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探索

      2012-04-29 16:34:39王沛陳少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5期
      關鍵詞:傷害事故法律責任高校

      王沛 陳少平

      摘 要:依據(jù)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對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概念范圍做出了界定。高校與大學生的法律關系主要有三種:民事法律關系、行政法律關系與內(nèi)部關系。高校學生傷害事故責任的性質(zhì)為侵權責任性質(zhì),其歸責原則主要是過錯責任原則,一定程度上適用公平責任原則。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定構(gòu)成要件:一是侵權損害事實的存在;二是存在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三是高校的過失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四是學校有主觀過錯。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承擔責任形式有高校承擔責任情形,大學生承擔責任情形,第三方承擔責任情形以及混合責任情形。

      關鍵詞:高校; 學生; 傷害事故; 法律責任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5-0117-04

      近年來,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不斷發(fā)生,嚴重影響了高校正常的教學、管理活動,對高校的正常秩序造成了沖擊,給社會帶來了一定的危害。不斷加強對高校學生事故的研究,明確界定事故法律責任,對維護高校正常的教學管理秩序,保護高校師生的正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界定

      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guī)定,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是指,在高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中,以及在高校承擔管理職責的場地、校舍以及其他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內(nèi)發(fā)生的,導致在校大學生人身傷害后果的事故。筆者對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具體范圍作了如下界定:

      第一,事故時間范圍是在高校對學生負有教育、保護、管理、指導等職責期間。一般是從大學生入學到學期結(jié)束這段時間,節(jié)假日及寒暑假應排除在外。

      第二,事故的發(fā)生地點是在高校對學生負有教育、保護、管理、指導等職責的地域范圍內(nèi),通常是發(fā)生在高校校園內(nèi)部,有時也發(fā)生在高校組織的校外活動場所內(nèi)。

      第三,事故的責任主體主要是高校、大學生和其他第三人,而受害人僅限于大學生,大學生以外的人在高校受到的意外傷害不屬于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1]

      第四,事故的結(jié)果是必然導致大學生的人身傷害事實。

      二、高校與大學生的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是指法律在調(diào)整人們行為的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2]。在法理上說,法律責任的承擔以判定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為基礎。根據(jù)大學生參與的事務的不同,其所扮演的角色及相應的法律地位的差別,可將我國高校與大學生的法律關系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大學生一般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他們自愿支付費用接受高校的教育服務。在兩者之間,一方面是高校擁有辦學自主權,包括處分權,這是教育法賦予高校的權利;另一方面是學生享有受教育權和其他各種權利。在高校和大學生進行有關財產(chǎn)權、人身權、債權等民事行為時,他們之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隸屬關系,高校沒有被賦予對學生命令、支配的權力,大學生也沒有對高校接受、容忍的義務,二者之間形成了平權型的民事法律關系。在兩者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將高校與大學生作為平等主體,從而對學生進行民事救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學生權利。

      第二,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高校在行使招生、處分、學籍管理以及頒發(fā)學業(yè)證書等權力時,帶有明顯的強制性和單方意志性,這些權力具有行政權力的主要特征,在性質(zhì)上屬于行政權力。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這種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是一種行政法律關系,二者的地位不平等。當高校在法律授權下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獨立承擔法律責任,高校具有了行政主體地位,高校在行使這些權力時與大學生之間形成了行政法律關系。

      最后,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內(nèi)部關系。高校與學生之間還有一些社會關系不能為法律所調(diào)整,只能憑借高校制訂的內(nèi)部規(guī)則來調(diào)整。高校制訂的內(nèi)部規(guī)則是除了學生法定權利以外的應有權利義務,此種情況下,二者所形成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內(nèi)部關系,而不是法律關系。二者之間的權利義務受道德規(guī)范與高校為調(diào)整日常生活秩序的內(nèi)部規(guī)則所調(diào)整。

      三、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性質(zhì)

      根據(jù)高校與大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確立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厘清各方責任的關鍵。然而,在明確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的歸責原則之前,則應先確認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各方所承擔責任的性質(zhì)屬于違約行為還是侵權行為。根據(jù)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應將其定性為侵權行為,理由如下:

      第一,侵權行為是由于當事方侵權行為的存在,才產(chǎn)生了當事雙方之間的侵權損害賠償關系,當事雙方之間往往不存在合同法律關系。然而,違約行為產(chǎn)生的前提是合同的有效存在,沒有合同或當事人之間訂立的合同無效不能發(fā)生違約行為。在我國,高等院校是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公益機構(gòu),高校與大學生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當高校觸犯學生權利時,高校的作為是一種侵權行為,二者之間是侵權責任關系。

      第二,侵權行為的侵害對象一般比違約行為更加廣泛。違約行為侵害的對象是由于合同而產(chǎn)生的債權,是一種相對權。侵權行為侵害的對象是人身權、財產(chǎn)權等絕對權,其范圍比違約行為的侵權對象廣泛。在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高校通常侵害的是學生的人身權、財產(chǎn)權等,其屬于侵權行為。

      第三,違約責任能夠由合同雙方當事人進行事先約定,其承擔責任的形式有損害賠償,也有的是修理、更換、重作、支付違約金等。但是,在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當事方違反的是法定義務而非約定義務,當學生遭受人身傷害之后,相關責任方應以其財產(chǎn)對其不法行為所導致的損害結(jié)果負責,其承擔責任的主要形式是財產(chǎn)賠償責任,其屬于侵權責任性質(zhì)[3]。

      四、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適用

      由于造成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原因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必須確立適應各種復雜狀況的歸責原則體系。筆者認為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原則應該是:以過錯責任原則為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歸責的根本原則,同時一定程度上兼顧公平責任原則,而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1.過錯責任原則是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歸責的根本原則

      在《辦法》第8條中有明確規(guī)定,因為學校、學生或其他當事人的過錯而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方應當依據(jù)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據(jù)此,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然而,如何判定高校有過錯成為問題的關鍵。目前,對于過錯責任的認定主要有兩種學說:主觀標準說和客觀標準說?!爸饔^標準說”是依據(jù)對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tài)的判斷來確定其有無過錯?!凹偃绺咝V饔^上不能預見其行為所導致的后果,則高校對該后果不承擔責任;相反,如果高校能夠預見這樣的后果,則其應該負相應的責任。”[4]然而,“主觀標準說”存在一定的缺陷,它無法確立行為適當性的普遍準則,不能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行為價值判斷標準,只是從行為人自身的認識能力出發(fā)判定其行為的適當性,片面強調(diào)行為人的內(nèi)心活動及心理狀態(tài)來判斷其過錯,沒有考慮到行為人的客觀行為,從而不利于客觀公正地判斷當事方的過錯責任?!翱陀^標準說”是依據(jù)客觀的行為標準來衡量行為人的行為,從而判定該行為人是否有過錯??陀^標準注重行為人的外部行為,將過錯責任與高校的注意義務聯(lián)系在一起。判斷高校在大學生傷害事故中是否有過錯,以高校有無切實履行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和保護職責,是否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為標準。根據(jù)相關法律對高校職責的規(guī)定以及通常的預見能力和水平,高校有能力預見的可能對學生造成危害的行為,由于高校沒有注意或者注意力不夠而沒有預見到;或者已經(jīng)預見到可能發(fā)生危害學生的后果,但卻沒有采取必要措施避免危害后果的發(fā)生,從而導致學生損害的出現(xiàn),就是有過錯,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在實踐中判斷高校是否存在過錯應該做好兩件事情,首先判斷高校有無注意義務和應負注意義務的程度;其次判斷高校是否違反了注意義務。高校和大學生之間的這樣一種特殊的教育管理法律關系決定了高校及其員工應對大學生承擔特殊的注意義務,即管理、教育和保護的注意義務。一旦高校違反了這些注意義務,就可以直接認定高校有過錯。而過錯的大小直接與注意義務相關。如在過失中,“注意義務越輕,則過失越重,而責任程度越輕;反之,注意義務越重,則過失越輕,而責任程度越重?!币虼?,高校有無過錯和過錯的大小與高校所負注意義務的程度和范圍直接相關。

      2.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一定程度上適用公平責任原則

      《辦法》第26條規(guī)定: “學校不負任何責任的,如果有條件,可以按照實際情況,本著自愿和可能的原則,對受害學生給予適當?shù)膸椭??!备咝W生傷害事故的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過錯,可以考慮遵循公平責任原則,根據(jù)當事人的社會同情因素、經(jīng)濟狀況、責任主體所盡義務的多少等實際情況,對受害人的損失進行公平合理地補償。在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實際情況中,高校往往沒有過錯,不需要承擔責任,然而,考慮到事故對受害學生及其家庭造成的巨大經(jīng)濟負擔,高??梢愿鶕?jù)公平責任原則,在高校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對受害學生進行適當?shù)慕?jīng)濟援助,以減輕其家庭負擔。公平責任原則所追求體現(xiàn)的實質(zhì)公平與正義,符合“有損害,即有救濟”的現(xiàn)代法治理念,有利于弘揚人道主義精神,一定程度上適用公平原則也有利于保護大學生及其家庭的利益。

      3.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歸責不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

      無過錯責任原則指的是不以主觀過錯的存在為必要條件而進行責任判定的原則。我國《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的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情形主要有: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侵權行為、被監(jiān)護人致害責任、產(chǎn)品責任、動物致害責任、高度危險作業(yè)致害責任等等,并沒有包括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梢?,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必須以法律的特別規(guī)定為依據(jù),否則,不得適用。從我國的法律規(guī)定來看,并未為學校規(guī)定這一義務[5]。

      另外,從高校的性質(zhì)來看,高校是進行教育教學的場所,高校通過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zhì),離開了活動,學生的素質(zhì)幾乎無從培養(yǎng),但是在高校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潛藏著各種形式的風險。只要高校開展活動,學生就有受傷害的風險,即使高校盡到了全部職責,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發(fā)生。因此,那種只要發(fā)生了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高校就應該承擔責任的做法是不符合道理的。

      從高校事故的侵權民事責任的性質(zhì)來看,高校只能承擔有限責任,也就是說,高校主要對其有過錯的行為承擔責任,而不能承擔無限責任。否則,高校教書育人的功能無法充分發(fā)揮。

      五、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認定

      1.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應具備的法定構(gòu)成要件

      第一,侵權損害事實的存在。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的損害事實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法定的人身權利遭受損害,第二,由法定人身權利損害造成利益受損的客觀結(jié)果。損害事實的認定必須包含以下四個方面:首先,必須先有高校侵害學生法定人身權利行為的存在,才能有該行為所產(chǎn)生的損害事實。其次,作為侵權行為客體的人身權利必須已經(jīng)納入到法律保護范圍之內(nèi),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權利客體。再次,只有當高校的行為導致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高校的行為才構(gòu)成侵權。假如高校的行為所指向的客體不是學生的合法權益,則不構(gòu)成侵權。最后,高校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利益受損必須是客觀上可以被確認的,而不是高校極為輕微的違法行為所導致的極為輕微以致一般人難以發(fā)覺的利益受損[6]。

      第二,存在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只有在行為人的意志外化為行為時,該行為才具備法律意義。也就是說,只有當高校的主觀意志表現(xiàn)為對學生造成危害的客觀違反法定義務的行為時,高校的主觀意志才會構(gòu)成過錯的侵權行為。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的高校違法行為是指高校違反法定義務侵害了學生人身權的行為。這里的法定義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它包括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一般社會組織或者個人都應承擔的法定義務。如行使權利不得侮辱、誹謗他人;不得侵害他人人身自由等。其次,它包括國家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高校應該承擔的特定義務。如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學設施中活動;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等。最后,它包括了遵守公序良俗的義務,如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高校及教師應當遵守職業(yè)道德。

      第三,高校的過失行為和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損害事實要件承擔的是受害人的權利是否受到損害,違法行為的要件承擔的是行為在客觀上有沒有違法。在以上兩個要件成立的前提下,因果關系要件承擔的是判定該違法行為是否為該損害事實的客觀原因,損害結(jié)果是否由該違法行為所引起[8]。高校的侵權行為與學生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判定高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責任的構(gòu)成要件。高校的過錯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是高校承擔責任的客觀依據(jù)。

      判斷該因果關系存在與否,應當以一般社會經(jīng)驗和行為人的知識水平作為標準,來認定高校的行為是否會引起該損害事實的發(fā)生,而不能因為損害事實的確實存在,就來判定因果關系的存在[9]。另外,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的因果關系常常是錯綜復雜的,通常存在多因一果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認真通過區(qū)分原因力的大小來劃定各個責任方的法律責任。

      第四,學校有主觀過錯。過錯是指行為人對自己所實施的行為以及已發(fā)生的后果的心理狀態(tài),分為過失和故意。在高校學生傷害事故中,過錯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基礎。如果高校對其行為和行為后果,具有道德上和法律上應該受到指責的過失或者故意的心理狀態(tài),則高校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反之,則不須承擔責任。

      2.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承擔形式

      在明確高校學生傷害事故歸責原則的基礎上,根據(jù)事故的誘因,我們將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承擔分為以下四種情形:大學生承擔責任、高校承擔責任、第三方承擔責任和混合型責任。

      第一,大學生承擔責任的情形。大學生承擔責任,指的是由于在校大學生的過錯而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由實施該過錯行為的學生承擔相應的責任。大學生承擔責任的情形具體有:大學生自殺、自傷的;大學生違反法律法規(guī)以及高校的規(guī)章制度,開展按其認知能力應當了解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害他人的行為的;大學生或其監(jiān)護人知道其有特異體質(zhì)或特定疾病,卻沒有告知高校的等等,即《辦法》第十條的規(guī)定。

      第二,高校承擔責任的情形。高校承擔責任,指的是因為高校及其工作人員的過錯與過失而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高校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例如,高校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陳舊、老化,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而導致學生受到傷害的;高校組織的集體活動,未能按照規(guī)定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或沒有采取相應安全防護措施的;高校提供的食品、藥品等不符合安全標準導致學生人身受到傷害的等等。在這類事故中高校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即《辦法》第九條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

      第三,第三方承擔責任情形。第三方責任,指的是由于高校與受害者之外的第三方過錯,而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應當由第三方承擔法律責任。其具體情形包括:高校組織的集體活動中因提供場地、車輛等服務的經(jīng)營者,或高校之外的組織者的過錯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由于在校生或校外社會人員過錯而對其他學生造成傷害的等等[10]。

      第四,混合型責任情形。混合型責任,指的是因為多個主體的共同過錯而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應當由各個責任方共同承擔責任。在實際生活中,高校學生傷害事故往往是由多種原因?qū)е碌模扔懈咝<捌涔ぷ魅藛T的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還有第三方的原因,這種類型的事故應該根據(jù)各個責任方的行為過錯比例來判定其承擔法律責任的大小。

      參考文獻

      [1] 李余華.大學生人身傷害事故歸責原則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6):95-98.

      [2] 李元芳.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類型及處理原則與預防對策[J].高教論壇,2003(4):151-153.

      [3] 梁 棟.論高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的民事責任[D].揚州:揚州大學法學院,2006.

      [4] 魏振瀛,王小能.論構(gòu)成民事責任條件中的過錯[J].中國法學,1986(5):18-25.

      [5] 朱桂琴.學校事故的歸責原則[J].天中學刊,2003(4):45-46.

      [6] 方益權.校園侵權法律問題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8] 楊立新.人身權法論(修訂版)[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9] 魏振瀛.民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10] 王 旭.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及處理方法[J].法學視野.2010(6):5-6.

      [責任編輯:成方哲]

      猜你喜歡
      傷害事故法律責任高校
      性騷擾的用人單位法律責任研究
      反歧視評論(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從陜西省司法案件數(shù)據(jù)看學生傷害事故預防的關鍵點
      教書育人(2020年11期)2020-11-26 06:00:18
      機械傷害事故案例分析
      機電安全(2020年11期)2020-07-21 01:28:48
      發(fā)達國家大學生傷害事故處理的經(jīng)驗及啟示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學研產(chǎn)模式下的醫(yī)藥英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蒲袆?chuàng)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強化生產(chǎn)者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責任
      依法治國須完善和落實法律責任追究機制
      淮南市| 龙陵县| 沿河| 蕲春县| 什邡市| 西城区| 安远县| 东乡| 湖州市| 平定县| 彩票| 邵东县| 焦作市| 大姚县| 沅江市| 枞阳县| 香港| 称多县| 保靖县| 盈江县| 资兴市| 孝昌县| 平昌县| 武夷山市| 南平市| 兴国县| 武宣县| 邢台县| 汝阳县| 琼海市| 襄汾县| 孙吴县| 乃东县| 额尔古纳市| 汝阳县| 新郑市| 虎林市| 黄浦区| 田阳县| 寿宁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