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北汽首款自主品牌轎車E系列上市了,最低5.38萬元的價格既在我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為,作為自主品牌的后來者,北汽需要給E系列一個有競爭力的定價;意料之外則是按照這樣的價格,北汽很可能是“賠本賺吆喝”。
在E系列投放之前,我曾仔細觀察并體驗過這款車??梢哉f,無論從材料、做工,還是駕乘感受,北汽E系列都在自主品牌車型中表現(xiàn)突出,甚至和合資品牌競爭車型相比也并不遜色??吹贸?,這是一款下了大功夫,花了大成本打造的車。當時,我的一個突出感覺就是,這款車的成本怎么降得下來,價格上怎么能有競爭力。
對于E系列最終的定價,北汽的賬是怎么算的,相信大家都懂。但其中反映出的卻是目前自主品牌面臨的最大尷尬--好車賣不好、好車賣不上價錢。說到底,自主品牌缺乏溢價能力。不久前,一款合資品牌車型在換代時的“減配不減價”,受到很多人質疑。我覺得,那家合資企業(yè)敢于這樣做,恰恰就是看到了該品牌的巨大溢價能力。自主品牌要想達到這個程度,還有極長的路要走。
從某種程度上講,品牌就是信心。信心從哪里來?產(chǎn)品、技術是一方面,但最終影響信心的維度還是時間。國內(nèi)一家汽車企業(yè)的老總曾和我說,自主品牌想造一款車并不難,但想不賠錢很難,甚至要做好賠幾年錢的準備。換句話說,樹立信心要耐得住寂寞,而在品牌不具備溢價能力的情況下,這種寂寞不僅要付出時間成本,更要付出大量資金。對于起步較晚的自主品牌而言,這筆“學費”盡管有些無奈,卻是個繞不過的坎。我注意到,北汽這次率先針對E系列實施“三包”。這既反映了企業(yè)對產(chǎn)品的信心,也有助于建立消費者信心。記得去年汽車“三包”征求意見的時候有人說,“三包”是自主品牌的災難,北汽的做法無疑是自主品牌的一次正面回應。
過去談到信心,很多人總覺得就是消費者的信心。實際上,信心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經(jīng)銷商。一位從合資企業(yè)跳槽到自主品牌企業(yè)的高管告訴我:“以前在合資企業(yè),意向經(jīng)銷商都是排著隊找上門來,現(xiàn)在得是我們主動給別人打電話,還不一定愿意加盟?!比绻B經(jīng)銷商這道坎都邁不過去,樹立消費者信心也就無從談起。而在樹立經(jīng)銷商信心方面,除了拿出真金白銀,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據(jù)了解,北汽為經(jīng)銷商提供了高達70%的建店補助,這雖是種無奈,卻體現(xiàn)了北汽的決心。
其實,無論是樹立信心還是耐住寂寞,都是每個自主品牌企業(yè)需要面對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舍得賠本賺吆喝。這一方面對企業(yè)的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在考驗著企業(yè)的信心和勇氣。畢竟對自主品牌而言,必須接受“只有賠本才能賺吆喝”這個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