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國 尹梓貽
根據鎖骨的解剖特點呈S型,將鎖骨分為遠段(AB)骨折,中段(BC)骨折,近段(CD)骨折。我院自2005年以來應用骨圓針鋼絲治療不同部位的鎖骨骨折,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200 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鎖骨骨折154例,男98例,女56例,年齡10~75歲,平均年齡34.5歲,遠段(AB)骨折29例,占18.8%;中段(BC)骨折 117例,占76%;近段(CD)骨折8例,占5.2%;閉合性骨折153例,開放性骨折1例;新鮮骨折147例,陳舊性骨折7例;骨折類型:橫斷31例,斜行45例,粉碎性78例;左側94例,右側60例;用鋼絲捆綁92例。
仰臥位,患側肩胛骨內側用一楔形墊墊高30°,頸叢麻醉或局麻,以骨折處為中心沿鎖骨走行作3~6 cm切口,骨膜下剝離顯露骨折斷端,靠近喙鎖韌帶止點的要從后外側剝離,中段(BC)骨折:用一枚骨圓針先從近端打出,復位后再打入遠端,以剛穿出皮質為準,將骨圓針靠近皮膚咬斷,留于皮下;遠段(AB)骨折:骨圓針從遠端的肩峰前打出,復位后再打入近端,將針尾折彎留于肩峰前皮下;近段(CD)骨折:從近段鎖骨前出針,打入近端后,將針尾折彎留于皮下;粉碎性骨折應把大的骨折塊用鋼絲捆綁固定,力求達到解剖復位。沖洗縫合,置引流條一根,并于24~48 h拔除,爭取皮內縫合或近似美容縫合。
本組病例術后攝X線片,骨折解剖復位達96.2%,術后隨訪10~18個月,平均13.2個月。骨圓針、鋼絲在3~6個月拔除,骨折在3個月以后都有骨小梁通過,有3例肩后皮膚穿通,局部炎癥反應,無感染,4例骨圓針松動。按照連學金等鎖骨骨折療效判斷標準,本組154例,優(yōu)136例(88.3%),良17例(10.4%),差2例(1.3%),優(yōu)良率98.7%。
4.1 鎖骨的解剖特點 鎖骨呈S狀兩個彎曲,內側部約占全長的3/4~2/3,凸向前側,外側部扁平,約占全長的1/4~1/3,凸向后側,外側彎曲頂點有喙鎖韌帶附著,手術剝離骨膜時應注意保護。兩個彎曲的交界處為薄弱點,易發(fā)生骨折中1/3與外1/3交界處恰似鎖骨從棱柱狀變成扁平狀處,通過上肢或肩部的傳導暴力在彎曲處產生一剪切力,因此,但絕大多數鎖骨骨折發(fā)生在中段彎曲處,約占75% ~80%,本組76%。
4.2 固定的選擇
4.2.1 進出針方向的選擇 鎖骨有兩個彎曲的解剖特點,決定了不同部位的骨折要選用不同的進出針方向,遠段鎖骨(AB)呈向前、向外走行,它無喙鎖韌帶的牽拉,易提起,從遠端(B)進針,肩峰前(A)出針,針尾留于肩峰前皮下;同樣,中段鎖骨(BC)呈向外、向后走行,從近段鎖骨前(C)出針,針尾留于近端皮下,近端(CD)骨折與中段一樣,將針尾留于遠端皮下(C)。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將針尾留于肩關節(jié)后方,反復摩擦易刺破皮膚,造成針道感染或骨圓針滑出,多數病例將影響肩關節(jié)和肩胛骨的運動。不同部位的均將針尾留于鎖骨前,不但克服了以上的缺點,避免了肩周炎的發(fā)生,而且骨折愈合后易拔針。
4.2.2 鋼絲的應用 鎖骨骨折一般多呈粉碎性骨折,單一應用骨圓針固定效果不穩(wěn)定,需要用鋼絲捆綁碎骨塊,如果骨折能對頂復位且無缺損的可先穿骨圓針固定,再用穿好的鋼絲固定碎骨塊;如果不能對頂,并且碎骨塊較多,可先穿鋼絲分別捆綁遠近端的骨折塊,變粉碎性骨折為兩段骨折,再穿骨圓針固定,反之,骨折很難解剖復位,甚至位置很差,影響愈合。對碎骨塊穿鋼絲時要盡量保留較多的軟組織,避免為好穿鋼絲和復位,過多的剝離骨膜及軟組織,影響骨塊的血供,減緩愈合。
4.3 術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①對鎖骨高能量損傷或骨折端挫傷皮膚嚴重,潛行剝脫者,盡管皮膚看似完整,但存在潛在的干性壞死、感染、內固定物外露等可能。我們認為,肩前上方皮膚松弛,切除挫傷明顯、失活無血運的皮膚后,傷口兩側潛行游離,閉合傷口容易,無皮緣壞死發(fā)生。②骨折顯露時僅剝離遠折端骨膜1~2 cm不剝離近折端骨膜及碎骨塊骨膜。盡量將碎骨塊置原位,穿鋼絲時要貼皮質固定,以防損傷鎖骨下血管、神經、胸膜等重要組織結構。
4.4 術后注意事項 術后三角巾懸吊3周左右固定,術后2 d開始握拳活動,2周開始肘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3周開始鍛煉上肢及肩關節(jié),使骨折端有一個自動加壓的作用,形成微動慢性刺激,促進骨折的愈合,這比較符合生物力學的原理[1],隨訪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一例骨折不愈合者。術后拔針時間要在3個月以后比較適宜,此時骨折一般愈合牢固。2個月以內拔針易造成骨折再次移位。
目前,治療鎖骨骨折的方法很多,用骨圓針鋼絲治療鎖骨骨折,簡單、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肩部遺留瘢痕少,患者花費少,適合于各級醫(yī)院推廣應用。不同部位的骨折采用不同的進出針方向,使針尾均留于鎖骨前面,避免了術后針尾對肩關節(jié)的刺激,可以早期進行功能鍛煉,有效預防肩周炎的發(fā)生。
[1]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