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艷敏
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緊密相聯(lián)、密不可分,教師同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目的是更好的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更好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師的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與家長聯(lián)系的必要性,并且也深刻體會到只有家庭與學校的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一、合作的平等性
教師和家長聯(lián)系,并不是為了告狀,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學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所以教師首先要做一名真誠的傾聽者。傾聽家長心目中孩子的可愛地方,傾聽家長心目中對孩子的美好希望,更要真誠地傾聽家長的沖動和偏激,將家長對孩子的愛和期待慢慢地滲透到自己的心中,滲透到自己的腦海里。教師還要做一名真誠的慰問者。哪個孩子今天沒來上學,教師別忘了打個電話真誠地問候一聲;如果學生已經幾天沒來學校了,教師一定要抽時間真誠地去家訪。因為教師一句真誠暖人的話語,一個溫馨的舉動會溫暖一個家庭很久很久。
其實,教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會有沖動,也會有不理智的時候。當我們和家長有沖突的時候,當我們冷靜以后要學會真誠地向家長表示歉意。只有當教師付出真心,才能贏得家長的信賴與尊重。
教師和家長的溝通,一定要建立在一種人與人的平等交流的基礎上,一定要讓孩子們感覺到教師和家長是朋友,是一種和諧的社會甚至平等的關系,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感受一種安全感,這樣,家校合作一定能夠將根基立于孩子身上。
二、合作的及時性
家校聯(lián)系要經常化,隨時隨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方方面面。孩子都將老師的話當作瑰寶,老師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經常地主動與家長聯(lián)系,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我習慣每隔一段時間,主動給家長打個電話,匯報一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同時也聆聽一下孩子在家的情況,針對家長提出的一些問題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促進他們茁壯地成長。
合作的及時性,主要是建立在事件的及時性、瞬變性上,很多時候,一些事情一發(fā)生就得到解決,與過了一段時間解決,效果是不一樣的,事件的新情況需要一種新鮮的生命的融入,所以,作為教師,不能遇到情況卻拖拉。
三、合作的情感性
充分利用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動。在母親節(jié)、感恩節(jié)中讓孩子送給媽媽一束鮮花,寫給父母一封感謝信等,為了增加活動的實效性,我也要求家長給孩子回一封信,讓孩子與家長進行溝通,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情感,了解各自的內心需求,化解相互之間的矛盾,從而為家長與孩子的交流開辟了一條可行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過后,我們還有征得家長同意,把部分書信刊登在《班報》上,分發(fā)給學生和家長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通過了解各自的心理狀態(tài)、精神需要等,許多家長懂得了與孩子溝通的更多技巧,孩子也懂得了家長對自己關愛與呵護的用心良苦。
我們都熟悉家校聯(lián)系的方式有打電話、實地家訪、家校聯(lián)系冊的使用、開家長會等等。特別在家長會上,我將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逐一進行全面匯報。這也是家校合作的最佳場所與時機,也是家長評價我們教師能力和水平的最好機會,同時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種情況,從而使家長教育孩子有的放矢,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交流合作必須建立在情感上,沒有情感的融入,就一定沒有合作的良好效果,人都生活在群體中,沒有群體感的合作,一定是單調機械的合作,這種合作是沒有生命的。因此,家校合作一定要建立在對教育的熱愛上,對孩子的熱愛之上。只有這樣,家校合作才能充滿生機,也才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生命發(fā)展的希望。
四、合作的現(xiàn)代性
現(xiàn)如今黨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村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建立各種網(wǎng)絡設備,學校充分利用網(wǎng)絡,建立家校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家長——學校、家長——家長之間搭建一個個平臺,探討家教形式、方法、效果。從家長的信息中看到:“老師能及時通過校訊通跟我們溝通,讓我們能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管理起來真是方便多了”。
通過“家長學?!?、“教子成才”、“生活百科問答”等多個專欄,教師將每周家校聯(lián)系卡、一些生活常識、教子經驗,問題處理方法等等,及時為家長提供了實用的教育子女的經驗,受到了家長的熱烈歡迎。
合作需要尋求一種便捷的通道,才能保證合作的及時性,也才能及時溝通情感,所以,作為學校、作為教師,利用上述的手段,利用上述媒體或者平臺,進行家?;?,是十分必要的。
總而言之,在農村家校的合作課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點成績,摸索出了一點經驗,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足。還有許多新的想法有待于去摸索、去探討。在目前的基礎上,揚長避短,求實進取,以熱愛美的生活為底蘊,以創(chuàng)造美的環(huán)境,擁有美的心靈,追求美的人格為己任。力爭把家校合作抓得更實、抓出自己的特色,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水平,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家校合作的新途徑、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