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非正式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建設途徑

      2013-04-02 03:41:17孫衛(wèi)娜
      池州學院學報 2013年5期
      關鍵詞:價值觀念受教育者約束

      孫衛(wèi)娜

      (首都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北京100089)

      1 非正式制度的含義及特征

      新經(jīng)濟制度學認為:“制度是一個社會的游戲規(guī)則,更規(guī)范地說,它們是決定人們的相互關系的系列約束。制度是由非正式約束 (道德的約束、禁忌、習慣、傳統(tǒng)和行為規(guī)則)和正式的法規(guī)(憲法、法令、產(chǎn)權)組成的”[1]。從諾斯的這一定義,我們將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規(guī)則劃分為三個部分: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制度)、國家規(guī)定的正式約束(制度)和實施機制。諾斯認為,在人類行為的約束體系中,非正式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最發(fā)達的經(jīng)濟體系中,正式規(guī)則也只是決定行為選擇的總體約束中的一小部分,人們行為選擇的大部分行為空間是由非正式制度來約束的[1]。非正式制度是指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及意識形態(tài)等對人們行為產(chǎn)生非正式約束的規(guī)則,是那些對人的行為的不成文的限制,是與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對的概念[2]。

      非正式制度包含的五大要素各有側重。習慣習俗是非正式制度中的一項主要內容。習慣是人民在生活中積久養(yǎng)成并被普遍遵守的行為模式,它在正式制度未涉及的領域起著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作用。習俗是指一地區(qū)社會文化中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jié)、習慣以及禁忌等的總和,在非正式制度領域中,習俗指具有社會規(guī)范意義風俗習慣,不僅僅指個人生活習慣。 倫理道德是除法律規(guī)范以外的社會主要規(guī)范,在非正式制度中有重要的地位。倫理道德受經(jīng)濟因素的影響,依靠社會輿論、風俗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維系,不斷調整個人與它人以及社會的相互關系。文化傳統(tǒng)主要指一個民族文化中具有穩(wěn)定性的部分,包括制度文化、傳統(tǒng)習俗、建筑模式、語言文字、服飾裝束等,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有直接關系,作為分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對社會發(fā)展有直接影響的文化。 價值觀念是對現(xiàn)實價值關系的評價性反映,本質上是一種指導人的生活的實踐性觀念,是價值觀與人的實踐活動的中介環(huán)節(jié)[3]。價值觀念作為一種理性的價值認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能夠提升人人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在非正式制度中,意識形態(tài)處于核心地位。它不僅蘊含了習慣習俗、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而且在形式上構成某種正式制度安排的“先驗”模式,它有可能以“指導思想”的形式構成正式制度的準則。意識形態(tài)也是把價值層面的東西轉化為制度的重要基礎。

      與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具有四個特征:一是無形性。非正式制度一般沒有形成正式的文字、條文,一般存在于社會的風俗習慣和人們的信念之中,口口相傳。二是非強制性。非正式制度發(fā)揮其功能往往依靠的是人們內心的自省和自覺,而不是依靠外界的強制約束力。三是穩(wěn)定性。非正式制度的形成需要較長的時間,與人們形成某種習慣和接受認同此習慣的過程緊密相關,一旦形成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四是廣泛性。非正式制度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調節(jié)著人們的各種行為,在正式制度未能涉及到的領域起著重要的指引作用。

      2 思想政治教育對非正式制度的訴求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非正式制度不可缺失。注重非正式制度對社會成員的思想引導能夠更好地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選擇恰當行為方式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1 引導人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需要

      價值觀念指的是,實際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主體的價值創(chuàng)造活動及其結果的性質和意義在人的意識中的反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比較確定的心理和行為取向或心理和行為定勢[4]。它是人們在一定環(huán)境中的動機、目的、需要和情感意志等的綜合體現(xiàn),其產(chǎn)生需要經(jīng)歷一定的過程,并且表現(xiàn)為人們認識和評價事物的根本觀點、原則、立場、態(tài)度和行為取向等。人的價值觀念一旦形成,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同時,也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而不斷改變。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chǎn)黨宣言》就明確指出,“人們的觀念、觀點和概念,一句話,人們的意識,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人們的社會關系、人們的社會存在的改變而改變”[5]。價值觀念的形成單純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教還不能達到應有的成效,還需要非正式制度不斷引領人們的價值觀念。非正式制度廣泛地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正式制度未能涵蓋的領域,對人們價值觀念的形成及變化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諸如風俗習慣、社會公平、道德、家庭倫理等對人們的價值觀念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發(fā)掘非正式制度中的積極因素,更好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2.2 指導人們選擇恰當行為方式的需要

      在人們的行為方式選擇中,大部分的約束是由非正式制度來維持的。正如諾斯所言,即使在最發(fā)達的經(jīng)濟中,正式規(guī)則也只占決定人們選擇的總約束中的一小部分(盡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人們行為選擇的大部分行為空間是由非正式制度來約束的[1]。思想政治教育是旨在使社會成員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而這種社會實踐活動取決于人們以何種行為方式來實現(xiàn)。非正式制度中的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以及意識形態(tài)是人們在長期社會的實踐積累中形成,人們的行為方式的選擇也是隨著長期的實踐積累保留下來,一旦形成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思想政治教育依據(jù)非正式制度的這一特性,將其中積極正面因素加以廣泛的宣傳教育,將其中消極的因素加以糾正,這樣能為人們在選擇行為方式進行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引。

      2.3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所產(chǎn)生的正面結果的效能屬性,表現(xiàn)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在既定目標上的實現(xiàn)程度,受教育者思想行為的變化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者預期要求的程度,一般由內容的有效性、形式的有效性和結果的有效性三個方面組成。非正式制度在增強思想政治有效性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一是它豐富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正式制度不同的是,非正式制度的內容如習慣習俗、道德、文化傳統(tǒng)等更具有生動性、易接受性的特點。二是非正式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更加靈活。這一點主要源于非正式制度廣泛地存在于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不僅可以隨處感知教育內容,而且可以隨時隨地的接受非正式制度的感化,并且自我教育的機會較之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優(yōu)勢。三是非正式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結果上更有信服力。正式制度在對社會成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但是社會成員對教育結果的真正認同方面,非正式制度有更強的信服力,因為人們在長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的認識及選擇的行為方式與非正式制度緊密相關,是人們主動接受而非外界強制干預。

      3 非正式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3.1 提高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接受度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引導受教育者樹立良好的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要使其符合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和價值觀念,并進而內化為個體行為的準則。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的為受教育者所接受,在內容上要實現(xiàn)具體化、生動化和生活化,非正式制度在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其一,非正式制度將社會普遍的價值原則通過具體化、生動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呈現(xiàn)給受教育者;其二,非正式制度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深入到受教育者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使受教育者時時刻刻都在日常生活中收到熏陶和感染,是受教育者融入社會共同價值觀念世界的重要載體。

      非正式制度所營造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富有吸引力。將非正式制度中的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tǒng)等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典范,以非正式制度來提高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接受度,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既蘊含理論又言之有物。同時,也更好地提高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中關于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法制觀和道德觀的接受度。

      3.2 增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識

      自我教育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是重要的一種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指自我根據(jù)社會或思想政治教育者所灌輸?shù)乃枷胗^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在自身選擇與判斷的基礎上,使其自身的思想品德與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相符合,并使其進行自我內化和外化的過程[6]。非正式制度廣泛地存在于社會各個領域的并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是受教育者普遍接受和認可的,在接受和認可的基礎上,非正式制度不需要外界的規(guī)定性即可影響受教育者的意識,進而指導受教育者的行為方式。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轉化為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社會轉型時期,受教育者的思想觀念受到經(jīng)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的影響,在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方式方面,正式制度往往不能夠涉及所有領域,恰恰在這些正式制度未能涉及的領域需要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意識,充分利用非正式制度,能有效彌補這種空缺從而增強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4 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正式制度的建設途徑

      4.1 注重非正式制度與正式制度的聯(lián)結與轉化

      新制度經(jīng)濟學認為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lián)結的關系。從制度的起源來看,先有的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tǒng)等非正式制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政治、法律等正式制度,因此,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產(chǎn)生的前提和基礎。同時,非正式制度具有非強制性的特點,其發(fā)揮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正式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中,既包括黨的政策法規(guī)、政府規(guī)章以及地方教育部門、學校規(guī)定等一系列正式制度,又包括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持有的價值觀念、文化習俗等非正式制度。正視非正式制度與正式制度的聯(lián)結關系,更好的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中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充分利用正式制度的強制性,增強非正式制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間還存在著重要的轉化關系。在一定意義上,“非正式制度可以理解為一種心理約束,而正式制度則是這些心理約束的外在形式,是被社會化、強制化的社會規(guī)則”[7]。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式制度形成以非正式制度為基礎,非正式制度廣泛的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將這些非正式制度逐漸轉化為正式制度,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有效性。

      4.2 搭建非正式制度的公共媒體傳播平臺

      公共媒體具有觀念傳播和整合的功能,以豐富的信息資源和便捷的交流方式為主要特征,成為社會成員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我國的公共媒體擔負著意識形態(tài)宣傳的任務,同時也是對社會成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非正式制度傳播多以書本、口頭傳播為主,其影響受教育者的范圍也十分有限。當今社會,公共媒體的發(fā)展十分迅速,大量的媒體信息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運用公共媒體平臺傳播非正式制度,將習慣習俗、倫理道德、文化傳統(tǒng)、價值觀念及意識形態(tài)等對人們行為產(chǎn)生非正式約束的規(guī)則通過公共媒體的平臺傳播,更有利于社會成員對非正式制度的接受。

      4.3 培育積極的非正式制度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引導社會成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還要對社會成員錯誤的價值觀念加以糾正。非正式制度當中既包含積極的因素,也包含消極的因素,運用非正式制度對社會成員進行思想教育,培育積極的非正式制度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至關重要。一方面,培育積極的非正式制度文化,需要將非正式制度中的積極因素加以弘揚,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將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引領社會成員思想的主要內容。同時,積極宣揚社會平等價值、社會美德、良好的風俗習慣等等。另一方面,培育積極的非正式制度文化還需要抵制“潛規(guī)則”。潛規(guī)則是腐敗文化的產(chǎn)物,在社會領域中廣泛存在,具有很強的功利性、隱蔽性和欺騙性,對社會成員的思想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培育積極的非正式文化必然要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堅決抵制,思想上引導社會成員正視潛規(guī)則,并在行為上進行約束。

      [1][美]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jīng)濟績效[M].劉守英,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4.

      [2]盧現(xiàn)祥.新制度經(jīng)濟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3]郭鳳志.“價值、價值觀念、價值觀概念辨析”[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2):41-46.

      [4]杜齊才.價值與價值觀念[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7.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張官祿.“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自我教育機制的構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1-3.

      [7]王文貴.“‘經(jīng)濟人’、制度和制度倫理探微”[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2):161-167.

      猜你喜歡
      價值觀念受教育者約束
      大眾傳媒對高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價值觀念塑造的作用機制研究
      傳播與版權(2025年4期)2025-03-05 00:00:00
      “碳中和”約束下的路徑選擇
      新時代價值觀念沖突與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研究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初中數(shù)學學習弱勢學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的研究
      讀與寫(2020年19期)2020-11-25 10:16:24
      淺談初中語文“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策略
      讀與寫(2020年14期)2020-11-25 08:16:00
      約束離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對稱
      如何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讀與寫(2019年28期)2019-11-27 08:39:14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時代(2019年12期)2019-01-11 16:51:07
      淺談高雅藝術對大學生的重要影響
      文化流動視域下的城市價值觀念創(chuàng)新:以“深圳十大觀念”的生成為例
      依兰县| 中阳县| 友谊县| 桦川县| 肃北| 凤凰县| 友谊县| 嘉祥县| 盘锦市| 秀山| 奉新县| 娱乐| 桂林市| 神池县| 商南县| 土默特右旗| 宣威市| 克什克腾旗| 西峡县| 博湖县| 青田县| 方正县| 友谊县| 衡东县| 包头市| 昌都县| 宿迁市| 依兰县| 庆云县| 鄂托克前旗| 左云县| 和静县| 泗阳县| 土默特右旗| 翼城县| 紫金县| 荔浦县| 临江市| 高邑县| 海宁市|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