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紅霞
[關鍵詞]語文教學;識字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自學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6-0033-01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
提高學生識字能力和閱讀能力要按教師引導、提示規(guī)律、輔導探索、動手實踐、抓住不放、反復訓練的宗旨進行。一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首先要讓小學生過漢語拼音關。我把拼音識字方法歸納為六個字:點(點出生字)、讀(讀準字音)、記(記住音、形特點)、查(利用工具書查字義)、寫(端正書寫)、默(自己默寫所學生字)。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項細致、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在備課中教師不僅要確定在字、詞、句、章方面要傳授哪些知識,還要歸納總結寫作的特點,以便傳授給學生。比如,我反復閱讀、研究和思考,找出了寫記敘文的特點和規(guī)律,簡略歸納為兩點:一是掌握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經過、結果;二是在記敘過程中要把重要的場面、中心話語寫具體、生動。教學時,提示以上規(guī)律,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邊討論,逐漸掌握詳略記敘的方法、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的方法、按不同空間方位描述事情的方法。如,學習《黃繼光》《小珊迪》重點讓學生掌握有詳有細記敘事件:學習《頤和園》重點讓學生掌握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的方法:學習《三味書屋》重點讓學生掌握按不同空間方位描寫事情經過的方法等等。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能力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突破這一難點,要落實好“兩緊”、“兩多”、“一改”的教學原則?!皟删o”是緊密聯(lián)系教材,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兩多”是多讀、多寫:“一改”是改變指導和批改的方法。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每篇課文都是范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思想謀篇布局和用詞造句的,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課文,要求學生進行一次小練筆。如,學完《頤和園》后,安排一次描寫自己去過的公園的小練筆;學完《三味書屋》后,安排一次以方位順序描寫“我們的教室”的小練筆;學完《勞動最有滋味》后,安排學生寫勞動后心靈感受的真實體會。同時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小事,通過描寫環(huán)境、動作、神態(tài)以及人物語言等刻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并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使其慢慢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在指導和批改作文上,教師要親自“下水”,跟學生一起作文。教師跟學生一起寫作文,是無聲的戰(zhàn)鼓,最能激勵、啟發(fā)學生。教師應當堅持運用學生學過的知識及掌握的技能寫作文,并發(fā)現(xiàn)寫作的重點、難點。同時還要認真做好批改記錄,記錄學生作文的優(yōu)、缺點,便于面批和評講;要加強評講,著力講好例文,找出病名、病節(jié),讓全班同學當“小醫(yī)生”為其“治病”,并組織學生互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小學生學好語文必須勤于實踐,這個實踐就是“自學”。所以,語文教師不要總是“抱”著學生“走”,生怕學生“摔倒”,也不要把課文“嚼”得太爛,盡讓學生“吃米糊”。要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意識,使其養(yǎng)成自學習慣。具體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方法如下:第一步:讀文、點字、查字、認字、寫字;第二步:思考、分層分段、寫大意;第三步:劃重點的字、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歸納出文章中心:第四步:背誦好詞、好句、好段,抄寫好詞、好句、好段,并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課文內容:最后運用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方法,寫自己生活中可寫的事情。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自學意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還可逐漸形成“主動學、動腦思、學踏實、學方法、勤實踐、好又精”的良好學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