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安徽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在倫敦奧運會女子手球亞洲區(qū)資格賽中國對韓國的比賽中,中國隊負于韓國隊,五戰(zhàn)三勝無緣奧運會。整場比賽中國隊持球突破78次,韓國隊持球突破72次。為什么在持球突破次數(shù)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中國隊會以19:31的大比分輸給韓國隊呢?導致失利的因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中國隊沒有充分發(fā)揮出持球突破射門的技術特點。
持球突破是指持球隊員運用合理的腳步動作與核心力量相結合,快速超越防守隊員的一項攻擊性很強的進攻技術。在比賽中,運動員及時把握突破時機,合理地運用突破技術,是直接打破防守,切入任意線得分的重要手段。持球突破還可以吸引防守,打亂對方的防御部署,為同伴創(chuàng)造更多更好的射門機會。持球突破巧妙地與射門技術相結合,就是持球突破射門技術。
現(xiàn)代手球是極速手球,陣地戰(zhàn)是不被提倡的,反擊快攻才是王道。但是,反擊快攻同樣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防守隊員的快速退防,這樣又使得反擊快攻成為變相的陣地戰(zhàn)。不論是陣地戰(zhàn)還是快攻戰(zhàn),不論是進攻還是防守反擊,掌握持球突破技術對于取得比賽勝利意義重大。
持球突破起跳射門是手球運動中最常見的一種基礎技術動作,就是運動員在跑動中接到己方運動員傳遞的球后,調(diào)整好腳步動作、速度,對于對方運動員的防守進行一步跳步,一步橫跨突然變向,一步快速起跳,空中完成引臂、揮臂大力鞭打,并且投擲臂高于肩、肘關節(jié)以上部位射門的一系列動作。
通過對國內(nèi)外運動員研究表明,雖然我國運動員能夠熟練、下意識地在遭遇對方運動員防守時使用持球突破起跳射門這一技術動作,但是其運用該動作的成功率以及射門的成功率遠遠低于國外的高水平運動員,往往都是被對方運動員防守成功,或者成功干擾射門。究其原因,在遭遇對方防守時,我國運動員的腳步速率較慢,身體對抗的核心力量(跳步擺脫防守)以及核心力量在不平衡,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尋找相對平衡和穩(wěn)定的能力相較之下較差。因此,極有必要培養(yǎng)我國手球運動員的持球突破變向起跳射門技術。通過對這項技術動作的科學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手球運動員的基本動作技術的合理性與持球突破的成功率。對于手球技術的發(fā)展進步,有著積極深遠的影響。
持球突破起跳射門的耦合分析:
將本來就密切相關的兩個或多個因素組成一體進行兩兩綜合分析。
設助跑速度為因素A,腳步變向速率為因素B。
(1)A助跑速度快← →B腳步變向速率慢
(2)A助跑速度慢← →B腳步變向速率慢
(3)B腳步變向速率慢← →A助跑速度快
(4)B腳步變向速率慢← →A助跑速度慢
由以上耦合分析,可以得出結論:
(1)持球突破時,助跑速度太快,導致整個身體重心向前,干擾了腳步變向時的體力和爆發(fā)力。所以導致腳步變向時的速率變慢。
(2)持球突破時,助跑速度慢,導致運動員沒有沖擊力,同時爆發(fā)力也無法達到最優(yōu)化。使腳步變向時的速率變慢。
(3)如果想要使腳步變向速率變快把助跑速度調(diào)整到一個相對平衡的范圍,而這又跟運動員自身的核心力量(在跑動中調(diào)整自己的助跑速度、爆發(fā)力、身體重心)息息相關。
持球突破低手冷射技術是在持球突破起跳技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是現(xiàn)代極速手球的重要進攻技術之一。它之所以能夠風靡于手球運動之中,是因為持球突破低手冷射技術符合現(xiàn)代極速手球的發(fā)展趨勢,具有突然性、隱蔽性,難以防守。
在比賽中運動員的防守反應時間大多在0.3秒到0.5秒之間。進攻運動員在跑動中接到己方運動員的傳球,一步跳步,一步橫跨突然變向。在防守隊員毫無心理準備時,突然上半身重心下降;上半身身體向左后方或向右后方傾斜;雙腿彎曲;投擲臂向后下方引;以腰腹的核心力量帶動肩關節(jié)——大臂——肘——小臂——手腕突然迅速向前發(fā)力,使防守隊員防不勝防,同時也使守門員無法快速反應,以達到射門得分的效果。
持球突破低手冷射的框架結構(宏觀結構):
動作系統(tǒng)的框架結構也是運動行為的宏觀結構,它在宏觀層次上描述了動作系統(tǒng)在時間、空間方面的有序排列??蚣芙Y構中的幾個基本動作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在許多特征方面(如時間特征、空間特征等)有著一定的匹配關系。
動作系統(tǒng)屬于動態(tài)平衡系統(tǒng),它始終以平衡——失去平衡——新平衡……這樣的變化規(guī)律來維持動作系統(tǒng)的動態(tài)穩(wěn)定。確切地說,動作系統(tǒng)以不平衡來維持平衡。從理論層次上來講,由于人體素質(zhì)水平、運動能力、核心力量等因素的不恒定性和相對穩(wěn)定性,構成了動作系統(tǒng)所具有的相對穩(wěn)定化的有序結構。這與運動員平日的核心力量訓練程度密切相關。
持球突破技術訓練的重點在于核心力量與腳踝力量。
持球突破射門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手球技術,掌握這項技術,除了反復練習掌握技術要點外,還需要強化全身力量及協(xié)調(diào)性等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否則無法發(fā)揮出持球突破技術真正的威力。
前文提及的中國隊與韓國隊的比賽中,中國隊運動員的的持球突破和射門呈現(xiàn)出一種無力感,筆者認為中韓兩國技術動作上的差距并不明顯,而主要落后在力量及靈活性的不足導致不能充分發(fā)揮持球突破技術的威力。反觀韓國隊員,持球突破射門兇狠有力又不失靈活,在比賽中屢屢見效。
在實際訓練中要根據(jù)運動員的個人的技術風格、優(yōu)缺點來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訓練。針對運動員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根據(jù)前文對持球突破射門技術的分析,筆者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3.1.1 作用:(1)具有穩(wěn)定脊柱、盆骨的作用。
(2)提高并且改善運動員的平衡性和對自身身體的控制能力。
(3)合理優(yōu)化核心部位向其他肌群輸送能量的大小。
(4)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
(5)加快身體變向的速度和位置移動速率。
(6)預防運動員在運動中、運動后產(chǎn)生的損傷。
(7)加快運動性疲勞的恢復。
3.1.2方法
3.1.2.1仰臥側(cè)身起坐訓練
放松平躺,雙手抱于腦后,腰部以下呈側(cè)臥狀。起坐時速度盡量放慢。每組10個,每次5組,中間間歇2分鐘。
鍛煉運動員的腰腹肌,讓運動員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因為腰腹肌屬于核心肌群,對于穩(wěn)定身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腰腹肌強壯,對背部有較好的支撐作用,有利于身體對抗,使鍛煉者在運動中增強體力的耐受性。
3.1.2.2瑜伽球訓練
坐在瑜伽球上,雙手叉腰,將瑜伽球夾于大小腿之間,做打開、合上的動作。這個動作需要保持身體高度的平衡,夾球的角度最好是標準的90度,動作雖難,但是很有效果。每組20個,每次3組,中間間歇3分鐘,用于冥想。伴以輕柔舒緩的音樂。
3.1.2.3背臥起訓練
此訓練法需要借助專業(yè)的健身器材。背臥起能夠訓練腰部力量和背部肌肉群,及腿部肌肉群的耐受力,大大提高核心力量。
趴在背臥起器械上,雙腳固定,雙手抱頭,每次5組,每組20次。中間間歇3分鐘。此訓練可以有效地防止手球運動中身體對抗帶來的運動損傷。
3.1.2.4原地側(cè)身轉(zhuǎn)動訓練
雙腳原地固定,雙手固定于腦后。做側(cè)身運動,節(jié)奏由慢至快,每組30個,每次10組,中間間歇30秒。髖關節(jié)一定要固定住,不能動。
髂腰肌是腰部承上啟下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人們身體的中部,是人類肢體中核心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審美標準,腰圍在“三圍”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體育運動中,腰肌的作用尤為明顯。跑、跳、變向、側(cè)身……無不需要強大的腰部肌肉群作為支撐。
運動員的腳踝力量作用于他的跳步、變向能力,也是一個運動員綜合能力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因此,訓練腳踝力量,增強腳踝肌肉群的耐受力,更是全身力量、跑動速度、變向速率、反應速度、身體協(xié)調(diào)性、柔韌性、靈活性的綜合體現(xiàn)。
手球運動員的腳踝力量訓練要根據(jù)個體差異進行區(qū)別訓練,可以由簡入難,由少變多。
3.2.1原地高抬腿
每次1分鐘到2分鐘,一天10組左右,抬腿頻率可變速。在訓練運動員的腳踝力量的同時,也兼顧訓練了運動員的腿部、腰部、上身、胳膊的肌肉力量,可謂是一個整體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
3.2.2變速跑
變速跑是訓練中常用的訓練方法之一。目的是增大運動負荷,刺激、提高心肺機能,提高糖酵解系統(tǒng)對能量的供應和無氧耐力,一般用于發(fā)展速度和速度耐力,同時有利于提高腳踝部肌肉群的耐受性,增粗腳部肌肉群,有利于運動員的腳步移動速率和擺脫防守。
以200米變速跑為例:將200米跑道分為4塊,跑步的節(jié)奏是:慢——快——慢——快。
持球突破射門技術是一項重要的手球技術,力量及協(xié)調(diào)性的訓練對于掌握這項技術十分重要。訓練中我們常說“技術是基礎,體能是關鍵,核心力量與腳踝力量是關鍵中的關鍵”。當然,具體的訓練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教練員可以根據(jù)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性,在實際訓練中進行合理安排,防止運動損傷。
[1]田麥久等.運動訓練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黎涌明等.論核心力量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fā)展[J].體育科學,2008,28(4)
[3]張國棣.動作系統(tǒng)的結構[J].安徽體育科技,1990,(2):35-39
[4]王衛(wèi)星,李海肖.競技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