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洪江
摘 要:樂學教學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旨在幫助學生最終獲取學習成功的快樂。語文是中職學?;A的課程,也是必修課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樂學教學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就詳細分析樂學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中職語文;樂學教學;應用
由于目前中職語文教學仍是以傳統(tǒng)的機械式運輸教學為主,教師是“苦”教,苦口婆心,學生是“苦”學,索然無味,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诖?,將中職語文由“苦”的教與學變革為“樂”的教與學,實施針對性的中職語文樂學教學,構建樂學教學模式成為中職語文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基本取向。
一、分類定向明樂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即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性、認知能力及已習得知識等的差異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分類定向明樂是依據(j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將學生劃分為A類、B類和C類三個類別。A類為認知能力強,基礎知識扎實,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yōu)秀,學習興趣濃厚,有升學愿望的學生;B類為認知能力及基礎知識一般,有上進心,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成績中等的學生;C類為認知和接受能力較差,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成績較差的學生。將學生分層分類后為不同類別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能夠明晰具體的學習要求和目標,讓學生“明樂”。在制訂學習目標時根據(jù)各類別學生的特點制訂從易到難不同層次的目標。以中職語文教材《我的空中樓閣》為例,可制定A、B、C三個級別的目標,A級為基礎目標,包括掌握字詞,熟讀全文,劃分結構,了解作品中心思想,這一目標是面對全體學生的,主要針對C類的學生,促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知識;B級為提高目標,包括歸納總結段落大意,領會作品用詞的精妙,如,“小屋的出現(xiàn),點破了山的寂寞”,掌握文章寓情于景的寫作手法,此目標主要針對B類學生而設定;C級目標為體驗目標,主要面對A類學生,包括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美、追求精神自由和心靈寧靜的思想情感,能夠賞析作品,品味文本。
二、分步探疑產(chǎn)樂
分步探疑產(chǎn)樂是以學生的可接受能力為基礎,圍繞教學目標將學習內(nèi)容逐步分解成由易到難的相應的問題,通過逐步探疑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樂在其中”,產(chǎn)生學習的樂趣。以《荷塘月色》一文為例,根據(jù)教學的目的,可設置小、中、大三個步驟的問題,小步中的問題為基礎問題,如,在集中寫“荷塘”和“月色”的4、5、6段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點及其他一些能夠通過閱讀作品直接感知的內(nèi)容;中步中的問題可加深層次面對B類學生,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中“瀉”字的運用十分巧妙,能不能以其他的詞來代替,如,“照”“灑”?使用其他詞代替之后有什么差異?大步中的問題主要面對A類學生,提出“‘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一句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作者通過怎樣的方式表達了這一思想情感?”
三、分向反饋調(diào)樂
教學中的反饋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評價教學實效性,并以此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不斷調(diào)整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依據(jù),是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的反饋主要是對學生的回答、表現(xiàn)當堂做出診斷評價,告知學生學習的正確、恰當程度,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更為輕松,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向反饋有單向反饋、雙向反饋和多向反饋,繼續(xù)以《荷塘月色》為例,教學中對于小步中的問題,可采用單向反饋,即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直截了當,能夠有效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中步中的層次較深的問題可采用雙向反饋,學生回答出不同詞的差異后,教師可總結,有時一字之差在表達效果上即可產(chǎn)生極大的差異,意境也相去甚遠,古人做文章時也常為一字反復推敲,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博大精深,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識記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樂趣;大步中的問題難度較大,可采用多向反饋的方法,在學生回答出問題后,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回答進一步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四、分層練習存樂
練習是促使學生及時消化課堂習得的知識,鞏固學生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樂學教學中,練習也應當分層次進行,在能夠滿足不同類別學生求知欲望的同時,為學習能力強、學有所余的學生提供發(fā)展的空間。在布置練習題時,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既要貼近該層學生的實際水平,有一定的針對性,又要有一定的實效性,使C類學生能夠鞏固基礎知識,B類學生有一定的提高,A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樂學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潛能、催發(fā)學生的個性,使學生主動、自覺、興趣盎然的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根據(jù)班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合理地實施樂學教學模式,更好地發(fā)揮出樂學教學的效用,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zhì)量,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zhì),弘揚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吸收人類進步文化,為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沈志美.中職語文樂學教學的基本模式建構[J].現(xiàn)代語文:中旬,2012(02).
[2]李巧紅.鋪設成功階梯培養(yǎng)樂學心理[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0(04).
[3]彭宏宇.優(yōu)化方法激發(fā)“樂學”:中職語文教學法初探[J].科學時代,2012(0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