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鵬
【關(guān)鍵詞】課堂 辯證 和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B-0024-02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币馑际钦f萬物背陰而向陽,并且通過陰陽二氣的互相激蕩而成新的和諧體。萬物需要和諧,課堂教學顯然也需要和諧。當前,許多教師正在著力打造和諧課堂,但是在追求和諧課堂的過程中,部分教師的課堂存在著違背唯物辯證法的現(xiàn)象,或片面強調(diào)某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違背關(guān)于全面看問題的“兩點論”觀點;或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違背關(guān)于有重點地看問題的“重點論”觀點。因此,筆者主張課堂應遵循唯物辯證法,追求辯證和諧。
一、教學目標辯證和諧
新課程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包括知識和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只重視知能目標的落實而忽視情感目標的落實,這是違背唯物辯證法“兩點論”要求的。也有一些教師,雖然承認落實情感目標的必要性,但是并沒有把情感目標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這是違背課堂教學的宗旨的。比如,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它是德育課而非一般的文化課,如果把這門課上成一般的文化課,就消弭了本課程的特點,也違背了唯物辯證法“重點論”的觀點。因此,課堂應該兼顧知能目標與情感目標且以情感目標為重,追求教學目標的辯證和諧。
二、教學關(guān)系辯證和諧
教與學的關(guān)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關(guān)系?!秾W記》說:“教學相長也?!币馑际钦f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筆者主張課堂應有教有學,教學兼顧,要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guān)系,做到“以教為條件,以學為基礎(chǔ)”,力求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以教為條件”的原因在于:教是學生的學所必須的,教不僅是學生智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必要條件,還是學生身心健康、審美能力提高的必要條件,如果缺乏“教”這一條件,學生的學是難以正常和有效進行的。“以學為基礎(chǔ)”的原因在于:在教與學的矛盾關(guān)系中,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師要想教得有效,教得成功,就必須依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依據(jù)學生的能力基礎(chǔ),依據(jù)學生的心理基礎(chǔ),依據(jù)學生的思想基礎(chǔ)等。脫離了學生這一“學”的基礎(chǔ),教師的教就是盲目的,就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筆者不贊成“學跟教走”“因教定學”,不贊成學生的學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也不贊成“教跟學走”“因?qū)W定教”,而是主張有教有學,教與學都跟著教學目標走,跟著教學規(guī)律、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和成長規(guī)律走。因此,課堂應該兼顧教與學且以學為重,追求教學關(guān)系的辯證和諧。
三、師生關(guān)系辯證和諧
“親其師,信其道”是中國教育的一句古訓,它表明了和諧師生關(guān)系的重要性。筆者主張課堂應有師有生,師生兼顧,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做到“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主角”。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就意味著教學應該“以教師為指導”。與“指導”相近的詞包括“引導”“誘導”“幫助”“激發(fā)”“輔導”等。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擔任著“導演”“導師”等“導”的角色,包括指導學生預習、探討、活動、練習、評價和反思等。“以學生為主角”,表明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學生是這一“舞臺”上的演員。學生要充分發(fā)揮主角的作用,進行參與性、體驗性、對話性、互動性、開放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筆者不贊成“教師中心論”,反對以教師為中心,反對教師獨占課堂,反對片面強調(diào)教師的作用,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不贊成“學生中心論”,反對以學生為中心,反對片面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不贊成“主導主體論”,因為教師的“主導”往往變成了教師的“主宰”,教師往往仍然控制著課堂,束縛學生的手腳,禁錮學生的思維,羈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不贊成“雙主體論”,即主張教師和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因為它仍然沒有跳出課堂上誰為中心的思維定勢。因此,課堂應該兼顧師與生且以生為重,追求師生關(guān)系的辯證和諧。
四、教學資源辯證和諧
教學資源是對教學的有效開展起到輔助作用的各種素材或條件,其中最常用、最普通、最主要的教學資源是課本。課本即教科書,它是由學科專家精心編寫,并通過有關(guān)部門嚴格審查才批準使用的。新課程改革以來,一些教師無視課本資源的價值,片面夸大甚至迷信課本以外的資源(本外資源)的價值,把課本拋在一邊“另起爐灶”,大量使用本外資源,使課堂從表面看熱熱鬧鬧,但是深入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教學華而不實,有作秀之嫌,致使課堂低效甚至無效。當然,迷信書本也不行。長期以來,一部分教師很少使用甚至根本不使用本外資源,也并沒有深刻挖掘和靈活使用課本,只是照本宣科,機械地、片面地、不科學地使用課本,致使課堂喪失了應有的生機與活力,喪失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因此,教師應該兼顧課本資源與本外資源且以課本資源為重,追求教學資源的辯證和諧。
五、教學問題辯證和諧
預設(shè)與生成是教學的重要問題?!抖Y記·中庸》中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課前的精心預設(shè),教學就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性,就會走向盲目和隨意。目前,一些教師教學態(tài)度不夠端正,工作作風不夠踏實,對課前預設(shè)采取了草率的做法,或照搬照抄別人的教學設(shè)計,或馬馬虎虎地進行教學設(shè)計,或根本不進行教學設(shè)計,嚴重忽視教學預設(shè)的作用。新課程要求教師既要重視課前的精心預設(shè),也要重視課堂上的精彩生成。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化?!边@里強調(diào)了要重視課堂上的精彩生成。沒有精彩生成,教學就缺乏了趣味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就陷入了機械和教條。目前,一些教師雖然有課堂生成的意識,但是往往夸大生成的作用,存在過分追求生成、在不該生成時刻意生成、生成過程失控等現(xiàn)象。因此,教師應該兼顧預設(shè)問題與生成問題且以預設(shè)問題為重,追求教學問題的辯證和諧。
六、學習方式辯證和諧
新課程要求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這一要求無疑是正確的,因為離開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生的學習就不會是主動的學習,更不會是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學生思維的開發(fā)和能力的提高都會成為空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句話強調(diào)了探究性學習的重要性。重視探究性學習,并不是忽視接受性學習。目前,一些教師把接受性學習看得一無是處,似乎接受性學習是導致教學無效的罪魁禍首,豈不知,接受性學習是探究性學習的源頭活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彪x開了接受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就會成為無源之水,也就失去了它的根基與生命。有一則幽默小故事形象地說明了兩種學習方式的作用:接受性學習嘲笑探究性學習:“瞧你,走路彎彎曲曲的,費事又累人!瞧我,走路直來直去,省時又爽快!”探究性學習也不甘示弱:“雖然我不直接,但會有曲折的美麗和意外的驚喜!”學者聽了笑著說:“其實,在學習之路上,你們都有各自的用武之地!”可見,教學應該兼顧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且以探究性學習為重,追求學習方式的辯證和諧。
七、教學手段辯證和諧
教學手段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分。以多媒體為標志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以其形象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多樣性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但是教師在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時存在一種不良現(xiàn)象,就是過于依賴這一教學手段,有時為手段而手段,忽視了實用性,徹底拋棄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只圖滿足學生的視聽,結(jié)果喧賓奪主而沖淡了教學內(nèi)容。也有一部分教師,思想觀念滯后,行為懶惰,上課圖省事,將課堂教學簡單化,拒絕使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對于現(xiàn)代教學手段,既不能不用,也不能濫用。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獨特價值。實踐證明,板書等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為好的板書不但提綱挈領(lǐng),知識的概括性、邏輯性、直觀性比較強,而且簡短明快,令人賞心悅目,美不勝收。傳統(tǒng)教學手段體現(xiàn)出的是簡易實用之美,是洗盡鉛華的樸素之美,也是賞心悅目的生動形象之美。因此,教學中應該兼顧傳統(tǒng)教學手段與現(xiàn)代教學手段且以現(xiàn)代教學手段為重,追求教學手段的辯證和諧。
八、教學評價辯證和諧
表揚與批評是教學中常用的兩種評價方法。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應該學會表揚,肯定學生的言行,贊許學生的表現(xiàn),賞識學生的行為,表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的成長,激發(fā)學生的熱情,樹立學生的信心。但是,目前一些教師存在表揚欠妥的問題。有的教師在不該表揚時表揚,使學生覺得老師的表揚不真實、虛偽做作,甚至覺得老師可能在說反話,在諷刺、挖苦人,因此對老師的表揚并不領(lǐng)情;有的教師在表揚學生時夸大其辭,使用一些大而空的評價用語,如“你真了不起”“你真棒”“聰明絕頂”“無與倫比”等,使評價缺乏針對性,無法使學生獲得受到表揚的深刻情感體驗,反而感到老師的表揚廉價、言不由衷、華而不實。也有一些教師視批評為家常便飯,對學生過于嚴厲和苛刻,有的諷刺挖苦學生,侮辱學生的人格,甚至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使評價充滿“火藥味”,使課堂面臨“白色恐怖”,不但影響學生的學習,也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還有一些教師對學生只表揚不批評或只批評不表揚,這樣也難以發(fā)揮教學評價的作用。教師應該兼顧表揚與批評且以表揚為重,追求教學評價的辯證和諧。
綜上所述,只有追求教學目標、教學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教學資源、教學問題、學習方式、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的辯證和諧,課堂才能彈奏出和諧的樂章。
(責編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