōu)點,梁慧星教授亦認為此種立法“有利于實務及對他人和社會利益的保護”[6]68。筆者認為應該采取混合標注,即規(guī)定一個確定的年齡界限,在此年齡界限下的未成年人無責任能力,不負責任;又規(guī)定在此年齡界限以上和成人年齡以下的人以識別能力或辨別能力為標準來確定其有無責任能力。另外,規(guī)定有財產(chǎn)的未成年人承擔責任的做法更不具有法理性。第一,經(jīng)濟能力或財產(chǎn)狀況如何與人的認識能力、判斷能力無關(guān)。以是否具有經(jīng)濟能力作為判斷民事責任能力的標準與民事責任能力的理論相矛盾,唯有對其行為的性質(zhì)、后果有認識能力、判斷能力的人才應該對其行為負責,對一個欠缺這種能力的人,無從追究責任;第二,對有財產(chǎn)的人和無財產(chǎn)的人區(qū)別對待缺乏足夠的理由,也導致明顯的不公平。而且,如果被監(jiān)護人有足夠的財產(chǎn),首先從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chǎn)中支付賠償費用,不利于促使監(jiān)護人特別是近親屬以外的監(jiān)護人履行監(jiān)護職責,有悖于監(jiān)護制度設立的宗旨;第三,以有無財產(chǎn)作為區(qū)分未成年人責任能力的有無具有否定現(xiàn)代人格平等之嫌。

      筆者建議《民法通則》第133條可做如下修改:“10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十周歲以上對其行為后果沒有識別能力的未成年人不具有責任能力,對自己造成的損害不承擔民事責任;十周歲以上能夠識別其行為后果的未成年人有民事責任能力,對其能夠識別的行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因過錯使自己暫時喪失識別能力的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當時情形即使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也不對損害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人不承擔民事責任?!?/p>

      [1] 劉心穩(wěn).中國民法學研究述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2] 梅仲協(xié).民法要義[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

      [3] 張俊浩.民法學原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4] 于敏.日本侵權(quán)行為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5] 耿云卿.侵權(quán)行為之研究[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

      [6] 梁慧星.民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7] 劉保玉,秦偉.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J].法學研究,2001,(2).

      [8] 余延滿,吳德橋.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的若干問題[J].法學研究,2001,(6).

      [9] 曾世雄.民法總則的現(xiàn)在與未來[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10] 史尚寬.債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11] (德)克雷斯蒂安·馮·巴爾.歐洲比較侵權(quán)行為法[M].張新寶,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 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3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13] (德)卡爾·拉倫茨.德國民法通論:上冊[M].王小曄,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4] 陳幫鋒.論我國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制度的重構(gòu)[D].泉州:華僑大學,2006.

      [15] 龍衛(wèi)球.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16] (美)凱爾森.法與國家的一般理論[M].沈宗靈,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17] 梁戩非.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D].長春:吉林大學,2005.

      猜你喜歡
      責任能力民事行為民事責任
      父母能要回被7 歲小孩賣掉的手表嗎
      父母能要回被7歲小孩賣掉的手表嗎
      前夫病逝,必須按照公證遺囑繼承遺產(chǎn)嗎
      伴侶(2021年5期)2021-06-08 11:00:33
      民法視域下人工智能法律地位的思考
      法制博覽(2019年1期)2019-05-13 02:00:40
      被監(jiān)護人致人損害侵權(quán)解釋論研究
      無責任能力未成年人侵害行為的刑法評價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訴訟離婚代理問題探究
      法制博覽(2018年30期)2018-01-22 15:30:48
      建立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山東青年(2017年7期)2018-01-11 16:09:29
      民事責任能力問題的探討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9:33:32
      “友好專家證人”的民事責任①——基于Pace v. Swerdlow案之分析
      東南法學(2015年2期)2015-06-05 12:21:35
      岳阳市| 讷河市| 仁化县| 灌南县| 夏河县| 昌江| 泊头市| 皮山县| 秭归县| 鲜城| 姜堰市| 贞丰县| 盐城市| 湄潭县| 诏安县| 攀枝花市| 长治县| 宜春市| 遵义县| 井陉县| 嵊泗县| 舞阳县| 嘉鱼县| 自贡市| 静宁县| 通州区| 鸡东县| 黑河市| 彰化市| 景洪市| 武邑县| 锡林浩特市| 罗田县| 长丰县| 滦平县| 醴陵市| 阜阳市| 延庆县| 桑日县| 阳江市|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