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萍 尤佩玲 蔣文慧
健康的醫(yī)務人員患血源性傳染病的80%~90%是由針刺傷所致,被刺傷的醫(yī)務人員中護士占了80%[1]。靜脈采血是可以接觸到患者血液、最易發(fā)生針刺傷的臨床護理基礎操作之一,護理職業(yè)防護規(guī)定護士進行有可能接觸患者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2]。雖然戴手套不能防止針刺傷,但可以減少血液進入人體的量而減少感染的機會[1]。護生是未來護士的生力軍,護生靜脈采血時是否戴手套側面反映了護生的職業(yè)風險意識與職業(yè)防護行為。為了提高護生正確職業(yè)防護行為,降低護生因工作原因而感染血源性傳播疾病的風險,了解采取防護行為的影響因素,筆者開展了護生戴手套靜脈采血預防血源性傳播疾病的影響因素調(diào)查,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1年6~12月隨機選取西安市三所三級甲等醫(yī)院實習護生300名,其中男8名,女292名。平均年齡(19.46±2.32)歲。文化程度:中專150名,大專100名,本科50名。填寫問卷時平均實習(19.2±3.55)周。所有入選實習護生均知情同意。納入標準:首次進入臨床實習期的實習護生。
1.2 研究工具 自定問卷與預調(diào)查,以Becker的健康信念模式[3]為問卷制定的理論框架,應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確定問卷中的影響因素,并充分考慮了關于經(jīng)血源性傳播疾病的預防措施影響因素的定性研究[4]。問卷包括靜脈采血戴手套依從性(1個條目)、一般資料(3個條目)、個人因素(7個條目)、環(huán)境因素(6個條目)、組織因素(6個條目)共5個部分,23個條目,全部為單項選擇。問卷經(jīng)5名相關專家2次審定,效度合理。調(diào)查前選取30名實習護生進行預調(diào)查,測試問卷的重測信度,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測定coefficient alpha,計算得分為0.88。
1.3 研究方法 分別在三家醫(yī)院利用護生實習時的上課時間發(fā)放問卷,由專人用一致的語言解釋問卷內(nèi)容,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統(tǒng)一收回,填寫時間為20 min。發(fā)出問卷300份,回收問卷3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267份,有效回收率為8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13.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學分析。
2.1 一般資料(表1)
表1 一般資料統(tǒng)計(n=267)
2.2 單變量分析結果 86.14%的護生報告靜脈采血時未戴手套。在各個解釋變量中,個人因素中的感知職業(yè)風險1項由4個條目組成:(1)不帶手套有感染乙肝的風險。(2)不帶手套有感染丙肝的風險。(3)不帶手套有感染艾滋病的風險。(4)靜脈采血有暴露血源性疾病的風險。選擇“同意”記2分,選擇“不同意”記1分;此項解釋變量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并應用t檢驗;其余變量選擇“是”或“否”,計數(shù)選擇“是”的人數(shù),用百分數(shù)描述,應用χ2檢驗,見表2。同時計算各個解釋變量與靜脈采血戴手套的相關性,見表3。
表2 各個解釋變量與靜脈采血是否戴手套之間的關系 名(%)
表3 與靜脈采血戴手套相關的解釋變量
3.1 個人因素 研究結果提示護生的學歷與個人感知職業(yè)風險和靜脈采血戴手套存在相關關系,我們可以認為護生學歷越高或個人感知職業(yè)風險能力越強,就越有可能靜脈采血時戴手套,越有可能在工作中有職業(yè)防護行為。中專護生年齡較小,自我保護意識差,而本科學歷護生整體素質(zhì)高,思想成熟,大專護生則介于兩者之間,這可能與護生不同學歷與靜脈采血戴手套相關的研究結果有關。在個人感知職業(yè)風險方面,靜脈采血未戴手套可能是因為護生沒有把患者當做血源性傳播疾病患者。有研究發(fā)現(xiàn)[5],醫(yī)務人員使用適當呼吸器來預防呼吸道傳播疾病的頻率,在患者結核未確診時是57%,在患者結核確診時上升到84%。而多項研究已經(jīng)證實,有20多種病原體可以經(jīng)針刺傷接種傳播,其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是HIV、HBV、HCV,他們的感染率分別為30%,1.8%,0.3%[1]。所以,工作中應該實施標準預防,進行職業(yè)的血源性傳播疾病風險教育,以此提高護生職業(yè)風險意識,保證護生工作安全。
3.2 環(huán)境因素 美國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6],工作環(huán)境的整齊潔凈與有序程度與醫(yī)務人員采取綜合防護措施的依從性密切相關,所以在問卷中設計了有關工作環(huán)境整潔的條目,然而沒有得到與美國研究的同樣結果。在本研究影響護生靜脈采血戴手套的環(huán)境因素中,顯示相關的有兩個因素,即同事靜脈采血戴手套與工作繁忙程度允許戴手套。同事靜脈采血戴手套與護生靜脈采血戴手套顯著相關,由于戴手套靜脈采血的護生中,81.08%的護生報告同事靜脈采血時戴手套,可見同事正規(guī)操作的影響力對于護生來說是非常巨大的。這一點在整體提高護士職業(yè)防護行為后,就可以得到改善,由于多數(shù)護士靜脈采血都戴手套,那么就會影響其他護士及護生的正確操作。工作繁忙程度允許戴手套因素中,32.17%未戴手套的護生認為工作的繁忙程度允許操作時戴手套,而83.78%戴手套的護生認為工作的繁忙程度允許操作時戴手套,可以認為大部分未戴手套的護生是因為工作太忙,而戴手套操作比較浪費時間,是時間的限制使他們未戴手套進行操作的。故增加臨床護士人員配置是解決這一方面問題的最好辦法。
3.3 組織因素 很多研究證實[6-8],組織因素是決定安全工作行為的最有意義的因素,特別是醫(yī)務人員工作中對綜合性預防措施的依從性。本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在本研究中與靜脈采血戴手套這個防護行為相關的組織因素有兩個,分別是最近12個月內(nèi)是否參加過職業(yè)防護培訓與醫(yī)院暴露后上報程序。美國著名健康促進理論家Pender曾指出[9],臨床疾病預防教育是落后于當今臨床疾病護理的,是健康促進模式的一個新的重點。所以在工作中要加強對護生的職業(yè)風險及防護教育,提高護生對職業(yè)風險的感知程度。方瓊等[10]在研究中指出,52.7%的護生未接受過護士職業(yè)防護教育,51.8%的護生希望繼續(xù)得到職業(yè)防護教育,47.3%的護生非??释玫铰殬I(yè)防護相關知識。這表明護生也非常需要職業(yè)防護教育。國內(nèi)也有研究證實[11],崗前職業(yè)防護專題講座能增強護生的職業(yè)防護意識,職業(yè)暴露報告制度能有效控制護生經(jīng)血液傳播疾病的發(fā)生率。
護生靜脈采血時用戴手套的防護措施來預防血源性傳播疾病的現(xiàn)狀令人堪憂,應加強對護生的職業(yè)風險及防護教育,加強臨床護士戴手套靜脈采血的正確操作,增加臨床護士人員配置,醫(yī)院也應加強職業(yè)防護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暴露后上報及干預程序,以提高護生工作中職業(yè)防護意識與行為,確保護生的作業(yè)安全。
[1] 許筱萍主編.臨床護士職業(yè)防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
[2] 魏麗麗主編.護理職業(yè)防護管理[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6:144.
[3] 劉 瑛,包春蕾主編.社區(qū)護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79-80.
[4] Lymer UB,Richt B,Isaksson B.Blood exposure:factors promoting health care workers'compliance with guidelines in connection with risk[J].J Clinical Nurse 2004,13(5):547-554.
[5] Kellerman S,Saiman L,San Gabriel P,et al.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use of infection control interventions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pediatric facilities[J].Pediatr Infectious Disease ,2001,20(6):566-573.
[6] Gershon RR,Karkashian CD,Grosch JW,et al.Hospital safety climat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afe work practices and workplace exposure incidents[J].Am J Infect Control 2000,28(2):211-221.
[7] Gershon RR,Karkashian CD,Vlahov D,et al.Compliance with universal precautions in correctional health care facilities[J].J Occup Environ Med,1999,41(3):181-189.
[8] Godin G,Naccache H,Morel S,et al.Determinants of nurses'adherence to universal precautions for venipunctures[J].Am J Infect Control,2000,28(5):359-364.
[9] Pender NJ,Barkauskas VH,HaymanL,et al.Health promotion and disease prevention:Toward excellence in nursing practice and education[J].Nursing Outlook,1992,40(3):106-120.
[10] 方 瓊,吳蓓雯,蔡 明.護生臨床實習中職業(yè)防護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上海護理,2005,5(5):17-18.
[11] 郭 飚,王紅紅.加強實習護生崗前職業(yè)防護教育效果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7,7(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