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漢英語篇翻譯中的結構調整

      2012-04-02 13:41:24周政權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2年6期
      關鍵詞:譯語連貫段落

      周政權

      (常州工學院翻譯研究所,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語篇通常指一系列連續(xù)的話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Beaugrande和Dressler把語篇看做“交際事例”,具有銜接、連貫、意圖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等7個語篇特征[1]3。胡壯麟認為“語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目的是通過語言這一媒介實現(xiàn)具體交際任務或完成一定行為”[2]1??梢?,語篇是一種交際行為,通過一定的語境來實現(xiàn)特定的交際目的,并具有明顯的語篇結構特征。所謂語篇結構,指的是某一特定文化中組句成篇的特定方式,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語言使用習慣,是文化因素在語言運用過程中長期積淀的結果[3]191??缥幕?、跨語言的語篇翻譯,不僅僅是兩種符號系統(tǒng)的轉換,也是信息組合排列方式、語義邏輯關系變通的過程。目前國內學界系統(tǒng)探討翻譯中語篇結構的文章尚不多見,在漢英翻譯方面尤其如此。本文以漢英語篇為對象,就翻譯中的語篇結構調整現(xiàn)象進行分析探討,以就教于方家。

      一、國內翻譯語篇結構研究回顧

      國內關注翻譯中語篇結構變化的,較早的有夏乙琥。夏乙琥[4]認為那種以為“翻譯可以照搬原文的段落,無須重新組織”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譯文中段落組織的好壞有時會影響到敘述的內容是否易于為讀者所理解”。他提出“凡原文段落形式可以保留的應盡量保留,不便保留的應從實際出發(fā),不受原文約束,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保證段落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使譯文重點突出、傳神流暢”。這種論述在早期論述翻譯中結構調整的文章中頗有代表性,即強調了讀者在語篇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研究帶有較大的隨意性,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

      隨著目的論引入中國,更多的學者從譯文預期目的的角度來看待翻譯中的結構調整。較有代表性的是賈文波,他認為“在翻譯過程中,特別是英、漢互譯中,由于兩種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譯者大多會顧及譯語的文化規(guī)約和讀者的期待,以譯文的通用文體規(guī)范為準則,對原文形式常常做較大幅度的調整和修改,或抽象概括原文信息改換原文形式,或增刪補改原文內容進行篇章整合,甚至將翻譯變成寫作,把原文改得面目全非(如證書、文告一類的翻譯),這些做法在應用翻譯中是常有的事,都是應用翻譯行之有效的慣用手法”[5]9。

      從翻譯目的論視角審視翻譯中的結構調整,把研究者的視線從文本本身引到文本以外的因素上,因為“翻譯(行為)的目的決定達到預期目標的策略”[6]111,也使翻譯中的結構調整得以更充分的說明。但是這一長處也是這種視角的短處所在,即忽略了基于文本文化特殊性的結構調整的研究,導致翻譯中結構調整研究的簡單化傾向。

      二、對Hatim語篇結構調整的批評

      英國翻譯理論家Hatim在他的力作《語篇與譯者》中曾對語篇結構進行了較詳細的探討。他認為語篇使用者對語境的反應是使用某一特定(語篇)結構的動機所在,具體來講,就是使用者力求實現(xiàn)特定文本類型所聚焦的修辭目的,而這種文本聚焦方式反映了特定文化利用符號組織話語材料的方式。Hatim認為統(tǒng)御這整過程的就是語篇互文性和意向性,而結構只是互動過程中所發(fā)生的重要外在標示[7]169-170。通過引入語境配置的概念,分析語篇結構成分以及序列組合、話題轉換等,Hatim利用大量的實例,對比分析了文本結構調整對修辭目的的影響。他認為“文本的評價性越低,調整文本結構的需要越弱”,“文本的文化特性越低,調整文本結構的需要越低”[7]187-88。

      Hatim的分析是基于文本類型來分析的,因此,他所論證的文本結構調整也是以文本類型為依據的。在他看來,結構調整應以原文的修辭目的為依歸,不得損害原文的修辭目的;如果原文結構調整會損害其修辭目的,那么原文的結構模式應視為首要因素。但是在實際翻譯中,文本類型似乎并不是語篇結構調整的唯一的決定因素。依據原文本的類型來決定翻譯的方法(語篇結構的調整),其前提假設是文本類型或功能不會因環(huán)境、文化因素的改變而受到影響,且翻譯的目的也許與原作的目的相同。但是,實際上,文本一旦跨過語言與文化的邊界,其功能,甚至文本類型常常會發(fā)生這樣那樣的改變,起決定作用的就是翻譯目的、譯文功能和使用語境了。“而從實際的需要來看,翻譯方法或者策略的決定因素,是譯文而不是源文的功能?!盵6]105李運興也認為:“影響譯者對源語語篇結構進行調整的與其說是語篇類型,不如說是翻譯目的。我們覺得,應該從包括翻譯目的在內的諸如譯語相對于源語的交際影響力的大小、譯者相對于作者的權威性的大小等因素來考察結構調整的幅度會更為貼近語際交際的實際?!盵3]214

      三、語篇結構調整的層次

      綜上所述,語篇結構調整的決定因素不僅僅在語篇內部(即思維模式),還存在于語篇外部,如翻譯目的、譯文功能、使用語境上。從互文角度看,翻譯本身就是一個以文本為基礎的互文活動,譯者首先感知、理解原文本在原語環(huán)境中存在的互文關系,其次是在譯語環(huán)境中如何重建這種關系[8]85。Neubert和Shreve指出“翻譯過程是由語篇引發(fā)的語篇生產過程”[9]43。如果把這句話置于互文語境中解讀,則不難得出:譯者重構譯文的過程中,實際上涉及到三種不同的互文關系,即原語文化—原文;原文—譯文;譯文—譯語文化。譯者一方面要從語言、功能等層面去尋求譯文和原文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相關性,即與原文間的互文性,另一方面又要使譯文在譯語環(huán)境易于接受,使之與譯語相關聯(lián),即與譯語文化的互文性?;诖苏J識,我們認為,語篇調整的實質是基于譯文預期目的的以互文性為標尺的文本結構調整行為。這種基于譯文預期目的的互文結構調整,大致發(fā)生在修辭習慣、語義連貫、段落范式三個層面上。

      (一)基于修辭的結構調整

      Cowan認為,語言中存在著制約句法形式的語篇原則,這些原則使說話者能夠在語篇的展開過程中選擇適當的句法結構來組織語篇[10]33-34。語篇原則由認知原則和修辭原則構成。認知原則制約著語篇信息結構的配置,影響著語篇生成與理解過程中信息處理的認知難度;修辭原則制約著說話者在當前語境中對句法結構的選擇,以便取得最有效的表達效果。

      盡管人類認知思維大同小異,但修辭傳統(tǒng)卻因語言類型差異而不盡相同。Li和Thompson[11]把英語歸類為主語突出型語言,把漢語歸類為話題突出型語言。曹逢甫進而認為漢語與英語的差異在于一個是語段取向一個是句子取向;在句子取向的語言中,句子結構完整;在語段取向的語言中,主題一類的語段成分與其范圍內句子的句法組織相互作用[12],從而實現(xiàn)聯(lián)系、引介、串聯(lián)、對比等功能,主題常常可以將其語義范圍擴展到數個句子形成一個主題串,而且句子之間不須用聯(lián)接詞。因此中文句子常常在主題的引領下,娓娓道來,形成鋪排之勢,盡管結構松散,形似流水,但神聚氣斂。而英語在表達多層邏輯思維時,則常常利用形態(tài)變化、詞序和虛詞等語法手段,包孕許多修飾成分或從句的復句或長句,句中各部分的順序和位置比較靈活。英漢句子這種表現(xiàn)在語序上的修辭結構差異,在翻譯中要細心體會,哪些是常規(guī)哪些是變異,要在充分理解原句意思的基礎上,根據目標語的修辭傳統(tǒng)及譯文修辭目的,靈活調整句子結構,合理安排句子順序。例如:

      (1)這個車站很小,且年久失修,要不是兩條鐵軌,便很難發(fā)現(xiàn)掩蓋在松林后面的這個小站,但當我們發(fā)現(xiàn)它時,還是忍不住歡呼起來,因為我們已經迷路了三個小時,而天色正漸漸暗了下來。

      When it first emerged into view in the gathering darkness we could not help shouting Hurrah and feeling greatly relieved after getting lost for 3 hours.We were led to it by the rails without which the small station could hardly be found as it was hidden behind the pinewood.The poor thing looked worn out and in disrepair.(陳文伯譯①)

      原文以“車站”為主題,引出故事中的“我們”以及交代事件的背景“迷路”,整個敘述一逗到底,從語法結構上看不出任何主次之分。但譯者獨辟蹊徑,從中間取筆,用it代替“小站”以造成懸念,以“我們”為主語統(tǒng)領一二兩句,而對小站的描寫則單獨成句,譯文整體結構安排合理,充分利用了英語的結構形式,對漢語句子結構作出調整,順利地實現(xiàn)了主題—主語之間的轉換。當然,這種轉換不僅僅是句法層次的轉換,它帶來的是整個語篇結構的變化,反映的是原語與譯語思維模式之間的差異。

      (二)基于連貫的結構調整

      連貫是語篇與非語篇的區(qū)別標志,是語篇的基本特征之一。van Dijk[13]93認為連貫是話語的一種語義特征,是句子間的語義聯(lián)系;Widdowson[14]52則把連貫看做一個語用概念,是語篇的言外行為發(fā)展的關系。朱永生[15]23則認為連貫是語義與語用的綜合概念,是話語內不同組成部分之間在意義上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于句子命題之間,也體現(xiàn)在話語的真實意圖之間。張德祿進而認為連貫是情景語境與語言形式相互作用的結果,具體地講,它由情景語境決定,由形式(詞匯、語法、語音)來體現(xiàn)[16]108。語篇連貫的機制分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前者是結構之間和結構成分之間的關系,后者是指由詞匯和由語法實現(xiàn)的語義關系[17]34。可見,連貫是一個由語境決定的相互聯(lián)系的語義網絡,不僅涉及命題意義,也包含語用含義,具有特定的關系結構。如果把翻譯看做“重塑篇章連貫,實現(xiàn)意義鏈接,營造新的語境,建立新的互文關系的過程”[18],那么譯文就是原文連貫結構在譯語文化中重構的結果。但是,我們注意到,譯語語篇的連貫結構,與原文連貫結構存在互文關系,但不等同于原文語篇的連貫結構。這是因為原語文化和譯語文化在語篇主題的宏觀語義結構上、在主位推進模式上以及在信息流的結構安排上,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李運興也認為譯語語篇的連貫結構源于但不等于原語語篇的連貫結構。因為譯文語篇的構建是以譯入語寫作能力為基礎的,譯語語篇的連貫雖然會受到原語語篇的制約和影響,但它歸根結底仍是譯語語言體系中組句謀篇規(guī)范的一次具體實現(xiàn)。因此,譯文語篇的連貫結構常常要由譯者依照譯文的連貫模式和規(guī)律重新構建,原文的連貫結構只是一個必要的參照系。例如:

      (2)南京,她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發(fā)生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更加令人歡欣鼓舞。“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睆?949 年4 月23日始,人民真正成為這座古老城市的主人。金陵回春,古城新生,昔日飽嘗的屈辱和災難,至此如同夢魘終被擺脫。

      The tremendous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in Nanjing since New China was founded are even more inspiring,just as the much quoted couplet from a poem written by the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on the occasion of the liberation of the city on April 23,1949 has it:

      The city,a tiger crouching,a dragon curling,outshines its ancient glories;

      In heroic triumph heaven and earth have been overturned.

      Balmy spring winds returned to bring new life to this historic city,of which the common people came to be the genuine masters.The nightmarish sufferings and humiliations of the past were left behind once and for all.(柯平譯②)

      原文中“巨大而深刻的變化”與“虎踞龍盤”之間的關系是暗合的,但中文讀者卻能輕易地識別其中的連貫關系,但譯者若照直翻譯,則令英文讀者不明就里。因此譯者添加just as … has it (恰如……所言),使得譯文邏輯順暢,建立起符合譯語讀者思維習慣的連貫結構。另外,譯者在處理“金陵回春,古城新生”處也有類似考慮。原文中所謂“回春”“新生”,不過是南京解放這一事實的形象說法,而該句之前的“做主人”之語,則是南京解放所帶來的好處。原文這種敘述安排,不會給中文讀者造成連貫不當的感覺,但若直接移入譯語,則令譯文行文邋遢,連貫結構混亂不堪。因此,譯者按照譯文的連貫模式,稍作調整,在譯文中重建了原文的連貫結構,達到了翻譯的目的。

      (三)基于段落范式的結構調整

      所謂段落范式就是段落發(fā)展的常用規(guī)范,也就是其信息排列組合所遵守的常規(guī),是說什么和怎么說的問題。段落范式的差異,體現(xiàn)在語篇上就是布局謀篇的不同。美國學者羅伯特·卡普蘭曾對英語和東方語言(包括漢語)學習者寫的文章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東西方語言學習者的語篇發(fā)展體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英語語篇的組織和發(fā)展呈直線型而漢語語篇呈螺旋型發(fā)展態(tài)勢。胡曙中[19]161-64也認為一種語言中的詞語的組合并不同于另一種語言,也許更重要的是,一種語言中意思的粘合也不同于另一種語言。同一主題下意思之間的組合,英漢兩種語言在段落層次上的組織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英語段落一般按照一條直線進行展開。這種段落發(fā)展方法是把段落中的細節(jié)按照重要性程度圍繞主題系統(tǒng)地展開,并加進各種過渡標記來提醒讀者段落的發(fā)展走向。英語的每一段落構成一個獨立的思想單元,這是英語段落連貫性的一種特殊要求。但是漢語的段落劃分卻有很大的隨意性,似乎自然段并不是漢語文章結構的一個單位。段落敘述的內容多少,段落的長短反映了作者情感的起落,也就是說分段的原則多以作者的情感需要、認知角度和他們的風格而定,并沒有一定的規(guī)律[20]11。漢語分段的隨意性與英語段落結構的一致性和統(tǒng)一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了解英漢語篇的這一結構差異,對于如何確定譯文的段落結構有很大的幫助。例如:

      (3)尊敬的領導,各位來賓: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精神的鼓舞下,在××會議的推動下,在××方針的指導下,在黨委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導下,在兄弟單位的支持下,我們這個講習班開學了。

      Respected Leaders,

      Distinguished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I have the honor to declare the seminar open.I′d like,if I may,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convey our gratitude to those whose support and assistance have made the seminar possible.Our particular thanks should go to…(袁曉寧譯)

      原文是典型的中文講話稿格式,先致謝領導賓客,以常見的“在……下”為固定套路,套用大量空洞文字,形成講話稿的開篇,然后才點入主題。這種段落結構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深層次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和審美觀情趣。英譯時若不對譯文作出相應的調整,恐怕很難達到交際的目的。袁曉寧認為,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翻譯時有必要在語段結構及表達方式上對原文進行調整重構,在內容上進行壓縮整合[21]105。參考譯文雖在結構和表達形式上與原文相去甚遠,但在基本意義和語篇功能上卻是一致的,且切合英文的段落范式要求,因此能較好起到交際作用。哈蒂姆也認為,針對結構不甚妥當的語篇,譯者必須要有常規(guī)意識,即語篇理應遵循的規(guī)范,而且只有在譯者的干預下,譯文才能去除原文結構上的不足[7]185-86。

      四、結語

      漢英語篇翻譯,不僅僅是兩種符號系統(tǒng)的轉換,也是組合信息的排列方式、語義邏輯關系的變通過程。要求譯者站在篇章的層面上不斷調整兩種語言的敘述習慣,依照譯語組句謀篇的模式和機制再現(xiàn)或重建文章的脈絡。我們認為語篇結構調整的實質是基于譯文預期目的的以互文性為標尺的文本結構調整行為。譯者需熟悉英漢兩種語言的結構常規(guī),以原文的信息結構、連貫結構模式為藍本,以譯文的預期功能為標尺,在修辭、連貫以及段落范式三個層面主動作出調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再現(xiàn)原文的修辭目的,實現(xiàn)譯文的交際功能。

      注釋:

      ①陳文伯:《譯藝》,群言出版社,2008年,第315-316頁。

      ②喬萍、翟淑蓉、宋洪瑋:《散文佳作108篇》,譯林出版社,2002年,第116-117頁。

      [參考文獻]

      [1]Beaugrande R de,Dressler W.Introduction to Text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81.

      [2]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3]李運興.語篇翻譯引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4]夏乙琥.漫談漢譯英的段落組織[M]//中譯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2:129-135.

      [5]賈文波.功能翻譯理論對應用翻譯的啟示[J].上海翻譯,2007(2):9-14.

      [6]張南峰.中西譯學批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Hatim B,Mason I.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周政權.從互文視角看譯者的主體性介入[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3):84-88.

      [9]Neubert A,Shreve G.Translation as Text[M].Kent: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2.

      [10]苗興偉.語篇語用學:句法結構的語篇視角[J].外國語,2008(5):33-34.

      [11]Li C N,Thompson S A.Subject and Topic: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M]∥Li C N.Subject and Topic.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6:457-489.

      [12]曹逢甫.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M].謝天蔚,譯.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41-43.

      [13]van Dijk T A.Text and Context:Explorations in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M].London:Longman,1977.

      [14]Widdowson H 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OUP,1978.

      [15]朱永生.韓禮德的語篇連貫標準[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1):20-24.

      [16]張德祿.論語篇連貫[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2):103-109.

      [17]張德祿.漢英語篇連貫機制對比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31-35.

      [18]鐘書能,李英垣.翻譯方法新視野[J].中國翻譯,2004(2):14-18.

      [19]胡曙中.英漢修辭比較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20]蔡基剛.英漢寫作修辭對比[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1]袁曉寧.語篇翻譯中的重構現(xiàn)象探討[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2):102-106.

      猜你喜歡
      譯語連貫段落
      四川冷門絕學系列之九 《西番譯語》:清代四川編纂的雙語詞典
      天府新論(2022年3期)2022-05-04 03:40:24
      語意巧連貫,舊“貌”換新“顏”——從“八省聯(lián)考”卷探析高考語意連貫題
      【短文篇】
      心理小測試
      銜接連貫題的復習備考注意點
      夏天,愛情的第四段落
      散文詩(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11
      將句子寫連貫
      乙種本《西番譯語》藏漢對譯音義關系辨析
      西藏研究(2016年2期)2016-06-05 11:31:13
      弄清段落關系 按圖索驥讀文
      讀寫算(下)(2016年11期)2016-05-04 03:44:07
      關于量詞的日中機器翻譯規(guī)則的研究
      科技視界(2015年35期)2016-01-04 09:37:11
      禹城市| 新密市| 梅州市| 星子县| 仁化县| 光山县| 辽阳市| 鄂尔多斯市| 苗栗县| 光山县| 齐河县| 泰和县| 邢台县| 云浮市| 唐海县| 黄石市| 宜兰市| 大丰市| 商南县| 永德县| 南丰县| 房产| 东宁县| 奉节县| 乌海市| 长岭县| 合山市| 巴塘县| 清河县| 虎林市| 舞钢市| 饶平县| 南充市| 双江| 科技| 彩票| 塘沽区| 东光县| 石景山区| 历史|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