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紅
〔關鍵詞〕 語文教學;“班班通”;使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08—0067—01
所謂班班通,即學校的每個教學班裝備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以投影機、電視機或電子交互白板等為終端顯示的設備,每個班級都能同時上網,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校園局域網、校園電視臺、校園廣播網和互聯網相連。中小學“班班通”功能強大,在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充分發(fā)掘和拓展“班班通”應有的功能,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一談如何在 “班班通”背景下高效開展語文教學。
一、 “班班通”的使用,促使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率提高
“班班通”的開通,使多媒體應用于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普及。而多媒體集文字、圖像、動畫等于一體的強大功能,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例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jié)》時,一開始學生看課本并了解課文內容后,對課文興趣缺缺。但是,緊接著我運用課件,展示了熱鬧的潑水節(jié)場面,直觀、形象的畫面使學生們學習熱情高漲,并很快地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
二、“班班通”的使用,能夠讓學生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鑒于語文的這一教育特點,合理有效地運用多媒體,就可以實現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例如,在學習《英雄王二小》時,由于文章描寫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太遠,學生很難理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當時的場景,讓他們從畫面與聲音中去感受王二小的勇敢、機智,并學習他的優(yōu)良品質。整節(jié)課,學生們都很安靜,在感動中學習,甚至我還看到幾個學生的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淚花。
三、“班班通”的使用,幫學生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學習語文,首先就是對語言文字的學習。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語言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反復理解、體會。對重、難點的學習,更是少不了電教手段的幫助。例如,在讓學生區(qū)分“趴”與“爬”時,我用課件出示了:解放軍叔叔“趴”在地上和小明在“爬”山的畫面,學生一目了然,很快就明白了兩字的差別,而且還恰當地運用這兩個字造了很多句子。
四、“班班通”的使用,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語文新大綱規(guī)定:“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圣陶先生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才會終身受用不盡?!笨梢?,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在語文課的教學中,教師可用遠程教育IP資源中的課件進行范讀,學生在模仿中糾正自己在發(fā)音、語氣及句讀等方面的錯誤;朗誦時聲情并茂、聲音響亮、抑揚頓挫,恰當地掌握語速的緩急和語氣的輕重,則會將學生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語感。教師不僅可以利用課堂實錄的朗讀給學生提供示范,也可以利用圖片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等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
總之,現代化的裝備其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好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使用效益,要做的文章還有很多。這就要求語文教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科與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的研究中去。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班班通”必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一定會為小學語文教育插上騰飛的翅膀。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