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英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新型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成為課堂的主體。學案導學模式的運用,對教師課堂教學的改變、科研水平的提高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導學案的使用,可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值得廣大教師在課堂中廣泛運用。
[關鍵詞]導學案;閱讀教學;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理念的大背景下,很多語文教研組都積極嘗試課堂教學模式的開發(fā)和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案導學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也對傳統(tǒng)教學下的教師教學與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產生極大的影響。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變換了教學角色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案導學把傳統(tǒng)的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上,力求備透教材轉變到研究學生的學法上,教師轉換了角色。它把教師由一個主講者變成一個策劃者、組織者、引導者,把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一味立在講臺上,而是走下講臺,深入到學生中去,關注學生的表現,了解學情。
從實際情況中可以看到,很多教師對導學案的使用是抱接受態(tài)度的。導學案對教師的影響其一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變換教學角色。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牽引者。他們依托學案,從課前預習、課堂合作交流、課后鞏固訓練全過程地指導學生使用學案的方法。通過這三個階段,讓學生掌握學案使用的方法,發(fā)揮學案導學的最佳效益。教師還是課堂教學的主持人。
導學案能夠優(yōu)化教學,其實與教師的組織是分不開的。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語文閱讀課型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情,對學習內容做適當的增補,從而使教材內容、知識和能力結構更加合理優(yōu)化,提高學習的實效性。教師應適時引導、點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研討交流。此外,教師還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學案內容的設計是否優(yōu)化,是否符合學生的已有水平、知識結構,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有多高,教師都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課堂學習中。教師在這種參與中,及時調控學案內容,使學案設計目標更具有針對性,更加科學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
二、提升教師教學科研水平,促進教師快速成長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深層次挖掘教材,富有啟發(fā)性地理解教材;為學生量身定做,根據學情制定教學方法;集體備課討論,積極參與制定出高質量的學案。這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使得每一位在這種模式教學下的教師都要動起來。他們要提升深入鉆研教材的能力,在學案設計要完成課前預習的知識整理、合作探究的閱讀思考、拓展延伸中的資料收集、反饋測評中的鞏固練習等要求,在制定、編寫中他們要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內容,通過具有啟發(fā)性的引導,有層次性、梯度性的問題設計,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重點、難點,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tǒng)化和整體化,使學生明確目標,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在編制閱讀教學導學案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基礎,制定學習目標,劃定學習范圍,傳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等等。其切入點和著重點在于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知識,搭建教與學的橋梁??茖W編制的導學案是教師對教材的解讀之后,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學習方案。它把學生在學科學習中的基本規(guī)律、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式、方法及措施都集中體現在其中。
導學案的運用,可以將目標更加明確地提前告知學生,同時導學案經過教師的設計編排,非常有針對性,一份優(yōu)秀的“學案”,是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與豐富拓展,它來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并可超越教材構成知識網絡,它體現的是師生共同探索知識、方法、規(guī)律和被優(yōu)化了的過程。導學案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多方互動,教師不搞一言堂、灌輸式;又具有差異梯度性,它面向全體學生的個性,如課堂提問、習題設置等思維訓練要體現針對性、層次性、梯度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很多教師在訪談中提到,以往的教學中花很多的力氣對教材進行研讀,寫好教案,上課前總是躊躇滿志,課堂上口沫橫飛,可看看學生的反應卻是一臉茫然。下課后感覺很失望,沒有一點成功的喜悅。內心不禁質問自己,語文課堂怎么了?是自己用功不夠還是方法不對?自己在講臺上激情飛揚講一節(jié)課,臺下卻睡到一大片。而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睡覺的沒有了,課堂氣氛活躍了,自己也解放了。導學案的使用,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