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穎
摘 要:斷腸才女朱淑真,一生寫作了大量的詠梅詩詞,以她女性的獨特的生命體驗,為我們塑造了風格特異的梅花意象,蘊涵了豐富的情感。朱淑真在梅的意象塑造中,完成了對女性自我的認識,梅冰清玉潔、超凡脫俗、堅毅頑強等品格,成為她高潔志趣和傲岸品格的寄托和象征。
關(guān)鍵詞:朱淑真 梅花意象 清高幽獨 女性意識
朱淑真作為宋代僅此于李清照的才女,在詠梅作品中貫注著一條深切濃郁的感情洪流,抒發(fā)了她多愁善感的情緒,呈現(xiàn)出一種女性獨特的審美意蘊。含淚凝愁、高潔冷艷的孤梅,是朱淑真自我的化身,是她不甘淪棄在苦寒中堅強佇立形象的真實寫照,是她人生際遇的代言人。
溪橋野店梅都綻,此地冬深尚未寒。寄語梅花且寧奈,枝頭無雪不堪看。
作者在山腳下遇見一棵梅樹,在陽光與雨露恩惠下生長的梅花早已繁花滿枝,這棵不甘自暴自棄在缺光背陰少水的惡劣條件下生存的寒梅也結(jié)了花蕊。作者展現(xiàn)出寒梅堅強隱忍,含蓄從容的個性以及危淺、艱辛的處境。清苦孤寒的寒梅苦守干枝,悄然把春的芳香和希望帶給人間。這株孤獨的梅樹觸動了朱淑真內(nèi)心的隱私,她遇人不淑,她的孤獨與溪橋野店下的梅樹相似。她把一腔熱切的期望給予這棵孤獨的梅樹,告訴它要暫且忍耐,等到大雪紛飛時再怒放,此時的梅花最美最有精神因而也最耐看。在冷落寂寥中,作者的血脈氣韻蘊含在了清香冷艷的梅花身上,以尋找情感的依托來安慰遭受人情冷落的生命?!盎t柳綠總關(guān)情?!敝焓缯娴脑伱吩~,最大的特點是以情入景,將景物擬人化。朱淑真用優(yōu)美的景物,表達了愁苦凄婉的感情,鮮明反襯出自己不幸又可悲的命運,而她的自我形象蘊含其中。如《菩薩蠻》:
濕云不渡溪橋冷,娥寒初破東風影。溪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人憐花似舊,花不知人瘦。獨自倚闌干,夜深花正寒。
作者在這首詠梅詞中,著意營造出一種孤寂冷艷的氣氛和清雅高潔的意境。詞的上闋寫隆冬時節(jié),橋頭月下,見寒梅獨放的情景。清冷的月光下,一枝凌寒獨放的初梅散發(fā)著淡淡的幽香,在月光的映照下顯得孤清而惆悵。小橋、水聲、梅香和月影融為一體,在這樣的時刻賞花是一件無比愜意的事情。下闋語意突轉(zhuǎn),以體物細致入微的筆觸,抒寫個人隱衷?!叭藨z花似舊,花不知人瘦”兩句用擬人手法,以梅花自喻,花與人心靈相通,借寫花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孤寂之情。它作為整首詞的“詞眼”似天然而出,境界卻十分凄楚: 人對花流露出戀舊的癡情,而作為草木之軀的梅花,卻不知道此時人比起往年來卻日趨清瘦。人是有情的,而花卻難解人意,表面上怨花,實則蘊含著更深的寓意。作者對“寒梅”意象只作簡筆的勾畫,但在表現(xiàn)這一意象時,滲入了自己獨特的生命情感,因而在她筆下“破霜鉤影”的梅花也似乎具有了相應的感受,絕塵脫俗又不免有幾分凄婉落寞。全詞始終貫穿著一股斷腸般的哀愁,郁郁寡歡的感傷基調(diào)。這是作者真情的一種自然外露。這種外露,既增強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又傳達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精神意蘊,使得所詠物梅花被人格化與情感化。
竹里一枝斜,映帶林逾靜。雨后清奇畫不成,淺水橫疏影。 吹徹小單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風前度暗香,月色侵檐冷。
在《卜算子》這首詞中作者寫出了梅的幽逸之姿,傳達出了梅的神采?!皽\水橫疏影”的梅花之姿是任何筆墨丹青都描繪不出來的。疏影橫斜的梅花搖曳著月的清韻,表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注梅花、時時留意梅的變化的愛梅行為,細膩傳神地寫出了人與梅之間的關(guān)系。她以女性特有的生命體驗,蘊涵的豐富情感,在簡筆勾勒的梅意象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云:“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縱觀朱淑真的人生與詠梅詩詞,最大的特點就在一個“真”字。身為女性,她們基本被排斥在社會之外,只能在狹小的閨閣庭院中窺探世界,深切感知著來自社會規(guī)范的制約以及無法把握的自身命運,這體現(xiàn)了程朱理學對女性的深深桎梏及由此造成的種種悲劇。朱淑真以自己的筆觸流淌而出的濃烈的情感意識,抒發(fā)了一個弱女子在孤立無援處境中的絕望呼喊,她向外界宣示了女性自身的真切情感和獨特的生命體驗,用女性的審美眼光真實再現(xiàn)了對愛情的大膽追求。黑格爾說:“愛情在女子身上顯得尤為美麗,因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都集中在愛情里并推廣成為愛情,她只有在愛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愛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會像一道光焰被一陣狂風吹熄?!盵1]朱淑真所嫁非人,對于一個只能把婚姻美滿作為人生理想的封建時代女子而言,遇人不淑就為她整個婚后生活奠定了一個凄楚的基調(diào)。
朱淑真的詠梅詩詞以一種鮮明的女性視角和一種強烈的女性意識,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出一片女性敢于真實展現(xiàn)自己的生活、情感的疆土,表現(xiàn)了朱淑真對女性生存困境的深思抗爭以及對女性存在價值的審視與思考。正如黃嫣梨女士所說的:“女兒家的嬌癡,不是朱淑真的全部面目;女兒家的慧眼,及通過此慧眼而洞悉的世情冷暖、生活悲酸、社會不平、人生險詐等等的成熟心態(tài),才是朱淑真的真面貌、真性情?!盵2]她筆下的女性,“不再是一個情感的旁觀者,而是自己情感世界的主宰者”[3],傳達出女性覺醒和婦女解放的先聲,是一部出自女性之手的真正意義上的女性文學,在女性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注釋:
[1]黑格爾.美學[M]二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305.
[2]黃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2:198.
[3]黃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2:202
參考文獻:
[1]黃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2:237.
[2]舒紅霞.女性·審美·文化 宋代女性文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79-132.
[3]李清照,朱淑真.此情無計可消除 漱玉詞·斷腸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8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