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貞貞 陳建平
摘 要:本文是基于隱喻的基礎(chǔ)性研究,就漢英詞匯“家/Home”的詞義延伸與隱喻,結(jié)合相關(guān)語料進行對比分析,探索隱喻在詞義延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漢英詞匯“家/Home”隱喻的異同之處。由于文化積淀的不同,漢英詞匯的詞義延展和隱喻朝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
關(guān)鍵詞:“家” home 詞義延展 隱喻 對比分析
一、引言
隱喻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基本方式,普遍存在于交際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僅影響人們的說話方式,還影響人們的語言行為和交際活動。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是最基本的認知方式,而人類對于世界的認知是源自自身的經(jīng)驗、感知和概念化的理解。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在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的認知模式下進行的。
隱喻之所以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因為人們需要通過隱喻這種手段來表達內(nèi)心與精神的真實感受。隱喻思維能力是隨著人的認知的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是認知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是人們認識世界,特別是認識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種認知能力。隨著人們對于認知這一基本思維能力的認可,生活中許多本不相關(guān)的事物在隱喻的作用下也發(fā)生了映射(mapping),遠遠地擴大了原有詞匯的意義。本文將對漢英詞匯“家/Home”的詞義延展以及隱喻做對比分析,探求隱喻在詞義延展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漢英詞匯“家/Home”隱喻的異同之處。由于文化積淀的不同,漢英詞匯的詞義延展和隱喻朝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態(tài)勢。
二、隱喻、詞義延伸和文化
理查茲指出,隱喻是人類“語言無所不在的原理”。傳統(tǒng)隱喻理論最大的缺陷是忽視了隱喻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思想之間的交流,是語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人的思維是隱喻性的,它通過對比而進行,語言中的隱喻由此而來(Richards:94)。Lakoff&Johnson認為,隱喻是“從一個認知域向另一個認知域的結(jié)構(gòu)映射”,即從源域(source domain)向目的域(target domain)的映射。隱喻之所以能夠形成,主要是基于兩個認知域的相似性(similarity),即兩個不同的域中的事物在某種語境的作用下具有相似的特征。隱喻指的就是通過另一類事物來理解和體驗某一類事物(Lakoff&Johnson,1980:5)。根據(jù)這一定義,人類認知活動都可以理解為隱喻。當人們對于某一新鮮事物的認知處于模糊狀態(tài)時,通常會借助于已知的事物來理解,或是用已知的某一事物來解釋另一已知的事物,可以加深人們的印象??梢?,隱喻無處不在。
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漢英兩種語言中都極為普遍,這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所積累起來的,所以詞本身的含義就會逐漸擴展。由于隱喻是通過另一事物來理解和體驗某一類事物,在詞義的延伸過程中,隱喻就是必不可少的。Sweetser(1990:19)指出,在詞義變化中,隱喻起主要的建構(gòu)作用。趙艷芳(2001:36)認為,一詞多義現(xiàn)象是人類借助隱喻認知手段由一個詞的基本義向其他意義延伸的過程,是人類認知范疇和概念化的結(jié)果。而詞義的變化和延展都是基于特定文化的產(chǎn)物,也是某一群體的人們思維活動長期變化而來的。Lakoff和Johnson(1980:22-24)曾指出,某一文化中最為基本的價值觀與這一文化中最為基本的概念隱喻結(jié)構(gòu)相一致,并且文化還包括一個人生活于其中的大文化、亞文化、群體文化和個人價值觀,不同的文化對同一個認知客體有時會形成不同的概念?,F(xiàn)代語言中的詞匯多是由于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需要而演變來的,故詞義演變和概念隱喻也作為現(xiàn)代語言進化發(fā)展的一般趨勢,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漢英詞匯“家/Home”的隱喻分析
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家”有12個名詞義項,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以下簡稱OALD)和《劍橋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以下簡稱CALD)中對“home”的解釋則有9個名詞義項。分別對漢英詞匯“家/home”的義項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本義和延展意義都有相似和相異之處。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給“家”列出的名詞義項有:
①家庭,人家;②家庭的住所;③借指部隊或機關(guān)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④經(jīng)營某種行業(yè)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⑤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⑥學術(shù)流派;⑦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⑧表示屬于那一類人;⑨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
OALD和CALD給“home”列出的名詞義項有:
①place where one lives, esp with one's family 居住的住所,家庭。
②a house, apartment, etc. when it is considered as property which you can buy or sell 家(房產(chǎn))。
③the type of family you come from 家庭類型。
④district or country where one was born or where one has lived for a long time or to which one feels attached 家鄉(xiāng);故鄉(xiāng);老家。
⑤your own country or your own area 自己的國家或所屬地。
⑥institution for people needing care or rest 為需要照顧或休息的人們設立的機構(gòu)。
⑦place where an animal or a plant is native or most common;habitat (動植物的)生息地, 棲息處。
⑧place from which something originates 發(fā)源地; 發(fā)祥地。
⑨(in sport and in various games) place where a player is safe, cannot be caught, etc(體育活動及各種游戲中)安全﹑不會被捉住等之處。
通過對以上漢英詞典所給出的名詞義項的對比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其本義都是指人所居住的地方,其他的義項則是在這個基礎(chǔ)上的引申。由這些義項所構(gòu)成的漢英認知肯定也存在差異,由于文化、地域、宗教、習俗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現(xiàn)相應的差異。“家”是一個空間實體詞,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逐漸擴展到抽象意義中去,產(chǎn)生了情感、思想等隱喻意義。
(一)漢英“家”隱喻的相同之處
為了更好地研究漢英詞匯“家/home”,本論文檢索了大量的語料,來源主要是CCL(北京大學語料庫)、BNC(英國國家語料庫)、COCA(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現(xiàn)代漢語詞典以及網(wǎng)絡。以下就“家”所構(gòu)成的隱喻的相同之處進行具體分析:
1.“家”指“人”
(1)你知道嗎?你把錄音機擱在屋里頭,這一[家]子都回來了,也不知道有錄音機,該說什么說什么。(CCL)
(2)除去稅以外,給五十塊錢維持全[家]很難維持。(CCL)
(3)我們[家]三輩兒的內(nèi)務府大臣,這純粹是偶然的,不是世襲的。(CCL)
(4)再一個做[家]長的像我還能理解,再比我歲數(shù)大的他理解不了。(CCL)
(5)[家]人,內(nèi)也,否,泰,反其類也。
(6)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睹献印ち夯萃跎稀?/p>
(7)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左傳·桓公十八年》
(8)All our family came to our grandfather's eightieth birthday party.(OALD)
(9)In fact the entire family agreed that eating like Shahid would be a good idea for all of them.(COCA)
(10)For the two of us,[home] isn't a place. It is a person. And we are finally [home].—— Stephanie Perkins, Anna and the French Kiss
(11)[Home] is people. Not a place. If you go back there after the people are gone, then all you can see is what is not there any more.——Robin Hobb, Fool's Fate
(12)A [home] filled with nothing but yourself. It's heavy, that lightness. It's crushing, that emptiness.—— Margaret Atwood, The Tent
“家”在英文中有很多表達方式,如“home, family, homeland,house,household”等。其中“family”可以指家庭,也可以指家人。有人這樣解讀“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凹摇钡谋玖x是供人居住的地方,在此隱喻為家人,甚至是更大范圍的人,主要是因為家人是家庭這個結(jié)構(gòu)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人在社會中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可以用“家”來隱喻,這是人類思維聯(lián)想的結(jié)果?!凹摇庇靡噪[喻的時候,用的都是其概念義,而不是實際的空間實體詞“家”。
2.“家”指“故鄉(xiāng)”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R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14)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n愈《左遷至藍關(guān)示侄孫湘》
(15)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
(16)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李覯《鄉(xiāng)思》
(17)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吨傺汀稘O家傲》
(18)She was born in London, but she now looks on Paris as her [home].
(19)She lives a long way from [home].
(20)He left India for [home].
(21)Will the Spanish authorities send him [home] for trial?
(22)I live in London, but my [home](= where I was born) is in Yorkshire.
(23)I was actually born in New Zealand, but I've lived in England for so long that it feels like [home] now.
王文斌(2001:255)指出,詞義延展的過程往往不是朝一個單一的方向發(fā)展,也不是以一種單一的方式演進,而往往是在輻射型(radiation)的變化中交織著連鎖型變化,在連鎖型(concatenation)的變化中又交叉著輻射型變化,呈現(xiàn)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發(fā)展態(tài)勢?,F(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于“家”的概念不會那么深,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會對“故鄉(xiāng)”這樣的概念更加敏感。一個詞離自己本身的意義越遠,那么它的修辭性相對就會越強。在此,“家/home”的修辭意義雖不是很強,但也是極易聯(lián)想的,尤其是在古詩當中,運用隱喻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3.“家”喻指“歸屬”
(23)汽車之[家];小說之[家];軟件之[家]。
(24)“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薄拙右住斗N桃杏》
(25)高山竹林是國寶熊貓的[家],原始森林是珍稀植物的[家],滔滔長江是白鰭豚的[家],高樓大廈中,山區(qū)茅屋里有人類的[家]。(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086174.html?fr=qrl&index=1)
(26)I must find a [home] for all these tins.(OALD)
(27)He spent his last years in a [home] for the aged.(OALD)
(28)He drove the nail [home].(OALD)
(29)Teaching and maintaining behavior management skills in the nursing [home].(COCA)
(830)It was good to walk into a library again; it smelled like [home].——Elizabeth Kostova
(31)[Home] is where my habits have a habitat.——Fiona Apple
(32)[Home's] where you go when you run out of [homes].——John le Carré, The Honourable Schoolboy
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戰(zhàn)爭、自然災害等原因,而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致使人們無法回到家園,但是內(nèi)心對于“家”的渴望會更加深刻,這是在尋求一種歸屬感。我們所說的“汽車之家”“心安是家”這樣的概念也是人類在認知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思維變化。詞義的變化與人類認識世界、人類與外界的互動是密切相關(guān)的,是人類認知的結(jié)果,它受到社會、文化、經(jīng)濟、科技等多方面的影響,也是語言發(fā)展的必然。這種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統(tǒng)的、自然的(Saeed,2002:313),各義項之間的關(guān)系呈鏈鎖狀,即后一個義項以前一個義項為基礎(chǔ)。(Taylor,2001:106-15)
4.“家”喻指“溫暖和愛”
(33)[家]是溫暖的岸,它帶給人們的感受是“魂牽夢縈”和“永遠的牽掛”。
(34)[家]是一座山,讓你感到無窮的力量。
(35)[家]是一盞燈,[家]是一個屋檐,駕駛一張柔軟的床。
(36)[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
(37)There are some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home] is where one hang's one's hat, but these people tend to live in closets and on little pegs. ——Daniel Handler: Bitter Truths You Can't Avoid
(38)There's a million places I can go, but without you it isn't [home].
(39)Where we love is [home],[home] that the feet may leave, but not our hearts.——Oliver Wendell Holmes
亞里士多德認為,創(chuàng)造隱喻是從不同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相同之處。在以上的例句中,不論把家隱喻成什么,都是在兩個事物之間尋求相似之處,其目的都是在表達一種情感。這也是人們在生活中經(jīng)驗的寫照,用這樣的隱喻方式,更能清楚地展現(xiàn)某種情緒的抒發(fā)(趙艷芳2001:101)。在隱喻結(jié)構(gòu)中,兩種通常看來毫無聯(lián)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論,是因為人類在認知領(lǐng)域?qū)λ鼈儺a(chǎn)生了相似聯(lián)想,因而利用對兩種事物感知的交融來理解、評價、表達他們對客觀現(xiàn)實的真實感受和情感。用實物來隱喻“家”這樣的概念,所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溫暖的感覺。
5.“家”喻指“情懷”
(40)[家]是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
(41)[家]是聚散別離歡喜悲苦,[家]是攜子之手共伴紅燭。
(42)[家]是漂泊中的寂寞孤獨,[家]是生命中的輾轉(zhuǎn)征途。
(43)[家]是夕陽下的依偎,[家]是風雨中的攙扶。
(44)[家]是離鄉(xiāng)背井時沉重的一聲聲囑咐,[家]是度過苦難時滾落的一滴滴淚珠。
(45)[家]是火車晚點站臺上不安的腳步,[家]是飛機落地拔通的第一個長途。
(46)[家]是天涯海角兄弟手足,[家]是陌生相識彼此關(guān)助。
(47)[Home] isn't a place, it's a feeling.——Cecelia Ahern, Love, Rosie
(48)They always make us feel very much at [home].
(49)Her remarks were embarrassingly close to [home].
(50)You will find our hotel a true [home] from [home]!
(51)It's time you listened to a few [home] truths about yourself.
(52)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Proverb)
(53)You can't go back [home] to your family, back [home] to your childhood, back [home] to romantic love, back [home] to a young man's dreams of glory and of fame.—— Thomas Wolfe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經(jīng)常把“家、國、天下”掛在嘴邊,而“家”是社會里最小的單位,是社會的基礎(chǔ),所以就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愿望。以上例句用一種抽象的感情來隱喻實體詞匯“家”,這在漢語中的應用也是比較普遍的。用這樣的隱喻,也是為了更加清楚地表達思想感情。人們通過對已知事物的理解,尋求新事物與已知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或是人們在理解這些新事物時具有主觀上的相似性,使詞匯意義得到了擴展,也使思維方式和認知方式得到擴展。
(二)漢英“家”隱喻的相異之處
漢英詞匯“家/home”所表現(xiàn)出的相異之處,主要是由于長期的文化影響。文化是一種上層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之上,與一個國家、民族的傳統(tǒng)密不可分。由于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生活以及環(huán)境的不同, 必然形成語言與社會文化的相似性與差異性,而語言與社會文化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必定會影響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表現(xiàn)在民族文化、習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差異上。漢英詞匯“家/home”在中西兩種不同文化的影響下,必然會有不同的隱喻發(fā)展趨勢。
1.“家”喻指“一類人”
(54)那時候兒有溥心余,那會兒想把滿族團結(jié)起來,人名溥心余,畫[家],有名的畫[家]。(CCL)
(55)經(jīng)商的人,什么資本[家]啦,什么城里頭的啊,都在東城住的人多。(CCL)
(56)咱么聽著人[家]冤枉,就是確實冤枉。(CCL)
(5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Z誼《過秦論》
“家”可以隱喻“家人”,在此基礎(chǔ)上,類似家人的人就構(gòu)成了一類人,在漢語中就構(gòu)成了特殊的隱喻。比如“作家、儒家、道家、法家”等都各自是一類人的集合。漢語中“……家”可以指這類人,也可以指其中的一個,這是中國人思維模式發(fā)展的結(jié)果。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集體主義,講究“人以群分”,而西方文化則重個人主義,自然沒有這樣的觀念。
2.“家”喻指“發(fā)源地”
(58)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
(59)Greece is the [home] of democracy.
(60)The television pictures brought [home] to us all the plight of the refuge.
英語詞匯中喻指發(fā)源地時用“home”,因為“家”是一個家族、一個家庭、一個組合開始的地方,有“歷史悠久”之義。
文化影響行為和認知,至少文化的一部分是通過隱喻表現(xiàn)出來并儲存在人的記憶中的,而隱喻的文化表征又被投射到文化世界中。隱喻的基礎(chǔ)是體驗,隱喻作為人類思維和認知的工具,又將某些成分反饋到文化世界中。隱喻和文化共同作用于英漢兩種語言,便產(chǎn)生了豐富多彩的語言世界。
四、結(jié)語
本文以詞義延展和隱喻為視角,對漢英詞匯“家/home”進行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漢英詞匯“家/home”的含義基本上是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的隱喻化過程。從而驗證了Lakoff的“隱喻不僅是一種修辭手段,還是人類的一種基本認知和思維方式”的觀點。由于人類發(fā)展活動的相似性,漢英詞匯“家/home”的隱喻義表現(xiàn)出了相似性,但是由于歷史文化的差異而又呈現(xiàn)出個性化的差異。
參考文獻:
[1]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3]Lakoff,G.& M.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4]Saeed,J.I.Seman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6]李叢立.隱喻與語言、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J].教師,2008,(6).
[7]李瑛,文旭.從“頭”認知——轉(zhuǎn)喻、隱喻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研究[J].外語教學,2006,(3).
[8]現(xiàn)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9]王文斌.隱喻性詞義的生成和演變[J].外語和外語教學,2007,(4)13-17.
[10]張悅清,田英濤,王建富.中西方隱喻文化研究及文學翻譯的隱喻探析[J].芒種,2013,(7).
[11]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12]http://www.pep.com.cn/czyw/jszx/ztts/fenxj/qs/dwdy/mhtx/201008/t20100825_735495.htm[OL].
[13]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9086174.html?fr=qrl&index=1[OL].
(張貞貞 陳建平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