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今年全國兩會閉幕后,李克強總理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對反腐倡廉的表態(tài)擲地有聲:“‘為官發(fā)財,應當兩道。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fā)財?shù)哪钕?。”李克強總理的就職表態(tài),也是對每個領導干部的提醒和警戒。
腐敗是一顆毒瘤,它危害國家穩(wěn)定,損害社會正義,嚴重威脅社會安定和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執(zhí)政一方的為官者,既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變質、不腐敗,也要嚴防身邊人和下屬腐敗墮落,時刻想著要斷掉利用手中權力發(fā)財?shù)哪钕?。而能夠做到自己不貪、管住他人不貪,除了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增強防腐免疫力之外,還要以史為鑒,借鑒古人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反腐”和“防腐”的經(jīng)驗,并將其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如此,才能確保自己或他人斷掉發(fā)財?shù)哪钕搿?/p>
以史為鑒,人們會想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反腐敗的重拳之力。朱元璋出生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做過云游四方的和尚,還討過飯,深知民間疾苦,尤為痛恨貪官污吏。因此,他奪得政權之后,汲取元朝橫征暴斂、貪污腐化,激起民憤以致滅國的歷史教訓,決心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污吏。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為了重拳治吏,令人編寫了《醒貪簡要錄》頒布天下,規(guī)定官吏貪贓銀60兩以上的斬首示眾。他還下令百姓不分貴賤,皆可直接到京城告發(fā)官吏的貪污罪行,地方官吏不準攔阻。通過實施這些嚴厲的措施,對貪官污吏起到極大的震懾作用,同時朝廷和地方的眾多官員也從中受到了警示。
朱元璋反腐倡廉不僅有貪必懲,施以重刑,而且不講情面,作風果斷,在懲治大小貪官污吏時決不手軟。洪武一朝,是我國歷史上封建政權對貪官污吏處置最為嚴厲的時期。朱元璋治貪,連自己的女婿都不放過。洪武末年,駙馬歐陽倫販帶私鹽以謀私利,觸犯了法律,朱元璋不為親情所動,不怕女兒守寡,下令將其處死,朝野為之震動,連對自己的女婿都能不徇私情,何況對其他貪官污吏?這一大義滅親之舉,在中國歷代的肅貪史上頗為罕見。借鑒朱元璋懲治貪腐的歷史案例,對我們今天的反腐倡廉,斷絕為官者發(fā)財?shù)哪钕霑袠O大的啟示。
以史為鑒,我們還會想起一代廉吏于成龍,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3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得到了康熙皇帝的贊譽,更深得百姓擁戴,以“天下廉吏第一”聞名于當時。有史料記載,他出任兩江總督的消息傳出來以后,南京布價驟然上漲,主要原因是于成龍出任總督后,南京地方官怕是不能穿綾羅綢緞了,都要改穿布衣。果然,他上任后,總督衙門的官吏受到了嚴格的約束。他更是嚴格要求自己,不僅不貪,而且節(jié)儉理政,他的仆人無錢為他買茶葉,只好采集槐樹葉當茶??滴醵辏?684年),于成龍病逝,同僚們清點他的遺物時,發(fā)現(xiàn)床頭有一方形的舊竹筐,這是他惟一的家具。大家打開竹筐一看,發(fā)現(xiàn)筐里只有粗絲袍一件、靴子一雙、腰帶一根;另外,瓦缸中盛有幾斗米,還有幾罐鹽豉——這就是于成龍的全部遺產。
以史為鑒,我們應當不能忘記著名愛國將領吉鴻昌的“官銘”。吉鴻昌的父親留給他的最珍貴遺言是:“做官即不許發(fā)財”,吉鴻昌為牢記父親的遺訓,將這句話燒制在瓷碗的兩側作為“官銘”,以警醒自己。從當初的營長,到團長、旅長、軍長,直至前敵總指揮,不論官職怎么升,吉鴻昌始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毫無積蓄,而且把有限的家產變賣來支持抗日。吉鴻昌隨身帶著這只刻有“官銘”的瓷碗,時刻警示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折射出一個共產黨人嚴于律己、天下為公的高尚情懷。
重溫古今為官者廉潔奉公、不謀私利,反腐倡廉的歷史,對我們今天的糾正黨風、反腐倡廉仍有很多的啟示。以史為鑒,把“為官發(fā)財”4個字徹底分開,當官后徹底斷掉發(fā)財?shù)哪钕耄拍苷嬲蔀槿罕姖M意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