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辨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回前回后評的作者

      2011-11-20 04:24:58徐軍華
      明清小說研究 2011年1期
      關鍵詞:脂硯齋石頭記序文

      ·徐軍華·

      試辨戚蓼生序本《石頭記》回前回后評的作者

      ·徐軍華·

      戚蓼生序本《石頭記》是現(xiàn)存十一種脂本中較為重要的本子,存有大量獨有的回前回后評。紅學界對這些獨有評語的作者到底是誰,還沒有論證。本文以戚蓼生《石頭記序》和獨有回前回后評為基礎,通過五個方面的分析對比,論證戚序本獨有回前回后評的作者就是戚蓼生本人。

      戚蓼生戚序本回前回后評

      《紅樓夢》早期是以手抄本形式流傳的。曹雪芹逝世以后,帶有大量脂硯齋、畸笏叟等作者至親好友評語的八十回抄本《石頭記》開始在社會上廣為流傳。這類帶有脂硯齋等人批語的手抄本被稱作脂本,脂本上的批語對于我們研究《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資料。現(xiàn)在我們共發(fā)現(xiàn)脂本十一種①,戚蓼生序本《石頭記》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戚蓼生序本《石頭記》上有許多其他脂本所沒有的回前回后評,很值得我們重視。這部分獨有的回前回后評的作者到底是誰?目前紅學界還沒有形成定論,有人認為這部分評語就是出自脂硯齋或畸笏叟之手,屬于脂評范圍;有人認為這部分評語出自立松軒之手②。

      戚序本因卷首有一篇署名為“德清戚蓼生曉堂氏”作的《石頭記序》而得名,這篇序文采非凡,高度評價了《紅樓夢》的藝術成就,比之為稗官野史中的《左傳》、《史記》,顯示出戚蓼生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能力。根據(jù)周汝昌先生《紅樓夢新證·戚蓼生考》,我們可以知道戚蓼生字曉塘,浙江余姚人,先祖遷居德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壬午科舉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己丑科進士,四十七年(1782)自刑部郎中出守南康,到任后就立刻被擢升為福建鹽法道,到五十四年(1789)很可能由于父親去世而丁憂返里,到五十六年(1791)依例起復候補,擢為按察使,第二年冬卒于官任。周汝昌先生認為戚蓼生是在北京任職期間獲得原抄本的,時間大概為乾隆三十四年(1769)至四十七年(1782)之間。后來這個本子輾轉(zhuǎn)落入狄葆賢之手③,石印后便成了今天的戚序本。戚序本已經(jīng)補齊了其他脂本所缺的第64、67兩回,也斷開了其他脂本合在一起的第17、18兩回,有行間夾批、回前回后批,沒有眉批和側(cè)批,其他脂本批語中帶有脂硯齋署名的在戚序本中全部被刪除。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戚序本中出現(xiàn)了許多其他脂本所沒有的回前回后批?;厍盎睾笤u的形式有散文也有韻文,韻文中又有詩、詞、曲幾種形式。這些回前回后評均出自一人之手,竊以為,這些評語,便是為此本作序的戚蓼生。

      一、序文和回前回后評都高度評價了《石頭記》的藝術價值

      戚蓼生的序文高度評價了《石頭記》的藝術價值,他在序文中這樣稱贊:

      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喉鼻,二牘而無區(qū)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嘻,異矣。

      序文中對《石頭記》的藝術價值給予了較全面的評價,而且序文主要針對的就是其藝術價值。無獨有偶,戚序本的回前回后評也主要是就《紅樓夢》的藝術成就進行評論,也給予了極高的肯定。通過認真對讀序文和回前回后評,我們發(fā)現(xiàn)序文和回前回后評在評價《紅樓夢》藝術特色、寫作技巧等方面,觀點完全一致,只不過序文中的評價是總結(jié)性的,而回前回后評則是針對每一回的不同情況進行論述的。從序文和回前回后評在評論《紅樓夢》時都重點著眼于藝術成就,并在此方面觀點完全一致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認為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作者就是戚蓼生。

      戚蓼生認為《石頭記》:

      夫敷華掞藻,立意遣詞,無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賞,姑不具論。

      此書在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構(gòu)思安排上打破了傳統(tǒng)寫法,與歷來小說完全不同,沒有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這是前人論述過的,是“有目共賞”的,所以戚蓼生就不再具體探討了。他所要論述的是以前人從來沒有論及過的。他在序文中說:

      第觀其蘊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似譎而正,似則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詞,史家之多曲筆。

      這是戚蓼生在序文中對《石頭記》總結(jié)評價。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中也有多處評語印證了這種觀點。戚序本第49回有回后評:

      此回線索在斗篷。寶琴翠羽斗篷,賈母所賜,言其親也。寶玉紅猩猩斗篷,為后雪披一襯也。黛玉白狐皮斗篷,明其弱也。李宮裁斗篷是哆啰呢,昭其質(zhì)也。寶釵斗篷是蓮青斗紋錦,致其文也。賈母是大斗篷,尊之詞也。鳳姐是披著斗篷,恰似掌家人也。湘云有斗篷不穿,著其異樣行動也。岫煙無斗篷,敘其窮也。只一斗篷,寫得前后照耀生色。

      又如第52回有回后評:

      寫寶玉寫不盡,卻于仆從上描寫一番,于管家見時描寫一番,于園工諸人上描寫一番。園中馬是慢慢行,出門后又是一陣煙,大家氣象,公子局度如畫。

      再如第69回有回前評:

      寫鳳姐寫不盡,卻從上下左右寫。寫秋桐極淫邪,正寫鳳姐極淫邪。寫平兒極義氣,正寫鳳姐極不義氣。寫使女欺壓二姐,正寫鳳姐欺壓二姐。寫下人感戴二姐,正寫下人不感戴鳳姐。史公之意,非念死書子之所知。

      評語認為,小說雖然表面著重寫斗篷,但通過斗篷,作者卻表達了更深層次的用意,通過斗篷表現(xiàn)出了人物之間的差異,表現(xiàn)了人物的不同身份地位;寫寶玉不直接描述,卻從別處著手來襯托;寫鳳姐也同樣是通過平兒、秋桐等人來襯托,這些就是戚蓼生在序文中所總結(jié)的“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的寫作技巧,回前回后評中只是通過具體事例分析,多次進行論證罷了。

      除了“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的藝術技巧外,戚蓼生在序文中還認為《紅樓夢》“蓋聲止一聲,手止一手,而淫佚貞靜,悲戚歡愉,不啻雙管之齊下矣”,在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中對此觀點也有相同的表述。戚序本第65回回前評:“文有雙管齊下法,此文是也。事在寧府,卻把鳳姐之堅毅刻薄,平兒之任俠直鯁,李紈之號菩薩,探春之號玫瑰,林姑娘之怕倒,薛姑娘之怕化,一時齊現(xiàn),是何等妙文?!逼菪虮局械倪@條回前回后評就是對序文中上述觀點的具體論證。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回前回后評作者和戚蓼生何其相似!序文對《石頭記》進行藝術方面的總結(jié)概括,而回前回后評則貫穿了這些觀點,并在文中結(jié)合具體事例加以分析論證。而且回前回后評作者和戚蓼生都喜歡將《紅樓夢》與史書加以比較,如戚序本第65回有回前評:“余讀《左氏》見鄭莊,讀《后漢》見魏武,謂古之大奸巨滑,惟此為最。今讀《石頭記》,又見鳳姐作威作福,用柔用剛,占步高,留步寬,殺得死,救得活”,將鳳姐比作《左傳》中的鄭莊公、《后漢書》中的曹操。無獨有偶,戚蓼生在序文中也同樣喜歡將《紅樓夢》與史書相比較:“第觀其蘊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寫此,目送而手揮,似譎而正,似則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詞,史家之多曲筆”、“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遷乎”,把《紅樓夢》比作《春秋》、《左傳》、《史記》。

      這是我們認為戚蓼生就是戚本獨有回前回后評作者的證據(jù)之一。

      二、戚蓼生和回前回后評作者都表現(xiàn)了對曹雪芹的崇敬之情

      戚蓼生在《石頭記序》中不僅高度評價了《石頭記》的藝術價值,同時明顯表現(xiàn)了對作者曹雪芹的崇敬欽慕之情。戚蓼生認為“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這樣“萬萬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竟然能在《石頭記》中欣賞到,表現(xiàn)了戚蓼生對曹雪芹藝術構(gòu)思精巧奇絕的無比贊賞。他認為作者曹雪芹是“慧眼婆心”,又稱贊《石頭記》是稗官野史之中的《左傳》、《史記》,給于極高的評價,也正體現(xiàn)了戚蓼生對曹雪芹的欽佩仰慕之情。

      我們閱讀戚序本的回前回后評,也處處都能感受到回前回后評作者對曹雪芹的無比崇敬之情。戚序本第5回有回后評:

      將一部全盤點出幾個,以陪襯寶玉,使寶玉從此倍偏,倍癡,倍聰明,倍瀟灑,亦非突如其來。作者真妙心妙口,妙筆妙人!

      又如第15回有回后評:

      請看作者寫勢利之情,亦必因激動;寫兒女之情,偏生含蓄不吐:可謂細針密縫。其述說一段,言語行跡無不逼真,圣手神文,敢不熏沐拜讀?

      這些評語中,這位回前回后評作者毫不吝惜地將自己對曹雪芹的滿腔崇拜之情表現(xiàn)出來,稱曹雪芹是“妙心妙口,妙筆妙人”、“圣手神文”,曹雪芹的文字文技令自己拜服,并要“熏沐拜讀”。

      從以上所舉,可以看出:序文和回前回后評所表達的對曹雪芹的感情和行文的口氣都極其相似,說明戚序本回前回后評的作者就是戚蓼生。這是我們認為戚蓼生是戚序本獨有回前回后評作者的證據(jù)之二。

      三、戚蓼生和回前回后評作者都以曹雪芹知音自居

      曹雪芹在書中題詩:“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睍邪髡邔ΨN種辛酸血淚現(xiàn)實生活的親身感受。戚蓼生可以說是曹雪芹的知音。他在《石頭記序》中以曹雪芹知音自居:

      然吾謂作者兩意,讀者當具一心。譬之繪事,石有三面,佳處不過一峰;路看兩蹊,幽處不逾一樹。必得是意,以讀是書,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輝;如天雨花,但聞香氣:庶得此書弦外音乎?彼沾沾刻楮葉以求之者,其與開卷而寤者幾稀!

      戚蓼生已經(jīng)看出曹雪芹在創(chuàng)作時用了“真事隱去”、“假語村言”的寫作手法,表面文字之下還隱藏著作者寫作的真諦和良苦用心,所以他在序文中說只有“必得是意,以讀是書”,才能真正掌握作者寫作的旨意,否則根本無法領悟此書的弦外之音,其言外之意就是:戚蓼生自己已經(jīng)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已經(jīng)得到了此書的弦外之音,雖然“開卷而寤者幾稀”,但戚蓼生卻是這些稀少的悟者中的一位。

      戚蓼生好像也擔憂后人不能理解曹雪芹的寫作旨意,在序中反復提醒讀者要深刻理解《紅樓夢》的真諦,只是序文中所說的“作者兩意,讀者當具一心”、“必得是意,以讀是書”卻很概括,也沒有給出具體闡述,但是在戚序本的回前回后評中卻對此有具體的解釋和論述,并且也處處提醒讀者不可輕慢。戚序本第22回有回后評:

      作者具菩提心,捉筆現(xiàn)身說法,每于言外警人,再三再四,而讀者但以小說鼓詞目之,則大罪過。其先以《莊子》為引,及偈曲句作醒悟之語,以警覺世人,猶恐不入,再以燈謎伸詞致意,自解自嘆,以不成寐為言,其用心之切之誠,讀者忍不留心而慢忽之耶?

      在這段回前回后評中,回前回后評作者結(jié)合具體情節(jié)苦口婆心向讀者解釋該如何讀懂這段文字,該如何理解曹雪芹的用意,并提醒讀者要留心而不可慢忽之,與戚蓼生在序文中所說“必得是意,以讀是書,乃能得作者微旨”及其反復提醒讀者的用意正相符。其他處如戚序本第38回的回后評:

      請看此回中,閨中兒女能作出此等豪情韻事,且筆下各能自盡其性情,毫不乖舛,作者之錦心繡口毋庸贅讀。其用意之深,獎勸之勤,讀此文者亦不得輕忽,戒之。

      如戚序本第42回:

      摹寫富貴,至于家人女子無不妝點,論詩書,講畫法,皆盡其妙,而其中隱語,驚人教人,不一而足。作者之用心,誠佛菩薩之用心也,讀者不可因其淺近而渺忽之。

      這些評語都是在提醒讀者要注意《紅樓夢》書中微言大義的地方,不能忽略了作者在表面文字之下所要表達的真正內(nèi)容,從這些評語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回前回后評作者認為自己已完全理解了曹雪芹的用意,是曹雪芹的知音,并且時時想把他認為自己已掌握了的《紅樓夢》真諦告訴其他讀者。這些回前回后評都是戚蓼生在《石頭記序》中所說“作者兩意,讀者當具一心”、“必得是意,以讀是書,乃能得作者微旨”在具體評述中的具體闡釋。

      從戚蓼生序和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作者都以曹雪芹知音自居而且都在反復提醒讀者理解《紅樓夢》真諦來看,我們可以說序文和回前回后評出自一人之手。這是戚蓼生就是戚序本獨有回前回后評作者的證據(jù)之三。

      四、戚蓼生和回前回后評作者都明顯具有佛家思想

      從戚蓼生序文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具有較深的佛家思想,而且喜歡運用佛家思想和語言來闡釋自己的觀點。他在序文中說:

      如捉水月,只挹清輝;如天雨花,但聞香氣。不知盛衰本是回

      環(huán),萬緣無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轉(zhuǎn)語,而萬千領悟,

      便具無數(shù)慈航矣。彼沾沾刻楮葉以求之者,其與開卷而寤者幾稀!

      其中天雨花、回環(huán)、緣、慧眼婆心、領悟、慈航等詞都是佛家語言,而其中盛衰回環(huán)、萬物終為幻等也是佛家的思想,說明戚蓼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

      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中也時時出現(xiàn)佛教用語,帶有明顯的佛教思想。如戚序本第18回有回后評:

      ……且借象說法,學我佛闡經(jīng),代天女散花,以成此奇文妙趣。惟不得與四才子書之作者,同時討論臧否,為可恨耳。

      又如23回的回后評:

      ……開愣嚴之密語,闡法戒之真宗。以撞心之言,與石頭講道,悲夫!

      第57回的回前評:

      作者發(fā)無量愿,預演出真情種,性地圓光,遍示三千,遂滴淚為墨,研血成字,畫一副大慈大悲圖。

      還有如“智慧生魔多像,魔生智慧方生。智慧寂滅萬緣根,不解智慧作甚”、“如有如無誰解得,相生相滅第傳流”、“空將佛事相圖報,已觸飄風散艷花”等等,都表現(xiàn)了回前回后評作者也喜歡運用佛教思想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樣深受佛家思想的影響。

      此外,在戚蓼生序文中有一句“不知盛衰本是回環(huán),萬緣無非幻泡”,表達了戚蓼生具有很強的宿命論思想,表達了他感慨人世無常的一種虛無主義思想,而這種思想在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中也同樣可以得到印證。如第5回有一首回前詩:

      萬種豪華原是幻,何嘗造孽,何是風流。曲終人散有誰流,為

      甚營求,只愛蠅頭。一番遭遇幾多愁,點水根由,泉涌難酬。

      又如第8回有一首回前詩:

      幻情濃處故多嗔,豈獨顰兒愛妒人?莫把心思勞輾轉(zhuǎn),百年事業(yè)總非真。

      再如第32回有一首回后詩:

      世上無情空大地,人間少愛景何窮。其中世界其中了,含笑同歸造化功。

      戚序本的回前回后評作者在這些評詩中表現(xiàn)了同戚蓼生一樣的宿命論觀點和虛無主義思想。

      從戚蓼生和回前回后評作者同樣具有較深的佛教思想,并都具有宿命論的觀點和虛無主義思想來判斷,也可以斷定兩人其實同為一人。這是戚蓼生就是戚序本獨有的回前回后評作者的證據(jù)之四。

      五、戚蓼生與回前回后評作者具有相同的經(jīng)歷

      我們已經(jīng)基本知道了戚蓼生的一生大概經(jīng)歷,最后我們試從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中透露出的信息,大概推測回前回后評作者的身份經(jīng)歷,看是否與戚蓼生相符合。

      回前回后評作者在第12回有一番關于儒家正心的議論:

      儒家正心,道者煉心,釋輩戒心,可見此心無有不到,無不能入者,獨畏其入于邪而不反,故用正煉戒以縛之。

      這完全符合儒家正統(tǒng)思想,再結(jié)合他在第33回專門針對寶玉挨打發(fā)表的一番關于教子的議論:

      嚴酷其刑以教子,不情中十分用情。牽連不斷以思婢,有恩處一等無恩。嚴父慈母一般愛子,親優(yōu)溺婢總是乖淫。蒙頭花柳,誰解春光,跳出樊籠,一場笑話。

      可以猜測回前回后評作者是一位站在封建正統(tǒng)立場并接受了傳統(tǒng)儒家教育的人物。

      這位回前回后評作者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也有他的政治抱負,希望能為國為家出力,做一位忠臣孝子,戚序本第34回有回后評:

      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方能成曠世稀有之事業(yè)。寶玉意中諸多福輳,所謂“求仁得仁又何怨”。凡人作臣作子,出入家庭廊廟,能推此心此志,何患忠孝之不全,事業(yè)之不立耶?

      第56回他又借探春興利除弊害一節(jié)文字在回后發(fā)表議論:

      探春看得透,拿得定,說得出,辦得來,是有才干者,故贈以“敏”字。寶釵認的真,用的當,責的專,待的厚,是善知人者,故贈以“識”字?!懊簟迸c“識”合,何事不濟?

      回前回后評作者正是借書中情節(jié)和人物發(fā)表自己的政治主張,抒發(fā)政治抱負。

      通過翻閱戚序本特有的回前回后評,我們還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戚序本回前回后評作者不僅有政治抱負和主張,而且他本身就身在仕途,第46回的回后評可為證:“鴛鴦女從熱鬧中別具一副腸胃,‘不輕許人’一事,是宦途中藥石仙方?!边@正是總評作者親身經(jīng)歷了宦海風浪后的一番肺腑之言。在第14回他借鳳姐協(xié)理寧國府一事發(fā)表議論:

      大抵事之不理,法之不行,多因偏于愛惡,幽柔不斷。請看鳳姐無私,猶能整齊喪事。況丈夫輩受職于廟堂之上,倘能奉公守法,一毫不茍,承上率下,何有不行?

      第55回借探春理家之難一段文字大發(fā)感慨:

      士方有志作一番事業(yè),每讀至此,不禁為之投書以起,三復流連而欲泣也。

      他認為為官應要清廉方正,奉公守法,這樣齊心協(xié)力就能整頓官場風氣,而后一番議論則完全是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深感仕途艱難。

      從回前回后評所透露出的這些信息,我們大概知道回前回后評作者是一位接受傳統(tǒng)儒家教育的正統(tǒng)封建知識分子,從他所表現(xiàn)的政治主張來看,他身在仕途而且是一位有政治抱負的清廉的封建官僚?;厍盎睾笤u作者的這些信息與戚蓼生正好相符。我們根據(jù)資料知道戚蓼生出生在一個傳統(tǒng)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親戚振鷺“是個知名的人物,初于雍正七年己酉科中舉人,次年即成庚戌科進士”④,戚蓼生自己也是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考中進士并授刑部主事,此后一直為官,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冬卒于任上。根據(jù)《德清縣續(xù)志》記載戚蓼生“強干有吏才,案無留牘,以勞悴于官”⑤,我們可以看出戚蓼生是一位有能力有才干的官僚。

      我們以評語為基礎分析總結(jié)了回前回后評作者的身份經(jīng)歷,恰與戚蓼生的身份經(jīng)歷基本相似,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判斷回前回后評作者就是戚蓼生。這是戚蓼生就是戚序本獨有回前回后評作者的證據(jù)之五。

      結(jié)語

      以戚蓼生的《石頭記序》和戚序本獨有的回前回后評為基礎,通過戚蓼生序文和戚序本回前回后評都高度評價了《石頭記》的藝術價值、戚蓼生和回前回后評作者都表現(xiàn)了對曹雪芹的崇敬之情、戚蓼生和回前回后評作者都以曹雪芹知音自居、戚蓼生和回前回后評作者都明顯具有佛家思想、戚蓼生與回前回后評作者具有相同的經(jīng)歷五個方面的分析論述,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戚序本這些獨有回前回后評的作者就是戚蓼生。

      戚蓼生在卷首序文中留下了“德清戚蓼生曉堂氏”的署名,但在回前回后評中卻沒有留下任何署名,令人費解。猜測可能由于當時大興文字獄,而戚蓼生的回前回后評中又有些評語表現(xiàn)了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如第16回元春省親一節(jié)文字中,戚序本有回前詩:“請看財勢與情根,萬物難逃造化門。曠典傳來空好聽,那如知己解溫存?”表現(xiàn)了對封建統(tǒng)治者的不滿,直接質(zhì)問深似海的侯門哪如平常百姓的普通家庭。也許正是因為回前回后評中還存在這樣一些礙語,戚蓼生為了避嫌,害怕引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才會在回前回后評中沒有留下署名,但他也同時刪去了所有脂硯齋的署名,就是擔心后來人誤會戚序本上這些獨有的回前回后評出自脂硯齋之手。

      注:

      ①今存脂本系統(tǒng)的手抄本共有十一種,其中大部分是在清乾嘉年間抄成的,這些脂本分別是:《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十六回殘本,簡稱“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冬月定本,簡稱“己卯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秋月定本,簡稱“庚辰本”;《石頭記》(上海圖書館張開模藏本),簡稱“戚滬本”;《石頭記》(南京圖書館藏本),簡稱“戚寧本”;《石頭記》(蒙古王府本),簡稱“蒙府本”;《石頭記》(前蘇聯(lián)科學院東方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藏本),簡稱“列藏本”;《紅樓夢稿》(楊繼振藏本),簡稱“楊藏本”;《紅樓夢》,卷首有夢覺主人序,簡稱“夢覺本”;《紅樓夢》,卷首有舒元煒序,簡稱“舒序本”;《石頭記》(鄭振鐸藏本),簡稱“鄭藏本”。此外,1959年曾一度出現(xiàn)過靖應鹍藏本《紅樓夢》,簡稱“靖藏本”,后來迷失,暫不列為已發(fā)現(xiàn)的脂本系統(tǒng)中。

      ②鄭慶山《試辨有正本〈石頭記〉的總評》一文中認為這部分評語的作者是立松軒,他在文中說:“有正書局石印戚蓼生序本《石頭記》的回前回后總評,有多于脂硯齋四閱庚辰定本回前回后總評的部分,這部分特有的總評為立松軒所作,不是脂硯齋和畸笏的手筆?!?/p>

      ③上海有正書局老板狄葆賢據(jù)以石印的底本也并非當時戚蓼生的原本,也只是后來的一個傳抄本,因為《石頭記序》序文和正文筆跡一致,是同一抄手后來所抄錄。

      ④周汝昌《紅樓夢新證·戚蓼生考》,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943頁。

      ⑤轉(zhuǎn)引自周汝昌著《紅樓夢新證·戚蓼生考》,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第947頁。

      作者單位: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

      責任編輯:徐永斌

      猜你喜歡
      脂硯齋石頭記序文
      《重讀〈石頭記〉》書評
      紅樓夢學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2:12
      劉禹錫詩序研究
      石頭記
      童話世界(2017年17期)2017-07-25 09:27:18
      石頭記
      學與玩(2017年11期)2017-02-16 06:50:36
      脂硯齋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文史博覽(2016年1期)2016-03-22 07:07:23
      脂硯齋是曹雪芹的什么人
      魏晉南北朝序文芻議
      西部學刊(2015年10期)2015-11-09 16:43:56
      金圣嘆、張竹坡、脂硯齋點評中“犯”概念的探討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0
      紅樓茶館·脂硯齋
      大眾考古(2014年10期)2014-06-21 07:12:02
      石頭記
      小說月刊(2014年4期)2014-04-23 08:52:26
      新田县| 丰顺县| 常德市| 峨边| 界首市| 日照市| 日土县| 禹城市| 营口市| 铜陵市| 固阳县| 广东省| 普定县| 德安县| 佛教| 邹平县| 舞阳县| 莱西市| 泗洪县| 和平区| 镶黄旗| 闸北区| 曲松县| 泾源县| 驻马店市| 古浪县| 通州市| 阜南县| 溧水县| 遵义县| 远安县| 台东市| 汨罗市| 资源县| 柘城县| 丰宁| 和顺县| 迁安市| 东山县| 湖州市| 四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