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敏
摘 要:理答就是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反應和處理,是課堂問答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理答對學習氛圍的營造和師生間的有效溝通影響很大。本文結合教學實例,探討了小學英語理答的激勵性、診斷性、調控性和生成性等功能,以期實現(xiàn)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tǒng)一。
關鍵詞:小學英語;理答;功能
英語教師的理答是學生語言輸入的一個重要來源,也是加強和鞏固目的語的重要途徑。有效的課堂理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啟發(fā)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把握好理答的激勵性、診斷性、調控性和生成性等功能,充分發(fā)揮理答應有的作用。
一、理答要體現(xiàn)激勵性
新課程教學提倡激勵性評價,注重賞識性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3~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激勵。但在實際操作中,有的教師贊揚不斷,學生則對教師的評價不在乎。因此,教師要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鼓勵不同于激勵,鼓勵是以表揚為主,而激勵則含有必要的和輕微的刺激,恰當的批評也是激勵。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都是激勵性的評價。教師在理答時要做到肯定中引導和否定中明理,讓學生發(fā)揚自己的優(yōu)點,找到差距,改善不足。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T: Hello. Tian Li, Listen. Cock-a-doodle-doo. (模仿公雞打鳴聲。) Whats that?
S: Its a chick.
T: Im sorry. Its not a chick. Its chicks father. Thank you. Anyway, youve got his baby. The father is called rooster. Read after me—rooster.
對于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做出了否定,但同時肯定了學生答案的相關性。教師幽默的理答同時也避免了學生錯答后的局促不安。
二、理答要實現(xiàn)診斷性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錯誤在所難免,課堂糾錯也是必須的。糾錯有多種方式:直接糾錯、重述、強調、啟發(fā)、重復、追問、澄清、等待、元語言反饋等。教師理答要把握合理的糾錯時機、掌握正確的糾錯方法,使之更有效地為教學服務。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T: Hi, Xiao Hui. What does your father usually do on Sundays?
S: He usually watch TV on Sundays.
T: Oh, I see. He usually watches cartoons on TV,Right? (教師強調watches的語氣。)
S:No, he usually watches sports news on TV.
T:What about your mother?
S:She usually does housework.
T:Sounds good! What a happy family!
教師針對學生的錯誤表達進行了恰當的引導,學生自己糾正了錯誤,使得師生交流得以順利進行,同時又保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達到了英語課堂教學“糾錯無痕”的境界。
三、理答要把握調控性
教師理答語言要準確,難度適中,盡量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能力而且能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語言,讓學生理解理答的內容和目的,使學生在反饋后有所收獲。對不能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困難做出正確判斷并分析原因,最好設計一些變通性的、輔助性的問題來調整問題難度,或給予相關提示加以引導,或給出幾種猜測以供選擇。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在做了自我介紹之后,問一學生。)
T:Dou you know my name?
S:My name is …
T:My name.
S:…
T:Whats your name?
S:My name is Yang Rui.
T:My name is not Yang Rui. My family name is Tian. You can call me Mr. Tian.
S:Ok.
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的偏離,田老師引導學生由自己的名字轉到教師的名字,順利完成了口語交際。
四、理答要關注生成性
新課程標準倡導新的課程資源——“生成”,它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預設性、計劃性、規(guī)定性?!吧伞笔菍W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依據一定的信息,通過發(fā)散思維而萌生出的新信息。伴隨著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也就會生成許多無法預知的精彩。教師要借助理答,把握契機,誘發(fā)“生成”。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學生在得到教師的獎品貼畫后,教師把話筒放在學生面前。)
S:…
T:You have got a sticker from me. What should you say?
S:Here you are.
T:(做吃驚狀,并擺手,然后拿過學生的貼畫。)This is for you because 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So this is for you. Here you are.
S:Thank you.
T:Youre welcome. (同時與其他學生一起鼓掌。)
教師巧妙的理答不僅啟發(fā)學生糾正了錯誤,而且轉化成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生成性動態(tài)教學資源。
再如:當教師問學生“What colour do you like best?”時,學生的回答在多數情況下會是很直接的:“I like red best.”“I like red.”或“Red.”教師就此深入地問下去:“Why do you like red?”“Why dont you like green?”“Who likes green best?”“Who is in red today?”等。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豐富課堂教學的語言信息量,而且能夠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建構主義認為,互動是課堂主要的學習途徑之一。師生交流做得好,就會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實現(xiàn)語言輸入到輸出的轉換。其中,理答是保證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特別是學生的回答超出教師的預設時,教師的理答技巧就特別重要。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理答對學生學習、課堂環(huán)境、教學效果和師生關系的重要影響,把握好新課程理念,發(fā)揮有效理答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
[2]高海蓉.加強自我分析,提高課堂話語有效性[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05).
[3]駱海軍.運用課堂觀察技術,改進英語課堂談話行為的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