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雄
〔關鍵詞〕 歷史教學;合作學習;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08—0060—01
小組合作學習在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學組織形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很多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時,方法欠缺,操作不暢,合作流于形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如何適時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提高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是目前新課改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筆者結合近幾年來的課堂教學經驗和教訓,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希望能對一線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一、 科學分組,合理分工
科學分組,合理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發(fā)揮小組學習功效的前提。教師應先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基礎、學習能力及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按照“異質同組,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每組4~6人為宜。這既能保證優(yōu)勢互補,又便于開展公平競爭。教師還要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學生的特長與個性差異等進行合理分工,也可通過學習小組成員民主協(xié)商,自行分工,充分發(fā)揮小組成員的作用與優(yōu)勢,保證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在進行合理分工的同時,還要選好組長。組長是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教師的小助手,能否選好組長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活動的成敗。教師可以采取個人自薦、組內表決的方法選組長,并對小組長宣布職責及相關要求。
二、 精心設計,有效討論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在課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應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吃透教材,對是否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正確的判斷,要對學習內容、合作方式、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交流反饋、評價激勵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特別是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討論中,要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有針對性地組織討論。為了避免討論成為優(yōu)秀生的個人表演,可以豐富討論的形式。如,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進行討論,形成集體意見。也可先各人獨立思考,抽簽決定一位成員陳述意見,大家再發(fā)表見解,還可在互相提問的基礎上進行討論。這樣的討論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實現(xiàn)了學生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
三、 適時引導,合理調控
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并不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始終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以高漲的教學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引導。特別是在出現(xiàn)意外局面時,應當深入小組,參與其中,根據情況及時調控,以確保合作學習有序、有效的開展。教師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與處理問題,注意避免“冷場”,控制“過熱場面”,使全體小組成員“動”起來、“活”起來。教師還要主動參與學習討論,隨時把握各組的學習情況,靈活地運用教學智慧,調整學習策略,同時還要教給學生一些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四、 及時反饋,評價激勵
及時反饋、評價激勵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及時的反饋,有利于讓各個學習小組充分展示成果,闡述觀點,并傾聽其他組的意見,吸納他人之長,及時做必要的訂正和補充發(fā)言,進一步內化知識,歸納出合理的結論和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不斷增強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水平,還要加強評價激勵。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時,可將小組自評和組間互評相結合。既自我分析問題、總結經驗,又取長補短、互相促進,還可將合作小組集體評價和小組成員自評相結合,重點評價合作學習小組,強化“學習小組”的集體榮譽感。可以對小組活動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學習過程及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在教學中,應經常性地評比最佳小組,或以推出“小組發(fā)言人”的形式,激勵所有成員主動地進行學習,使小組內形成互動、互助、互勉與互學的局面,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