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南
[摘 要]比較法是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它是一種對比的邏輯思維方法。特別是人物形象的特點,在相互比較中就能充分地顯示出來,丑的更丑,美的更美。恰當?shù)剡\用比較方法不但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牢固地建立起知識的內部聯(lián)系,并加深記憶。
[關鍵詞]比較;情節(jié);人物;細節(jié);內容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知書達理,安分守己,最終卻落草上了梁山。施耐庵通過塑造林沖,最能表現(xiàn)“逼上梁山”這一主題。因此,如何帶領學生體會這一“逼”字,成為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
而運用比較法去解讀這篇文章,更能使抽象細致的內容具體形象化,能起到或加強對主人公的理解。事實證明學生對平鋪直敘的講解比較乏味,而比較法教學可把課文各種知識按不同方式組合起來,引發(fā)學生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興趣和思考。有的學生還通過 “比較法”入了迷,鉆進去自己找不同點比較,這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比較法從無法到有法,又從有法到學生能自由運用的無法境界。
觀看電視版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筆者發(fā)現(xiàn)劇情作了不少的改編。劇情為什么要改?是否有違作者的原意?是否有利于主題的表達?品味著比較著,一個新奇的想法閃現(xiàn)在腦海中:何不讓學生也來品一品?在比較鑒別中,學生自然對作品的主題會有清晰的了解,對人物形象的理解會更加透徹。
一、比情節(jié)
電視劇中店小二與林沖素不相識,而文本里面兩人是舊識。
文本更好,因為是舊識,且林沖之前救過店小二的性命,才為下文店小二冒著生命危險告訴林沖陸虞侯密謀加害林沖的情節(jié)埋下伏筆,更具真實性。素不相識之人,若對自己無妨的事倒也可以幫忙,但要冒死相告,一般人是不愿去做的。
電視劇在林沖殺陸虞侯時,交代陸虞侯是林沖救下的同鄉(xiāng),并薦他到高太尉府中辦差,沒想到他恩將仇報。文本只說是同鄉(xiāng)。
改編得好,更能顯出林沖的俠肝義膽,為人仗義,具有成為英雄的潛質,而陸虞侯就更顯其陰險毒辣,十惡不赦。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二、比人物
電視劇中林沖到牢城營后,曾行賄管營、差撥,文本無這一人物事件。
行賄管營、差撥這一事件,讓讀者感受到,林沖只想平平安安地度過服刑的日子,回去守著家人過正常人的生活,不想惹是生非;而在這樣的黑白顛倒的社會里,他這一小小的愿望卻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他被逼得無路可退,只好大喝一聲,手刃仇人,奔上梁山。欲揚先抑的手法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了林沖由軟弱隱忍到嫉惡如仇的大逆轉,形象愈加豐滿,也很好地突出了“逼”字。顯然電視劇改編得好。
電視劇中陸虞侯邊求饒邊抽刀,想暗算林沖,文本沒有。
看到這里,個個真為林沖捏一把汗,對于如此陰險小人,還跟他講什么仁義,林沖本來還想念在同鄉(xiāng)的分上饒他一死,誰知陸虞侯自絕生路。也許有人說一刀結果了他的性命,豈不痛快。痛快是痛快,但這樣安排豐富了林沖的內涵,不由讓人對他高看一眼:他不是一般的草莽英雄,而是有著高尚人格的大英雄。對手這樣步步緊逼,最終把他推到了英雄的寶座,至此,林沖的形象終于完整而高大。
三、比細節(jié)
電視劇中在草屋倒塌后,林沖特意將火盆內的火熄滅,文本只交代雪水把火浸滅了,無林沖熄火細節(jié)。
改編的更具生活合理性。林沖特意將火盆內的火熄滅,就排除了草房自己失火的可能性,為交代下文陸虞侯等人放火燒草料場的鐵證埋下了伏筆。
四、比內容
電視劇中林沖在山神廟做了娘子上吊的夢,文本沒有。
這個夢加得好。他之所以忍氣吞聲,大半是為了有朝一日夫妻團聚,如今夢中的情形讓他處于緊張狀態(tài),加上接下來林沖聽到門外三個人陷害他的話,使得林沖身上的英雄豪氣終于爆發(fā)??梢哉f,這個夢是一種預熱,是這個夢激發(fā)了林沖的英雄氣概。雖不能說不可或缺,有之,形象更有血有肉。
通過比較法,同學們對林沖這一英雄的鑒賞終于認識深刻了;通過比較,可以明白導演的獨具匠心。
比較法在教學中運用應注意,選準比較因子。比較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雖然很廣泛,但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用來比較的。只有具有比較意義和條件的雙方,才能確立為比較對象。如果沒固定聯(lián)系點,沒有可比性的內容,不可盲目比較,以免學生不知所措。選材時要“就地取材”,盡量貼近學生思維能力,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使學生思維得到開拓,語文能力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