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科幻小說與現(xiàn)實

      2013-08-13 09:46:22范霽雯
      學術探索 2013年5期
      關鍵詞:科幻小說社會發(fā)展

      范霽雯

      摘要:對于科幻小說,世人總是存在著不同方向的曲解——不是貶損過低,就是吹捧太高,但他們都一致認為科幻是一種完完全全超現(xiàn)實的存在。本文通過對不同科幻小說發(fā)展時期代表作家作品的分析,展現(xiàn)出科幻小說與現(xiàn)實之間緊密連接的一面,解釋并反駁科幻小說兩種常見誤讀,闡釋科幻小說的現(xiàn)實性,得出科幻小說是與現(xiàn)實緊密相連的,是根植于現(xiàn)實發(fā)展的文學樣式的結論

      關鍵詞:科幻小說;現(xiàn)實世界;社會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I10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3)05-0106-06

      引言

      許多人若一提到科幻小說,總認為這類小說老是描寫一大堆太空人,安排他們經歷一系列陳詞濫調的冒險,碰到一些新奇古怪的科技玩意,并同地球外的起義生物進行怪誕接觸,而太空船上老是有著各式各樣看起來新奇卻毫無意義的儀器。將科幻小說冠上“妄想、虛構、不足為信”等評語。另一些人,則對此持完全相反的態(tài)度,他們將科幻小說中的那些新奇技術和構想直接當科學看待,把科幻小說當科普讀物,而忽略其小說的虛構性,認為科幻小說家們都是全知全能的預言者。這兩種觀念都是對科幻小說極大的偏見。兩種誤解,其實都指向一個問題,長久以來,人們把科幻小說當作一種脫離現(xiàn)實創(chuàng)作出來的存在——不是荒誕妄言,就是如神諭一般的未來天啟。

      然而科幻小說并不是如此簡單的讀物,在其發(fā)展史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它并非妄想亦不是神諭,科幻小說家的創(chuàng)作都與他們所生活的時代息息相關,作品中所展現(xiàn)出的思想也是當時人們最為關注的話題。只不過作家們使用了科學幻想的手段,讓一切現(xiàn)實中故事變得看起來超現(xiàn)實了。

      一、科幻小說誤讀——妄言?預言?

      人們對科幻小說的誤解就是兩種:

      1科幻小說只發(fā)生在未來的故事,甚至是對未來的預言。其實科幻并不能遇見一個真實的未來世界,它只是常常把現(xiàn)實的情況放進一個將來“可能會”的情況去,把未來以歷史的觀點去處理,甚至把歷史當作一種循環(huán)來處理。

      然而正如牛頓所言:人類受想象力的限制,遠多于他受物理定律的限制。任何的想象都是建立在個人已知的經驗之上的,想象是無法脫離事實的存在。科幻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他們所設想出來的世界都是以他們生活的現(xiàn)實世界為依托的,他們所幻想出的新科學新技術新理論都是在現(xiàn)實發(fā)展的基礎上擴展延伸的。

      2科幻小說就是傳奇、民間神仙故事、荒誕奇幻故事、神話套上高科技外衣:科幻小說常常寫到神秘的旅程、英雄的啟蒙,并強調行動而不強調主角的性格,因此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傳奇類作品。

      其實不然,神仙故事最大特點,是不理會經驗法則,完全依靠想象力自給自足,用魔法和神秘力量來推動情節(jié)。而科幻它有自己特殊的組合因素,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邏輯和事實證明,將可能性變?yōu)楝F(xiàn)實,而非借助超能力。并且它的描述也非常寫實,科幻小說家們總是盡可能把他們建構起來的虛擬世界變得現(xiàn)實。不注重人性闡述,在初期的科幻小說中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但20世紀60年代新浪潮的科幻小說已經回到重新注重小說人物的個性發(fā)展了。20世紀這種強調個人化的小說發(fā)展,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社會結構和哲學系統(tǒng)。

      朱迪絲·麥里爾用“推測小說”這一術語來解釋“科幻小說”:“科幻小說是一種‘推測小說,其目的是通過投射、推斷、類比、假設和論證等方式來探索、發(fā)現(xiàn)和了解宇宙、人和現(xiàn)實的本質?!薄笆裁词强苹眯≌f” 李偉才 ——《科幻,后現(xiàn)代,后人類》 P53正是解釋出了科幻創(chuàng)作的內涵“用幻想藝術的形式,表現(xiàn)科學技術遠景或者社會發(fā)展對人類影響甚至是對現(xiàn)實的隱喻?!庇蛇@個定義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科幻小說雖然是種幻想、是對現(xiàn)在未知事物、科技發(fā)展的描寫,但它又扎根于社會現(xiàn)實,反映社會現(xiàn)實中的矛盾和問題。這就提醒了我們在研究科幻小說時,不僅要看到它對未來的構想,也要看到它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這是因為科幻小說是來源于現(xiàn)實卻又有別于現(xiàn)在的,它通過借用未來設定的外衣,反映了現(xiàn)實中人類最迫切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未來可能造成的影響。下面列舉科幻小說歷史上的幾個代表作家,他們的作品正顯現(xiàn)了這一點。

      二、社會發(fā)展與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

      (一)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工業(yè)化下的人造人

      兩次工業(yè)革命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導致真正科學幻想小說的中興。蒸汽機、輪船、火車的發(fā)明,電氣的使用;以及在這之前,哥白尼確立了太陽的中心位置,開普勒發(fā)現(xiàn)了行星運動的三大規(guī)律,牛頓找到了萬有引力定律。所有這一切,都強烈地改變著世界的面貌,沖擊著社會的政治和經濟,也沖擊著人類的心靈。人們禁不住要問道:科學到底帶來了什么?還將帶來些什么?

      正是在種種情況下,文學,這個作為社會現(xiàn)實的一個晴雨表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一種新的門類——科幻小說產生了。1818年,年僅20歲的英國女子瑪麗·雪萊(Shelley Mary Wollstonecraft)創(chuàng)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純粹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標志著這個影響深遠而又飽受誤解的文學品種正式誕生。當代英國科幻作家奧爾迪斯(Aldiss,BrianW)在自己的科幻史著作《萬億年的狂歡》(1973年出版)中,最先把科幻文學誕生的標志性事件追溯到雪萊夫人這部作品的出版。

      沒有看到這本書的人常常把“弗蘭肯斯坦”誤認為是書中那個丑陋的人造人,其實,那是作者給作品里的青年科學家起的名字。弗蘭肯斯坦可以說是早期的唯科學主義者,頗似今天執(zhí)著于培養(yǎng)克隆人的雷爾教徒。他為了制造生命,從停尸房等處收集不同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碎片,利用當時的生物學知識,拼合成一個人體。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雷電使這個人體擁有了生命。人造巨人天性善良,但由于面貌丑陋,被社會視為一種威脅,無法融入正常社會。他要求創(chuàng)造者為自己制造一個配偶,答應事成之后,與同伴雙雙遠離人間,隱居生活。弗蘭肯斯坦答應了怪人的請求,但在接近成功的時候,又擔心怪人因此繁衍出自己的種族,反過來對人類社會構成危險,遂毀去了尚未成活的女性人造人。怪人殺死弗蘭肯斯坦的未婚妻作為報復,從此與人類決絕。弗蘭肯斯坦追蹤自己的造物一直到北極地帶,最后雙雙消失在冰天雪地之中。

      史料中記載,瑪麗創(chuàng)作《弗蘭肯斯坦》的時代,恰恰是電學大放異彩的時代?!陡ヌm肯斯坦》確實有資格被視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因為它具備了太多的科幻文學的本質特點。它用自然觀解釋故事里的超現(xiàn)實情節(jié):是雷電而不是魔法令怪人擁有了生命。它體現(xiàn)了科幻文藝的重要主題:科學進步與宗教、社會道德之間的沖突。書中對技術的態(tài)度,使人想到一個進退維谷的人類代表,站在新時代的十字路口時,所可能具有的種種復雜心態(tài)。一方面,科學向上帝挑戰(zhàn),創(chuàng)造了奇跡;另一方面,這奇跡又與人類的傳統(tǒng)本性格格不入。近200年來,這種尖銳的沖突在人類與技術進步之前一直沒有停止。但是,在當時這部作品最大的意義并不是在其后一個方向,而是認為它在勇敢地證明,技術可以向上帝挑戰(zhàn)。在雪萊夫人筆下,科學家成了造物主,《弗》的主題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來。這是E達爾文(進化論創(chuàng)始人C達爾文的祖父)的準進化觀點,即一旦人被造出來了,進步的工作就留給其后代的活動,上帝不再干涉了。

      早期的科幻小說最核心的問題,即人類利用技術改造自然,人取代神成為宇宙的中心,科學的發(fā)展帶給了人類無限的可能性。這正是那個科技飛速發(fā)展的時代,帶給人們無限膨脹的自信心,雖然對于未來帶有恐懼、未知,但是那時的人們樂于利用發(fā)展科技去挑戰(zhàn)傳統(tǒng),去創(chuàng)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而科幻作家們運用自己無限的想象力,去刺激著人們對強大技術的渴望與探索。如果說當時的科幻小說家對未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起了極大的引導作用,這種作用的原動力仍然是因為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所賦予的。

      (二)弗蘭克·赫伯特《沙丘》——后技術時代人類的生存境遇

      進入20世紀,人類文明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人類在這百年內發(fā)展到了之前幾個世紀都無法達到的高度,但是社會急劇的變化、科學飛速的發(fā)展在帶來各種便利和優(yōu)長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了各種弊端并埋下了各種隱患。舊體系的崩潰,智慧和財富用于戰(zhàn)爭,世界交流更加頻繁但各種族間沖突卻日趨嚴峻。在人類還來不及對新事物進行完全消化的同時,社會卻不斷加速向前,人們再也無法像前人一樣感受科技社會發(fā)展帶來的信心與希望,更多的則是對動蕩社會的不安和各種威脅的恐懼。

      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后,舊的世界格局全然打破,到了20世紀60年代,世界進入了以美蘇為首兩大陣營以核軍裝備和發(fā)展太空技術競賽為標志的全面冷戰(zhàn)時代。由于冷戰(zhàn)壓力,革命思潮席卷全世界,原戰(zhàn)前殖民地國家以民族主義加社會主義群眾運動的手段爭取民族解放。婦女爭取女權、西方黑人爭取種族平等,環(huán)保者爭取綠色和平,同性戀者爭取特殊權利。意識形態(tài)對當下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對抗,使全世界每個角落都籠罩著冷戰(zhàn)陰影。兩大陣營的科技競賽,帶來了進一步改變人類宗教、道德、文化和思維習慣的“禮物”——多彈頭核武器、彩色電視、改變基因的生物工程、登月計劃和太空航行等等。“核威懾”的暗示正好使人類在其他領域陷入“瘋狂”(同歸于盡的英文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縮寫為MAD恰好是英文瘋狂一詞)的裂變。人口爆炸、信息爆炸、消費爆炸、性爆炸,一切東西都在裂變,而能源在枯竭、道德在淪喪、思想蒼白無力、環(huán)境日益污染。然而諷刺的是,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科幻小說卻處于黃金時代?,F(xiàn)實中種種危機反而成為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佳素材,科幻作者把現(xiàn)實問題嫁接到了未來或者是外太空,將現(xiàn)實中的種種敏感話題用虛構的手段在作品中呈現(xiàn),引起了讀者的熱烈反響。

      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一部集大成的科幻作品,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1969年)。美國科幻作家赫伯特在《沙丘》中塑造了一個完全沙漠化的行星阿拉基。這里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因為出產能使人形成預知能力的香料而成為宇宙間的寶藏。在類似于中世紀的銀河國家里,皇帝和貴族都在謀取這個行星,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明爭暗斗。

      不同于過去的作家,通過科幻小說,弗蘭克*赫伯特試圖探討諸如哲學、宗教、心理學、政治學和生態(tài)學等方面的復雜問題。赫伯特小說最大的特色是對人的生存與進化問題的深入思考。弗蘭克*赫伯特在《沙丘》小說中涉及的關鍵主題有:*對領導權的關注。他深入研究了人類容易盲目跟隨擁有超凡人格魅力的領袖的傾向,并且鉆研了官僚組織和政府機構的各種優(yōu)缺點。*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態(tài)循環(huán)發(fā)展理論,通過人類對“沙丘宇宙”的建設將自己的生態(tài)觀念實施。*宗教、政治和權力的關系。*人類的生存和進化。*人類的潛能和人性的諸種可能的表現(xiàn)。*理性和瘋狂的本質。*能夠改變人的意識的化學物質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和后果。語言怎樣影響人們的思考方式。*社會生態(tài)學、我們的本能如何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的行為和社會。*學習、教育和思考?!渡城稹分形淖g版前言對此作的概述

      有一群幾乎狂熱的讀者,他們閱讀赫伯特寫過的所有小說和非小說類文章,并將赫伯特奉為精神領袖。他的很多讀者都認為是赫伯特引導他們了解了哲學和心理學。正因為受到一部分愛好者如癡如狂的崇拜,赫伯特也時常被人指責說他試圖通過小說制造宗教狂熱。

      在科幻小說發(fā)展史上,《沙丘》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在《沙丘》之前,科幻小說想要成功,就必須具備精彩的技術構思,人物和情節(jié)往往都被忽視了?!渡城稹穼⒏嗟奈膶W元素諸如了科幻小說之中,通過主人公保羅的成長和宇宙中各個利益集團的斗爭探討人性。同時《沙丘》是第一部“生態(tài)科幻小說”,赫伯特是第一個普及“生態(tài)學”和“系統(tǒng)思想”這兩個概念的科幻作家,他強調人的思維必須有系統(tǒng)性和預見性。通過《沙丘》,赫伯特使得“生態(tài)學”這個科學名詞委大眾所熟識。在《沙丘》廣受歡迎后,赫伯特開始在許多大學中舉行講座,向學生們探討沙丘居民和我們人類在所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方面的相似性。最后,《沙丘》構建出了一個宏大的史詩般的世界?!秷D書館雜志》評價說:“沙丘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备ヌm克想象出了“沙丘宇宙”中的幾乎每一個方面,包括術語表、引文和歷史資料等,給讀者以無比生翔實的感覺,而在《沙丘》之前,沒有一部科幻小說能營造出如此細致入微的真實感。而對于“沙丘宇宙”的構想,正是他對現(xiàn)實社會體系深入研究后的復刻,在這個虛構的社會體系中存在著現(xiàn)實中的各種階級體制,并且仿照現(xiàn)實的政治制度建立了“沙丘宇宙”的“議會”,通過借用主人公保羅之手,赫伯特指出了這個制度的弊端,并在小說中進行了革命斗爭,重新塑造了他的“理想國”。

      沒有深奧的科學名詞,沒有驚人的技術預測,“不安全和壓力,是由于我們生存的世界充滿了戰(zhàn)爭、懷疑和憎恨的結果。”——這種觀念是《沙丘》最重要的主題。在赫伯特的“沙丘宇宙”中,他故意抑制了技術描寫,以便能著重探討人性,并思索人類和人類制度的變遷方式。

      (三)卡德“安德”系列——全球化下的異文化溝通困擾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兩極分化的格局終于也抵擋不住時代的洪流面臨崩塌的命運。20世紀80年代開始,科學發(fā)展一日千里,計算機網(wǎng)絡的發(fā)展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都能以數(shù)字化信號在整個宇宙時空中傳播,人類溝通方式發(fā)生了本質變化。但是這一科技顯示效益和光輝的年代,人類又面臨更為嚴重的問題:國際恐怖主義盛行、霸權主義的軍事干涉、貿易競爭和保護主義帶來的地區(qū)間敵視和糾紛。國際關系的復雜化、社會流動的加劇以及各種觀念、物質、人員的“大流通”,大的區(qū)域隔絕正土崩瓦解,逐漸失去強大聯(lián)盟依靠造成更多的區(qū)域文化沖突,人們一方面渴望溝通交流、另一方面又更加封閉保守。

      對于這樣紛繁復雜的社會局勢,科幻作者再次將現(xiàn)實搬到未來的太空進行了思考和回應。奧森·斯科特·卡德的“安德”系列小說的核心命題——智慧生命種族間的溝通和理解,正是以文明沖突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首部作品《安德的游戲》(1977年、1985年)的科幻內核是模擬戰(zhàn)斗室的設想。但炫目的科學技術、未來的戰(zhàn)斗發(fā)展不是小說的主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肩負人類存亡使命的少年英雄的成長,更有對未來世界政治的思考和對戰(zhàn)后(星球大戰(zhàn))文明毀滅的擔憂。在《安德的游戲》中,正是因為兩種智慧生命間交流的障礙造成了幾近種族滅絕的戰(zhàn)爭,主人公開始思考為了保護自己的種族而去毀滅其他種族的做法是否正確,是否是真正的正義,最后作者得出之所以會產生沖突是因為無法溝通造成的誤解,所以如果兩種文明在行動前進行努力交流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到了第二部作品《死者代言人》(1986)中,星際戰(zhàn)爭結束后三千年漫長歲月中,人類再沒有發(fā)現(xiàn)另外一個智慧種族,——直到發(fā)現(xiàn)盧西塔尼亞星球。一個文明初生的智慧種族給人類提供了贖罪的機會。為了讓這個稱為坡奇尼奧的種族正常發(fā)展,星際議會嚴令:只有外星人類學家才能接觸他們。 但是,種種嚴格的禁令仍然沒能阻止悲劇的發(fā)生——人類和坡奇尼奧的種族還是發(fā)生了流血事件,而憤怒的人類再次想到屠殺異族。作者借用主人公姐姐之手提出了系列的核心理論“異生物學”,即將不同于己的生命形式分類為:生人——人類,與我們同處一個星球,一個世界,只不過來自外地;異鄉(xiāng)人——來自不同星球的人;異族——另一種族的智慧生命;異種——一切動物,人類無法與之交流的別種智慧生命也包括在此,使真正異化于人無法溝通的生命。此為“安德”系列 作者 奧森·斯科特·卡德 原文中的 分類??ǖ峦ㄟ^這個劃分影射了現(xiàn)實中人群的隔絕,造成的文化溝通的障礙。而作品中高高在上的人類,雖然標榜著保護初生智慧的旗幟,其實卻以一種統(tǒng)治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作者借用主人公“代言”被毀滅的文明對毀滅者的控訴,暗示了現(xiàn)實中文化霸權主義對非我文化的控制和破壞。

      (四)特德·蔣短篇——科學向哲學的回歸

      20世紀這100年,在機械世界觀主導下,工業(yè)文明和衍生的商業(yè)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具有深遠影響的物質革命,給人類帶來了生活方式的變革和巨大的社會福利,同時,也給人類生存環(huán)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這些惡劣的后果直接戕害到人類的道德、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的各個領域。而世紀末的末世預言,很大程度加深了人類生存的恐懼感。到了21世紀,比起物質的飛速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精神上的需要,人們逐漸將發(fā)展重心從不斷地去征服自然、開拓外部環(huán)境,轉向到關注人類自身的變化,尤其是思想和意識的自省。而客觀科學的發(fā)展也不再與主觀意識相對立,轉而向哲學回歸。

      科幻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也越來越脫離固有的技術外殼,轉而向人的內心、思考方式去探究新的科幻定義。不在只是實事層面上的技術的狂歡、社會問題的憂慮,更多的是對人性的思考、對人類信仰、價值的探索和思考,甚至很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人類千方百計改變自然、發(fā)展科技,最后仍不過是自然變化一環(huán)的宿命感和無助感。

      而特德·蔣的創(chuàng)作正是這一代科幻作者的典型。特德·蔣的作品不多,自1990年發(fā)表處女作《巴比倫塔》至今,總共發(fā)表的作品只有8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盡管如此,他在美國科幻界卻享有很高的聲譽。個中原因很簡單:他的作品雖少,卻幾乎篇篇稱得上精品。8篇小說讓他捧回了包括雨果獎、星云獎、斯特金獎、坎貝爾獎在內的所有科幻大獎的獎杯。

      特德·蔣在《巴比倫塔》中用一連串令人驚嘆的細節(jié),舒展自如地將一座只能存在于想象世界中的通天塔永久地矗立于讀者心間。小說中恣肆張揚的想象、凝練傳神的語言,充分展現(xiàn)了人類想象力的奇?zhèn)ァ?《巴比倫塔》還探討了好奇心對人類的左右。一代又一代,我們一直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尋??茖W在突飛猛進,我們的狂妄在與日俱增,正如同那些努力鑿穿天底的工匠。特德·蔣在小說結尾給出了向上帝挑戰(zhàn)的結局,當然,更恰當?shù)刂v,這個結局只是我們作為人類一員自省的開始。

      《你一生的故事》是一篇少見的以語言學為核心的科幻小說,對于那些熱衷于描寫地球人與外星人交往的科幻作家來說,智慧生物之間交流所必需的語言本是他們必須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但是很顯然,絕大多數(shù)作家都狡猾地回避了這個問題。在他們的故事中,語言障礙總是被一筆帶過:故事開始不久,他們就讓地球科學家拿著自動翻譯器出現(xiàn)在了外星人面前。 從語言學角度切入描寫兩種智慧生物的交流是對想象力的挑戰(zhàn)。科幻有史百余年來,只有特德·蔣在應對這種挑戰(zhàn)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你一生的故事》在將語言學的魅力表現(xiàn)到極致的同時,更奠定了特德·蔣科幻名家的地位。 《你一生的故事》中的外星人被稱為“七肢桶”。七肢桶文字,頗有幾分像中國的象形文字,所不同的只是,七肢桶不是靠一個個具有獨立意義的字詞來表意,而是將所有需要表達的語意都統(tǒng)一在一個字內。語意越是繁復,這個字就越是復雜。 更奇妙的是七肢桶語言背后的感知世界的方式。那種方式與我們完全不同。我們依照前后順序感知世界,將各個事件之間的關系理解為因與果;而“七肢桶”則同時感知所有事件,過去、現(xiàn)在、未來在他們眼中沒有界線,恰如一本完整的史書,既可以先看“因”,也可以先看“果”。 這種感知世界的方式深深影響了故事的主人公(她受政府委托掌握七肢桶語言的過程,就是她感知世界的方式發(fā)生改變的過程),她因而洞悉了自己,以及她那個暫時還不存在的女兒的一生。雖然我們很明白這意味著什么,但是,當讀到“然后,突然間,我已經在太平間。一個勤雜工掀開罩單,露出你的臉。我看見的是25歲時的你(她的女兒)”時,那種驚悚,還是讓我們猝不及防。

      小說獨具匠心地采用了第一人稱視角與第二人稱視角交替推進的手法,字里行間充溢著科幻小說特有的奇異感。讀者在感受七肢桶語言獨特魅力的同時,更感受到一種緣于宿命的憂傷:那憂傷融合著詩一般的意象,最終凝聚成女主人公的感嘆——“一瞥之下,過去與未來轟然同時并至,我的意識成為長達半個世紀的灰燼,時間未至已成灰。我的余生盡在其中?!?/p>

      同《巴比倫塔》一樣,《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寫的都是一個完全由想象力創(chuàng)造的假想世界。小說講述了天使下凡在給人間帶來恩惠的同時,所引發(fā)的災難與信仰沖擊;作者在后記中寫道:“想到災難,自然會聯(lián)想到無辜的普通人在這種災難中所遭受的痛苦。對于這種人,人們必定會從宗教上多方開導他。但不可能所有遭受痛苦的人都能接受這種開導。能撫慰一個人的方式用在另一個人身上,很可能會讓他怒不可遏……最后我想到,可以把天使當成一種具有可怕威力的現(xiàn)象,天使下凡跟自然界發(fā)生的其他災變一樣?!薄赌阋簧墓适隆贰氐隆なY P273通過對尼爾宗教情感心路歷程的追尋,探討了愛與回報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的問題。這些探討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回想空間。

      三、科幻小說——超越了現(xiàn)實的現(xiàn)實

      從最初的科技變革帶來的無限自信,人類開始挑戰(zhàn)上帝的權威;到過度發(fā)展帶來的憂患意識,人類力圖通過自己的手創(chuàng)造出所謂的“理想國”;再到看清一切皆是歷史發(fā)展的階段,人們打破宗教崇拜后,卻又發(fā)現(xiàn)冥冥中自有天意,物質高度發(fā)達而信仰缺失帶來的恐慌和再尋找??苹眯≌f作者順應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用不同于主流文學的別樣方式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既虛幻又真實的世界。

      科幻小說發(fā)展到今天,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但把它作為脫離現(xiàn)實的寫作仍是大眾對科幻的認識,如前面所說,要么有人認為科幻小說借用遙遠的未來“逃避現(xiàn)實”太虛假;要么另一些科幻小說的簇擁者,卻認為科幻文學完全就是神諭,科幻作家們都是超凡脫俗的預言師??苫仡櫩苹眯≌f發(fā)展史——

      如果說科幻小說果真是逃避主義的話,那么他可真是算是逃避現(xiàn)實的文學中的一種奇特形式了。它既然采用人口膨脹、環(huán)境污染、太空探索、遺傳工程以及其他許多現(xiàn)象作為素材??苹眯≌f提出這些問題不過是比現(xiàn)實世界處理這些問題要早,這些問題在現(xiàn)實中不是不存在,而是在一定時期內未被人重視。所以如果說科幻小說逃避的話,它正是逃進現(xiàn)實中取材!而與主流小說相比,借用外星環(huán)境或者未來預言,科幻小說更容易觸及社會的敏感話題。事實上,我們在科幻小說中所碰到的,正是我們應強調的高瞻遠矚和人類生存意識。這常比那些自稱是誰會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更接近世界的真實,更具有深遠意義。

      另一方面,其實科幻家們之所以是預言家,并不是說他們真的能夠預言未來,他們的幻想也是從前人的知識中發(fā)展而來的。正如有了現(xiàn)代醫(yī)學解剖學,才有了雪萊作品中人造人的結構圖,正因為了解到了電的存在和運用,才有了她對由電產生激活人動力的想象。科幻作品中那些神奇的機器,那些超越當代科學的技術,在科學的領域中同樣有人正在研究,甚至很多科幻作家本人亦是科學家,而科學的發(fā)展是循序漸進的,需要長期的實驗和探索。但是這其中的奧妙不是一般人可以接觸和理解得到的,正是他們通過科幻這種通俗易懂的文學把隱藏在這個現(xiàn)實世界表象下的本質淺顯地告訴大眾。正如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布賴恩·奧爾迪斯指出:“科幻小說不是為科學家寫的,就像鬼怪小說不是為鬼怪寫的一樣?!碑斎徊豢煞裾J,他們的幻想也給了實際研究這些問題科學家們以啟示和將幻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途徑。但亦不能說是他們過去的預言直接形成了今天的世界。

      所以說科幻作品并非空中樓閣。它們都是根植于現(xiàn)實世界這個基座之上的超凡創(chuàng)作。甚至可以說,每一代科幻作家的作品上都有著那個時代深深的烙印。他們投身于想象世界,他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為我們創(chuàng)造出與現(xiàn)實完全相異的圖畫,可是他們關注的重心有一點是一致的,就是不論他們所強調的是什么,他們所關注的熱點一定與現(xiàn)實世界的發(fā)展相通。只是他們看到的是現(xiàn)實世界事物發(fā)展的內在聯(lián)系,而非一個個獨立的外部表象??苹眯≌f不僅關心即將發(fā)生的或未來可能發(fā)生的事,更重要的是它同樣關注正在發(fā)生的事以及現(xiàn)在發(fā)生的事對將來的影響。它既是超現(xiàn)實的亦是現(xiàn)實的;科幻作者既是時代的先知亦是歷史的信徒。如果說科幻作家可以預見未來,并不是他們比同時代的人走得更遠,而是在同樣的問題上他們思考的更深。

      科幻小說家強調著一種科學世界觀的意識。他們注重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描寫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變化,探索發(fā)展變化的后果,表現(xiàn)敏銳的思維和洞察力。深刻地揭示人們的理想、希望,恐懼以及對時代的內心壓抑和緊張感。以豐富的內容把社會的要求和理想戲劇化,使人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社會中的種種反?,F(xiàn)象。

      結論

      科幻小說是現(xiàn)實的反映,但對現(xiàn)實又有預見性,即科幻小說是現(xiàn)實生活的未來預見??苹眯≌f家所關注的是現(xiàn)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從最早反神學回歸人性到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未來人類面臨的思想困境和災難的警示等,都是借用幻想、未來的鏡子折射出人類現(xiàn)實“真實”的生存狀態(tài)。

      [參考文獻][1]吳巖,呂應鐘.科幻文學入門[M].福州: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2006..

      [2]王建元,陳潔詩.科幻、后現(xiàn)代、后人類[M].福州: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6.

      [3][英]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M].陳淵,何建義譯.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

      [4][美]弗蘭克·赫伯特.沙丘[M].顧備譯.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美]奧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戲[M].李毅譯.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6][美]奧森·斯科特·卡德.死者代言人[M].段跣譯.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7][美]奧森·斯科特·卡德.外星屠異[M].王榮生譯.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8][美]特德·蔣.你一生的故事[M].王榮生譯.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9][英]特里·布勞斯.20世紀看得見的歷史[M].周光尚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0][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北京[M].董書慧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黎玫〕

      猜你喜歡
      科幻小說社會發(fā)展
      科幻小說如何讓“故事新編”
      論《三體》系列情節(jié)的邏輯起點
      東方教育(2016年19期)2017-01-16 12:55:20
      以克隆人科幻小說為例看克隆人的存在困境
      基于“弘揚十三五,傳承新理念”社會實踐的感想感言
      青年時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7:46:16
      促進公正是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應有之義
      中國市場(2016年32期)2016-12-06 13:15:17
      論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自然觀對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意義
      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21:29
      淺析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質量
      中國市場(2016年40期)2016-11-28 04:58:19
      淺議公文與社會的發(fā)展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代價問題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11:15
      科技文化視閾下的文學研究概述
      考試周刊(2016年58期)2016-08-23 22:18:42
      化州市| 阳曲县| 礼泉县| 平遥县| 武义县| 和平区| 陈巴尔虎旗| 海南省| 乌兰察布市| 德令哈市| 彭山县| 江永县| 闽清县| 明溪县| 汽车| 台山市| 色达县| 嘉祥县| 手游| 巫溪县| 浙江省| 八宿县| 南平市| 佛坪县| 尚志市| 甘肃省| 利津县| 拉孜县| 望奎县| 凤山县| 科技| 贺兰县| 宁武县| 濮阳县| 康定县| 收藏| 莫力| 朝阳市| 舒兰市| 涟水县| 五大连池市|