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娥
【摘要】2002年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按照“全面推進、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協(xié)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不同地區(qū)應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就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如何發(fā)動心理委員的作用展開討論,分別就心理委員的挑選、心理委員的職責、心理委員的培訓、心理委員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心理委員目前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等方面做了翔實的分析,以期待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添磚增瓦。
【關鍵詞】同伴互助 心理委員 心理輔導
為了多角度、多途徑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從教十余年來我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了大量、積極的探索,其中設立班級心理委員為不錯的做法。設立班級心理委員是指讓學生骨干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來,在教師的指導下為有心理困惑和行為問題的同齡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從而幫他們走出心理陰霾。
一、設立班級心理委員
從設立班級心理委員入手,促進學生同伴心理互助,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把好心理委員的選拔關。在班主任宣傳發(fā)動、學生自我推薦的基礎上,心理委員以班級民主選舉的方式產(chǎn)生。條件為:(1)有較好的親和力和良好的人際關系;(2)熱心本職工作,具有服務意識;(3)為人樂觀開朗,心理健康狀況良好;(4)善于與人溝通、交流,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5)對心理學知識感興趣,能定期接受培訓。
2.明確心理委員工作的宗旨與職責。心理委員的工作宗旨是:協(xié)助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體學生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委員的工作職責有:(1)維護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時發(fā)現(xiàn)不良情況,并及時反饋;(2)工作中實事求是,真誠對待每一位同學;(3)注意工作方法,增強服務意識;(4)嚴格遵守保密原則;(5)協(xié)助班主任和心理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6)協(xié)助學校宣傳與普及心理健康知識;(7)參加學校組織的心理委員培訓活動。
3.加強培訓與指導。心理委員設立之初,學生對心理服務工作熱情有余而能力不足。因此,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他們的專業(yè)培訓與技術指導。培訓內容應簡單實用、易操作、易掌握。
4.實行心理委員月報制度和緊急約見制度。我設計了《司馬遷中學學生心理狀態(tài)晴雨表》,讓心理委員就本班學生對心理知識的需求、學生心理動向等方面問題收集意見及情況,在每個月的第一周向心理輔導教師匯報。此外,我實行了緊急約見制度,心理委員要及時向專職心理教師反映緊急情況。
二、設立班級心理委員的成效
1.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在單一的“師一生”基礎上增加了“生一生”模式,實現(xiàn)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兩條腿走路”。心理委員直接與班內同學交往,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了解他們的心聲,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面。
2.完善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反饋系統(tǒng),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前瞻性
通過班級心理委員定期報送《班級學生心理狀態(tài)晴雨表》,學??梢苑謩e從學習、生活、交往、情感等方面及時把握學生最近一段時間的心理動態(tài),使得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和前瞻性,更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目前,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高一以“適應高中新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為主要內容,高二以“多方考慮文理分科,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自信心”為主要內容,高三以“緩解學習壓力,科學備考應試”為主要內容的三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完善了“學?!嘀魅巍獙W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的三級體系。原來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小組教師、班主任及掛點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構成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的兩個層級的體系,現(xiàn)在新增了班級心理委員這一層級。通過班級心理委員對班級中可能發(fā)生的危機事件的及時反饋,班主任、年級組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小組教師能及時介入并進行干預,避免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三、問題探討
設立心理委員至今,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問題需進一步完善和探討。
第一,由于心理服務工作的復雜性,心理委員容易產(chǎn)生挫折感。如何使心理委員保持恒心、愛心、熱心、耐心、信心呢?我認為,可考慮將班級心理委員一職納入學生干部建制,與其他學生干部同等對待,同時引導心理委員在助人過程中體會成功、喜悅、自豪等正面情感,實現(xiàn)自我激勵。
第二,心理委員如何處理好助人與學習壓力之間的矛盾,如何規(guī)劃好學習時間和助人時間之間的沖突,這些問題都值得考慮。我認為,學校要充分考慮心理委員的學習任務與壓力,對其要求不宜過高。心理教師要加強對心理委員的培訓輔導和個別指導。
第三,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是心理委員順利開展工作的必要保證。因此,一開始,學校心理教師、班主任要有意識地在各種場合樹立他們的威信,從而為心理委員開展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