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軍
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實驗。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掌握實驗技能、理解化學知識。探究性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做學習的主人,以此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關鍵詞:實驗探究;化學教學;新課改;能力培養(yǎng)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科學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實驗。化學實驗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動手的機會,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更能讓每一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去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而,我們在九年級的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科學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心得體會。
一、充分利用和發(fā)掘教材資源,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1.在實驗中探索新知識
創(chuàng)新意識是使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行為的心理動機。作為智力正常的學生,一般都具有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的潛能。教師應具有的保護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意識,是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條件。如在實驗教學中因材施教、拓寬實驗思路,使化學實驗更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綜合性,以滿足學生動手、動腦、求新的心理特點,支持學生在實驗中萌發(fā)的創(chuàng)新意識,鼓勵他們去探究事物的本質。例如:在學習了氫氣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之后,我們在學習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時,可以對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實驗進行如下的設問:(1)制取氫氣和制取氧氣的裝置有什么特點?它們是否是只用于氫氣和氧氣的制???是否可以用來制取二氧化碳?(2)制取一種氣體,我們需要了解哪些信息?(3)如果實驗室沒有稀鹽酸,可不可以用稀硫酸代替?(4)若沒有碳酸鈣該用什么藥品代替?經過動手、動腦,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培養(yǎng)了獨立思維的能力。
2.變演示實驗為學生設計性實驗
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在演示實驗中,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過程,使之變?yōu)樘骄啃?、設計型、科研型的實驗。例如:在關于溶液的導電性演示實驗中,教師可以給出所需的藥品和儀器,然后讓學生自擬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物質的導電性。教學中我們可以這樣安排:(1)學生自擬實驗方案。(2)學生詳細設計實驗操作過程。(3)師生討論、評價實驗。學生在實驗中獨立探索、研究,雖然時間可能長一些,但在操作中提高了他們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通過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提高了學生獨立實驗和學習的能力。
二、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親身感受,,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1.體驗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來源于生活。新課標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學習化學的興趣是學習化學的主要動機之一。生活中的化學與學生有著密切的關系,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xiàn)象入手,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展開探究,增強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認識。如學習煤和石油時,介紹潔凈能源的開發(fā)、目前各國開發(fā)新能源的舉措等,如英國農村大面積種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美國一些科學家開發(fā)利用人體能;學習酸的通性、pH時,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用pH試紙測定肥皂水、食醋、礦泉水、洗發(fā)劑等液體的pH值,判斷各種液體的酸堿性。再如,根據生活中有些不法商人利用化學知識進行非法活動,教給學生打假識假的經驗和常識,如用無水硫酸銅粉末驗證市場買回的酒精是否滲有水;為節(jié)約成本用洗衣粉和面炸油條油餅等事實,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源于生活。
2.化學實驗對于化學課程標準的全面落實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最佳途徑??茖W實驗探究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學中可采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如學習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后,讓學生走出課堂,調查本地水資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況,深入社會生活實際去獲得第一手的信息,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合理化建議,并寫出調查報告。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揭示化學現(xiàn)象的本質。因此,教學中要廣泛開展小制作、小實驗,并開展自制儀器、自制實驗裝置評比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關注化學與生活的關系。
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以下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
1.問題推進式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對學生來說,解決問題所用的知識是已經學過的,要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揮最大的潛能,教師要抓住時機給予適當的點撥,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新知識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它們之間有內在聯(lián)系可以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推進式的教學結構是: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
2.啟發(fā)討論式
這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間和學生間相互研討為主的一種教學法。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發(fā)揮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條件,能較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以教師為主導的討論式: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導討論——歸納總結。這種方式較適合理科概念和規(guī)律的教學,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進程。
(2)以學生自學和交流為主的討論式:布置課題、提出要求——學生自學、檢索閱讀——小組討論、小組間交流——教師評價、課題總結。這種方式易于發(fā)揮求異思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充分信任學生,加強合作探究
在“觀察與思考”的探究實踐中充分信任學生,加強合作探究。通過實驗,同學們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成功快樂感,充分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并長期持續(xù),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但是,初中學生所掌握的化學知識和技能有限,雖然對實驗有高度興趣,但又不敢輕易動手實踐。針對這種情況,我一般先講解一下實驗原理、思路、方法、操作中應注意的事項、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等,然后由各小組同學自由充分討論、交流,營造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加強合作探究,使每個同學都在愉快、激動、收獲的體驗中結束每一堂實驗課。
總之,這些做法都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持久熱情,開闊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提升了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