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霓紅
【摘要】面對充滿靈性的學生,營造課堂的鮮活與靈動。尋找學生興趣的切入點,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在與同伴學習中獲得快樂,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充分激活語文課堂,讓學生在靈動的課堂中,快樂學習語文。
【關鍵詞】靈動;激起;合作;快樂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面對充滿靈性的學生,構建靈動的課堂,應該成為教師追求的理想。課堂教學是一個資源生成的過程,新的課程資源、新的生命信息,對教師的智慧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營造課堂的鮮活與靈動,才能讓學生感受學習語文的快樂。
學生熱愛生活,才會學語文,會學語文了,就會更熱愛生活。這是快樂學習語文的情感。如何讓學生快樂學習語文呢?
一、尋找學生興趣的切入點,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熱情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但又是一門不是那么容易學好的科目,是一門聽得懂,但??嫉貌焕硐氲膶W科。因此,學生常提不起興趣來,語文慢慢地在被邊緣化,這也是作為語文老師的悲哀。如何改變這個現狀呢?我做了個嘗試,每教一個新的單元,必先認真地解讀單元提示,尋找學生興趣的切入點,激起他們的學習語文的熱情。王榮生老師曾說:“ 學生不喜歡的,使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使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使他讀好。”那么應如何激活語文課堂,讓學生在靈動的課堂中放飛自己的心靈,快樂學習語文呢,下面我將就初中八年級下第四單元的教學談談自己對語文課的認識。
這一單元學習的目的是關注民俗、民間文化,學習這單元應引導學生學會去感受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無窮樂趣,讓他們學會去感受生活,學會發(fā)現生活中的美,讓學生感悟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學習語文為生活服務,從而達到主動學習語文的目的。當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時,學生自然就愛學習了,當學生愛學習了,各種良好的效應就會很快地凸顯出來,課堂上就能跟著老師的指導主動深入思考和探究。如:上《端午的鴨蛋》之前,我先讓學生收集當地的各種名小吃,并把它們拍下來,寫上幾句能體現小吃的特點,讓同學們一聽也很想吃的話,然后小組交流、匯總,再班級展示。說到吃的,同學們就特感興趣。一些平時不怎么積極的同學也積極地去收集。我利用上新課之前的半節(jié)課時間讓他們交流。同學們熱情高漲,照片拍得很不錯,而且寫的幾句話也很有味道:如有同學介紹同安“封肉”:將整塊的肉裝盆,加蓋入籠蒸熟之,上桌才掀蓋,所以叫作“封肉”,在當地頗有名氣,每當人們辦喜事或建新房,舉辦筵席,都忘不了“封肉”,僑胞回鄉(xiāng)探親時,也一定要吃這道家鄉(xiāng)風味菜,色香味俱全哦!同安炸棗 :“外酥內韌,香甜可口”。 不但“味道好極了”,還有“甲天下”滋味。 連乾隆皇帝嘗了都叫好的哦!絕對美味!同安碗仔果:怎么形容呢?一個字——好!兩個字——真好! 三個字——真好吃!同安大腸血:冬天,喝一口,辣辣的,暖暖的,暖透心窩!豬腳面線:吃一口,去一年霉氣,一碗豬腳面線,寄托了我們對于來年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等等。看到一些平時不是很認真的學生照片也拍得那么好,講得那么有趣,我適時地表揚,就勢導入新課的學習,學生有了熱情與好奇心,就很投入地閱讀《端午的鴨蛋》。
二、在與同伴學習中獲得快樂
《昌樂二中的秘密》中談到:教師要注意積極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和主動探究,重視學習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理解,鼓勵不同觀點之間的爭鳴和碰撞。讓學生多一點個性張揚,少一點自我貶抑;多一份自信與自尊,少一點自輕與自賤;多一點自主選擇與自主承擔,少一點輕信盲從與不負責任。讓學生在與同伴合作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端午的鴨蛋》的作者汪曾祺作為一代語言大師,非常講究語言藝術,他曾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些在《端午的鴨蛋》都有具體的體現,而且這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找出幾句在小組交流,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組長起到組織、點評的作用,并推舉寫得最好的同學上臺發(fā)言,把課堂這個舞臺讓給學生。接著我設置了拓展訓練:汪曾祺先生筆下端午的鴨蛋如此讓人神往,揭開記憶的一角,請從色、香、味、感受等方面寫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小吃,能在平淡、樸實的語言中抒寫真情,字數200字左右的片段。當學生學完課文再來具體些寫自己喜歡吃的小吃時,語言還真有點兒汪大師的味道。讓他們小組交流推薦寫得最好的到班級交流。學生在合作中獲得了輕松與快樂。學生有了這種快樂與樂趣,我又推薦了汪大師的幾篇文章讓學生課后去讀讀,再更深入感受大師的文風,他們都有了濃濃的興趣,鼓勵他們讀完后,組長再組織組員交流。
這樣整個課堂教學輕松、愉快、生動、活潑。學生在與同伴真誠的交往合作中交流情感,在情感交流中促進學習,老師并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經歷成功,體驗自我價值感,從而也激發(fā)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恫龢范械拿孛堋分袑懙剑航處熞掠趯⑽枧_讓給學生,不與學生爭風頭,要在學生展示、點評過程中學會沉默,學會等待,讓學生在討論、交流甚至爭論中獲得真知,要讓“聽”的課堂變成“說”的課堂,讓“靜”的課堂變成“動”的課堂,讓“教”的課堂變成“學”的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習的超市。
三、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成就感
心理學家說過:“世界上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氣?!币虼耍處熞獎?chuàng)造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擁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和體驗,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增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心,讓學生體驗進步和成就感。
當學生上臺交流、我適時給予鼓勵、肯定,并讓學生選出寫得最好、念得最好的三篇,我把自己親手做的蛋撻獎勵給學生,并獎勵幾個平時學習不夠認真,但本堂課能認真寫作的學生,當我發(fā)獎品時,學生十分興奮,我發(fā)現一個小小的蛋撻被學生分成了六口,一人一口,他們感受到小組合作的快樂,感受到團結的力量,感受到獲得肯定的喜悅。我再鼓勵學生把自己寫的作品投到《廈門日報》的花季??幸粋€學生寫的《同安大腸血》被發(fā)表在報紙上。這位學生本來不是很喜歡學習語文的,但自從文章被發(fā)表后,我在班級里表揚了她,并把我親手制作的面包送給她吃時,她激動萬分,從此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績不斷地提高。我常常鼓勵學生把自己感覺寫得不錯的作文投到各種報刊雜志中,當學生的文章被發(fā)表了,我會在班級里念,并把它張貼在學習園地里。這些學生獲得了一種成功的喜悅,更為自信,特別是拿到稿費時,不管是十元或三十、四十元,它的意義與價值已超出了這幾十塊錢。
因而積極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消除壓抑、焦慮、恐懼、緊張,及時捕捉學生的“小進步”,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以充分調動一切情感因素,形成良好的“課堂情感場”,顯得尤為重要。
靈動的課堂,就是珍惜課堂的生成資源,教師用好課堂生成資源,教師關鍵要做好課堂生成信息的“重組者”,把有價值的信息和問題轉化為新的教學問題,納入教學內容,成為教學的閃光點,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方向性。
盡量多地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和課外去想、問、說、試、做,讓他們的發(fā)散思維和集中思維得到合理有效的訓練。充分激活語文課堂,讓學生在靈動的課堂中,放飛夢想,快樂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4.
[2]昌樂二中的秘密. [DB]. 昌樂二中二七一教育科技中心.
[3]余文森.課堂教學文本. [DB/OL].2006.
(責任編輯:劉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