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瓊 朱明嬋
(中共曲靖市委黨校 經(jīng)濟學教研室,云南 曲靖 655000)
凝聚共識與推動改革
——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20周年
高淑瓊 朱明嬋
(中共曲靖市委黨校 經(jīng)濟學教研室,云南 曲靖 655000)
今年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20周年。2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隨之凸現(xiàn)出來,深化改革遇到的困難和阻力越來越大。當前,中國改革開放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方位,我們不能設想再有一次“南方談話”,值得記取的是“南方談話”以思想轉變和認識統(tǒng)一推動改革的特別意義。面向未來,必須凝聚改革新共識,推動改革再出發(fā)。
鄧小平;“南方談話”;紀念;改革;共識
1992年春,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為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改革目標奠定了思想基礎。從那時到現(xiàn)在,20年過去了。這20年,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極具時代特征的20年。可以說,無論是經(jīng)濟增長還是社會進步,無論是綜合國力提升還是民生改善,近20年都是中國發(fā)展最快、最好的時期。雖然離全面小康社會還有較長的一段距離,但辛亥革命百年來民族復興的夢想正日漸變得現(xiàn)實。GDP總量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民收入迅速越過3000美元,接近或達到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對外貿易出口總額居世界第一位、進口居世界第二位;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此外,在公共財政收入、城市化、社會保障建設、參與全球化治理等多方面,中國都書寫了優(yōu)異的“成績單”。2008年下半年,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政府果斷決策,科學應對,在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中率先走出危機的影響,保持了經(jīng)濟的持續(xù)增長。放在20年前,這種情況是難以想象的。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本壠鹩?992年春的“南方談話”,推動中國走上了全面改革開放的道路,這或許帶有很強的“中國特色”,以后已不可能“復制”,因此,其意義更加值得銘記。今年2月3—4日,溫家寶總理在廣東考察時說:“二十年前,小平同志不顧八十多歲的高齡來到廣東,講了許多語重心長、發(fā)人深省、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話。他明確告訴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這些話我以為至今仍有強大的震撼力,而且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雹購V東作為鄧小平“南巡”的重要站點,在“南巡談話”發(fā)表20周年之際,溫家寶總理到廣東視察并講這番話,既是出于紀念,更寄語了對中國改革開放前景的期盼,值得回味。
今天,改革開放仍然是中國政治生活的關鍵詞,是全社會的共識。但是,有共識,同樣有困惑。伴隨體制加速變革、經(jīng)濟持續(xù)高速發(fā)展、社會結構急劇轉型,國人在享受改革開放成果、體驗“中國崛起”的同時,也時刻感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zhàn)。發(fā)展起來的問題、公平正義的焦慮、轉變發(fā)展方式的緊迫……在改革開放巨大成功的背后,大量問題和矛盾也突出地顯現(xiàn)出來,深化改革遇到的困難和阻力越來越大。
當前,理論界不少人把中國現(xiàn)在遇到的各種問題歸之為“中等收入陷阱”或“轉型陷阱”。中國目前是否真的面臨“陷阱”,可以討論。但是,與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后一段時期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快速推進相比,近年來改革的步伐變得有些躑躅不前,解決發(fā)展、轉型帶來的諸多問題的進程在被拉長,應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近幾年每年的例會——國務院經(jīng)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為例,2012年1月召開的會議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并部署了今年改革的八項重點,包括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金融、資源價格、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打破壟斷,推進公共服務等,如果單看一次會議的提法,不僅體制改革工作會,包括人代會等重大年會,公眾都能普遍感受到中央政府加快推進改革、破解發(fā)展難題的決心。然而,如果把近10年國務院改革工作會議提出的問題、包括一些用詞放在一起,不難發(fā)現(xiàn),所提內容很多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復強調,真正落實起來,不少都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對此,連老外似乎都已看出來。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刊發(fā)了一篇題為《中國的“改革風”》的文章。文章這樣說:“這幾年中國的改革好像風,吹起來一陣一陣,有些話語看似猛烈,卻可能是一陣風吹過”。②這一說法或許并不準確,但卻形象地揭示了中國改革呈現(xiàn)的一種狀況。
關于30多年來中國改革的推進路徑,國內理論界和實踐部門的一個共同看法是:中國改革屬于“漸進式”改革。其基本含義是:由增量到存量、先“經(jīng)改”后“政改”,即先在傳統(tǒng)體制的外圍培育新的市場主體和經(jīng)濟力量,待其生長壯大后,再轉向改革傳統(tǒng)體制本身。在制度經(jīng)濟學上,這被稱之為“帕累托改進”。盡管改革發(fā)起之初我們未必有這么明確的思路,但后來的情形基本符合這一路徑走向。應該說,在改革的初期階段,“漸進式”改革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為先易后難客觀上可以減少社會震動和失誤的風險,逐步積累改革經(jīng)驗,并以較快顯現(xiàn)的成果激勵大家投入到改革進程中,為全面改革的推出創(chuàng)造條件。
但時至今日,中國改革開放已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方位,“漸進式”改革方式的缺陷也明顯地顯現(xiàn)出來:改革往往缺乏系統(tǒng)性和前瞻性,很多時候是為解決亟需的現(xiàn)實問題而被動改革;也缺乏統(tǒng)籌性和共融性,不少改革措施之間常有沖突,從而易形成對前期低成本改革成功經(jīng)驗的依賴,降低對后期成本的承受力,并最終陷入改革動力不足的困境。由此可以作出一個判斷:中國的“漸進式”改革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到了一個“拐點”,即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做到在不觸動任何一方利益的前提下來實施了。這才是當下改革問題的實質!對此,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近期說的一段話講得很深刻:“30年前搞改革,主要是擺脫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現(xiàn)在搞改革則要打破既有利益格局的制約。如果只是根據(jù)這個利益格局決定改革的取向,那么改革就不可能進行下去?!雹?/p>
解讀溫家寶總理今年3月在全國人代會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個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改革”一詞在報告中出現(xiàn)了70多次!這反映出,歷經(jīng)30多年改革開放的中國,改革再次受到強烈的呼喚;也可以說,在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20周年之后,如何推進改革仍是中國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我們不能設想再有一次“南方談話”,值得記取的是“南方談話”以思想轉變和認識統(tǒng)一推動改革的特別意義。面向未來,我們應該努力的是,凝聚改革新共識,推動改革再出發(fā)!
從宏觀層面說,改革新共識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攻堅意識。中國改革處于“攻堅期”,這是一個公認的判斷。既然是攻堅,就不能滿足于修修補補的“小改革”,不能僅限于在某個領域推進的“劃范圍”改革,不能等矛盾集中爆發(fā)后搞“救火式”改革,必須“頂層設計”,集中力量,全力突破。二是緊迫意識。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在歷史發(fā)展的轉折階段,只有加快推進改革,才能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或“轉型陷阱”;如果懼怕利益集團的阻力,或過于擔心不可掌控的風險而延誤時機,就有可能因改革停滯而走入死胡同。三是民眾意識。歷史一再證明,改革必須堅持執(zhí)政黨的領導,但更要依靠民眾。民眾對加快改革的認知和行動,對中國未來改革取向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一點,正如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記者招待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所說:“當然,我深知改革的難度,主要是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有人民的覺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雹?/p>
注釋:
① 《溫家寶總理視察廣東紀實:始終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南方日報》,2012年 2月 7日。
② 《中國的 “改革風”》,星島環(huán)球網(wǎng)www.stnn.cc2012—03—13。
③《凝聚改革共識,破解改革困境》,《南方日報》,2012年2月7日。
④ 《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人民日報》,2012年3月15日。
責任編輯:劉建文
D616
A
1671-2994(2012)03-0051-02
2012-04-02
高淑瓊(1965- ),女,云南宣威人,中共曲靖市委黨校經(jīng)濟學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經(jīng)濟學、區(qū)域經(jīng)濟。
朱明嬋(1992- ),女,云南曲靖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研究方向: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