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強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課堂教學有效課前、課中、課后、教師教學行為等有效性的幾種策略和方法,幾種反映現實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有效性 策略 教學行為
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課堂與教學改革的核心話題之一,也是判斷優(yōu)秀教師和一般教師的重要指標。課堂教學中有效互動,是教師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機智和藝術的體現。
在現行的課堂中,很多教師也在積極的構建互動,也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形式的互動:課堂上一呼百應或對答如流,或齊聲回答等;點綴式互動:小組合作無機制,無準備,合作只有幾十秒,毫無意義;局部互動:有的學生一堂課可與教師互動十幾次,而弱勢群體卻無人問津,表現為學生之間的不平等;獨裁的互動:教師是互動的發(fā)起者,學生是執(zhí)行者,教師對學生實行控制;暴力的互動等。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做才能確保課堂的有效互動呢,結合自己課堂教學經驗,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課前,要研究預設性互動的策略。
預設性互動是指師本互動,可以從六個方面做起:
一是要解讀課程教材,做到心中有課標;
二是要了解學生情況,做到心中有學生;
三是要預設學習目標,做到心中有目的;
四是要選擇有效策略,做到心中有方法;
五是要制定學習評價,做到心中有桿秤;
六是要設計學習過程,做到教中有程序。
2、在課中,要研究建構性互動策略。
建構性互動策略主要指要研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也可以從六個方面做起:
(1)提出有效問題,使教學有中心。
有效教學必須要有主題,沒有主題的學習是盲目的。主題哪里來,我認為主題生成方式有四:一是教師提出;二是學生提出;三是協商提出;四是互動生成。但對問題要精選,選擇的問題要具有教學價值,即思維價值、過程價值、體驗價值、開放價值。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問題有刺激。
如何使學生參加對問題學習興趣,有積極性,就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施情境刺激,促進與問題的對話。創(chuàng)設怎樣的問題情境呢?
一是創(chuàng)設比較性問題情境;二是創(chuàng)設過程性問題情境;三是創(chuàng)設思維性問題情境;四是創(chuàng)設興趣性問題情境;五是創(chuàng)設經驗性問題情境。
(3)激發(fā)學生參入,使學生有動力。
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之時,還要采用多種激勵措施,如目標激勵;行為激勵;表現激勵;使學生具有參與學習的內驅力。
一是激發(fā)學生以情意為維度的參與學習方式有:意識參與;行為參與;綜合參與。
二是激發(fā)學生以活動方式為維度參與學習方式有:常識性參與;體驗性參與;探究性參與;創(chuàng)造性參與。
三是激發(fā)學生以教學階段為維度的參與學習方式有:參與問:參與講:參與議:參與演示;參與小結;參與批改作業(yè)等。
(4)促進有效構建,使目標能落實。
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構建知識,構建知識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學生自主構建。其中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學習理解屬個人化的知識建構;學生與學生間的討論理解屬于共識的知識建構,教師的服務作用屬學生自主構建的支撐。
二是師生共同構建。在師生互動中,如師問生答,生問師引,師生協商,師生交往中學生應獲得與教師同樣的人格與自由,可以作為與教師對等的學習者參與知識構建,切忌教師的獨白式與灌輸式。
(5)及時有效指導,使全員獲成功。
在學生自主構建和師生共同構建中,通過各種渠道反饋而來的問題,要及時有效指導。一是指導具體內容:是對問題發(fā)現的指導,問題解決的指導,自主學習的指導,探究學習的指導,合作學習的指導,體驗學習的指導,信息收集的指導等。二是指導方式。有個別指導,全班指導。小組指導等。
(6)實施有效評價,使學生有積極性。
在課前預設中要設計評價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動態(tài)評價,尊重事實,給予真實性評價,問題困惑時,給予啟發(fā)性評價,學習出錯時,給予賞識性評價,在情緒消退時給予激勵性評價,在課堂小結時給予反思性評價等。通過評價,使學生知道要做什么,如何做和為什么要這樣做。
3、在課后要研究拓展性互動策略。
拓展性互動主要指師生互動拓展,生生互動拓展,生本互動拓展,自我互動拓展,新課程課后拓展有這樣的幾個特點:一是從形式上看,課堂教學形式由集體學習走向個體學習的體現;二是從方式上看,課堂由靜態(tài)動向轉化;三是從內容上看,課堂教學內容由封閉向開放的轉化。主要有以下策略:
一是要留有思考問題,轉換學習方式;二是要獨立完成作業(yè),鞏固學習目標;三是組織成果展示,體驗實踐過程;四是開展專題研究培養(yǎng)研究能力。
總之,教師要在“動”字上下功夫,不能只重互動形式而輕視其他形式,只重學生主體而輕視教師主導等,有效教學不存在完全程式化教學策略。影響教學策略的因素很多,而且是復雜的,試圖構建包容一切,適應于一切教學情境的教學策略不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我們只有科學的、有效的靈活運用好課堂中師生,生生互動策略,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