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華
(富陽市實驗中學,浙江 富陽 311400)
在高中課程改革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成為這次改革的一大亮點。通用技術課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為目標。通用技術課程不是單純的技能訓練課程,而是一門立足于實踐、高度綜合、注意創(chuàng)造、教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對個人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三視圖》在《技術與設計1》的教學內容中,是比較抽象并且難以理解的,但它的技能性和操作性卻也是最強的,需學生要有較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原因就在于三視圖在工業(yè)設計中是表達與交流設計構思、設計方案的一種常用的工程技術語言,學生不但要學會識讀三視圖,而且還要學會繪制簡單的三視圖,并且在今后的設計實踐中,能夠運用三視圖來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與他人交流設計方案,從而獲得全面的評價,優(yōu)化設計方案。本文針對此教學內容,就如何進行有效地教學做了探討。
熟練地掌握三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是學好三視圖內容的基礎。筆者在講三視圖的形成這節(jié)課之前先讓學生準備一些硬紙盒,上課時,教學生做成一個三面投影體系,并在相應的三面上標出V(正立投影面)、H(水平投影面)、w(側立投影面)和相應的坐標軸:OX軸、OY軸、OZ軸(如圖1所示)。讓學生把長方體的橡皮正放在三投影面體系中,分別向三個投影面投影,得到橡皮的三個視圖。但機械圖樣上的三視圖都是畫在同一張圖紙上,因而必須把三個投影面展開,使其成為一個平面,于是筆者就讓學生們沿著OY軸處拆開后,H面繞系OX軸向下旋轉90度,w面繞OZ軸向右旋轉90度,把它們和V面展開成為一個平面,這樣就得到了橡皮的三視圖。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很好地掌握了三視圖的形成,并且還使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三視圖之間的對應關系和空間六個方位在三視圖中的反映情況。
圖1 三面投影體
這樣的一節(jié)課,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在自己的動手操作過程中掌握了知識,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鬃尤眨骸爸卟蝗绾弥?,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也是提高其能力的最佳途徑。通過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把學生思維帶進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后續(xù)教學中,讓學生多看一些簡單的基本幾何體模型,如長方體、棱柱體、圓柱體、圓錐體、球體等,通過觀察實物建立空間概念。有條件的,還讓學生用紙板,花泥做一些簡單組合形體。此外,還可以結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如燈管、鉛筆、球、螺母、桶、桌子等,讓學生感到三視圖所學的知識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以減少學生的畏難情緒。
軸測圖不僅是一種有實用價值的圖示方法,而且在空間與平面互相轉化的過程中,還扮演著一個“橋梁”的角色,看懂它,能夠畫出正確的三視圖;會畫它,可以幫助學生想象物體的形狀。有些教師認為軸測圖不重要,在教學過程中一帶而過,而實際上,軸測圖是學生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輔助手段,它和發(fā)展空間想象力是相輔相成的。隨著計算機繪圖軟件功能的進一步完善,軸測圖的繪制更加方便、快捷。另外,在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用三角板、圓規(guī)畫軸測圖,還要訓練其徒手畫軸測圖的能力。當學生會徒手畫軸測圖以后,就會越來越熱衷于作圖訓練。
在教學中要對基本的概念、基本的規(guī)律,講解清楚,使學生理解透徹。比如點、線、面的投影規(guī)律,三視圖的形成、視圖位置、尺寸、方位(上下、左右、前后)關系等,三視圖的投影規(guī)律:主、俯視圖長對正;主、左視圖高平齊;俯、左視圖寬相等,前后對應。這些知識是識圖的基礎,只要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弄清,都會影響準確地識圖,甚至無法識圖。
在三視圖教學中有兩個根本任務: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通過圖樣表達出形體的形狀。對此,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剛開始接觸視圖作圖時,學生對于形體觀察不是很到位,此時可以做一些常見形體的動畫,從各個角度呈現(xiàn)形體,讓學生觀察到形體主視方向,側視方向和俯視方向,從直觀中了解形體的各個視圖形成,然后慢慢地轉化成從一個角度觀察形體的三個視圖形成方向。借助于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到簡單形體的三視圖。
初畫三視圖,為了不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筆者采取化整為零的策略。先讓學生接觸簡單形體,比如說長方體、正方體、三棱柱、圓柱體、圓臺等等,根據(jù)所學知識畫出其三視圖。作圖的一般步驟如下:選主視方向、定圖位、畫出主視圖、畫出左視圖和俯視圖、描深物體輪廓線。在這過程中,老師一定要認真詳細的點評,就出現(xiàn)的問題一一解釋,消除同學們在認識上的一些誤區(qū),全面掌握投影的方法和規(guī)律。
一些簡單形體,以線畫線以面畫面,直接完成。
接下來再讓學生將簡單形體組合成較復雜的組合體(前面筆者說過,學生用紙盒和花泥做了一些簡單的組合體,這里我們可以用花泥直接來加工復雜組合體),由于是學生親自組合的,在確定它們的組合形式,判斷形體間鄰接表面是否處于共面、相切和相交的特殊位置時就特別容易。然后逐個畫出形體的三視圖,最后對組合體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鄰接表面處于共面、相切或相交位置的面、線進行投影分析。由于在形體組合時,不同的組合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作模型,多畫多練,同時多多培養(yǎng)自身的空間思維能力。
這些復雜形體的表達,通過用模型的體現(xiàn),降低了難度。如果出現(xiàn)了較復雜的,學生不易做成模型的形體,在此還可以采用找點法:在形體的關鍵點上標號,通過找點連線把三視圖畫出來。
目前,高考中對三視圖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對照立體圖選擇正確三視圖;三視圖補線(如根據(jù)已有的正等軸測圖和主視圖補全左視圖和俯視圖);繪制簡單三視圖等等。其中尤以第二個方面考的最為頻繁。其實這是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知識應用的能力,學生必須能夠用全面的、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在補全視圖的過程中,對于在哪里補,補什么,怎么補,學生必須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對各個視圖之間的聯(lián)系要很清楚,否則非常容易出錯。特別要注意的是補完后要按形體逐個仔細檢查,對形體中的垂直面、一般位置面、形體間鄰接表面處于相切、共面或相交特殊位置的面、線,用面、線投影規(guī)律重點校核,糾正錯誤和補充遺漏。其中可見部分用粗實線畫出,不可見部分用虛線畫出。
在三視圖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圖示表達能力、查閱有關資料手冊的能力、獨立制圖工作能力、讀圖能力等,單憑教師的講解是達不到要求的,只有通過練習的反復實踐才能使問題得到解決。
在練習中要布置好作業(yè),使學生認識、理解,才能更好地鞏固知識,因此要注意這一環(huán)節(jié)。選擇的練習內容要明確、鮮明、準確。相對本課程的練習內容筆者選用了:(1)根據(jù)立體圖找出對應三視圖;(2)根據(jù)三視圖找出對應立體圖;(3)根據(jù)立體圖補齊三視圖中的漏線并填空回答問題。
總之,要學好三視圖這一節(jié)內容,前提是學生必須要明確其重大意義,在思想上要重視它;其次教師對教學的深廣度要有一個精確的把握,不可模棱兩可;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學會運用各種方法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高德華.職業(yè)學校機械制圖教學的幾點思考[J].西北職教,2007,(12).
[2]張瑞林.《機械制圖》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7,(6).
[3]陳濤.機械制圖教學的幾點體會[J].機械職業(yè)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