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詞化現(xiàn)象無論在英語還是漢語都十分活躍,頻繁的出現(xiàn)于各種文體中。然而由于兩種語言在形態(tài)、意念方面的種種差異,所表現(xiàn)出的名詞化現(xiàn)象各具特色,因此翻譯過程中,對名詞化現(xiàn)象的處理須格外謹慎,以避免出現(xiàn)嚴重的“翻譯腔”。本文正是基于前人的研究,試進一步對此類問題進行研究及論證。
關鍵詞:名詞化;動詞名詞化;對比;翻譯策略
一、名詞化的界定
名詞化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英漢兩種語言中,尤其是在“名詞優(yōu)勢于動詞(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的英語當中,因此該語言現(xiàn)象值得廣大語言研究者的關注與探索。所謂名詞化,指的是一系列動詞、形容詞詞組或句子經(jīng)過轉(zhuǎn)化,在功能上用作名詞或名詞性句法結(jié)構的過程。朱永生先生( 2006)提出,從語義功能的角度來看,名詞化指的就是把某個過程或特征看作事物,而詞性轉(zhuǎn)換只是這種現(xiàn)象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方式。名詞化手段多樣,有動詞名詞化、形容詞名詞化、及句子的名詞化,這里我們僅就動詞名詞化展開討論。
二、英漢動詞名詞化對比
盡管名詞化現(xiàn)象存在于英漢兩種語言中,但其構成方式、語法功能及應用范圍有很大差異。通過相關研究成果可知,英語中名詞使用頻率極高即名詞占優(yōu)勢,有所謂“靜態(tài)”的特點;而現(xiàn)代漢語傾向于使用動詞或動詞詞組,即動詞占優(yōu)勢,有“動態(tài)”的特點。
(一)英漢動詞動詞名詞化的構成對比
英語中許多名詞都是由動詞演化而來,語言學家Eric Patridge認為,將動詞轉(zhuǎn)化為名詞是英語極為普遍和有效的構詞方法。動詞的名詞化通常通過添加兩種詞綴實現(xiàn):一類為動詞的進行體式-ing,適用于一切動詞的詞尾;另一類后綴則依動詞而異,如:-tion,-ment,-ship,-hood等。句法研究通常把前者稱為動名詞(verbal noun)或動作名詞(action noun),后者為動詞派生名詞(de-verbal noun)。其實還有一種零詞綴,即沒有發(fā)生形式上的變化,如reply,search,supply,return等。
漢語屬于形態(tài)不發(fā)達的語言,無法“在外部形態(tài)特征中尋找詞類劃分問題的解決辦法”。因此學者姚振武(1996)根據(jù)動詞指稱受事、與事、工具等對漢語中動詞名詞化進行分類:
第一類:動詞對它的施事發(fā)生指稱作用結(jié)果發(fā)生的名詞化,如:監(jiān)管、領導等;第二類:動詞對它的受事發(fā)生指稱作用結(jié)果發(fā)生的名詞化,如:穿戴、編號、畫像等;第三類:動詞指稱與事結(jié)果發(fā)生的名詞化,如:同路、同事等;第四類:動詞對它的施事所憑借的工具發(fā)生指稱作用結(jié)果發(fā)生的名詞化,如:開關、補助等。
雖然漢語中動詞名詞化的形式?jīng)]有明顯的變化,但存在一些類似名詞化的詞綴,如:“現(xiàn)代化”中的“化”,“辨別力”中的“力”, “呆子”中的“子”等。
(二)英漢動詞名詞化的功能對比
英漢語言的動詞名詞化后,在句法功能上和其他名詞一樣可擔當各種成分,基本上具備了名詞的語法特征。
劉宓慶指出,英語動詞名詞化的益處在于它們簡化了語言結(jié)構,同時突出表達了“記實性”。即這種不帶人稱和時間,表達簡練、濃縮的名稱化結(jié)構在名詞化的過程中,常常失去與動詞相關的語氣,也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提高了英語表達的客觀程度。而漢語動詞名詞化基本上是單純地出于表達上的需要,對文本功能影響不大。
三、差異的原因
通過對比分析,英語中的動詞名詞化遠比漢語豐富和多產(chǎn),這與兩種語言的文化氛圍密不可分。英語傾向于用名詞或名詞詞組來表達,不僅使英語句子簡潔緊湊,也避免了將人牽涉進來,從而使語句意義更加含蓄、間接,符合英民族表達習慣,因而句子優(yōu)美。
英語的名詞化程度比漢語高得多。其一,英語以動詞為中心具有繁復的形態(tài),但繁復形態(tài)帶來的后果就是使用不便,因此動詞的活動受到約束和限制,語言的表達必然更多地借助于名詞。而漢語由于重名詞的結(jié)果形成了非形態(tài)語,由于動詞無需受形態(tài)等的束縛,使用時非常靈活、方便,繼而造就了動詞的優(yōu)勢。
此外,英語一個句子中只能存在一個動詞,當需要表達復雜謂語時,就可能需要借助名詞化結(jié)構,因此名詞的表意功能特別強。而漢語有所謂的“連謂結(jié)構”和“兼語/遞系結(jié)構”,即多個動詞謂語同時存在,如:他想上街去買份報紙。這也部分成就了漢語的動詞優(yōu)勢,造成了動詞名詞化程度在英語中的遠比漢語中高。
四、翻譯的策略
通過上述討論,可以得知漢語是“動態(tài)”語言,而英語是“靜態(tài)”語言。因此,名詞化在漢譯英中的處理須格外小心,很多情況下漢語動詞并不是對應地譯成英語動詞,而是要遵循英語的名詞優(yōu)勢,進行必要的詞性轉(zhuǎn)換,使譯文符合英語的句法規(guī)律,因而更加地道、更顯文采。同理,在英譯漢過程中,則應當遵循漢語動詞優(yōu)勢,將英語中的名詞、名詞詞組轉(zhuǎn)譯為漢語中的動詞。大多數(shù)英語使用者和學習者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即中國人說出或?qū)懗龅挠⒄Z更容易理解。其實,個中原因就在于我們很難擺脫母語思維習慣,在使用英語時會過多地使用動詞。因此我們應當調(diào)整這一表達方式上的差異,以實現(xiàn)在兩種語言的轉(zhuǎn)換和翻譯過程中符合彼此的習慣,使譯文更加地道。
漢譯英:
1.來看望我的人中,約翰來得最勤。
Among those who came to see me, John was the most frequent visitor.
2.一想到她要離我而去,我就傷心欲絕。
My heart was truly breaking at the thought of her leaving me behind.
3.漢語的特點之一是動詞占優(yōu)勢。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is the predominance of the verb.
4. 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都要求禁止原子武器。
All peace loving people demand the prohibition of atomic weapons.
5.選擇朋友,愈謹慎愈好。
One can never be too careful in the choice of ones friends.
英譯漢:
1. He is a college drop-out.
他大學中途輟學。
2. He used to be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 but now he is not at all because of great responsibility for his leading position.
他以前能吃會睡,但現(xiàn)在由于領導責任重大而吃不好睡不香。
3. The restaurant is a real money maker.
這餐館真的很賺錢。
4. His addition completed the list.
把他添入名單就全了。
5. He showed with his eyes that he heard, but made no sign of assent or dissent.
他瞧了他一眼,表示已經(jīng)聽見,但沒有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由此可見,動名詞之間的巧妙轉(zhuǎn)換可以使譯文更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讀來更加流暢、自然。但是如果生搬硬套的翻譯,勢必會使譯文拖泥帶水、晦澀難懂。然而,這種詞性的轉(zhuǎn)換的方法在翻譯當中的應用并不絕對,不能一概而論,還需量體裁衣、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
[1]安登賢.英語動詞的名詞化現(xiàn)象及其翻譯[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1).
[2]戚雨村.語言學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3]姚振武.漢語謂詞性成分名詞化的原因及規(guī)律[J].中國語文,1996(1).
[4]朱永生.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J].外語教學與研究(外國語文雙月刊) ,2006(3).
(作者簡介:阮迢(1987-),女,漢,湖北咸寧人,碩士,華中師范大學外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