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平
(四川外語學院 研究生部,重慶 400031)
茶文化從廣義上講,分為茶的自然科學和茶的人文科學兩方面,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與茶有關(guān)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著重于茶的人文科學,主要指茶對精神和社會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學已形成獨立的體系,因而,現(xiàn)在常講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學。
1.2.1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與發(fā)展
中國是茶的發(fā)祥地,世界上最早種茶、制茶和飲茶的國家。茶文化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見于我國的《神農(nóng)本草》一書,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藥物書。據(jù)有關(guān)專家考證,該書為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5年~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fā)現(xiàn)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依照《詩經(jīng)》等有關(guān)文獻記錄,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醫(yī)合一的歷史時代,茶類植物油有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藥用功能。然而,由一般性的藥用發(fā)展為習常的專用飲料是在西漢以前。
茶文化啟蒙于三國前。漢魏兩晉南北朝時期是茶文化的萌芽時期。茶文化正式形成于唐代。780年陸羽著《茶經(jīng)》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標志,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nèi)容,探討了飲茶藝術(shù),把儒、道、佛三家融入飲茶中,首創(chuàng)中國茶道精神。茶文化興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茶文化開始迅速發(fā)展。
總之,中國茶的歷史及其發(fā)展,不僅僅是形成簡單的一種飲食文化的過程,而同樣映射出一個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質(zhì)。
1.2.2 俄羅斯茶飲品的出現(xiàn)及飲茶風俗的形成
有關(guān)史料證明,俄羅斯人第一次接觸茶是在1567年。當年到過中國的兩位哥薩克首領(lǐng)彼得羅夫和亞雷舍夫曾經(jīng)描繪過一種不聞名的稀奇的中國飲品,這種飲品在當時的西伯利亞東南部及中亞地區(qū)已經(jīng)相對普及。而這種飲品就是茶。1638年,作為友愛使者的俄國貴族瓦西里斯·塔爾可夫遵沙皇之命贈送給蒙古可汗一些紫貉皮,蒙古可汗回贈的禮品便是4普特(約64公斤)的茶。品嘗之后,沙皇即喜愛上了這種飲品,從此茶便登上皇宮寶殿,隨后進入貴族家庭。
從17世紀70年代起頭,莫斯科的商人們就做起了從中國進口茶葉的生意。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1679年,中俄兩國簽訂了關(guān)于俄國從中國長期進口茶葉的協(xié)議。但是,從中國進口茶葉,路途遙遠,運輸艱苦,數(shù)量也有限。因此,茶在17、18世紀的俄羅斯成了范例的“城市奢侈飲品”,其飲用者的范圍局限在上層社會的貴族、有錢人,喝茶則一度成了身份和財富的象征。直到18世紀末,茶葉市場才由莫斯科擴張到少數(shù)外省地區(qū),如當時的馬卡里葉夫,如今的下諾夫哥羅德地區(qū)。到19世紀初飲茶之風在俄國各階層始流行。這樣,在19世紀,總體上形成了俄國的飲茶習俗。
2.1.1 中國茶葉的種類
中國茶葉品種多種多樣,而中國的名茶在世界上更是享有很高的地位。茶的品種有綠茶、紅茶、黑茶、青茶、黃茶、白茶等。中國有十大名茶,享譽世界。這十大名茶分別是杭州西湖龍井、蘇州洞庭碧螺春、太平黃山毛峰、安溪鐵觀音、岳陽君山銀針、普洱茶、九江廬山云霧、南投凍頂烏龍、祁紅。其中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chǎn)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安溪鐵觀音,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chǎn)于福建省安溪縣,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吧熬G起霜”成為鐵觀音高品級的標志,獲得了“綠葉紅鑲邊,七泡有余香”的美譽。在紅遍全球的紅茶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
2.1.2 俄國茶葉的種類
在俄國享有盛譽的茶是印度紅茶、錫蘭紅茶以及中國的茉莉花茶。從品種上來說,中國人喜歡喝綠茶,俄羅斯人喜歡喝紅茶。從民族習慣和民族心理上來說,俄羅斯人十分仰慕中國的茉莉花茶,然而作為愛好的來說,遠不及紅茶。他們認為中國的茉莉花茶茶香四溢,沁人心脾,與其說是一種茶,不如說是藥。而紅茶在俄語中又稱為“黑茶”。之所以稱之為“黑茶”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紅茶在浸泡入水中時呈黑色。二是俄羅斯人喜歡釅茶,濃濃的釅紅茶也呈黑色。
2.2.1 中國人的飲茶方式
中國人飲茶方式隨著制茶技術(shù)和飲茶實踐的發(fā)展進步有過四次較大的變化。從唐代開始流傳至今,大家都很熟悉的是全葉沖泡法?,F(xiàn)在中國人習慣的飲茶方式主要分以下幾步:第一步是把茶葉放在泡茶容器里,然后加滿開水。也有先放水,后加茶葉的泡法。第二步是隨著茶葉漸漸沉入杯底,水的顏色就會發(fā)生變化。第三步是等茶葉完全下沉,茶泡好后直接飲用。飲完一杯還可以加水再泡一次,之后同樣可以直接飲用。中國人認為第二杯茶是最好的茶,而第一杯茶是除塵茶。中國人喝茶有吹浮葉,用杯蓋撥茶的習慣。中國人喝茶講究原汁原味,因此,通常中國人飲茶時一向是香茗一杯,細品慢飲;此外,中國人喝茶時只喝茶,不加任何東西,也不吃任何東西,叫做“喝空茶”。
2.2.2 俄羅斯人的飲茶方式
俄羅斯人飲茶的方式和中國略有不同。俄羅斯人喝茶習慣于先在茶壺中泡好茶,之后再倒入杯中,再兌水沖至一定濃淡再喝。茶葉通常只泡一次,用后就倒掉,下一次喝茶時就重新放入茶葉沖泡。俄國人更喜歡喝甜茶,喝紅茶時習慣于加糖、檸檬片,有時也加牛奶。人們用 Спасибо за чай-сахар(直譯:謝謝糖茶)來表現(xiàn)對主人熱心招待的謝意。此外,俄國人喝茶,常伴以蛋糕、烤餅、餡餅、甜面包、餅干、糖塊、果醬、蜂蜜等“茶點”。在這一點上,與中國人是有很大差別的。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飲茶習俗。
中國人飲茶多為解渴、提神亦或消遣、待客;俄國人喝茶則常常為三餐外的墊補或替代了三餐中之一餐。當然,喝茶之際談天說地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人把飲茶當成一種交際方式,飲茶之際達到一種最好的溝通效果,而獨自飲茶則可以給自己一個沉思默想的機會,進行一種“我”與“我”的交流。
2.4.1 中國茶具的歷史與發(fā)展
茶具,是中國古代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討論茶具史的興衰,也可以看到茶文化的歷史背景。茶具,古代亦稱茶器或茗器?!安杈摺币辉~最早在漢代已出現(xiàn)。在唐宋元明時期,無論是唐宋詩人,還是元明畫家,他們筆下經(jīng)??梢宰x到“茶具”詩句,說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按唐文學家皮日休《茶具十詠》中所列出的茶具種類有:茶塢、茶人、茶筍、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甌、煮茶。除了上述例舉的茶具之外。在各種古籍中還可以見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甌、茶磨、茶碾、茶臼、茶櫃、茶榨、茶槽、茶憲、茶籠、茶筐、茶板、茶挾、茶羅、茶囊、茶瓢、茶匙……。唐宋以來的茶具在用料上主要是陶瓷,金屬類茶具在唐宋以來是少見的。因為金屬茶具泡茶遠不如陶瓷品,所以是不能登上所謂茶道雅桌的?,F(xiàn)代人所說的“茶具”。主要指茶壺、茶杯這類飲茶器具。現(xiàn)代泡茶用的茶具可分成下列四大類,分別為:
(1)主泡器:主要的泡茶用具,如壺、盅、杯、盤等。
(2)輔泡器:輔助泡茶的用具,如茶荷、茶巾、渣匙、茶拂等。
(3)備水器:提供泡茶用水器具,如煮水器、熱水瓶等。
(4)儲茶器:存放茶葉的罐子。
茶壺為主要的泡茶容器,一般以陶壺為主,此外尚有瓷壺、石壺等。上等的茶,強調(diào)的是色香味俱全,喉韻甘潤并且耐泡;而一把好茶壺不僅外觀要美雅、質(zhì)地要勻滑,最重要的是要實用。茶杯的種類、大小應(yīng)有盡有。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近年來更流行邊喝茶邊聞茶香的聞香杯。根據(jù)茶壺的形狀、色澤,選擇適當?shù)牟璞钆淦饋硪差H具美感。
2.4.2 俄國茶具的歷史發(fā)展
談到俄羅斯的茶具,最有名的是俄羅斯的茶炊(самовар)。在俄國有“Какой же чай без самовара”(無茶炊便不能算飲茶)的說法。在古代俄羅斯,從皇室貴族到一介草民,茶炊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器皿,同時常常也是人們外出旅行郊游攜帶之物。
俄羅斯茶炊出現(xiàn)于18世紀,是隨著茶落戶俄羅斯并逐漸盛行而出現(xiàn)的。茶炊的制作與金屬的打造工藝不斷完善密切相關(guān)。何時打造出的第一把茶炊已無從查考,但據(jù)記載,早在1730年在烏拉爾地區(qū)出產(chǎn)的銅制器皿中就有外形類似于茶炊的葡萄酒煮壺。直到18世紀中下期才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俄羅斯茶炊。在當時,有兩種不同用途的茶炊:茶壺型茶炊和爐灶型茶炊。茶壺型茶炊的主要功能在于煮茶,也經(jīng)常被賣熱蜜水的小商販用來裝熱蜜水,以便于走街串巷叫賣且能保溫。原理在于茶炊中部豎一空心直筒,盛熱木炭,茶水或蜜水則環(huán)繞在直筒周圍,從而達到保溫的功效。爐灶型茶炊的內(nèi)部除了豎直筒外還被隔成幾個小的部分,用途更加廣泛:燒水煮茶可同時進行。這種“微型廚房”式的功能使它的使用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家庭,而且深受旅行者青睞。無論在森林還是草場,在能找到作燃料的松果或木片的地方,人們都可以就地擺上爐灶型茶炊,做一頓野外午餐并享受午后茶飲的愜意。到19世紀中期,茶炊基本定型為三種:茶壺型(或也稱咖啡壺型)茶炊、爐灶型茶炊,燒水型茶炊(只用來燒開水的茶炊)。
茶炊的外形呈現(xiàn)多樣化。有球形、桶形、花瓶狀、小酒杯形、罐形,以及一些呈不規(guī)則形狀的茶炊。談到茶炊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產(chǎn)地。19世紀初,莫斯科州的彼得·西林先生的工廠主要生產(chǎn)茶炊,年產(chǎn)量約3000個。到19世紀20年代,離莫斯科不遠的圖拉市則一躍成為生產(chǎn)茶炊的基地。到1912、1913年,俄羅斯的茶炊生產(chǎn)達到了頂峰階段。在現(xiàn)代俄羅斯人的家庭生活中仍離不開茶炊,只是人們更習慣于使用電茶炊。電茶炊的中心部分已沒有了盛木炭的直筒,也沒有其它隔片,茶炊的主要用途變得單一:燒開水。人們用瓷茶壺泡茶葉,茶葉量根據(jù)喝茶人數(shù)而定,一般一人一茶勺。茶被泡3-5分鐘之后,給每人杯中倒入適量泡好的濃茶葉,再從茶炊里接煮開的水入杯。在現(xiàn)代俄羅斯的城市家庭中流行趨勢是,用茶壺代替了茶炊,茶炊更多時候只起裝飾品、工藝品的作用。但每逢隆重的節(jié)日,現(xiàn)代俄羅斯人一定會把茶炊擺上餐桌,家人、親朋好友則圍坐在茶炊旁飲茶,只有這樣,節(jié)日的氣氛、人間的親情才得以盡情渲染。而傳統(tǒng)意義上的 пить чай за самоваром(圍著茶炊飲茶)在俄羅斯鄉(xiāng)村的木屋里一直流傳至今。
一直以來存在這樣的說法:西方人開放,精力旺盛,崇尚自由與活力,所以,西方人的性格像酒。而東方人冷靜、穩(wěn)重、理智、保守、堅韌、性格像茶。俄羅斯民族有自己的性格。他們喜歡喝酒也喜歡喝茶,他們熱情、執(zhí)著、堅韌、理智。所以說,俄羅斯人的性格即像酒也像茶。
茶文化對兩國人民的性格都有一定的影響,兩國的茶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性格。
中國人自古以友好和和善著稱。中國人性格中總是有善良、含蓄、溫柔的一面。中國人提倡與人和諧相處,反映出了中國人性格中的一種集體觀與大同的思想。茶,素有清香、平和、謙遜、平淡的內(nèi)質(zhì),在這一點上與中國人的性格極其相似。中國人善于把茶性的天然純真,類比人性“純正樸實”、“返璞歸真”,從茶性看人品、看人生??傊?,從茶性、茶事中可感悟出許多以靈的美感,人生價值的修煉,生活的真正趣味,久而久之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就形成了中國人所特有的親切、和氣、淡雅的性格。
俄國人的性格中有與中國人性格相似的一面。比如俄羅斯人純樸、紳士、友善、親切、好客、熱情的性格特點等,俄羅斯人也有崇尚自然,享受自然的個性。而品茶能滌蕩心靈,使人保持心境中的清純之氣、自然之氣,塑造人的性格。在這一點上,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人性格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從中國傳入到俄國的茶文化的影響。
3.2.1 茶文化與民族精神
中國人品茶更注重講究其深邃的文化內(nèi)涵,中華民族也正是被茶文化浸染了幾千年的民族。中國人飲茶注重一種文化氛圍和情趣,注重一種人文精神,喜歡在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中享受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之美。中國人喜歡為自己泡一壺好茶,細想走過的路,經(jīng)歷過的世事,從而享受一種淡泊名利、擺脫凡塵束縛的感覺,品茶看人生被認為是一種享受。
將飲茶與人生處世哲學相結(jié)合上升至哲理高度是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與關(guān)鍵。儒家主張在飲茶中溝通思想,創(chuàng)造和諧氣氛,增進彼此的友情,飲茶可以更多地審人,自省。清醒地看自己,也清醒地看別人。
茶所積淀出來的各種品性對于中國文化藝術(shù)的發(fā)展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如說中國畫,宋人蘇漢臣的《百子圖》中,一大群娃娃,一邊調(diào)琴、賞花、歡笑嬉戲,一邊拿了小茶壺、茶杯品茶。這就體現(xiàn)出了中國茶文化中處處貫徹的和諧精神。像這樣的畫作還有很多。在文學上也有許多著名的茶詩,有相得益彰的茶聯(lián),茶成了文人墨客筆下不可缺少的好題材。
茶圣陸羽曾作歌云:
不羨黃金罍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登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下竟陵城下來
字字句句道出了茶圣對茶的珍愛情懷。
總之,在中國茶文化中,處處貫徹著和諧精神。茶是一種生活方式,茶給中國人帶來的不僅僅是品嘗上的享受,還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留給自己去感悟的人生哲理。
俄羅斯人器重飲茶,也常常賦予茶以更多的文化內(nèi)涵。茶在俄羅斯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也有重要的意義,已經(jīng)成為俄羅斯民族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俄羅斯人喜歡用茶來款待貴客,表達對客人的尊敬與歡迎。俄羅斯人喜歡圍坐在桌子周圍,桌子上放著茶炊。大家說笑、聊天、唱歌、品茶,吃蛋糕。所有的人都沉醉在一種和諧又愉快的氣氛中。對他們來說重要的或許根本不是在座的是老朋友還是新朋友,是高官還是平民,重要的不是茶的價格昂貴亦或是廉價,而是享受喝茶時的氣氛。俄羅斯的茶文化也多次反映在文學與藝術(shù)中。在俄羅斯文學作品或是藝術(shù)作品中經(jīng)常有對俄羅斯茶炊的描繪。
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有這樣的詩句:
天色轉(zhuǎn)黑,晚茶的茶炊,
閃閃發(fā)亮,在桌上咝咝響。
它燙著瓷壺里的茶水,
薄薄的水霧在四周蕩漾。
這時已經(jīng)從奧爾加的手下,
斟出了一杯又一杯的香茶,
濃釅的茶葉在不停地流淌。
詩人筆下的茶炊既烘托出時空的意境,又體現(xiàn)著俄羅斯茶文化所特有的氣氛和茶文化反映出的民族精神內(nèi)涵。
俄羅斯知名的畫家巴·庫斯托季耶夫以飲茶為題材作有油畫《商婦品茗》,畫面左側(cè)靠邊就是一把高高立在餐桌上的銅制茶炊。通過人的視覺,傳遞俄羅斯茶文化的信息。
3.2.2 茶文化——民族積極性的載體
中國人熱愛生活,對未來充滿信心。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前一代人總是希望后代人能完成前一代人未完成的事業(yè),把期望寄予后代。自古以來,飲茶對于中國人各個階層來說都是幸福與快樂的源泉,即使是僧人也從飲茶中尋求樂趣與滿足。中國人相信苦難與不幸不會永久存在,苦難能幫助人們完善品性,鍛煉意志,就像自然永遠處于不斷的運動中一樣,人的生命也在于運動。人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奮斗的過程,所以每個人都應(yīng)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喝茶能提升人的氣質(zhì),延年益壽,茶有明目、減肥、利尿、降壓、降脂的功效,有助于人的身體健康。對于中國人來說,茶文化也是“樂觀”、“積極”、“穩(wěn)重”、“和諧”、“謙和”、“中庸”等精神的載體。從茶性、茶事中可感悟出許多以靈的美感、精神的滿足、人生價值的修煉、生活的真正趣味。
對俄羅斯人來說,茶文化早已融入了俄羅斯人的生活之中。是俄羅斯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元素。在現(xiàn)代俄羅斯人的生活中更是很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不同階層的俄羅斯人對飲茶文化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茶對于俄羅斯人來說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他們珍愛茶的品質(zhì)。對于窮人來說喝茶最重要的是喝茶的意義,凈化心靈,注重享受喝茶的快樂。俄羅斯人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同任何的人一起喝茶??赡苁窃缟弦部赡苁峭砩?,可能是學校,也可能是在任何其他公共場所。俄羅斯人喝茶可以是在沐浴以后,可以是在路上,在寒冷的室外。茶已經(jīng)是俄羅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喝茶的風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積極樂觀、崇尚自由、充滿活力、努力向上民族。
無論是中國的茶文化,還是俄羅斯的茶文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個民族的積極性??吹搅藘蓚€繁榮、進步的民族。分析中俄茶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的異同性有助于增進民族間的了解與共同進步。
茶文化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俄兩國茶文化各具特色,其文化內(nèi)涵和飲茶習俗存在一定的差異。茶文化又是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形成的載體。從分析兩國茶文化形成與發(fā)展的歷史到各自茶文化在精神層面及物質(zhì)層面所反映出的異同,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兩國茶文化的發(fā)展狀況。從中,我們看到,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xiāng),比俄羅斯茶文化內(nèi)容要豐富、全面。兩國茶文化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其折射出的精神內(nèi)涵。對于中國人來說,茶的作用更多的是陶冶心智,茶文化升華為一種精神象征,繼而演繹出一種至高無上的思想境界與精神追求。而對于俄羅斯人來說,茶是釋放壓力、陶冶心境、增進人際關(guān)系的工具。
[1]宋平生.歷代茶經(jīng)酒經(jīng)論選譯[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
[2]廖四平.俄羅斯北極熊與雙頭鷹[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3](唐)陸羽 著,鐘強 主編.茶經(jīng)(經(jīng)典珍藏本)[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2010.
[4]http://cydonia.blog.163.com/blog/static/122136951200 961523827752.
[5]http://www.tjtv.com.cn/system/2006/04/28/001292218_02.shtML.
[6]http://wenku.baidu.com/view/b819e9c20c225901020 29d1f.htML.
[7]申藝芳.淺談中俄茶文化的比較[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院報,2008(11).
[8]http://huangguoliang75.blog.163.com/blog/static/14787 65420061029102352334.
[9]http://cydonia.blog.163.com/blog/static/122136951200 961523827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