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文
摘 要: 在歷史學習過程中,記憶是一個非常難以突破的關卡,這主要是因為歷史知識繁雜、零散,要想學好歷史這門課程,僅憑機械的死記硬背肯定不會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掌握一定的記憶方法和策略是學好歷史的必要條件。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傳授給學生一些記憶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文章就結合實例,列舉了幾種歷史學習常用到的記憶方法。希望運用有效的記憶方法,讓學生既輕松又高效地學好歷史這門學科。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學 記憶方法 策略利用
很多學生都很喜歡歷史這門課程,一些學生表示,看歷史書就好像看故事書一樣有趣。然而,令部分學生煩心的是,雖然自己很喜歡歷史,但總是學不好它。大多數學生都被攔在記憶關卡外。歷史學科中眾多紛繁的歷史人物、時間、事件等既繁瑣又難記,一些學生往往是記了忘,忘了記,讓學生倍感壓力,信心大減。如果我們能夠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攻克記憶難關,則能大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更加輕松地學好歷史學科。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幾種歷史學習中常用的記憶方法。
一、歌訣記憶法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記憶方面往往更加側重機械記憶,為了便于記憶,我們可以把一些內容編成具有一定韻律的歌訣、順口溜,這樣不但可以減輕記憶負擔,還可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例如,最常用到的中國朝代記憶口訣:唐堯禹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這樣六句順口的歌訣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迭給概括了起來。又比如,在講到“開元之治”時,我們可以這樣記憶這段歷史:“開元之治”唐玄宗,任用宰相名姚崇,十項建議獻良策,玄宗一一都依從。重視吏治看政績,改革圖新大手筆,玄宗前期政局穩(wěn),“開元盛世”顯生機。這樣利用歌訣記憶,就把“開元盛世”的相關內容輕松地印刻在頭腦中。
二、歸納記憶法
歸納記憶法是將一些具有一定聯系的史實按照一定的標準或者順序歸納總結起來,然后進行整體記憶,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記憶量,另一方面可以加強知識的體系化。例如,說到中國近代史,基本上就可以用侵略和反侵略來概括,我們在記憶這部分歷史的時候,可以將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歸納成“四三二一”這四個數字進行記憶。四指的是四次主要的戰(zhàn)爭,即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八國聯軍入侵;三是指三個不平等條約,即《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三個條約;二指的是兩次農民運動,分別是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一就是對整個中國近代史進行概括的一條主線,即中國如何在一次次的戰(zhàn)爭和一份份不平等的條約簽訂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就這樣,把整個近代史用四個數字歸納概括出來,使得學生既具有整體的歷史觀,又能夠大大減輕記憶負擔,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三、濃縮記憶法
這種濃縮記憶法就是將一些歷史知識通過刪減、概括,進而濃縮成一個字或者一個詞語進行記憶,一方面,對內容進行加工整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記憶和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把一堆的知識濃縮成幾個字、幾個詞,對于減少記憶量也十分有效。例如,說到隋朝大運河中四個重要的河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濃縮成永、通、邗、江四個字進行記憶,這樣就會輕松很多。又比如,在講到“馬關條約”的內容時,就可以將條約內容濃縮成“割三島、賠兩億、開四口、設工廠”,這樣言簡意賅的四個詞比起林林總總的一堆條約內容,記憶起來顯然更加方便。
四、諧音記憶法
在歷史學科中,有些內容零散且沒有規(guī)律可循,完全要依靠機械記憶的方式,這時,就可以利用諧音記憶法幫助記憶。例如,記憶唐高祖李淵在公元618年建立唐朝這個史實,我們就可以利用諧音記憶“李淵見糖摟一把”。又比如,在記憶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葉挺、賀龍、劉伯承時,一般只能依靠機械記憶的方法記住此類知識,既容易混淆,又容易漏記,如果利用諧音記憶法記憶“劉葉煮粥喝”,這樣一總結,恐怕學生想忘都很難。
五、年代記憶法
在記憶歷史知識時,歷史年代是記憶難關中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大部分學生都在年代記憶上吃過虧。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要變不利為有利,利用年代記憶法記憶相關內容。我們可以把在同一個年代發(fā)生的事情歸納起來進行記憶,例如,1861年,在中國,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設立了總理衙門,在美國,內戰(zhàn)爆發(fā),在俄國,進行了農奴制改革。又比如,1927年,在中國的歷史上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大事件,包括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國民黨右派發(fā)動了反革命政變,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八七會議”,等等,把一年里發(fā)生的重大史實放在一起記憶可以有效提高記憶效率。還可以按照年代的前后順序,將具有年代順序的歷史史實放在一起記憶,如,中國共產黨的三次代表大會分別在1921年、1922年和1923年這連續(xù)的三年里舉行。這樣利用年代的特點輔助記憶,可以有效突破歷史記憶中的年代關,增強記憶的效果。
除了以上所列舉的記憶方法,還有很多方法也經常用到,如比較記憶法、想象記憶法、串聯記憶法、圖標記憶法等,還有一些學生自創(chuàng)的只適合自己的獨特記憶法。記憶的唯一目的就是快速、準確地記住,因此,運用什么方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學生可以根據具體實際和自己的學習習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記憶能力。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我們采取什么樣的記憶方法,都有一個需要遵循的共同原則,那就是反復記憶,無論采用什么樣的記憶方法和策略,僅憑一次記憶很難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因此,要在采取各種記憶方法的同時,不間斷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反復復習、鞏固,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記憶和掌握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開敏.淺談初中歷史記憶方法[J].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2]王國強.淺談歷史教學中的記憶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07).
[3]陳紅玲.關于歷史知識的記憶方法[J].科技信息,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