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艷 邵小平
摘 要:近年來,課程改革之風吹遍大江南北,也吹到了偏遠的農村中學,給語文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學語文課程到底改了什么呢?
關鍵詞:課程改革;研究教法;農村語文教育
一、由單純的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
過去的教學目標過分強調思想性、文學性,強調知識的傳授,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培養(yǎng)上收效甚微。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這一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注意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各種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
二、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
在教學過程中要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產生心理體驗,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意識的強化活用,形成教與學的互相推進。
三、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信息化、社會化的大語文教育觀
以課堂教學為主,開辟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我們學校圖書室有很多適合中學生看的書,寒暑假,我讓我們班的每位學生到圖書室至少借閱兩本書,我推薦了諸如《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愛的教育》《西游記》等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名著,還有《心靈雞湯》《哈佛家訓》《劍橋家訓》等勵志的書,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看完后寫一篇心得,也可收集好詞好句。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每節(jié)語文課前5分鐘,每人每天輪流到講臺交流讀書心得,或者是勵志故事給我們的啟迪。學生的語言豐富了,知識增加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關鍵是養(yǎng)成了好讀書的習慣,這將是他一生的財富。
四、課程評價的轉變
由過去的以“分”為本轉變?yōu)橐匀藶楸?;由考查知識為主向以考查能力為主轉變。在教學中,教師一句表揚性的語言,可能激勵一位學生,從而改變他的一生,也可能因為一句不恰當?shù)脑u價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導致失去自信心。所以,正確、科學的評價方法在教學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是要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比如,有的學生成績差,教師就要從其他方面發(fā)現(xiàn)優(yōu)點,他喜歡勞動或幫助別人,他喜歡叫老師好或把地上的垃圾撿起來放到垃圾桶里……從而從側面觸動學生學習的動力。
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要有合適的環(huán)境,他們才能發(fā)揮出潛能,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師公正的對待,他們才能在應有的位置上發(fā)揮最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