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摘要】高職高專英語的體驗式教學是教育部旨在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和寫作表達能力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我系于2010年9月申請了“體驗式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施”這個課題,并于2011年初被批準為省級高職高專指導課題。本課題在分析高職高專公共英語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突出問題的基礎上,指出了體驗式教學理念和方法對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具有的指導意義,重點分析了體驗式教學理念應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活動設計,存在的問題和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 教學實驗 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090-01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是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的一次探索和嘗試,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與實踐意義。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來“促進心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無疑,優(yōu)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是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
二、課題的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課題主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力求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旨在探索體驗式教學理念指導下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教學方法及實踐。
第一階段:充分準備,奠定基礎階段
主要任務是對課題進行充分論證,搜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信息,進行課題的前期調(diào)研,深化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確立課題實施的途徑和方法,制定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創(chuàng)建良好的研究環(huán)境。
第二階段:全面啟動,課題的設計和實施階段
主要任務以第一階段的理論研究為基礎,分析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長期沿襲的教學模式突出存在的問題,分析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應用的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和具體實施策略,進行課堂教學中影響體驗式教學理念落實的相關因素研究,同時深入細致地分析體驗英語系列教材,設計符合體驗式教學理念的課堂活動、教案、課件。
第三階段:課堂實踐,特色創(chuàng)新階段
主要任務是對第二階段的成果進行課堂實施。為更直接地表現(xiàn)體驗式英語教學法和普通英語教學法的不同教學效果,我們課題組進行了教學實驗,實驗人數(shù)為410名學生,分別來自4個系部八個專業(yè),分為4個控制班和4個實驗班,每一組控制班和實驗班來自一個系部,并在教學實施前后進行了兩次測驗。新生入學后,選擇好實驗對象分成4個控制班和4個實驗班,于2011年9月進行了實驗前的測驗,所用試卷為2011年6月份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試卷,該測試為高職學生上完大學英語課程后應該達標的測試。2012年6月,我院學生完成了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我們的教學實驗結束了,進行了教學實驗后測試。本次測試所用試卷為2012年6月份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試卷。
另外課題組進行了課堂實錄,注意收集整理學生反饋意見,并進行課堂反思,修改完善相關活動設計或?qū)嵤┓椒?。同時進行理論總結,形成理論特色。
第四階段:課題的提高和總結階段
主要任務是在已有工作基礎上,完善和鞏固成果,進行課堂活動設計總結,編輯成冊,制作相關課件光盤,提升研究成果的質(zhì)量,并撰寫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三、課題成果及意義
所謂體驗學習,即是指為了獲得并提升直接經(jīng)驗,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具體活動,改造自身經(jīng)驗并建構知識的社會過程。這個表述說明:第一,強調(diào)直接經(jīng)驗的獲得與提升。第二,體驗學習兼顧了主觀與客觀、具體和抽象,兩者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兩者不可偏廢。第三,強調(diào)學習是一個過程,經(jīng)驗的建構具有社會性。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在人類社會范圍里,通過個體間的相互作用及其自身的認知過程而建構的,是一種意義的建構。
1.知識觀:學習者經(jīng)驗的合理化。知識來源于社會的意義建構,知識是學習者經(jīng)驗的合理化或?qū)嵱没皇菃渭冇洃浭聦嵒蛘胬怼?/p>
2.學習觀:與他者的互動與協(xié)商,學習者所獲得的知識,并非個體任意建構起來的,而是需要經(jīng)過人際交往的社會過程,這樣才有可能轉(zhuǎn)化為他人有可能接受的客觀知識。
3.學生觀:主動的建構者。社會建構主義十分重視學習者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作用。
4.教學觀:營造良好教學環(huán)境。在體驗學習中,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這體現(xiàn)于在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組織、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教學資源和評價策略等方面對教師的要求。
科研組提出以下幾種具體的教學模式:
1.任務驅(qū)動教學。任務驅(qū)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
2.情境模擬教學。情境模擬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和學生專業(yè)相關、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讓學生充當其中的某個角色并用應有的思想、態(tài)度、情感、行為、語言等來處理實際問題。
3.多媒體、網(wǎng)絡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能極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直觀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真正營造出英語學習的氛圍。
4.項目化教學。項目教學法是選取生產(chǎn)實踐中具有典型意義的若干“項目”作為載體,或者借用生產(chǎn)實踐中的“項目”概念,根據(jù)項目的基本特征和形式,為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而設計出若干個與課標要求相一致的“教學項目”,把課程教學內(nèi)容(課標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融合在這些項目中,通過完成這些項目中規(guī)定的每一項工作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沐正芳.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2009,(02).:54
[2]張同樂,李曉陸,胡蓉.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教育原理探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2008, (06):35-38
[3]David Kolb,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ESL[J].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Vol. III, No. 9, September 1997.8
[4]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Heinle& Heinele/Thomson Learning Asia, 2001
[5]Nunan, D. Tradition and Change in the ELT Curriculum. ELT in China 2001—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T in China[C].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