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春
石首市人民醫(yī)院,湖北石首 434400
中醫(y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生原因是風、寒、濕邪侵襲、腎虛勞累而導致氣滯血瘀或痰濕瘀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出現(xiàn)腰痛為主牽及下肢酸脹麻木疼痛的病癥,是臨床常見病。西醫(yī)以外傷擠壓、腰椎發(fā)育缺陷多見。筆者就三年來運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體會與方法分述如下。
20例患者均為門診典型病例,其中男12例,女8例,經腰椎間盤CT掃描顯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間盤突出,或伴腰椎退行性改變,或腰外傷。首診:主訴疼痛晝夜難忍、強迫體位、步行困難10例,有腰痛、單側下肢酸脹麻木、生活能自理、步行困難10例。
依據國家1994年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結合臨床癥狀、病史與輔助檢查確定:①既往有風寒濕病史;②外傷、勞累、擠壓損傷腰椎;③腰痛牽及下肢,蹲位、彎腰、咳嗽誘發(fā)疼痛;④受累腰椎間盤段神經根支配區(qū)有過渡性疼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⑤腰部CT攝片顯示腰椎間盤有受壓突出或膨出的改變。
1.3.1 中醫(yī)治療 以溫、補、消三法為治則,選用祛風寒、化痰濕、理氣血、補肝腎藥物。中藥自擬方:制二烏、獨活、羌活、牛膝、金毛狗脊、靈仙祛風寒濕邪;當歸、川芎、熟地、白芍、制乳沒、鹿角霜、杜仲、寄生補肝腎理氣血;白芥子、萊菔子化痰濁邪。
1.3.2 西藥治療 20%甘露醇200 ml加入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快速靜脈滴注,連續(xù)滴注3 d。
治愈:腰腿疼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工作恢復正常;顯效:腰腿疼痛明顯減輕,直腿抬高60°以上但小于70°,可輕微的工作;好轉:痛疼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較健側低10°~20°,基本能生活自理。
20例患者臨床治愈10例,占50%;顯效6例,占30%;好轉4例,占20%;治療時間最短1周,最長4周。
筆者認為腰痛為主癥牽及下肢酸脹麻木疼痛的患者,大多有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節(jié)段脊神經根受累。中醫(yī)治則是溫、補、消三法。一是用祛寒除濕的藥物,達到疏通經脈,改善腰椎間盤突出所致的腰腿疼痛;二是用補益肝腎、調理氣血的藥物,達到滋養(yǎng)經脈、調秘腎之陰陽,暢通任督、調和經氣、通利關節(jié);三是利用化痰除瘀的藥物,消除風寒、濕邪或外傷擠壓所形成的痰凝、氣滯、血瘀病理產物,促進溫補兩法治療的療效。
以上所述溫、補、消三法則是中醫(y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求本三法。西藥沖擊療法是脫水與皮質激素藥物同用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受壓而出現(xiàn)的椎間盤周圍組織水腫,緩解腰節(jié)段神經根受壓所產生的疼痛。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的扶正與祛邪并舉為治本之法,西藥沖擊療法是治標之要,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是基層醫(yī)院治療該病的較好方法。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