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娥
陶行知先生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歹愈大。”德育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素質教育所倡導的主要方向,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對個人一生性格和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提高德育的實際成效和結果,充分發(fā)揮德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整體功能,就必須加強對學校德育的研究。我結合近年從事德育教學工作的切身體會,對農村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特點與當前農村小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現進行了歸納總結,針對農村德育談談看法。
一、小學德育的內涵
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觀點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政治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包括熱愛國家、熱愛社會主義、樹立遠大志向等。思想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對一切事物的正確的基本思想觀點,包括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其他一些觀點。道德品質教育是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形成社會所需要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教育。這些內容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緊密聯系的,滲透在德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
二、目前農村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經濟信息全球化的影響下,人們的思想、道德及價值觀念發(fā)生著深刻變化,社會意識和社會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也多元化。在農村小學,一直受之前的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主要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加之學生的成績又與教師的績效工資掛鉤,學校和老師受社會壓力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不得不為了學校的名譽和單純的成績而忽視對道德教育的開展,因而學校德育工作嚴重滯后。
三、農村小學德育工作的策略
1.把德育放在學校教育工作的首位。
現代學校教育首要的任務是教會學生做人,而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學校要明確德育的核心地位,不僅把德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任務列入工作計劃,而且重視德育在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上的滲透,注意德育與其他各育之間的關系,對各科教學提出德育要求,注重發(fā)揮各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充分發(fā)掘各科教學中所蘊涵的豐富的德育因素,如:反映在各學科嚴謹的知識體系、科學的世界觀和辨證的思維方式等能給學生以做人的熏陶。同時,教師的品格及教學態(tài)度、教育方式等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所以,還要提高全體教職員工的素質,增強其德育意識,重視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
學校德育應從以往的強制性灌輸教育轉向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道德學習,把正面疏導作為德育的主要方式,遵循人的品質的形成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需要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內在動機,發(fā)揮其主動性、積極性,使道德學習成為其內在的需要。
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在德育教育中,教師是學生的參謀或伙伴,幫助、促進學生在實踐中自我學習與成長,使其自主構建正確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各項活動的開展從策劃到組織安排,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做好參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活動能力。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思維方式,一分為二地、發(fā)展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批判的精神來對待大量流通信息。
3.加強學校與家庭聯系,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德育雖然具有計劃性、系統性、組織性強等優(yōu)勢,但在以往也存在著因過于規(guī)范化而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因此,要改變以學校為中心的封閉式德育模式,注意利用學校外部德育資源,加強與家庭的聯系,構建以學校為主體,學校與家庭、相結合的德育網絡,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感染性強、針對性強等優(yōu)點;同時,也應發(fā)揮社會教育傳導性強、影響力大、號召力強等優(yōu)勢,把學校德育與家庭教育與德育基地教育影響結合起來,使學校德育的內容得以延伸與補充,使德育時間和空間得以拓展,發(fā)揮全方位的、立體的、綜合的教育作用。學校要利用家訪活動的開展,加強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把該子女的在校情況,如實地向家長匯報,同時家長也要把孩子在家的情況反饋給老師,這樣家校聯系更有利于把學生教育好。
4.關注留守兒童和單親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的溫暖。
(1)學校定期對留守孩子開展專題教育。
為了有利于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要定期對留守學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體驗父母教育、衛(wèi)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使留守學生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關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消除不良心理,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地成長。
(2)用心理輔導解決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
對單親兒童的心理問題,究竟應采取什么方法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心理輔導。依據心理學的原則,通過教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往,以語言、表情、態(tài)度和行為影響,消除孩子在認知、情感、性格、態(tài)度和行為方面的心理障礙,減輕或消除孩子痛苦的各種情緒和行為,避免身心疾病的發(fā)生,促使孩子在認知、情感、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質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人們常說:“體育不好出廢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這是大家總結出來的經驗,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靈魂,起著導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著導向作用的重要意義。
總之,德育是人生教育的先導,做好德育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德育是對整個人的教育,它不是一個學科或一種技能的教育,而是著眼于整個人的文明素質,我們每一個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應積極努力,尋找方法,以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和能力水平來啟迪和教育學生,真正成為傳遞文明的橋梁和紐帶,德育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學校在這一工作中起的是主導作用,而家庭教育的作用也舉足輕重。如果能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同向、同力的德育網絡,那么我們的德育工作就—定能夠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