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生,關(guān)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避免為文造情”。但目前高中語文教學的隨意性、盲目性和無序性依舊占據(jù)首位,訓練公式化、情感漠視化,思維僵硬化仍然不容忽視。新課標下,作文教學路在何方?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睂W生一到作文課便一臉苦相,咬筆桿子無從下手,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沒有材料。儲備材料是寫作的前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儲備寫作資源。
1.體驗生活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保~老先生用這一生動的比喻明確了生活與寫作的關(guān)系。但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校園生活每天兩點一線,太平淡,就像一杯白開水,有什么可寫?歌德說:“不要說現(xiàn)實生活沒有詩意,詩人的本質(zhì)正在于他有足夠的智慧,能夠從慣見的平凡事物中看出引人入勝的一個側(cè)面?!币虼耍Z文教師要精心指導學生體驗生活,教會他們?nèi)绾戊o觀默察,如何見義于事、議理于人,如何“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日積月累,學生必有所獲。
2.博覽群書
我們常常說,“書籍是我們的營養(yǎng)品”。文章讀得好、讀得多,作文才能寫好,閱讀要貫穿于作文教學。語文教師應(yīng)正確引導學生博覽群書,教給學生閱讀技巧,擴大學生閱讀視野。在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以外,教師還要將學生的視野伸向《散文》、《視野》、《意林》等優(yōu)秀期刊,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擴大學生素材的“內(nèi)存”。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弊魑慕虒W也是如此,需要教師以形式多樣、手段豐富的教學活動去喚醒學生的寫作意識,使學生產(chǎn)生提筆而寫方可盡興的沖動和欲望。
1.導語激趣
多數(shù)教師對閱讀教學的導語很重視,對作文教學的導語卻忽視了。千篇一律地草草開頭,宣布作文題目,提出寫作要求。結(jié)果下面“聽取哀聲一片”,堵塞了寫作源泉的大門。所以,教師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大膽嘗試新手段,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新導寫方式,喚起學生的寫作欲望。
2.多元思維
學生的寫作為何總不見新意?寫出來的作文為什么難得高分?很大的原因是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思維定勢,總是按照既有的常規(guī)思路和想法去寫作。思維也需要培養(yǎng),逆向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訓練就是很好的方法。例如,《濫竽充數(shù)》里的南郭先生因無真才實干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而歷來遭人嘲諷。如果引導學生用逆向思維可構(gòu)思:(1)南郭先生不學無術(shù)混入宮中——勇氣可嘉(2)齊泯王上臺后,他能見機行事溜出宮中——自知之明;如果引導學生用發(fā)散思維則可構(gòu)思:(1)從南郭先生的角度(2)從齊宣王的角度(3)從齊泯王的角度(4)從其他吹芋人的角度。這樣,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其文章定有深度,創(chuàng)新的見解會閃耀著理性的光芒。
3.講評激趣
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很大程度上還在于教師淡化了作文講評,或講評方式單調(diào)、固化。學生無法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興趣的火花也由此熄滅?!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鼓勵學生自由的表達、有個性的表達、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作文講評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抓住學生寫作上的每一點成績,給予及時肯定、鼓勵和表揚。因此,在批改時,評語以肯定為主;在講評時,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在泛讀時,以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為主;在交流時,以推薦有特色作文為主。讓學生處在一種被肯定、被欣賞的境界,寫作的興趣和動力就會油然而生。
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情者文之經(jīng),辭者理之緯。經(jīng)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文之本也?!比~圣陶先生也說:“我們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術(shù)等,而不去管情感、思想等問題”,“作文之形為文字,其內(nèi)容實不出情感和思想的兩端……?!边@都說明情感對于作文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作文的靈魂。為此,作文的命題應(yīng)指向?qū)W生的心靈,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愿說。通過適當?shù)貏?chuàng)設(shè)某種情境,觸動學生的情感,或講述一則動人的故事,或播放一首動人的歌曲,或欣賞一幅動情的畫面……這樣,學生有表達真情實感的欲望,作文也就不會強擠硬榨,就不會以“假話、空話、套話”應(yīng)付了。例如,有一年某地作文題目《我想握住你的手》獨領(lǐng)“考壇”風騷,就在于它直抵人的心靈。
讓我們掙脫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固有模式,以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新課程下的作文教學,為高中語文課堂帶來一股涼爽的風,清新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