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利,戈玲玲
(南華大學外國語學院,湖南衡陽421001)
報刊標題以語言符號為載體,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表達編輯的態(tài)度和情感。為了吸引受眾閱讀、激發(fā)受眾的興趣,編輯會千方百計地運用各種語言策略使標題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吸引力,其中語域偏離(register deviation)的使用尤為常見。編輯為了使標題貼近受眾的心理需求以及適應人們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會刻意使標題語言的風格與新聞語體不相符。編輯如何運用語域偏離來吸引受眾?受眾又該如何正確理解報刊標題中的語域偏離?對于這兩個問題,文章選用2008-2010年中國日報標題為語料來源,運用關聯(lián)理論中的關聯(lián)原則以及認知語境來探索編輯采取語域偏離的意圖以及受眾對語域偏離的理解過程。
理解語域偏離,首先要弄清楚語域的概念。語域起源于應用語言學的“語言變體”(language variation)概念,屬于因語言運用所產(chǎn)生的變體范疇。英國語言學家韓禮德(Halliday,M.A.K.)在1964年首先提出了語域這個概念,并明確了語域與情景語境的關系,指出語域是因情景語境的變化而產(chǎn)生的語言變化形式。1976年,韓禮德和哈森在Cohesion in English一書中對語域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說明。他們指出,“語域是由與多種情景特征-特別是指語場(field)、語旨(tenor)和語式(mode)的意義相聯(lián)系的語言特征構成”[1]。他們認為語場是指語篇起作用的整個事件,以及講話者或作者有目的的活動,例如題材,語式是指語篇在事件中的功能,包括語言采用的渠道——口頭還是書面的、即席還是有準備的以及其風格或者敘述、勸導、教導等修辭方法;語旨是指角色相互交流的類型及參與者之間永久或暫時的相關社會關系[2]。繼Halliday之后,很多國內外語言學家紛紛著文對語域理論進行了探討與擴充,如Leech&Short(1981),Widdowson(1990),Martin(1984,1997),Eggins(1994,1997),Leckie&Tarry(1995),侯委瑞(1988),秦秀白(2002)等[3]。雖然,語言學家們對語域的界定不盡相同,但總體上他們都肯定語域是語言因其使用場合或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所產(chǎn)生的一種語言變體。即語言形式通常要與使用語言的情景(語場、語旨和語式)保持一致。同時,語言學家也指出說什么話往往要受制于為什么說,話語是圍繞言語目的而展開的。為了達到言語目的,常常要調節(jié)言語[4]。因此,交際者在諸多情況下為了特定的交際目的,會打破語言常規(guī),使用不符合此語言情境的語言。Leech把這種為了突出交際意圖和語用效果,在某一語域中借用其它語域表達方式的現(xiàn)象稱作語域偏離[5]。
由于語域是語場、語旨和語式3種情景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語域偏離就包括語場偏離、語旨偏離和語式偏離。根據(jù)韓禮德對語場、語旨和語式的界定,語場偏離可以理解為交際者從某一語場轉到另一語場,或某個語場的語言特征借用另一個語場的語言形式表示;語旨偏離則為交際者使用的語言不符合交際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及身份地位(如在正式、嚴肅的場合下使用非正式語言,在非正式場合下使用正式語言);語式偏離就表現(xiàn)為交際者在口頭表達中使用書卷氣十足的書面語言以及在書面語中用比較隨便的口語表達。韓禮德曾表示報紙上大量“聳人聽聞”的標題所含的偏離現(xiàn)象多于典型的現(xiàn)代詩歌[6],通過對2008-2010年中國日報頭版新聞(Top News),國內新聞(Nation),國際新聞(World),經(jīng)濟新聞(Business),生活新聞(Life)和體育新聞(Sport)6大新聞版塊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語域偏離在中國日報各大新聞版塊標題中確實都被使用,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語域偏離及其3種表現(xiàn)形式在中國日報六大版塊新聞標題中所占比例Tab.1 Proportion of register deviation and its three forms in the news headlines of six sections in China Daily
分析表1,可以得出以下3個結論:
1)通過表1右側的Sum一欄,可以看出語域偏離在2008-2010年中國日報6大版塊新聞標題中均有出現(xiàn),且在經(jīng)濟新聞標題中比例最高,生活新聞標題最低;
2)從上至下分析表1,可以得知語式偏離在生活新聞標題中比例最低,在其它5類新聞標題中比例都較高,尤其是在經(jīng)濟和體育新聞標題中;語旨偏離在生活新聞標題中比例最高,其次是在經(jīng)濟、國際、體育新聞標題中,頭版和國內新聞標題中偶爾會出現(xiàn)語旨偏離;語場偏離在6大版塊新聞中均有出現(xiàn),比例雖然較低但也較均衡。
3)橫向對比語域偏離的3種偏離形式,可以看出3種語域偏離形式所占的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語式偏離>語旨偏離>語場偏離。
編輯為何在中國日報新聞標題中頻繁使用語域偏離?下文將運用關聯(lián)理論來對此進行闡釋。
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的關聯(lián)理論(relevance theory),把交際行為看作一個明示——推理過程,涉及到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并從心理學的角度指出,語言交際是在關聯(lián)原則支配下按一定推理規(guī)律進行的認知活動[7]26。Sperber&Wilson認為人類的認知傾向于同最大關聯(lián)性相吻合,聽話人只會處理那些關聯(lián)性足夠強的刺激信號[8]256,基于人類這一認知特點,說話人則在話語中設置明示刺激,提供最佳關聯(lián)的信息(關聯(lián)理論認為每一個明示刺激都應假設它本身具有最佳關聯(lián)性)[8]256,旨在吸引聽話人并為聽話人的推理提供必要的依據(jù)以實現(xiàn)說話人的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而聽話人則根據(jù)說話人的明示刺激,運用推理認知能力,構建語境,并從若干可能的語義表達中選擇最佳關聯(lián)的解釋,最終達到對話語信息的正確理解。也就是說,任何交際過程都是尋找關聯(lián)的過程,交際雙方都應遵循關聯(lián)原則,只有達到話語的最佳關聯(lián),才能取得交際過程的成功。
根據(jù)關聯(lián)理論對交際過程的描述,筆者認為中國日報標題的傳播作為一種交際行為,其傳播過程也是一種明示推理的過程。對于中國日報標題的編輯來說,中國日報標題的傳播方式是可以選擇的,他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圖,根據(jù)對受眾認知語境[7]145和對當前情景的了解,以他認為適當?shù)姆绞綀蟮溃瑥亩〉妙A期的效果。而語域偏離正好是新聞編輯在中國日報標題中采用的明示刺激手段,旨在吸引受眾,并實現(xiàn)編輯的信息意圖(讓受眾了解新聞信息)和交際意圖(讓受眾明白編輯的信息意圖);而受眾則根據(jù)編輯提供的最佳相關假設,用一系列已有的認知語境(舊信息)來處理語域偏離,建立新的認知語境(新信息),并從新舊信息的關系中得出語境效果[9],從而推導出語域偏離的含義,最終達到對新聞標題的正確理解。中國日報標題中的語域偏離這一明示刺激要達到最佳關聯(lián),就必須使受眾不斷構建認知語境,并從若干可能的語義表達中選擇最佳關聯(lián)的解釋。語域偏離與受眾認知語境越趨同,語境效果就越大,受眾就越容易從認知語境中找到語域偏離最佳相關的解釋,從而成功完成編輯和受眾之間的交際過程。
第二節(jié)結尾用數(shù)據(jù)表明了語域偏離在中國日報6大版塊標題中都被使用,下文將運用關聯(lián)原則具體闡釋中國日報新聞標題中的語場、語式和語旨偏離。
中國日報標題中的語場偏離指在某一特定新聞語場下運用與此語場不相符合的語言形式。6大新聞版塊標題中均有語場偏離例子,舉3例分析如下:
1)How dragon and kangaroo can fly together?(World,2010-05-11,China Daily)2)Regulation stirs up hornet’s nest.(Nation,2010-05-15,China Daily)3)Euro’s glass remains half-empty.(Business,2008-05-15,China Daily)
標題1)是指“龍和袋鼠難以一起飛翔嗎?”很顯然,龍和袋鼠這2種動物生活習性和生物特征完全迥異,本質上就難以一起飛翔,編輯為何要對此發(fā)問?事實上,編輯是遵循了關聯(lián)原則而談與這兩動物相關的事情,即用動物語場詞匯龍和袋鼠指代和它們很有關聯(lián)的2個國家:中國和澳大利亞。受眾在推理這一標題的內涵時,需要從舊的認知語境中(如龍象征中國、袋鼠象征澳大利亞以及中澳間發(fā)生的力拓間諜案、澳議員會晤達賴和邀請分裂分子熱比婭竄訪等敏感事件)中找到最佳關聯(lián)的闡釋,推理出中澳“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一隱含意思?!癏ow dragon and kangaroo can fly together?”是新信息,編輯通過語域偏離中的語場偏離這一明示刺激打破了受眾已有的期待,受眾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有意識地運用相關背景知識推理出標題內涵,從而加強中澳敏感這一舊信息。因此,中國日報新聞標題中的語域偏離的理解也是一種尋找關聯(lián)的過程,受眾通過尋找語域偏離的最佳相關信息,才能獲得已經(jīng)的語境效果。
國內新聞標題2)并不是講規(guī)章制度捅到了黃蜂窩。事實上,編輯是運用關聯(lián)原則談與“捅到黃蜂窩”相關的事物。受眾首先要意識到“捅到黃蜂窩”是編輯使用的明示刺激手段,目的是為了吸引受眾注意并傳遞與之相關的信息。受眾根據(jù)語言知識以及常識易得出其相關信息為“招來麻煩”,再根據(jù)標題主體部分的語境知識(云南企事業(yè)單位頒布的招工規(guī)定、群眾認為這是歧視民工的做法),推理出標題的語境效果為“新規(guī)定引來爭議”,進而排除“大部分人認為新規(guī)定能夠促進民工就業(yè)”這一舊信息。
經(jīng)濟新聞標題肯定與經(jīng)濟相關,那么標題3)就不可能是講歐盟的玻璃杯空了一半。實際上,編輯是運用“glass”和“half-empty”講與之相關的歐盟經(jīng)濟狀態(tài)。受眾要首先根據(jù)語言知識推理出“half-empty”的另一層意思——“悲觀”,再根據(jù)背景知識(2008年全球經(jīng)濟蕭條,據(jù)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預測,58%的歐洲與企業(yè)都面臨著超出預期的債務規(guī)模等),推理出“歐盟經(jīng)濟仍不景氣”這一語境效果,從而加強“歐盟面臨經(jīng)濟危機”這一舊信息。
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編輯通過語場偏離是為了打破受眾的固有期待,增加標題的吸引力;受眾在推理語場偏離時,需要借助百科知識,邏輯知識以及語境中的語言和非語言信息,經(jīng)過較大的努力,越過字面意思,推理出最佳關聯(lián)的語境假設,從而識破標題內涵,獲得編輯的交際意圖。
中國日報標題傳播這一交際過程的參與者是制作標題的編輯與瀏覽標題的受眾,一方主動發(fā)出消息,另一方接受消息,雙方的接觸和情感投入都比較少,因此中國日報標題的語旨非常正式。但在生活新聞標題中,編輯卻經(jīng)常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偏離這種角色關系。
3.2.1 祈使句和疑問句的使用
1)Red wine to ward off lung cancer?(Life,2008-10-15,China Daily)
2)Brain need revving up?On yer bike?。↙ife,2009-03-11,China Daily)
3)Make art accessible to more people.(Life,2010-01-15,China Daily)
標題1)通過“紅酒可降低罹患肺癌的危險?”這一提問進行明示刺激,吸引受眾關注健康話題,受眾看到與自己健康密切相關的話題,自然會為了找到問題答案而迫切地閱讀標題主體內容。借助標題主體部分的語境知識(研究表明喝紅酒的吸煙者患肺癌的概率比不喝紅酒的吸煙者要低60%),受眾能夠輕易推理出編輯借提問達到使受眾了解“吸煙者喝紅酒可以抗肺癌”這一科學事實并達到建議受眾將這一事實轉告給親戚和朋友的目的。
編輯對標題2)“需要加快大腦運轉速度嗎?”這一問題進行自問自答,口語rev up(加快)和俚語yer(your)的運用關聯(lián)了受眾的心理需求,拉近了編輯與受眾的距離,受眾會覺得編輯是在與自己交談,這自然會引發(fā)他們認真思考,探個究竟。當受眾在認知語境中找到了與這些新信息最佳相關的解釋時,就能理解編輯的交際意圖“騎自行車能夠加快大腦運轉速度,編輯建議受眾通過腳踏車健身健腦”。
在標題3)中,編輯借祈使句進行明示刺激,表達了編輯希望藝術走向大眾的強烈愿望。受眾在理解此標題時首先要意識到祈使句這一明示刺激信號然后再結合標題的背景知識進而推理出“編輯建議文化藝術部門出臺相關政策使藝術走向百姓”這一語境效果。
以上3例雖然偏離了編輯和受眾二者之間的角色關系,但這是編輯選擇的最佳關聯(lián)的表達,編輯通過語旨偏離關聯(lián)了生活類新聞標題輕松活潑和貼近受眾的特點,因此很夠吸引受眾關注并閱讀新聞標題。
3.2.2 非正式語言的使用
中國日報標題屬于新聞文體,其語言正式、用詞規(guī)范。秦秀白提到現(xiàn)代英語中的縮略語、縮約詞多用于非正式文體;其相應的非縮略或非縮約形式常出現(xiàn)在正式文體中[10]。2008-2010年中國日報標題中縮略語和特殊標點符號也被頻繁使用,尤其是在經(jīng)濟新聞標題中。請看以下標題。
1)Exhibitors cut outlay in Expo’10.(Top news,2009-03-06,China Daily)
2)Guantamo men admit 9/11 plot.(World,2009-3-11,China Daily)
3)Job#1 for NPC:Employment.(Nation,2009-3-9,China Daily)
4)Drop in TV prices drags down Philips Q1 profit.(Business,2008-4-15,China Daily)
5)Foster’s H1 profit at lowest in four years.(Business,2010-2-17,China Daily)
6)New FDI guidelines.(Business,2009-01-15,China Daily)
7)Maoye IPO a record.(Business,2008-1-15,China Daily)
8)Mining M&Aprediction.(Business,2010-2-17)
編輯運用1),2),3)中“'”、“/”、“#”標點符號,既關聯(lián)了標點符號的含義也關聯(lián)了報刊標題短小精悍、報刊版面有限的文體特點?!?”為縮略號,常和數(shù)字連用表示年份,根據(jù)上海世博的背景知識,受眾容易推理出,10為2010年;“/”為右斜杠號,和數(shù)字連用表示日期,關聯(lián)標題所描述的人物,受眾能得知9/11為September 11th;“#”為井號,和數(shù)字連用常表達序數(shù),所以“#1”就指NO1。4)和5)中的縮略Q1、H1,受眾憑借常識和語言知識,可以推理其相應全稱為the fourth quarter,the first half year;6),7)和8)中的FDI,IPO和M&A是經(jīng)濟新聞標題中頻繁出現(xiàn)的縮略詞,編輯運用此類縮略詞主要是使標題內容濃縮、節(jié)省報刊版面。就算受眾很少關注財經(jīng)新聞,但結合主體部分的信息,受眾也能找到其全稱和解釋。
中國日報經(jīng)濟新聞標題中出現(xiàn)的縮略詞還有職位(GM,COO,CFO)、銀行(UBS,IDB,BoJ)、公司(FAW,BT,J&J,DHL)、組織和機構(IMF,SAFE,F(xiàn)Is,MIIT)以及其它縮略詞(vets,celebs,3G,PR,MOU,F(xiàn)TA,JV,F(xiàn)Y)等。
縮略語和特殊標點符號大多趨同受眾的認知語境,為受眾所熟悉。對于一些陌生的縮略詞和標點符號,受眾也只需稍微努力,就能在認知語境中找到相應解釋。因此,編輯運用上述非正式英語,不僅實現(xiàn)了報刊標題追求短小精悍的目標,也關聯(lián)了報刊版面有限的文體特點;另外,運用縮略語和特殊標點符號能使標題頓時變得簡單靈活,讓受眾能產(chǎn)生輕松隨意的視覺感受。
中國日報標題中的語式偏離主要指在報刊書面語中用比較隨便的口語和俚語。6大新聞版塊標題中語式偏離都比較常見,由于篇幅有限,僅對頭版、國內、國際3個版塊標題進行探討:
1)Full speed ahead seen for news on the go.(Top news,2008-4-15)
2)Mutt ado about the next dog in the White House.(Top news,2009-01-15)
3)Alleged gang leader rats out attorney.(Nation,2009-12-15)
4)Chongqing hails death for biggest fish.(Nation,2010-4-15)
5)Obama bucks 40-year trend with Supreme Court pick.(World,2010-5-11)
編輯在標題1)中使用口語詞匯on the go既關聯(lián)了新聞標題求簡求新的特點也關聯(lián)了受眾的文化水平??谡Z詞on the go通俗易懂,自然會吸引受眾繼續(xù)閱讀標題主體部分內容,借助背景知識(訂購新聞報的手機用戶與日劇增,中國5億手機用戶給新聞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中國日報、人民日報等手機報已經(jīng)開通),受眾容易推理出標題的真正含義即“手機報忙個不停,新聞市場前景一片大好”。
標題2)中使用了俚語Mutt(雜種狗)主要是關聯(lián)了奧巴馬的血統(tǒng)以及受眾的心理需求。Mutt這一俚語對于大部分養(yǎng)寵物的美國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血統(tǒng)上沒有任何優(yōu)勢的奧巴馬就如同一只雜種狗,他能當選美國總統(tǒng)證明了“雞也能變成鳳凰”,雜種狗也能成為“the first dog”。受眾要理解這一標題,需要借助背景知識(美國總統(tǒng)上任前都要為自己的家庭挑選寵物狗,奧巴馬上任時,大部分美國民眾建議他挑一只雜種狗)。編輯通過Mutt一詞表達了奧巴馬順應民意,與民同樂的親民形象。
標題3)和4),編輯用俚語rats out(告密)和biggest fish(大亨)關聯(lián)了被指控者、律師和大亨的惡劣行徑,表達了對這些涉黑分子、腐敗分子的諷刺與痛惡之情。受眾在理解此類標題時既要根據(jù)語言知識找到俚語的含義,又要結合標題的語境知識(標題3)的主體部分報道了重慶黑幫老大龔剛模的犯罪記錄;標題4主體部分報道了前重慶市司法局局長文強犯下眾多罪行導致被處死刑的消息),進而推理出編輯對犯罪份子卑劣行徑進行無情的披露與批評的交際意圖。
標題5)中buck意思是公羊低著頭撞或頂。編輯巧妙的結合了buck這一動作和support的關聯(lián),把這個婦孺皆知的俚語用在總統(tǒng)Obama身上,既貼近了美國人民的生活和認知語境,也符合了大眾的興趣和口味。因此,即便是Obama總統(tǒng)挑選美國最高法官這個嚴肅的政治話題,采用這一不拘禮節(jié)的俚語,也能讓話題變得輕松隨意。這一俚語的運用不僅襯托了Obama良好的親民形象,也拉近了官員與民眾的距離。
通過以上5例,可以看出編輯在關聯(lián)新聞內容和受眾的閱讀水平的基礎上運用口語和俚語能夠申述自己的立場、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這對揭示新聞的本質、引導受眾正確理解標題能起到重要作用。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知中國日報標題中的語域偏離是編輯關聯(lián)新聞內容和受眾心理需求而采取的明示刺激手段。編輯運用關聯(lián)原則對標題做出恰當?shù)恼Z域偏離能夠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受眾在理解語域偏離時也需要遵循關聯(lián)原則從編輯提供的明示信息中,構建語境,從認知語境中推理出最佳關聯(lián)的語境假設。因此,編輯在創(chuàng)作標題時,可以把關聯(lián)原則作為各種語言策略的標準,制作出受眾感興趣的標題;受眾也可以運用關聯(lián)原則來欣賞和理解報刊標題。
[1]侯維瑞.英語語體[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15.
[2]韓禮德,哈桑.英語的銜接[M].張德祿,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19.
[3]汪少華.語域理論新探[J].山東外語教學,2000(2):6-10.
[4]王德春,孫汝建,姚運,等.社會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99.
[5]Leech G.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49-51.
[6]朱永生.功能語言學對文體分析的貢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5):1-4.
[7]何自然,冉永平.語用與認知:關聯(lián)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8]WILSON D,SPERBER D.Relevance Theory[M].Oxford:Basil Blackwell,2002:256.
[9]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204.
[10]秦秀白.英語文語體和文體要略[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